内容简介 · · · · · ·
「我設計的都是讓客戶垂涎的產品。」
三宅一生、深澤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隈研吾
傳授獨門設計心法、以代表作品演繹設計執業歷程,真正教會我們如何看設計、做設計。
◆八0年代遠赴巴黎追夢的三宅一生,如何在初露頭角後與時尚攝影家歐文.佩恩相遇、相知,為彼此的生命及事業都創造不停歇的刺激動力,更在野口勇及田中一光二位大師激勵下,一路建構起時尚教父地位;
◆在美國IDEO設計公司植下設計名聲的深澤直人,又為何選擇歸零回到日本一切重來、接著很快創下同時與七大品牌合作於米蘭設計展發表的驚人成就;
◆而原研哉如何從專接學校劇團表演手冊設計案及石岡瑛子手下助理設計的青澀期,轉變為用「白色」浪潮襲捲日本的設計哲學家;
◆堅持以「整理術」重新定義「藝術指導」角色的佐藤可士和,如何以「麒麟檸檬」首次全方位的商品打造計畫,成就事業轉捩點、獨立創業,一舉接下UNIQLO等跨...
「我設計的都是讓客戶垂涎的產品。」
三宅一生、深澤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隈研吾
傳授獨門設計心法、以代表作品演繹設計執業歷程,真正教會我們如何看設計、做設計。
◆八0年代遠赴巴黎追夢的三宅一生,如何在初露頭角後與時尚攝影家歐文.佩恩相遇、相知,為彼此的生命及事業都創造不停歇的刺激動力,更在野口勇及田中一光二位大師激勵下,一路建構起時尚教父地位;
◆在美國IDEO設計公司植下設計名聲的深澤直人,又為何選擇歸零回到日本一切重來、接著很快創下同時與七大品牌合作於米蘭設計展發表的驚人成就;
◆而原研哉如何從專接學校劇團表演手冊設計案及石岡瑛子手下助理設計的青澀期,轉變為用「白色」浪潮襲捲日本的設計哲學家;
◆堅持以「整理術」重新定義「藝術指導」角色的佐藤可士和,如何以「麒麟檸檬」首次全方位的商品打造計畫,成就事業轉捩點、獨立創業,一舉接下UNIQLO等跨國設計案;
◆面對二十世紀鋼筋混凝土建造出的單一世界形貌,隈研吾又如何利用竹子、杉木、石材等材料及孔洞、百葉窗等元素,創造出一系列「與自然同行」的建築,開創「負建築」的「隈研吾流」。
三宅一生的「製作進行時」及「A-POC」、深澤直人的「超級日常」、原研哉的「白」、佐藤可士和的「整理術」、隈研吾的「負建築」,五位日本設計大師是當今最懂得融合東方和西方的日本設計師,他們以優雅純粹的東方式感性線條,超越設計的界限,清理並修正了現代設計的美學創意。
本書是當前中國重要平面設計師朱鍔,與這五位日本設計家的對話集及作品實錄。曾師事於日本設計家田中一光的作者,試圖從日本設計中發掘出的「消解」、「負」、「白色」、「無」等概念,去探問這五位設計大師面對全球化下的地域,他們是如何建構出自身的創意論述,及設計實作一路走來的歷程。而這些設計家曾經歷練以及當下提出的,也正表徵了日本設計的走向,更或許就是直面未來時我們能藉以得到啟發的設計學。
日本設計的未來學的创作者
· · · · · ·
-
朱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鍔
平面設計師、出版人。1989年赴日研讀平面設計, 2002年成立北京朱鍔設計事務所。現為朱鍔設計事務所創作總監、中國國家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設計總監。
1990年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日本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的工作室工作,在田中一光工作室一開始半年的學徒期,「連設計桌都碰不上,就是給先輩做助理。」朱鍔認為這半年日式作坊師徒制給了他最紮實的設計基礎,特別是學到了如何掌控顏色的「味道」,「顏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只有在顏色與顏色並置的時候可以散發出資訊。第二個從田中事務所學到的是□□設計不是架空的,它必須根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而田中影響他一輩子的觀點則是設計師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母語,如果沒有對母語的尊重,設計的味道一定是不對的。
最新代表作為坐落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紐約萬通中國中心設計的VI。出版有作品集《朱鍔的平面藝術》、《我的廢紙-朱鍔設計...
朱鍔
平面設計師、出版人。1989年赴日研讀平面設計, 2002年成立北京朱鍔設計事務所。現為朱鍔設計事務所創作總監、中國國家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設計總監。
1990年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日本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的工作室工作,在田中一光工作室一開始半年的學徒期,「連設計桌都碰不上,就是給先輩做助理。」朱鍔認為這半年日式作坊師徒制給了他最紮實的設計基礎,特別是學到了如何掌控顏色的「味道」,「顏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只有在顏色與顏色並置的時候可以散發出資訊。第二個從田中事務所學到的是□□設計不是架空的,它必須根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而田中影響他一輩子的觀點則是設計師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母語,如果沒有對母語的尊重,設計的味道一定是不對的。
最新代表作為坐落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紐約萬通中國中心設計的VI。出版有作品集《朱鍔的平面藝術》、《我的廢紙-朱鍔設計作品集》,論文集《1990-1999日本海報圖史》,散文集《未顯影的風景-理解設計需要不停地去看》。重要編著作品有《現代平面設計巨匠.田中一光的設計世界》、《文字.形態.歷史》、《日本海報設計的形態》、《田中一光作品全集》。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原研哉:首先,我认为庭院是高度人工化的产物,庭院是存在于露天的,要让露天的庭院里的“白石”长久干净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有落叶掉入,看起来就像被弄脏了一样,就会马上察觉,所以要经常清扫。这样,我注意到为了使庭院魅力而进行的清扫工作就成了一种负担。庭院的本质在于人工与天然两者之间的临界点。营造庭院是高度人工化的作业,不足之处还需依靠自然的力量加以完成,就像让苔藓寄生其间,晕染出美好的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要耐心等待。在等待的时候,不光苔藓长了出来,落叶也堆积起来,于是要进行大清扫,而大清扫也是高度人工化的作业。在清扫庭院时,如果把所有落叶都清干净的话也是不行的,而如果适当地留下几片落叶,这样一来,大清扫这一行为就蕴含了审美意识,而且,其中还产生了对人为和天然两个领域的临界点进行“把握”的概念。我认为庭院的好坏其实就在于怎样把握好这个临界点。庭院作为人工作品,有必要彰显其“人工”的特性,看到庭院中石头上的苔藓,我相信谁也不会用刷子将它们剔除,这就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天然与人工的“差异性”中,我想能发现一些新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原研哉 -
原研哉: 日本人很注重绘画中空白空间的表达。空白空间给我们带来的想象能力远远超出对自然描绘的细节。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就是这种审美的原型。一处没有着墨的空白空间并非是没有蕴藏任何信息,禅意美学的基础就存在于那空白空间之中。 所谓设计,就在要发现隐藏在物体之中的智慧。就像榻榻米为什么要编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尺寸,为什么是这个厚度。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有理由的。本应该还有很多用别的方法编成的榻榻米,最后都统一成现在这个形制一定有它的理由。编榻榻米的方法,茶勺的切削方法,椅子的制作方法,茶碗下面垫着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每件道具的背后都有它们的理由。多少年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反复思考,思考的结晶就构成了生活的历史,而设计正是要发现这些智慧的结晶。发现隐藏在日用品背后的智慧,也就是寻找前人创造出的生活智慧的过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原研哉
> 全部原文摘录
日本設計的未來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9分 157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设计思维and构成元素 (聆)
- 设计类书籍 (9527)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朱锷 (yenken)
- 城邦商周 (the Wor(l)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日本設計的未來學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桐 2017-12-14 22:54:10
动手做就对了!几乎每个设计大神在设计开始之前,也没有对于设计结果有一个完整的想象,但也是这种未知的困难,促进了设计师的成长。每一次设计都是一个考验,一次冒险。每一次任务书下达之时,都有一种“从头来过”无力感。也可能是这种敢于放空自己的态度,才形成了最终结果的精彩。设计终归离不开思考,只是这种思考是在项目之前的平时积淀,项目之中的思想挣扎,还是项目之后的反思而已。
0 有用 丽米 2011-07-16 10:39:56
唤醒我的设计神经
1 有用 Killjoy 2017-10-14 14:31:33
"挣扎的才是最美的"/ 深泽直人真是好自信!资讯来自空气不是玄学是什么!意外地并没有要表现自己的风格?/原研哉的思路真的好哲学 果然是很冷的高度!/佐藤可士和没说什么深刻的啊?大概是个很有条理的人 但设计的东西有种乱糟糟的不舒心感。/ 隈研吾的思路好清晰而且很踏实的感觉喜欢!
1 有用 诶是拌饭呢 2020-05-17 00:48:27
很有启发
1 有用 荧光胖 2015-08-03 07:18:58
和《设计中的设计》一起读的,提高鉴赏水平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