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法律解读书系: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内容简介:近几年来,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构成体系展开了激烈争论。《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便是该领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法律解读书系: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上篇系统阐述了犯罪构成体系的基本方法、理论支柱、逻辑关系,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公允评价,提出以违法与有责为支柱构建中国的犯罪论体系;下篇阐述了构成要件要素概念、消极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超过要素、整体的评价要素以及具有创见性的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法律解读书系: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旁征博引、博采众长,在内容上对国内外犯罪构成体系理论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反思;论述严谨,案例丰富,论证严密又不失活泼趣味;在方法论上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见解,即不能单纯批判,而应反省自身的观点,借...
(展开全部)
《法律解读书系: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旁征博引、博采众长,在内容上对国内外犯罪构成体系理论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反思;论述严谨,案例丰富,论证严密又不失活泼趣味;在方法论上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见解,即不能单纯批判,而应反省自身的观点,借鉴并吸收对方的合理之处;不仅需要体系的思考,也需要问题的思考。
张明楷,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曾为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逻辑感很强,各种引用也有种张明楷老师博览群书的感觉。边看边做笔记,比较费脑子,但理解了之后感觉论证过程相当有趣。不过有的部分还是有些晦涩了。
还不错
正在读,作为司考刑法的参考书。让我明白构成要件要素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本书的最大特色便是直观地证明作者的博览群书。
半个月读完小册子,然而行政法才刚开始看,后面跟着一串理论三国商经都没开头,再这样忍不住看闲书扣手机,快自爆自气了😮
最近没有在上豆瓣的时间几乎全都奉献给了zmk,发现他是真的牛逼。(2019.10.13:凌晨突然想到一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例子,下周去问)
张明楷的思辨能力太强了
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犯罪论除了课本里的四要件还有其他的体系和立场。三阶层的介绍和论证过程都很通俗易懂,爱了。 就是太枯燥了
之所以会出现客观归罪的现象,是因为一旦被害结果重大,就不问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如何,便施加处罚。 结合社会事件,这样的做法是有违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的。
> 更多短评 23 条
> 更多书评 1篇
Jamison
2019-02-25 11:41
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既不为违法性提供根据,也不为有责性提供根据。所以,即使行为不具备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也不会使违法性.有责性减少,更不会导致违法性有责性丧失。
2019-02-19 16:52
从量刑角度而言,贯彻责任主义,意味着只能将行为人具有责任的事实作为量刑依据,而不能动辄以客观危害大或者主观恶性大为由而从重量刑,更不能将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作为从重量刑的依据。
2019-02-18 17:59
之所以会出现客观归罪的现象,是因为一旦被害结果重大,就不问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如何,便施加处罚。
结合社会事件,这样的做法是有违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的。
> 38人在读
> 71人读过
> 177人想读
订阅关于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蒹葭苍苍 2016-09-29
逻辑感很强,各种引用也有种张明楷老师博览群书的感觉。边看边做笔记,比较费脑子,但理解了之后感觉论证过程相当有趣。不过有的部分还是有些晦涩了。
0 有用 持冠耀世 2018-06-18
还不错
0 有用 吴CC 2014-03-18
正在读,作为司考刑法的参考书。让我明白构成要件要素到底是什么东西。
0 有用 丛林小茂茂 2015-04-08
这本书的最大特色便是直观地证明作者的博览群书。
0 有用 YOTERYE 2019-07-07
半个月读完小册子,然而行政法才刚开始看,后面跟着一串理论三国商经都没开头,再这样忍不住看闲书扣手机,快自爆自气了😮
0 有用 Pluto&Piaget 2019-09-25
最近没有在上豆瓣的时间几乎全都奉献给了zmk,发现他是真的牛逼。(2019.10.13:凌晨突然想到一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例子,下周去问)
0 有用 雅小雅 2019-09-03
张明楷的思辨能力太强了
0 有用 YOTERYE 2019-07-07
半个月读完小册子,然而行政法才刚开始看,后面跟着一串理论三国商经都没开头,再这样忍不住看闲书扣手机,快自爆自气了😮
0 有用 MorePleaseZ 2019-03-09
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犯罪论除了课本里的四要件还有其他的体系和立场。三阶层的介绍和论证过程都很通俗易懂,爱了。 就是太枯燥了
0 有用 Jamison 2019-02-25
之所以会出现客观归罪的现象,是因为一旦被害结果重大,就不问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如何,便施加处罚。 结合社会事件,这样的做法是有违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