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内容简介:“结果不平等”是必然的,但我们必须做到“机会平等”,即任何人都不能通过非市场化手段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国企要基业常青。就必须彻底告别国企管理者“准官员化”。政府应减持国有股份。并将所得投资于医疗、教育、住房,消除挡住居民消费的三座大山。
市场化改革反对者“瞄准”的是改革具体“过程”中的缺陷(改革的成本)。而拥护者捍卫的是“方向”的正确性(改革的收益)。他们瞄准的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时,PE可以潇洒套现。这天经地义的回报,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演变成了PE腐败呢?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心酸的中国式幽默。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会自然发生,中国企业需要在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下才有可能实现涅槃。
刘胜军,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于2002年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现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合著有《鲜花与荆棘: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CHINA CEO: A Case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中欧案例经典》等。
理论应该是一种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观察、见证、审视和解释他所见的一切。
> 更多书评 1篇
> 2人读过
> 6人想读
订阅关于管理的力量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伊卡洛斯 2016-08-11 11:18:38
理论应该是一种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观察、见证、审视和解释他所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