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心绞痛》为张鸣先生近来撰写的时评文章结集,谈及文化、政治、民风、民族、教育、自由、学风等社会让人不忍目视的林林总总。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力和思想见地,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心绞痛》集合了张鸣先生近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天下有心人自当体会张鸣先生的良苦用心!
作者简介 · · · · · ·
张鸣,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社会责任感使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并以文人悲悯的情怀为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其独立特行的观点为蒙蒙大众指点万千丑态,真相豁然,真知毕然。张鸣教授的主要著作还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数种,以及历史文化随笔,有《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目录 · · · · · ·
003 一言难尽的“五四”
009 古今文字狱的异同
012 别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016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019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般?
· · · · · · (更多)
003 一言难尽的“五四”
009 古今文字狱的异同
012 别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016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019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般?
022 脸皮薄的和脸皮厚的
025 清队档案中的老妇人
029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032 大师别颂
036 乡土情景中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042 也说教师节:不知该愁还是该乐
044 影视剧组的毛病是谁惯的?
047 蚁族的“逃离北上广”问题
民风之心绞痛
053 能卖的卖,不能卖的也卖
学风之心绞痛
056 明星改籍背后的忧思
059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062 炫耀时代的斑马线
065 楼倒了,官商没有倒
068 别让孩子从小参与造假
071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
074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078 体育的终点不是民族主义
081 在输球与输人之间
084 收藏热,热了什么?
087 自家人骂得,别人骂不得
090 平民百姓行路之难
政风之心绞痛
097 密切隔开群众
100 许我哭不许你哭
103 打黑的重心
105 市场规则与道德污点不能混为一谈
108 大政府阴影下的慈善树苗
111 在人的生命面前,权力需要自省
114 县治乃国之命脉
117 周森峰市长变成了难解的题
120 躲猫猫背后的危机处理病态
124 人造的蛇足
127 取消工商管理局又如何?
130 助理是个啥官?
133 让人民找到自己的代表
136 面对弱势群体违法,也需要理性判断
139 死了人才追悔,悔之晚矣
142 我控诉:强奸仍在继续
145 在职公务员学历达标的运动式疯狂
148 请用政治的高度,规定吃饭的营养含量
151 人民代表为何跟人民的感觉不一样
154 请领导同志先走
政策之心绞痛
159 安心制造混乱的“公共政策”
161 中国式会议的基本法则
165 基层官员为何升迁难?
168 “仇富”的背后
171 桥塌了,是车压的?
173 增加教师工资,不能成为一种应急的补丁
176 去掉吸血鬼,出租车问题才能解决
179 白皮书遮不住就业的苍白
182 从蚊子腿上剥肉
185 等级制还活在人们的意识深处
188 驻京办是集权体制的病灶
191 扫黄不能扫到百姓的床上
194 永远租住在自己房子里的人
197 特权公开化的胆气从何而来?
体制之心绞痛
203 地下出警队,彰显警察和司法失灵
205 莫把官场当戏场
208 给市场添乱的机构
211 大学生就业难局背后的结构性吊诡
214 厅级县官是个什么信号?
217 会馆演绎的官商故事
224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227 书记,还是皇帝?
学风之心绞痛
233 让教授磕头的程序
236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239 北大法学院的“计件民工”不高兴
242 看人下菜的学术期刊
244 夺农民的土地,大学有份
246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249 大学的病在哪儿?
252 戴着旧式乌纱帽的教育产业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页 -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6页
喜欢读"中国心绞痛"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心绞痛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心绞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往事依旧在目,依旧血淋淋——读中国心绞痛
> 更多书评 1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 TДT) (└( · ﹏ ·)┐不想上班~)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2012-10-10 19:00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引自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都产生很大的共鸣的。最新鲜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这次的全国性的所谓的"保钓"、"爱国游行"。但我看到的,却是自己没有本事却眼红别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的一批"仇富者",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仗着大势借题发挥,趁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西安那位日系车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丧心病狂的畜生用U型锥刺穿脑颅,全国范围内被无缘无故打的人也不在少数。肇事者敢这么干说到底都是因了一个"群体的群威群胆"呐!悲哉!悲哉!
回应 2012-10-10 19:00 -
( TДT) (└( · ﹏ ·)┐不想上班~)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2012-09-28 21:55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引自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业课却让我不得不在教材和非教材之间迟疑不决,最后只能忍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上。虽然在作出这个艰难的抉择时我手里还捏着那本我想看的书,内心极其不情愿。
回应 2012-09-28 21:55
-
( TДT) (└( · ﹏ ·)┐不想上班~)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2012-09-28 21:55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引自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业课却让我不得不在教材和非教材之间迟疑不决,最后只能忍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上。虽然在作出这个艰难的抉择时我手里还捏着那本我想看的书,内心极其不情愿。
回应 2012-09-28 21:55 -
( TДT) (└( · ﹏ ·)┐不想上班~)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2012-10-10 19:00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引自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都产生很大的共鸣的。最新鲜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这次的全国性的所谓的"保钓"、"爱国游行"。但我看到的,却是自己没有本事却眼红别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的一批"仇富者",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仗着大势借题发挥,趁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西安那位日系车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丧心病狂的畜生用U型锥刺穿脑颅,全国范围内被无缘无故打的人也不在少数。肇事者敢这么干说到底都是因了一个"群体的群威群胆"呐!悲哉!悲哉!
回应 2012-10-10 19:00
-
( TДT) (└( · ﹏ ·)┐不想上班~)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2012-10-10 19:00
群体性暴力,暴露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这种恶虽然被堂堂正正的理由包裹,但毕竟是恶,人性中劣质的货色。 更糟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暴戾,由于群体的群威群胆,往往自以为拥有绝对的正当性,因此,质疑和讨论是根本行不通的,凡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大帽一扣,大棒打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畅行无阻,那么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堂堂正正,而这种堂堂正正之阵,却是由狼或者类人狼组成的。 引自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对于这一篇文章,其实是从头到尾都产生很大的共鸣的。最新鲜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这次的全国性的所谓的"保钓"、"爱国游行"。但我看到的,却是自己没有本事却眼红别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的一批"仇富者",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仗着大势借题发挥,趁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西安那位日系车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丧心病狂的畜生用U型锥刺穿脑颅,全国范围内被无缘无故打的人也不在少数。肇事者敢这么干说到底都是因了一个"群体的群威群胆"呐!悲哉!悲哉!
回应 2012-10-10 19:00 -
( TДT) (└( · ﹏ ·)┐不想上班~)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2012-09-28 21:55
现在我们出版的图书,居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如果再加上无孔不入的教辅(教辅材料),那么一般性阅读图书的比例小得可怜(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国民所看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强迫性阅读,因为上学要考试,或者学校硬性规定必须买(比如大量的教辅),不得不购买或者阅读。 引自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即使我上了大学,即使我以为我因此有了大把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实的各种考试各种论文专业课却让我不得不在教材和非教材之间迟疑不决,最后只能忍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上。虽然在作出这个艰难的抉择时我手里还捏着那本我想看的书,内心极其不情愿。
回应 2012-09-28 21:55
论坛 · · · · · ·
南方出版社小站-中国心绞痛房间 | 来自yoyonevercry | 2010-10-21 | |
学者“犀利哥”张鸣语录zz | 来自yoyonevercry | 3 回应 | 2010-10-16 |
偶然发现张鸣老师开豆瓣小站了! | 来自yoyonevercry | 1 回应 | 2010-10-15 |
0 有用 客袍 2011-01-16
一半。一般。
0 有用 哎哟呵 2012-06-18
还没看到一半就懒得继续了
0 有用 花卷馒头 2013-09-21
点到为止
3 有用 非暴 2013-04-27
至少我对南方系的刊物有些警觉,此书我看到的抱怨多过常识,看似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说话,但它或许更激发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民粹主义情节。共c党有人民、国防一文一武两所大学,不知道在这样的学院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张鸣现象是否是种《毛选五》的精神体现,即“那些骂我们的我们要养起来,骂的无理要反驳,骂的有理要接受”
0 有用 将翱将翔 2011-03-13
已购。这类书以后还是不要买了,看看就行
0 有用 , 2020-12-03
年轻的时候,可能会非常喜欢,但现在反而平淡了许多。一方面可能是年纪大了,趋于平淡,安于现状,少了愤世嫉俗的勇气,另一方面就是无可奈何,比如作者提到的大学教授发文量化考核,虽然我们也知道学术不能如此功利,但人心如此,如果不驱动,又能保证几个教授在真的教书育人。反正我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有点指挥棒未必也不是全错。有良知的还是会在做事,没有育人满足感的还是在混日子。
0 有用 Advanced Harry 2020-08-08
书是好书,但是老师是历史专家,没有发现一个道理么,历史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抹去黑暗的存在,老师不如出出史学著作,以正视听。只能给中等分数了。
0 有用 读 2020-07-05
比较浅显的观点陈列,部分解读还是太主观了。抱怨有余,思考不足。或许读者们更期待的是看到问题解决的可能。
0 有用 莓舵舵 2020-04-16
写高校的章节好
0 有用 。 2020-03-22
好过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