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扉页我写”献给成全了我自由的朋友“——是有点矫情,但是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矫情也要写上。
我之所以这么热切地在豆瓣上贴于本书相关的内容,其实也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通过沙发旅行,我有所收获。因此想迫不及待地传递给更多人。
”沙发冲浪“是什么?”沙发冲浪“会带给你什么?
如果你足够好奇,又有耐心,不妨看看我贴在后面的文字——我就不反复解释了。说太多,也有卖书之嫌。
Anyway,体验比观看重要,你的故事比我的重要:)
以下为书中自序————————
2009年的春天,我决定出去走一走。
地点定在欧洲,方式有点特别——来自一个陌生网站Couchsurfing,“沙发冲浪”,也可以叫做“睡沙发的交换旅行”。通过网络的联系,放下戒备绝对信任,睡到陌生人家里的沙发上。城市、乡村、遥远的大陆,无所谓形式,探进他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疯狂的点子,但事情往往总是这样:开始时有无数偶然,你并不知道哪一个偶然会通往命运中的那个必然。
通过“交换”沙发,住到陌生人家里,生活细节彼此冲撞、用直觉相处、试图寻找在不同族群之间,那些人类所共有的情感。
我,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长期生活过的经历,没有任何户外经验,非驴友,英文尚可、但绝对称不上优势,身材既不高大、智商也没有过人、不懂防狼术也不会咏春拳,说到煮饭的手艺,大概只有煮面吧!
我唯一的优点只是,愿意把心露在外面,没有障碍地感受温度,也传递信息。
一个月过去,我的旅行很完美。我遇见了一些人,与他们的生活片刻交融,这迫使我去思考了另外一些词语,比如:信任、孤独、幸福、立场、误读,还包括“中国”。
经由这样的方式,我获得了一些真实的感受。这是通过我眼到我心,我所探索回来的世界;我也第一次意识到,在我们以往的生活经历里,多容易受到经验主义的引导——是那些所谓的“经验”和“常识”,让人并不能真正的自由。
中国人说,心安处即是家。自游自在,是能够完全放松地信任他人,也不畏惧面对自己;心安安稳稳地落在身体里,天地再大,处处为家。
睡在陌生的沙发上,我不害怕。
自序——我是如何成为一名沙发客的
|
> 去沙发旅行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致豆瓣沙发客们的一封信】想说说我心里最真实的想法(zz有一张小抄)
关于互助游网站(低明)
字体少,阅读体验有点不太好。内容暂不评论(锦衣夜行)
评价(christie)
safety还是得强调下(低明)
“完全放松地信任他人”,这个在国内恐怕比较难,除非在某些经济不发达民风淳朴的地方。
在欧洲信任度比较高。说实话,在美国的时候,我做COUCHSURFING都十分小心,尤其在西部。总想到美国公路片里的西部幽灵小镇,担心浴室里放着半只手臂之类……中东?女孩子那就更不要尝试了。。。
看到你的照片, 很漂亮的姑娘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