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的书评 (81)

老竹 2011-09-23 00:34:03

我还是依然故我

杨绛随“连”下干校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才满月没有几天。我一直感觉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年代,人长得快,可是岁月蹒跚,景物依旧。我的意思是生活和周遭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门前总是那些树,一年四季更换着叶子,也不见长,好像总是那样;而树干里的年轮一...  (展开)
Banyan 2015-10-25 18:45:59

爱是什么 – 从杨绛说起

前一阵子,友人推荐了杨绛先生的《洗澡》。于是接着一口气补习完了她为数不多的几本文集。 她与钱钟书的故事早有耳闻,然而当读到两位在干校改造时候的情景,还是不免感叹,他俩这浪漫应该还要胜过韩剧一筹吧 —— 年近六十了,她还是会拄着拐杖、淌过洪水激流出其不意去找他...  (展开)
滋猫团 2012-01-03 20:14:38

黑底上的白点——杨绛《干校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干校六记》延续了杨绛一贯沉淀简明的语言风格,仿佛也无风雨也无晴,记几件寻常往事罢了。但阅读过程一点也不乏味,读那些看似平凡质朴的文字就像把一粒粒扁圆的小石子丢入溪涧,读罢通篇方才激起层层涟漪,一个圈纹一个圈纹地缩小或放大久久不能平息。 顾名思义...  (展开)
helen 2011-05-18 12:55:19

只羡鸳鸯不羡仙

《干校六记》杨绛 三联书店 干校六记,六篇。作者哀而不伤的笔触,却着实触动了我心的全部哀伤。合上书页出门去,迎着夕阳,内心升腾出巨大的荒凉。 写学部的知识分子们被放下书本,体力劳动。挖防空洞,把书书橱搬来搬去“全是由年轻人狠命用肩膀扛,贴身的衣衫磨破,露出肉...  (展开)
邮语树 2016-03-08 23:29:51

“我来看看你”

2016.3.7 看着书扉页杨先生三十多年前的笑容,想着那笑从“我们仨”到“我们俩”,再到“我一人”,依旧温暖。 是从我不大喜欢《围城》谈起,便说到了杨绛,阿当(哥哥)给我推荐了《干校六记》,说“又薄又好读”,之后感触良多地说了好多好多温情片刻。 六篇像日记...  (展开)
逃离 2014-02-05 23:25:54

逆境中亦不可失的趣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无聊的下午拿起干校六记,摸起来薄薄的小册子,却读的十分趣味。 杨绛先生能有如此高寿,并在耄耋之龄亦创作力不减,其心态是最值得称道的。批斗,剃头,下放。。。在如此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堪忍受而赴死的时候,杨先生坦然面对一切,居然还经常自觉受了照顾,其不以己悲的...  (展开)
云影葭薇 2014-02-08 20:06:54

苦难生活中的温暖、乐观与感动

读杨绛先生的东西不多,第一本是《我们仨》。读过马上被她的温暖文字打动了。接着开始读《干校六记》。 一如既往的温暖与乐观。生活的苦难在她的笔下没有丝毫的苍凉,反倒是充满乐观与温暖。 开始发觉一个人的文字像一个人,她亦如此。读过留下的尽是温暖。  (展开)
荣三和 2014-03-28 18:53:41

真正的贵族

总是听闻这一说法,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贵族。 不禁想问:“什么是真正的贵族?” 难道只有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时时刻刻有奴仆簇拥,伺候着吃饭更衣的人,才可算作真正的贵族吗? 并不如是吧。 读罢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我顿悟,一颗悠然的心,才可算作是真正贵族与庸常...  (展开)
九玖 2021-12-03 15:48:31

浮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感下放离别,无声凄楚。不去深究时代背景,只看在狂风骤雨中先生的波澜不惊。在《下放记别》中,杨先生与阿圆的送别最使我印象深刻,先生写道:“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也促她先归,别等车开。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  (展开)
航行中的雷鸟 2017-09-09 10:07:13

历史的虚无——《干校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历史的虚无——《干校六记》 知识分子罂粟草 下放劳动回炉烧 学习改造写检讨 种地凿井无功劳 专业荒废戒思考 只恨自己读书早 相伴小狗莫动情 资产帽子没处跑 贫下中农吃不饱 捡草斫菜拔树苗 亲人队友自殒命 荒冢平复踪迹杳 干校返乡回头看 私心犹在未减少 十年过往成传说 不觉...  (展开)
云旗 2016-10-31 23:10:59

随感

1.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   “因为有你。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干校的默存又黑又瘦,简直换了个样儿,奇怪的是我还一见就认识。默存得空就写家信;三言两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 我一直很羡慕杨绛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和婚...  (展开)
萌二爷小姐 2016-05-28 14:11:42

纪念杨绛先生 | 我读《干校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题记> 似乎是自己初入大学象牙塔的年纪,又一次在书店翻阅起当时放在最醒目处相当热的一本书--即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可惜在那个还只知追求浓墨重彩振聋发聩完全“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想来那会好像是很喜欢类似余秋雨《文化苦旅》之类的“大散文”),这种在少年自己看来...  (展开)
二愣子大师 2016-05-27 14:45:25

情比金坚

写在杨绛女士仙逝之际。 (一)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展开)
阿当 2016-03-06 21:57:16

一场突然降临的婚内恋

今天在书店和小z聊天,突然看到书架上这本《干校六记》,推荐给了她,然后聊了起来。 小z读过《我们仨》,我第一次读杨绛先生的书,也是它。细节已记不清楚。只记得一个强烈的感受。当时我仿佛进入书中,进入他们仨的世界,沉浸在杨先生文字中生出的这个充满了浓郁情感的世界...  (展开)
中原一点红 2014-06-02 19:08:18

我为什么不喜欢读杨绛

读了杨绛的干校六记 不喜欢 杨绛的文笔是干枯的 不是平淡 是干枯 平淡是曾经绚烂 归于平淡 是 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陶渊明 汪曾祺是平淡 干枯是枯槁 是枯燥乏味 文笔干枯是因为心干枯 如杨绛所说 他们这代知识分子经历九蒸九焙 劫后余生 笔都滞了 写出来...  (展开)
迁徙的追忆 2013-12-31 17:57:23

一本小书的深刻

  一部很小的书,六篇小文,加上钱锺书先生极为简短的一篇小引,大概一个小时便读完了。   这么一本小书,却被我压满页脚,满篇闲散,却处处隐藏着悲苦。在那样一个下雨都“使人觉得自己确是黄土捏成的,好像连骨头都要化成一堆烂泥”(页52)的时间和地点,再多轻松都掩...  (展开)
Bradypus 2010-08-31 21:13:08

grandma yang

在变态残酷扭曲的年代还有一份恬淡平静关切的心境,好像是遭遇到大盗贼霍琛布鲁茨被迫数数数到一百才能报警却怎么也数不清楚的卡斯佩尔和赛伯尔的奶奶,是嘱咐老伴小心别踩到没掩埋好的尸体好像嘱咐孙儿放学小心点跑别摔着的奶奶,是的,杨绛是一个老花镜永远挂在鼻翼从镜框上...  (展开)
长安老农 2010-08-05 18:00:22

菩萨

杨先生应该是个菩萨,不然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字? 她的女婿得一也应该是个菩萨,1970年为了不害人,捏造害人名单,竟然自杀了。钱钟书和杨老先生说:得一和善忠厚,可以放心把女儿交给他。但是,有的时候,老实人是没法活不下去的... 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展开)
沧海人来 2024-03-15 15:48:40

云淡风轻的压抑与悲凉

这是杨绛先生对两年干校生活的回忆。“上干校”,民间俗称“住牛棚”,其实就是那段“史无前例”的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斗争批判和劳动改造。这些从旧中国走来的知识分子,在经过了几年的“洗澡”之后,又到干校种菜、打井、整修房舍。下放之日,看着往日的书生在装箱搬运行李,万...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1条)

订阅干校六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