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活着的创作者
· · · · · ·
-
余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国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余华作品(2012版)(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世事如烟》《鲜血梅花》《在细雨中呼喊》《黄昏里的男孩》《战栗》
等
。
喜欢读"活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活着"的人也喜欢 · · · · · ·
活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941 条 )





论坛 · · · · · ·
谁的死最让你揪心 | 来自從左到右 | 427 回应 | 2023-12-10 01:52:06 |
没有读出来别人口中的那么好 | 来自哈哈 | 22 回应 | 2023-12-08 15:19:39 |
看《活着》无感受为啥? | 来自梦想实现家 | 48 回应 | 2023-12-07 23:22:21 |
生命的本质就是活着 | 来自小豌豆 | 2023-12-05 16:37:19 | |
理性讨论“十来岁小孩,一天五十多公里” | 来自ShAN | 2 回应 | 2023-12-05 14:15:3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Anchor (2003)8.9分 125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1998)9.2分 348223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9.1分 112471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9.4分 10955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豆瓣图书TOP250(旧版保存!2013.06) (efans)
谁读这本书? · · · · · ·
> 31033人在读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活着的评论:
feed: rss 2.0
1123 有用 千寻|Scorpio 2013-08-20 12:39:16
余华笔下的精彩,是他没有废话。一个人为之一生的跌宕起伏,像是一艘破烂的小船挣扎在狂风暴雨的大海里,但这却是很多年以来中国农民的写照:隐忍。有庆之死让我难过了好一阵,二喜的哭又让我心里一凉,所有的悲剧并不是一个人的命不好,而是让人感受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以为是命运选择了你,但你能选择人生态度。
2172 有用 豆友1484677 2015-04-21 19:15:37
意外的好读,应该是我读过的国内小说里最好读的,没有之一。读完一直纠结“有必要这么惨吗!”平静下来想想,确实可能这么惨。只能说,还好改革开放了。感谢邓小平。
1015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13-10-18 21:59:34
余华的笔法是残忍而善良的。福贵的命运仿佛神话悲剧一般不可违抗,在旁观者我的视角里不断苦熬着,而作为"你一生的故事"中自身的叙述者,他有只是那个灾难时代的普通人一般生活着。末了哼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消失在视野中时候,作者又给予读者一丝安慰:活着的意志,是他唯一没被夺走之物。人生对他而言,“窄若手掌又宽若大地”。
1772 有用 老汉手植石榴树 2013-04-10 17:22:01
眼里看的是别人的故事 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生活
1130 有用 吕抗美 2015-07-21 10:23:01
有些时候我真想写点这样的文章,看完人家的东西以后你才知道自己写的有多肤浅。
0 有用 沉默 2023-12-11 10:43:01 安徽
这本描述49后苦难的书一直销售至今未受干扰,就能说明很多的问题。个人的极致苦难,见不到一句“不被容忍”的恨、骂,儿子被抢救官员亲属的医生抽干血液而亡,夫妻俩只说了再也见不到儿子走在那条路上了,如何忍心这么写呢……这样的写作本该被唾弃,现实中却被如此之多的人吹捧,真是悲哀。展现苦难是为了思考苦难的根源,是为了不让这些苦难重演,这该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应有之义吧。
0 有用 TOUGOU 2023-12-11 10:16:48 重庆
确实好读,如果不是我懒的话一两天就可以读完。 读《白痴》像是在咀嚼又硬又冷的黑面包,读《活着》就像品咖啡一般惬意自在了,这想来也是一本著作能在当今卖座的重要原因 。 老实说有点流水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时间的价值,但描写时间时总是生硬地通过历史事件来记录,作为读者我看到的并不是如《百年孤独》般的宿命回响,而是有些零散的“代表性片段”,但想一想又觉得也许因为全书本身就是福贵的回忆所以作者刻意用这种方式... 确实好读,如果不是我懒的话一两天就可以读完。 读《白痴》像是在咀嚼又硬又冷的黑面包,读《活着》就像品咖啡一般惬意自在了,这想来也是一本著作能在当今卖座的重要原因 。 老实说有点流水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时间的价值,但描写时间时总是生硬地通过历史事件来记录,作为读者我看到的并不是如《百年孤独》般的宿命回响,而是有些零散的“代表性片段”,但想一想又觉得也许因为全书本身就是福贵的回忆所以作者刻意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我不懂,只能说这样写很好读,但不太美 (展开)
0 有用 咆哮de桃子 2023-12-11 09:57:55 甘肃
大学时候看的时候觉得真惨,一度看不下去~毕业十几年再看,特别感动,中国人民那种对生活对感情的坚韧质朴,对挫折对磨难顽强不屈,是这个民族能够延续不灭的精神所在!
0 有用 PicriL 2023-12-11 02:42:35 湖南
最后还是福贵一人
0 有用 云鹤 2023-12-11 00:09:45 安徽
“小说虽不长,代入感却很强,另外不得不感慨余华的文笔和构思,整篇小说仿佛一把镐头,不断敲击着你的心灵,偏要将心上的护甲敲出个洞,接着直奔你柔软的内心深处而去,令你不论看多少遍,眼中都会流下一行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