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短评

热门
  • 0 有方騅馬 2022-10-08 10:49:55 浙江

    这书的体系也太庞大了吧?俨然一幅清明上河图,描述明清士人甚至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至于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每个故事都是以一个人为主角说到一半,又转下一个人为主角说了,真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实在受不了。。。

  • 0 消失于晴朗 2023-09-26 16:03:33 江苏

    一个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版本,有生僻词注释和每回开头的导读。

  • 0 且听风吟 2017-11-19 12:21:04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篇总断肠!” 吴敬梓写这书也是爱恨交加的吧!

  • 0 十六圆 2024-12-22 14:02:04 湖北

    跟着b站上有声书一起读的,记得上学时学过范进中举,读起来觉得离谱,没想到这本书里这种事多了去了,与其追名逐利,不如闲云野鹤,喜欢杜少卿的活法

  • 0 小胖胖 2011-10-07 23:19:39

    长于局部细节的描写

  • 0 苏荆柠 2016-06-29 09:57:34

    真名士,作风流

  • 0 哈哈哈哈哈 2013-07-24 15:16:18

    非常好读的版本

  • 0 小丢不溜 2022-07-31 14:56:33

    像一幅连环画,描画了明朝的儒林士子群像。一位位或真或假的名士,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出演了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儒生大戏,使宽泛的“读书人”概念有了更为细致的界定。有人读书只为修身养性,譬如杜少卿、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堪称一代风流人物。有人读书是为做官成名,譬如周进、范进,苦读一生步入仕途,也许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写照。生存于世,为做官成名、摆脱困窘而读书无可厚非,最让人反感的还是那些装贤做雅的假正经,一味攀附风雅企图高抬身价,实际上只会贻笑大方,与这些“名流”相比,如鲍文卿之类游荡于儒林之外的人士也显得精神可贵了。

  • 0 来思 2022-01-29 23:28:43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 0 小胖胖 2012-02-21 18:37:58

    这个版本确实做到了阅读无障碍

  • 0 Lucien 2011-12-07 20:45:23

    一场风华绝代的故事,一个无法复制的轮回。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