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喜欢读"荒原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荒原狼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荒原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1 条 )






> 更多书评301篇
-
作为永恒人性的“市民精神”,无非是企求折衷,在无数的极端和对立面之中寻求中庸之道。我们从这些对立面中任意取出一对为例,例如圣者与纵欲者的对立,我们的比喻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个人有可能献身于精神,献身于向圣洁靠拢的尝试,献身于圣贤的理想。反过来,他也有可能完全沉溺于欲望中,一味追求私欲,他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暂时的欢乐。一条路通往圣人,通往献身于精神,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另一条路通往纵欲者,通往沉溺于... (1回应)
2013-02-06 12:30 10人喜欢
作为永恒人性的“市民精神”,无非是企求折衷,在无数的极端和对立面之中寻求中庸之道。我们从这些对立面中任意取出一对为例,例如圣者与纵欲者的对立,我们的比喻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个人有可能献身于精神,献身于向圣洁靠拢的尝试,献身于圣贤的理想。反过来,他也有可能完全沉溺于欲望中,一味追求私欲,他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暂时的欢乐。一条路通往圣人,通往献身于精神,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另一条路通往纵欲者,通往沉溺于欲望,通往自我堕落。而普通市民则企图调和,在两者之间生活。他从不自暴自弃,既不纵欲过度,也不禁欲苦行,他永远不会当殉道者,也永远不会赞同自我毁灭,相反,他们的理想不是牺牲自我,而是保持自我,他们努力追求的既不是高尚的德行,当个圣人,也不是它的对立面,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他虽然侍奉上帝,但又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虽然愿意做个仁人君子;但又想在人世间过舒适安逸的日子。 总而言之,他们企图在两个极端的中间,在没有狂风暴雨的温和舒适的地带安居乐业,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不过放弃了某些东西:他们的生活和感情缺乏那种走极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所具有的紧张与强度。只有牺牲自我才能积极地生活。而普通市民最看重的是“自我”(当然只是发育不良的自我)。他牺牲了强度而得到了自我的保持与安全,他收获的不是对上帝的狂热,而是良心的安宁,不是喜悦而是满足,不是自由而是舒服,不是致命的炽热而是适宜的温度。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市民的生活进取性很弱,他们左顾右盼,生怕触犯自己的利益,他们是很容易被统治的。因此,他们以多数代替权力,以法律代替暴力,以表决程序代替责任。
1回应 2013-02-06 12:30 -
你在头脑中本来有一幅生活的图画,你有信仰,有要求,你原本准备做一番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你逐渐看出,世界根本不需要你有所作为,做出牺牲,世界并不要求你做出这一类事情,生活并不是英雄角色及其类似事情的英雄史诗,你逐渐发觉生活只是优雅的号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子,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谁要追求别的东西,谁身上具有别的东西——带有英雄气概的.. (1回应)
2014-07-14 21:28 5人喜欢
你在头脑中本来有一幅生活的图画,你有信仰,有要求,你原本准备做一番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你逐渐看出,世界根本不需要你有所作为,做出牺牲,世界并不要求你做出这一类事情,生活并不是英雄角色及其类似事情的英雄史诗,你逐渐发觉生活只是优雅的号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子,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谁要追求别的东西,谁身上具有别的东西——带有英雄气概的、美好的事物,崇敬伟大的诗人或崇敬圣人,他就是傻瓜或堂吉诃德式的骑士。我是个具有聪明才智的姑娘,我生来就是要象高尚的典范人物那样生活,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完成伟大的任务。我能够承受厄运,我可以当王后,做革命党人的情妇,做某个天才的姐妹或某个殉道者的母亲。可是,实际生活却只允许我变成有点儿修养的交际花!光这一点就是沉重的打击。我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一度很绝望,很长时间我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我想,生活肯定是对的,如果生活嘲弄了我的美梦,那么,我想,我的梦大概太蠢,我的梦大概没有道理。可是这无济于事。我耳聪目明,也有点好奇,于是我仔细观察这所谓的生活,观察我的熟人和邻居,观察了五十多人及他们的命运。我看到,哈里,我的梦想是对的,百分之百正确,你的梦想也对。而生活是错的,现实是错的。象我这样一个女人只能为某个财主打字,贫困而毫无意义地虚度年华,或者看中某个财主的钱而与他结婚,甚至当一个类似妓女那样的人;而你这样的人孤独、害怕、绝望,不得不用刮脸刀了却残生,这是什么道理啊!在我身上,主要是物质和道德方面的贫困,而在你身上,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方面的贫困——我们的道路是一样的……对当前这个简单、舒适、很易满足的世界来说,你的要求太高了,你的欲望太多了,这个世界把你吐了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在当今世界上,谁要活着并且一辈子十分快活,他就不能做象你我这样的人。
1回应 2014-07-14 21:28
-
生活在世界边缘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生活在生活中的,有的人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的。 生活如围城,社会如围城,大家都在城中,大家却都在城外。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我们暂且称为凡人,他们每天按照大众的节奏吃饭工作学习谁觉,然后他们走了。我亲眼见过这样的人,其实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思考,更没有烦恼。他们的脚步永远都是圈圈...
2012-06-20 18:12
生活在世界边缘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生活在生活中的,有的人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的。 生活如围城,社会如围城,大家都在城中,大家却都在城外。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我们暂且称为凡人,他们每天按照大众的节奏吃饭工作学习谁觉,然后他们走了。我亲眼见过这样的人,其实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思考,更没有烦恼。他们的脚步永远都是圈圈,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日三餐。也许你称之为愚昧,但是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属于这个世界的人。 就像蚂蚁劳动一样,很多蚂蚁都在劳动,但是同样有少数蚂蚁是不劳动的,他们出卖的是他们的脑力。 同样,有些人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简直就是杂交的结果;结果,他们只能生活在世界的边缘,他们不近人事,他们极度矛盾,痛苦,超逸,他们总是在为了这个世界、这个星球、这个宇宙活着;最终,他们都是孤独的来,孤独的走,注定了一生的孤独。但是他们又是极度人事,他们会沉沦会迷茫会疯狂的发泄,最终,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孤独。 我一直很喜欢射手座,因为射手就是这样的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回应 2012-06-20 18:12 -
天天 (wiztenten)
Hermann Hesse (1877-----1962)的名著之一,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 June 1927 June 4 – Yugoslavia severs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Albania. June 4-6 – Clarence Chamberlain and Charles Albert Levine takeoff from Roosevelt Field New York and fly to Eisleben Germany in Miss Columbia, two weeks after Charles Lindbergh's historic flight. June 7 – Peter Voikov, the Soviet ambassador to Po...2013-02-18 17:10
Hermann Hesse (1877-----1962)的名著之一,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 June 1927 June 4 – Yugoslavia severs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Albania. June 4-6 – Clarence Chamberlain and Charles Albert Levine takeoff from Roosevelt Field New York and fly to Eisleben Germany in Miss Columbia, two weeks after Charles Lindbergh's historic flight. June 7 – Peter Voikov, the Soviet ambassador to Poland, is murdered. June 9 – The Soviet Union executes 20 Britons for alleged espionage. June 13 Léon Daudet, the leader of the French monarchists, is arrested in France. A ticker-tape parade is held for aviator Charles Lindbergh down 5th Avenue in New York City.June 29 – A total eclipse of the sun took place over Wales, northern England, southern Scotland, Norway, northern Sweden, northmost Finland, and the northmost extremes of Russia. June 29-July 1 – Commander Richard E. Byrd, Bernt Balchen, George Noville and Bert Acosta take off from Roosevelt Field, Long Island in the Fokker Trimotor America and cross the Atlantic to Paris only having to ditch on the French coast because of fog. All men survive the crash landing. Wikipedia回应 2013-02-18 17:10 -
他悲观的基础不是卑视世界,而是表现自己,因为在他无情鞭挞,尖锐屁屁狗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 我去光顾古色古香的小酒馆。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大约是在25年前,从那时以来小酒馆没有一点变化。老板娘还是当时的老板娘,现在的有些顾客二十五年前就常到这里喝酒小憩,今天他们坐的仍是老位置,用的仍是原来那样的杯子。我走进这简朴的酒馆... (1回应)
2013-11-26 16:44
他悲观的基础不是卑视世界,而是表现自己,因为在他无情鞭挞,尖锐屁屁狗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我去光顾古色古香的小酒馆。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大约是在25年前,从那时以来小酒馆没有一点变化。老板娘还是当时的老板娘,现在的有些顾客二十五年前就常到这里喝酒小憩,今天他们坐的仍是老位置,用的仍是原来那样的杯子。我走进这简朴的酒馆,这里是我避世的场所。固然,这种避世与静坐在南洋杉旁的楼梯上遁世相差无几,我在这里也找不到我故乡的知己,我找到的只是一席安静之地,可以在一个舞台前观看与我一样的人表演的陌生的节目。不过,这块安静的地方也有它的可贵之处,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喧闹,没有音乐,只有几个安详的市民坐在不加修饰的木头桌旁。乡恋,失望,寻求精神补偿的需要驱使他们每个人来到这里,结了婚的人到这里寻找独身时光的的气氛,年迈的官员到这里寻找自己学生时代的岁月,他们大家都相当沉默,喜欢喝酒,像我一样宁可慢慢地独酌独饮半升阿尔萨斯酒,也不愿坐在女子乐队前看他们表演。这旋律像一个小小的反光的肥皂泡,闪着光亮,五光十色地映照出整个世界,然后又轻轻破灭。假如这美妙绝伦的小旋律还能暗暗地在我灵魂中扎根,日后又会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在我心中开放那我怎么能算完全垮了呢?即使我是迷途的动物,不理解周围的世界,但是我能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所以我愚蠢的生活依然有它的意义,我身上有什么东西能答复疑难,接收来自天国的呼唤。对我们欧洲人来说,黑人和美国人那样强壮,显得非常有生气,非常天真。欧洲是否也会变成这样?是否已经在变化之中噢乖?难道我们这些了解并崇敬昔日的欧洲,昔日真正的音乐,昔日的真正的文学的人只不过是明天就被人遗忘被人嘲笑的,少数愚蠢的,复杂的神经官能症患者?难道我们成为“文化”,成为精神,灵魂,优美,神圣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早已死亡的幽灵,只有我们几个傻瓜才以为那是真的,活的?难道就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生气盎然的文化?难道我们这些傻瓜梦寐以求的只是一个幻影?打开我的房门——我的小小的所谓故乡。我房间里,靠椅,炉子,墨水瓶,画盒,诺瓦利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正等着我归来,就像母亲或妻子,孩子,使女和狗,猫等着别的,正常的人回家一样。“以前有个人名叫哈里,又称荒原狼。他们两条腿行走,穿着衣服,是个人,可是实际上他又是一只荒原狼。智力发达的人能学会的东西他学到了不少,他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但是有一点他不曾学会:对自己,对生活感到满足。他可没有这种本事,他是个从不满足的人。这也许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随时随刻都知道他根本不是人,而是从荒原来的一只狼。他是否真的是狼,抑或是他出生之前就已经被人用魔术把它从狼变成了人,抑或他生下时是人,却又荒原狼的灵魂天性,抑或他自以为是狼这个想法本身只是他的幻觉或疾病等等等等,聪明之士尽可争论。比如说也可能是这样的:这个人在童年时也许很也,很不听话,毫无约束,它的教育者企图彻底克服他身上的兽性,他们这样做却反而使他产生了幻想,以为自己确实是一只野兽,只是披着一层薄薄的教育与人性的外衣罢了。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长期争论不休,甚至写几本书:但是这对荒原狼毫无用处,因为他认为,狼之师他灵魂的一种幻觉也罢,还是被魔术一钻进了他的身体也罢,或者由于严师训斥鞭打而得了狼性也罢,这都无关紧要。不管别人怎么想,也不管他自己怎么想,都不可能把狼性从他身上剔除。荒原狼有两种本性:人性和兽性,这就是他的命运。也许这种命运并不特殊,也不罕见。听说,已经有过不少人,他们的性格有很多地方像狗,像狐,像鱼或者像蛇,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有什么特别的难处。在这些人身上,人和狐,任何鱼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他们甚至互相帮助,有些人有了出息,被人羡慕,他们得以成功更应归功于他们身上的狐性或者猴性,而不是归功于人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哈里却与众不同,在他身上,人和狼不是相安无事,互助互济,而是势不两立,专门互相作对。一个人灵魂躯体里的两个方面互为死敌,这种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即使有人身上没有狼性,也不能因此庆幸。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沙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和所有同类人一样,任何失望,痛苦,恶劣的生活境遇都会马上唤醒潜伏在他身上以一死而求解脱的愿望。久而久之,他却把这种倾向,发展成一套有益于人生的哲学。他想,那扇太平门始终为他敞开着,这种想法给他力量,使他好奇,去饱尝各种痛苦和劣境,在他遭遇不幸的时候,有时他会有一种类似幸灾乐祸的感觉,他想:我倒要看看,一个人到底能忍受多少苦难!一旦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我把太平门一开就摆脱了劫数。许多自杀者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而获得巨大的力量。1回应 2013-11-26 16:44
-
猞猁 (Ther)
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无异于往日,我将它杀死,温柔地将它杀死,以我生活艺术中简单、羞怯的方式;天黑时我在这样的情绪中结束了这个不好不坏的平常一天,不是以对一个遭受了些痛苦的男子来说正常而舒适的方式,比如被准备就绪、以热水袋为诱饵的床所俘虏,而是带着不满和对我每日少许工作的厌恶结束这一天的。 或灵魂已死,在这种可怕的日子里内心空虚、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地球被毁,被股份公司榨干,集市辉煌却虚假、卑鄙、...2018-12-30 11:20
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无异于往日,我将它杀死,温柔地将它杀死,以我生活艺术中简单、羞怯的方式;天黑时我在这样的情绪中结束了这个不好不坏的平常一天,不是以对一个遭受了些痛苦的男子来说正常而舒适的方式,比如被准备就绪、以热水袋为诱饵的床所俘虏,而是带着不满和对我每日少许工作的厌恶结束这一天的。
或灵魂已死,在这种可怕的日子里内心空虚、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地球被毁,被股份公司榨干,集市辉煌却虚假、卑鄙、空洞,而人类世界和所谓的文化在这辉煌中像催吐药一样亦步亦趋地对着我们冷笑,浓缩了,在自己已患病的“我”中达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如果我有段时间既没喜悦也没痛苦,吸进了所谓好日子的冷热适中、乏味的可忍耐温度,那么在我幼稚的灵魂中我会感到痛苦无比,悲惨无比,以致把生锈的用来弹奏感恩歌曲的古琴朝昏昏欲睡的“知足神”的“知足脸”上扔去,我宁可感受极端的痛苦在内心燃烧也不要感受这种舒适的房间温度。然后我心中极度渴望强烈的感受,渴望轰动事件,心中燃烧着怒火,对这种和谐的、平淡的、规范化的和被阉割的生活感到恼火,因为所有事情中最让我深恶痛绝和诅咒的就是这种知足感,这种健康状态,这种舒适,这种保持很好的市民的乐观主义,这种对平庸、平凡和平常事物丰润有效的培育。
这里的一切,包括书籍、手稿、想法,都记载并浸透着孤独者的困顿,浸透着生而为人的问题,浸透着渴望,渴望赋予已变得无意义的人生以新意。
我装出快活的样子,碎步走过街巷蒙上湿气的沥青路,路灯灯光泪盈盈的,忧郁迷离地穿过湿冷的阴暗,从湿淋淋的地面汲取懒散的折光。
不可惜。过去了的事儿没什么可惜的。我是为今朝今世可惜,为现今我失去的无数的日日夜夜可惜,这些日子我都是在苦熬,它们既没给我带来礼物,也没带来震荡。
金色踪迹闪现了,让我想起不朽之人,想起莫扎特,想起恒星。我又可以呼吸一小时了,可以活下去,可以生存,不需忍受痛苦,不必惧怕,不必羞愧。
孤独是独立,我曾渴望拥有它,多年后得到了它。它是冰冷的,是的,可也是寂静的,它寂寥巨大,就像有星星旋转的清冷宁静的太空。
比如这个人有可能在他童年时野性十足,桀骜不驯,不爱整洁,他的教育者想灭绝他身上的野性,正因为此让他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原本真的是一头野兽,只是套上了一件教育与人的薄薄外衣。
只要人们不愿意在那些超越了这种生活的混乱而光芒四射的罕见体验、行为、思想与作品中看到意义,那么他们的生活便是永远的、痛苦的运动与激荡,是很不幸、很痛苦地被分裂,令人毛骨悚然,毫无意义。这类人生出危险和可怕的思想,他们认为整个人的生命也许只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人类始祖母剧烈、失败的流产,是大自然一次极为失败而荒谬的尝试。可他们当中有人也产生另外一种想法,认为人不只是个还算有理性的动物,而且还是神之子,注定不朽。
每种类型的人都有他们的特征和标志,每种类型的人都有美德和恶习,每种类型的人都犯下滔天大罪。
追逐权力的人毁于权力,追逐金钱的人毁于金钱,卑下的人毁于效力,寻欢作乐的人毁于作乐。就这样荒原狼毁于他的独立。
因为每个强者都绝对能获得真正本能驱使他寻找的东西,可是在获得的自由中哈里陡然觉察到他的自由是死亡,他独自一人,世人以一种可怕的方式不去打扰他,别人和他毫不相干,甚至他自己和他都无涉,他处于无关系与孤僻的空气中,这空气越发稀薄,最后他慢慢窒息。
因为情况变成独处与独立不再是他的愿望与目的了,而是他的命,注定要这样,用魔法许的愿一旦许下是收不回来的,就算他满怀渴望和良好的愿望向人伸出手,乐意建立关系与友谊,那也不管用了:人家现在让他独自一人。但他并非招人恨,让人厌。相反,他有许多“朋友”。许多人喜欢他。可他发现人家给予的始终只是好感和客气而已,人家请他,送他礼物,给他写温馨的信,可没人走近他,他在哪儿都没建立起关系,没人愿意分享他的生活,也没那能力。现在笼罩他的是孤寂的空气,是宁静的氛围,周围的世界溜走了,笼罩他的是无能——没有能力建立关系,有意志与渴望也无助于这种无能。这是他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就像有些人得点小病就容易发烧一样,我们称为“自杀者”的,总是很敏感、善感的人,他们遇到哪怕很小的刺激都容易深深沉浸在自杀念头中。
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完全没动力实施真正的自杀,因为他们认识到自杀是罪孽。然而对我们来说他们仍是自杀者,因为他们不是把生,而是把死看作拯救,他们乐意抛舍自己、献出自己、灭掉自己,回归初始。
他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单枪匹马的人,有时是个怪人和病态的隐居者,有时也是超常的个体,具有天赋,超越了一般生活的普遍常规。
他喜欢自己有些微不足道的陋习,生活铺张,喜欢感觉上不是市民,而是怪人或天才,然而,这么说吧,“市民性”是人的常态,它只不过是一种平衡的努力,是在人的行为的无数极端与矛盾中追求平衡的折中办法。
简言之,他们想在两个极端中间立足,他们也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温和而适宜的区域,没有强风和暴雨,他们也能这样生活,但代价是无法体验那种以绝对与极端为准的生活赋予的生命力度与情感力度。就是说他们以失去力度为代价而得以维持、获得安全感,他们收获的不是对上帝的狂热,而是心安神宁,不是快感而是惬意,不是自由而是舒服,不是极端的炽热而是舒适的温度。所以市民本质上是软弱生命动力的造物,他们胆小怕事,唯恐丧失哪怕一点点的自我,容易被统治。因此他们以多数取代权力,以法取代暴力,以投票程序取代责任。
我们看到他内心有强烈的欲求既追随圣者也追随放浪形骸的人,然而出于某种软弱或惰性不能一跃而进入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太空,仍旧痴迷于市民阶层沉重的母性天体。
这是他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他的束缚所在。哈里不是由两个本性,而是成百上千个本性组成。他的生命(像每个人的生命一样)不只在两极之间摆动,比如在本能与精神或圣者与纵欲者之间,而是在上千个、无数个对立极之间摆动。
可实际上没有“我”,哪怕是最天真的“我”也不是统一体,而是一个极为多元的世界,是个微小的星空,是形式、等级、状况、遗传与可能性的混杂体。每个人都力求把这种混合体看作统一体,张口闭口说“我”,好像这是一个简单的、固定成形的、轮廓清晰的现象:这个人人(最崇高的人也如此)常有的错误认识好像是一种必需,就像呼吸与饮食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人可不是固定、持久的形态(这是古典时期的理想,虽然他们中的智者有完全相反的认识),人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一种过渡,他只不过是自然天性与精神之间一座危险的窄桥。
“人”不是创造物,而是精神上的要求,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既渴望得到又害怕得到的可能性,通向那里的路总是只走一小段就经历百般折磨与狂喜,恰恰是那些少数人走这条路,为这些人准备好了今天的断头台,准备好了明天的荣誉纪念碑——
万物初始不是无邪和纯朴;一切创造物,哪怕看上去最简单的,已背负着罪责,已是多元的,被抛进成长的肮脏洪流中,永远不再,永远不再能逆流漂浮。
是这种永远延续的机械性阻碍了他们,像阻碍我一样,阻碍了批判自己的生活,阻碍了认识并感到生活的愚蠢与肤浅、它可憎地发出冷笑的坏名声、它无可救药的悲哀与无聊。
因为他相信他工作的价值,他相信科学,他是科学的仆人,相信纯粹知识与积累的价值,因为他相信进步,相信发展。
是的,我非常惧怕死亡。虽然我看不到其他出路,虽然厌恶、痛苦和绝望在我周围堆积如山,虽然没任何东西能吸引我,给我带来快乐与希望,我还是极怕绞刑,怕最后的时刻,怕冷冰冰地、皮开肉绽地割自己的肉!
我痛苦,我有心病,我中了邪,我有神经官能症,关于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与成因我本可以说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和理智,这样的影响机制对我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可并非知晓与明了是我所需、让我如此渴求,而是体验、抉择、碰撞与跳跃。
我之所以讨你喜欢、对你重要,是因为我对你来说是一种镜子,因为在我内心有些东西可以回应你、理解你。本来所有人都应彼此是这样的镜子,都应这样彼此回应、彼此满足,可像你一样的怪人就是奇怪,很容易入魔,他们在其他人眼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读不到,什么事儿都不再和他们有关。可这样一个怪物突然又发现一张脸,而这张脸真正在看他,他在这张脸上发现了类似回应和相似的东西时自然是高兴的。”
如果一个人很悲伤,不是因为牙痛或丢了钱,而是因为他有一小时感到了一切,感到整个生活是怎么回事儿,于是他真的很悲伤,这时他总有点像动物——这时他看上去悲伤,可比以往更真实,更漂亮。
“你看一个动物吧,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鸟,或干脆看一头动物学上漂亮的大型动物,一头美洲狮或一头长颈鹿!你一定看到它们都很真实,甚至没一头动物会尴尬或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它们不想向你献殷勤,不想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它们不做戏,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就像石头、花朵,或天上的星星。
理想地、悲哀地爱,噢,朋友,这方面你肯定很在行,我不怀疑这一点,极为佩服!可你也要学着爱得普通一点,爱得有点人情味。
我以前称为我个性的东西继续被摧毁,与此同时我也开始明白我为什么尽管绝望至极却还是这样极为怕死,开始意识到这种令人厌恶、可耻的惧死也是我旧有的、市民性的、虚伪的存在的一部分。
哈里·哈勒尔虽然绝妙地伪装成理想主义者和世界的蔑视者,伪装成忧郁的隐士和恼羞成怒的先知,可他基本上是个资产阶级分子,觉得过赫尔米娜那样的生活是卑鄙的,他为在饭店里虚度夜晚而生气,为在那儿乱花钱而生气,他为此感到内疚,也不渴望解脱和完善,而是相反,渴望回到舒适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他精神上的游戏还给他带来快乐与荣誉。
一个人如果不要听刺耳的哼唱而要音乐,不要娱乐而要快乐,不要钱而要灵魂,不要工厂而要真正的工作,不要玩耍而要真正的激情,那么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对他来说就不是故乡……”
今天这个世界很简单、舒适、满足于少量已有的东西,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品位太高,太饥渴,它把你吐了出去,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多了一个维度。
我认为也许一直是这样,以后也一直会这样:人们在学校里称为‘世界史’的东西,为接受教育还要背下来的内容,世界史中所有的英雄、天才、伟业和情感等——都只是骗人的东西,是老师杜撰的,是为了教育目的,为了让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点事儿可做。时代与世界,金钱与权力属于小人和浅薄的人,其他的人,其他真正的人一无所有,除了死亡,以前一直是这样,以后也会一直这样。”
我在想,如果不是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还有别的空气可以呼吸,不是除了时间还有永恒的话,我们所有人,我们品位较高的人,我们有渴望的人和维度太多的人根本无法生存,这永恒就是纯粹的、真的王国。属于永恒的有莫扎特的音乐、你那些伟大诗人们的诗作,而创造了奇迹的、作为殉道者而死去并给人们树立了很好榜样的圣人们也属于永恒。但属于永恒的同样还有每个纯真行为的图像、每种纯真感情的力量,哪怕没人知道、没人看见它们,没人把它们记录并为后人保留下来。在永恒中没有后人,只有同时代的人。”
有许多圣人最初是邪恶的罪人,罪恶也可以是通往神圣的路,罪恶和恶习都是。
当一个纯粹的人经历了人的痛苦、恶习、错误、激情和误解并抵达永恒、抵达宇宙空间后余下来的就是这种笑。“永恒”只是时间的救赎,在一定程度上是时间向纯洁无辜回归,是时间变回为空间。
接着她和我谈起赫尔曼,谈起童年时代,我的和她的,谈起性成熟前的那些岁月,那时青年人爱的能力不仅施于两性,而且囊括所有的一切,感官上的和精神上的,一切都被赋予爱的魅力和童话般的转换能力,这种能力有时只有佼佼者和诗人到了晚年才会再拥有。
人类过度理智,想以理性处理事情不好,这些事儿根本不在理性范围内。然后就出现了这些典范,像美国的或与之相对的典范,两种典范都极具理性,但它们都可怕地歪曲了生活,因为它们把生活如此幼稚地简单化了。人的形象,曾经最高的理想,现在正变成千篇一律的东西。我们这些疯子也许会再让这形象高贵起来。”
我得以品尝许多爱情、许多幸福和许多狂喜,也尝到了许多迷惘与痛苦,我一生中所有错过的爱情在这个梦幻时刻如同在我花园里盛开着的花朵,令人陶醉,这是些纯洁而温柔的花、耀眼而燃烧的花,又是很快黯然失色且快速凋谢的花,这是闪光的狂喜,热忱的幻想,强烈的忧伤,可怖的死亡,喜庆的再生。
月亮或一颗惨淡的星星在什么地方升起,我从栏杆向深不可测的宇宙下面望去,云雾在宇宙中飘动,山峦昏暗,还有海岸,我们下边一片沙漠似的平原延伸着,遍布全世界。
就是说要为这一切赎罪,没完没了的炼狱,然后才会问这一切的背后是否还有点个人的东西,有点自己的东西存在,还是我所有的行为及其后果只是海洋中空洞的泡沫,只是事件长河中无意义的游戏。
生活像收音机一样,所谓的现实也就是大把地玩儿世上美好的画面游戏,听完亨德尔后再听一个报告,是关于中型工业企业如何掩盖真实收支平衡表的技巧的,它把迷人的交响乐声变成令人恶心的声音黏液,到处将其技术、忙碌、肮脏的排泄物与虚荣心推到理念与现实之间,推到交响乐与耳朵之间。整个生活就是这样的,孩子,我们只能随它去,如果我们不是笨驴,就对此一笑了之。
幽默始终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必要时您就是要在绞刑架下学会它。
回应 2018-12-30 11:20 -
带马头的猫 (我们一起去看时间的尽头…)
人是永恒的整体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它会给人带来不幸,这您是知道的。您也知道,人由许多灵魂、由无数个‘我’构成。把人的虚假的统一分解为这许多形象,被看作疯话,为此,科学还发明了‘精神分裂症’这个名字。 当然,没有主次,没有一定的秩序和安排,这种多样性就无法统治。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是对的。但另一面,科学认为,这许多局部自我只能处在唯一的、相互制约的、持续一辈子的体系中,这就不对了。科学界的这个错误带来...2018-11-30 07:38
人是永恒的整体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它会给人带来不幸,这您是知道的。您也知道,人由许多灵魂、由无数个‘我’构成。把人的虚假的统一分解为这许多形象,被看作疯话,为此,科学还发明了‘精神分裂症’这个名字。 当然,没有主次,没有一定的秩序和安排,这种多样性就无法统治。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是对的。但另一面,科学认为,这许多局部自我只能处在唯一的、相互制约的、持续一辈子的体系中,这就不对了。科学界的这个错误带来某些恶果,它的价值仅仅在于国家雇佣的教员和教养员发现他们的工作简化了,无需思考和实验了。由于这个错误,许多本来难以治愈的疯人被看作是‘正常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相反,有些天才却被看作疯子。因此,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概念补充科学界的漏洞百出的心理学,这个概念叫结构艺术。我们表演给经历过自我解体的人看,他随时都可以任意重新组合分解开的部件,从而达到生活之剧的多样性。像作家用少数几个角色创造剧本那样,我们用分解了的自我的众多形象不断地建立新的组合,这些组合不断表演新戏,不断更换新的场景,使戏始终具有新的引人入胜的紧张情节。请您观看!
回应 2018-11-30 07:38
论坛 · · · · · ·
真实世界比荒诞小说更加荒诞 | 来自经纶 | 2019-01-03 | |
宝瓶星座是阴暗的标记 | 来自古树蚂蚁 | 2018-10-26 | |
关于自杀者的描述实在是…… | 来自holdenrye | 1 回应 | 2018-08-24 |
有哪些与荒原狼相似的文学人物 | 来自木瓜 | 10 回应 | 2018-07-24 |
请看过书并深深为之折服或改变了三观或者喜欢得五... | 来自U 兔 | 12 回应 | 2018-07-24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2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1000+条豆瓣评价9.0以上的书 (Sheryl)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荒原狼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岩井俊七 2015-10-26
几乎都快跨越百年的作品依然让现代人看的振聋发聩,特别是书中书《为狂人而作》、交际花赫尔米娜的大段总结都是无比的鞭辟入里,犹如被人掐着脖子猛灌一瓶烈酒;最后的魔剧院一段更有种看伯格曼电影的感觉。“难道我们称为文化,称为精神、灵魂、优美、神圣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早已死亡的幽灵,只有我们几个傻瓜才以为那是真的、活的?难道就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生机盎然的文化?难道我们这些傻瓜梦寐以求的只是一个幻影?”“没有... 几乎都快跨越百年的作品依然让现代人看的振聋发聩,特别是书中书《为狂人而作》、交际花赫尔米娜的大段总结都是无比的鞭辟入里,犹如被人掐着脖子猛灌一瓶烈酒;最后的魔剧院一段更有种看伯格曼电影的感觉。“难道我们称为文化,称为精神、灵魂、优美、神圣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早已死亡的幽灵,只有我们几个傻瓜才以为那是真的、活的?难道就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生机盎然的文化?难道我们这些傻瓜梦寐以求的只是一个幻影?”“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百年的思索,百年的孤独。 (展开)
7 有用 沉默的巨人 2018-03-07
震撼,强烈共鸣。好想抱着黑塞老师哭。伟大的文学作品大概就是你读得时候会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想法一致且深受感动的感觉——“那不就是内心那个受压抑的我一直苦苦呼喊的吗!” 人不是只有人性和狼性的一面的,反而是一人千面的。这本书让我思考“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这个说法是否只是出于一种遮蔽真理的见不得人的目的···应该看看福柯! 最后魔剧院的部分好魔幻好有想象力啊! “ 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 震撼,强烈共鸣。好想抱着黑塞老师哭。伟大的文学作品大概就是你读得时候会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想法一致且深受感动的感觉——“那不就是内心那个受压抑的我一直苦苦呼喊的吗!” 人不是只有人性和狼性的一面的,反而是一人千面的。这本书让我思考“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这个说法是否只是出于一种遮蔽真理的见不得人的目的···应该看看福柯! 最后魔剧院的部分好魔幻好有想象力啊! “ 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孤独, 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爱人,不能爱我自己,我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和自己。 世上总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对生活要求很高, 对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 “你是对的,荒原狼, 你一千个对,一万个对,可是你还是注定要毁灭。 对当前这个简单、舒适、很易满足的世界说来,你的要求太高了·· (展开)
5 有用 不流 2011-03-05
书的开头就把我震撼了。这本书我不想多说。
2 有用 allison 2016-02-02
石破天惊。
6 有用 [已注销] 2017-02-28
黑塞小时候是受过多少伤啊
0 有用 Chang 2019-02-23
大一就见同学读,研一才能读进去,读书全凭心境。学会幽默吧
0 有用 hokuiii 2019-02-19
写到后面已经飞起来了,做梦梦到了他的魔剧院,压抑的混乱的狂喜的游戏的,很沉重,又好像不值一提
0 有用 Rotiart 2019-02-19
真的被最后魔剧院的部分给震撼了,现实之网被撕得粉碎,仿佛身陷梦魇,癫狂着魔混乱,这些体验都是我在读荒原狼之前未曾有过的
0 有用 宇轩 2019-02-18
“你动了很多脑筋,想办法让一个普通姑娘听懂你理想中的东西。可是,我现在要让你明白,你其实不必那样费脑筋。我能听懂。好,到此为止!”
0 有用 茑 2019-02-18
呼~终于读完了。以目前我贫瘠的思想 并不能很好的全面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