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通论 短评

热门
  • 16 danyboy 2012-05-08 23:36:54

    写得确实很好啊。简洁扼要。对经学的定义、今古学等问题的回答十分明确。经学入门,此书比我从前读过的皮锡瑞本田成之周予同等经学史入门书要明确太多。要知道,很多做经学史的人对经学的态度实在是暧昧极了。李源澄此书写于1944年,却极为适合今天对经学的态度。

  • 5 韧勉 2014-11-03 22:13:36

    不愧是最简明扼要的经学入门读本,读完此书对什么是经学才有了深切的理解,期待去看皮锡瑞的《经学通论》了。

  • 4 别叫我ID 2014-10-10 12:14:31

    经乃常法,既寓史明义,又在中华文化及历史中有宗教般至高尊严,要明了吾国精神五千年来文明之精髓,非通经不可。

  • 3 星圣 2022-07-12 11:39:01

    这才叫经学史 范文澜 2024.12.19. 好像要为我表述太简洁改一下:这才叫经学史,和范文澜同调。

  • 2 木匠徐 2015-04-21 15:55:02

    诚哉斯言!鹿门精深博杂难读。周予同最简,不过欠缺精神。李广师博通,今古文诸子皆涉,言语清通简要,觉得最好。

  • 0 雲生 2010-10-12 14:08:21

    可以衝四星的三星加。他這是把經學當經學來看的,有了這個前提持論就很正派可觀。不錯的初階書。

  • 1 放逐科比 2017-12-24 15:27:25

    论经学的一本小册子。虽然简要,但不失精神。最主要的是辨明了经学的定义。经学,非史,非子,乃与意识形态相关。有此纲领,后面叙述经学源流就自然能切近真相,而不为门户所蔽。内中论今古学,论历代注释之不同,论治经学之途径都令人眼前一亮。对很多经学史问题都做了自己的回答。瑕疵是引证多据乃师,颇偏于今文说。

  • 0 𝑰𝒅𝒊𝒐𝒕𝒂𝒆𝒗𝒊𝒄𝒕𝒖𝒔 2013-05-18 16:41:30

    很失望,李並不像他同代學者盛讚的那樣“李生年少,而其學如百尺之塔,仰之不見其際”,但就本書來看,文筆與識見都不及劉咸炘的《學畧》。大段抄錄皮、章二人著作不說,對于經學流變的論述也不過是拾他廖、蒙二師的牙慧而已。

  • 0 2014-10-17 22:17:22

    目前读到的最好的经学通论

  • 0 兔噜了皮 2014-05-04 09:15:07

    宜反复研读,第1遍。

  • 0 子服氏 2013-04-05 23:53:09

    陈寿祺陈乔纵 父子关系,给写反了。。。。

  • 0 Sternhaufen 2014-04-27 00:04:55

    看其师承很有意思。有偏向。

  • 0 一味愚 2012-08-13 19:33:29

    简明清晰,时有高论。

  • 0 金谷 2013-09-14 03:05:01

    这才是经学。

  • 0 2013-02-19 19:41:34

    讲经学即是常法,对经学研究思路梳理清晰。许多观点有趣且能往深进行,比如讲“礼学惟南朝独盛,以吾先儒重礼意而不重礼文”、“就经学之注释而言,则隋唐以前与隋唐以后迥然不同者,则进士科为之也”。又提到经学与吾国政治、社会、人心、风俗关系之大人皆知之,而无人能剖析具陈,很有燃烧吧兴趣点的幻觉【……

  • 0 翠湖心 2014-11-03 22:39:48

    李氏论经学,特重辨明经学之性质。盖经学之内容历代所重不一,但在李氏看来,经乃常也,而欲使经为常,便只能上升至义理的高度,予以意识形态之地位方才相称,故李氏言惟西汉之今文与宋代之理学最近经学之本意也。而后,李氏又纵向梳理了经学发展的历程,内分三段;复又以各经为类,横向探讨了历代学者对其之研究及入门之涂辙。整体而言,全书篇幅不大,但已勾勒出了经学发展之脉络与框架,很多见解虽然仍显得偏向今文立场,但以李氏之经学定义,宜当此也。另,此书第三节《论经学流变》,最见作者之史识,内中不知包含多少大问题。

  • 0 小小_崇延谭 2023-07-22 09:33:10 江苏

    持论平正,简明扼要

  • 0 散耳 2023-10-19 10:43:30 河南

    概念层次分明,有见解。

  • 0 雪净 2023-09-23 16:07:55 北京

    对经学的简明梳理,适合入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