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羡鱼 2019-08-11 08:18:54

    “爱不是一件礼物。爱是一种证书,一种授予特权的证书:表达爱的特权和接受爱的特权。”

  • 5 进击的汤圆 2018-01-30 08:58:43

    这本书对我这种记不住人名的人真是极不友好。。。。

  • 2 2022-08-28 22:21:55

    小说每章节都用不同女性人物的名字为题,为她们梳理过往,直至共同在女修道院里建立起一个基于疗伤和相互理解的乌托邦社区,镇里的男人却朝这些女性开枪。镇的建立跨越1890到1975年,是美国黑人在废奴运动後重新找寻家园的历程。 最初是为“远离白人社会的歧视、侮辱和法律”而迁徙到俄克拉荷马,但他们在建立安全、富足和没有任何人伤害的天堂般家园的同时,却又使他们的社区走向衰败:体现在极端排外性和对血统纯洁性的坚守上,在这里,黑的深浅决定着人的地位和命运。 种族主义让受白人排斥的黑人男性转头压迫同种族的女人,他们将曾遭遇的迫害内化,视修道院的女人为异端和罪恶,认为她们是一群无需男人且自主存在的反叛者,因此乌托邦并没有带来平等和社会公正,实现马丁·路德·金所期待的“亲爱的社区”,但成全了女性的身份认同。

  • 1 掌状红皮藻 2021-02-06 23:52:52

    被认为伤风败俗的女性们:双胞胎闷死在车中、逃离家庭的玛维斯,全裸的吉姬,死掉三个孩子的索恩,出走的斯维蒂,光屁股骑马的比莉,新婚之夜放声尖叫的阿涅特,从小时候被性侵后开始自残的西尼卡……她们打斗,跳舞,不穿胸罩。 从菲尔立到黑文再到鲁比的迁移,和摩根家族与日俱增的财富相对应的是后代的减少,以及四散到各处——这是祖父最担心的:分裂。他们为了保证凝聚力注重血统,黑肤色(八层石头)排斥浅肤色(不那么黑的),同时痛恨逐渐失控的事情。鲁比,它的封闭让它变成了监狱,从建设到摧毁,如今的信仰和老一辈的背道而驰。 鲁比是“需要开启的门”,修道院是“已经掀起的具诱惑力的窗户”。这个缺乏死亡的城镇,在男人们带着枪支从女修道院出来后,他们通知那个原本想当医生、后来却进了殡葬学校的人来收尸。 最后一部分是与家人团聚

  • 0 眼泪流回去 2015-08-06 12:37:16

    印象深刻的一本书,5个女人各有各的悲剧,各自承受着命运和社会的压力。非常规的叙事以富有音乐性的冲击、拼贴、起转承合,读来比常规叙事更有冲击力

  • 3 蓝格子 2022-10-24 21:18:12 北京

    因为书名买的书,以倒叙开头,人名为章节,读起来很是魔幻和不解,永远记不住的人名和族谱,直到那名小女孩下葬时,我终于看清了天堂的样子。她有过的梦幻,她所走的路程,使她的生命和我们任何人的生命一样美好,一样丰富,一样有价值,或许会更有福气。

  • 0 kun77 2024-02-16 23:11:57 陕西

    这些自大自卑、顽固骄傲、保守愚蠢的男人!

  • 0 圆儿 2024-02-01 11:48:06 广东

    转转回收

  • 0 axe 2023-10-14 10:34:22 广东

    是不是翻译有问题。。看的人头大。。

  • 0 哈哈哈哈哈行 2023-02-26 21:02:59 天津

    想法挺好的就是有点混乱

  • 0 fleetingfall 2023-06-15 00:51:16 四川

    这一本的环境描写更有一种油画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原因 开头不可靠叙事 人名、女性间的情谊、黑人历史身份的延续和创伤、性别攻击,有神有宗教有虔诚,也有看似放荡的纯真和互助。明亮的绿色的性激情后,长久地戴上了墨镜 伤痕像十字路口 萎缩着褪成了一堆尘土 倒退回隧道深处 (不太好读)猎巫行动

  • 0 电话听听 2023-10-10 16:19:35 陕西

    莫里森是将性别,种族和阶级矛盾的问题通过文学来表达的最好的作家之一,她最好的几部作品的质量,远远优于这些年一些热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新经典似乎不太擅长营销宣传,以至于她一直不被更多的读者所发现。

  • 0 不可以吗狸 2023-03-03 16:15:58 青海

    她们做错了什么??

  • 0 superotter 2022-12-16 03:50:38 美国

    每一个提到角色都充满了愤怒。看了很久才发现是黑人女性文学,我就是不适应这种视角不停换人的小说。kiss my ass被翻成“亲亲我的屁股”,这个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

  • 1 r 2015-03-23 09:32:24

    6天,终于啃完了。从没见过如此零敲碎打的28万字。如果玩不利落纳博科夫的絮絮叨叨就趁早放弃不伦不类的拙劣仿作。打碎叙事手法也并非原创,上世纪70年代的前辈远不如本世纪的珍妮特也是挺悲哀。故事倒不是不好看,很多细节也非常迷人,尤其是灰色情绪和极端压抑的无可奈何都描写得深抓人心,就是看着累的慌,人名翻译过来又长又拗口,记不住谁和谁是一家子,谁和谁有一腿属于非法……作为本月计划外的附加品真是非常巨大的一块肉,真是害苦自己了。连看三本Toni奶奶的书,是时候换换口味啦。

  • 0 Effierd 2023-09-24 16:53:55 四川

    结尾的最后几段感觉有点发力不足,有一种没能很好的包裹前文的无力感,但是,如此伤痛,怎能被完美的包裹住呢,包裹不住的。每一位的故事都是我疲软的想象力无法企及的灾难,女性独有的灾难。

  • 0 十五年不读书 2014-10-11 17:43:31

    读不懂。也许有天我重读时能理解多一点。

  • 0 珍珠女士 2018-05-17 22:52:59

    十分不好读,但是应该读一读。托妮莫里森在描写种族冲突性别对立宗教情结上都是一把好手,难怪拿诺奖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