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薄汚いアパートの一室。中には、粗野な若い男。そして、女の子が一人――。
失踪した作家が残した原稿。そこには、二十五年前の少女誘拐・監禁事件の、自分が被害者であったという驚くべき事実が記してあった。最近出所した犯人からの手紙によって、自ら封印してきたその日々の記憶が、奔流のように溢れ出したのだ。誰にも話さなかったその「真実」とは……。一作ごとに凄みを増す著者の最新長編。
残虐記的创作者 · · · · · ·
-
桐野夏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桐野夏生(Natsuo Kirino)
江户川乱步奖作家,1951年出生于日本金泽市。1997年,桐野夏生获得推理届最重磅的“爱伦·坡”年度小说提名,开创了日本作家入围此奖项的先河。2015年,因其在文艺界的杰出贡献,桐野夏生获得日本政府颁布的紫绶褒章。
桐野夏生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暗黑气质,多从社会中被压迫、被忽略的女性视角出发,以锋利冷峻的笔风探究人之“恶意”。
《残虐记》是她极具暗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作中作的形式,以短小精悍的篇幅构建出一个罗生门般迷雾重重的故事。代表作还有《异常》《越界》等。
【译者简介】
烨伊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曾留学日本,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从事出版业多年,现为全职译者。译作有《菜穗子》《玻璃塔谜案》《人间失格》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中,有些季节已经失去了。与健治在一起的一年是没有任何节日的平淡的一年,有的仅仅是白昼与黑夜的交替以及气温的变化。 我已下定决定什么也不说。木是一个想透过我的语言体察我内心世界的人,但是,只有经历过同样遭遇的人才能治愈我的心。 大人们全都在拼命想探寻我的秘密,不,是我与健治的秘密。我感觉我处在无助的境地,没有人能理解我。我第一次感觉到被健治诱拐而获得的体验是孤独,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只会让我更孤独。 我想起家家户户阳台上攒动着的黑色人头,以及从人墙中踮起脚来向我张望的视线。我终于意识到了,我讨厌那些偷窥他人不幸的无罪的人们的视线啊。 你所受的伤越深,周围人的善意与同情带给你的痛苦也就越深。 我憎恨他强加于我这少见且麻烦不断的人生,我憎恨他把宫坂这样的人送到了我的身旁,我憎恨他搅乱了母亲的神经,我憎恨他让父亲变得更加软弱。曾有一段日子健治是孤独的我唯一的理解者,这时却成了践踏我的人,蹂躏着我的心灵。白天的健治与夜晚的健治。 他会这么做,既不是对事实真相的追究,也不是正义感,而仅仅是因为这么做会让他觉得快乐。 除了我和健治以外,所有的人都在愉悦地享用这个事件,想想其中的内容,你就不能不这样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可是,您不原谅我也没有关系。我想,我也不会原谅老师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残虐記"的人也喜欢 · · · · · ·
残虐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0 条 )


那些难以察觉、悄无声息的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童年没有太多幸福的回忆。也许会有人提出一针见血的质疑,认为是那起案件扭曲了我的世界观,但是,大部分人的孩提时代不都是被笼罩在昏暗的阴影之下吗?因为孩子只有将大人的阴影照单全收的份儿。并且,我身边的大人的确没有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诱拐、囚禁、猥亵是人... (展开)
观察的可能和虚构的真实
桐野夏生的“不幸”大概在于她的推理作品中蕴含了超出通俗类型小说平均水准的文学性,以至部分读者也随之用更高的标准进行评判,但如果当真同严肃文学作家和作品相较的话,其文学价值显然又是不够看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传统”的推理读者“过分关注猎奇案件”、“过度聚焦女...
(展开)

比流血更可怖的是想象
广西师范的桐野夏生的三本小说从装帧到内页的文字都算的上优 比南海出版不知从哪随意down来的图剪裁一番便作为封面 内页更像盗版的行径,更是显得诚意十足。 《残虐记》的封面是三本里最为清淡的, 素色的搭配似乎隐藏起所有的能量静处一旁, 里面的书签亦简单清白, 只...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海南出版社 (2023)7.2分 2589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6分 2464人读过
-
新苗 (2006)7.3分 176人读过
-
新潮社 (2004)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目前已有的日版圖書(陸續更新中……) (肥魚叔)
- 藏书清单 (monic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残虐記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叶山南 2023-09-23 01:58:57 日本
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的小说。后记解说写道,这本小说的关系性是有机的不断变动的,——非常赞同。心理小说?纯文学?读者阅读时不同的侧重点让这部小说呈现出千变万化,但是私认为这本绝对不应该分类成悬疑推理小说。作者对“想象力”的认识和拿捏太精准了。想象力孕育出恐惧,同时也能超越恐怖。正如标题所说,弱者试图用想象力对抗掠夺自己肉体与精神的强者,的确是一场残虐的厮杀。
0 有用 寺。🔒 2023-09-17 13:12:58 日本
看不清的真相似乎在说:比起现实究竟如何,人心想象出来的东西不似真相胜似真相。
0 有用 AsakoII 2024-08-31 23:54:14 广东
受害者与施虐者之间病态的纠葛,源自于旺盛的性幻想和他人不理解的目光,他们都在窥视与被窥视之间得到满足
1 有用 はくい 2014-09-05 23:14:53
奇妙的性心理!
0 有用 C位出道 2025-03-03 00:20:50 山东
作为第三视角下的旁观者对受害者境遇不堪的揣度,卑劣的“想象”和无耻的“关心”无疑是对当事人弥久不散的二次伤害,而本作的结尾似乎在构造一个罗生门的故事,不知道故事的真相又在哪里被篡改,走失的妻子会不会已经惨遭不幸,作为叙事者的丈夫会不会也是一个变态的刽子手,而当我们去思考这一切的时候,不知不觉我们自己则也变成了那些拼命想编织和构陷他人不幸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