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被阉割的快感
2010年08月10日 15:03 来源: 北京晨报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杨念群
定价:42元
评分:8.5
出版:三联书店
本书为学术大家杨念群先生的著作,重点探讨明末清初江南文化的发展。
历史上,“江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但到明代,它的内涵已逐渐清晰,因为江南的经济、文化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主流。清人易代,为达成统治目的,对江南士人阶层予以高度重视,然而,面对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又如何才能收服士心,为己所用呢?
办法无外乎三种:首先,高调倡导儒学:但置换了其中部分内容,以引起江南学者们内部的纷争,在学术争论的伪装下,统治者相机行事,对于有利于自己的说法高调支持,对不利自己的说法严酷打压,从而加深彼此的隔阂,最终士人阶层走向分裂,社会影响力大大降低。第二,严酷的文字狱: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对冒犯者不是正面打压,而是钩沉其生活琐事,在人格、道德上进行批判,于是,反对者的嫖娼、纳妾、刻薄、贪财等生活细节,一并成为斗争的对象,只要打倒了对手的人格,则其观点不攻自破。第三,彻底的愚民教育:一方面是打击民间教育,私学动辄得咎,另一方面是官学大行其道,学童们只能受指定的教育,任何内容都有固定的解释方式,否则就无法通过科举。
通过一系列的打压政策,清政府终于稳定了江南,使其从反清的桥头堡,变成了统治的根本。乾隆六下江南,运河边平民妇女洗衣服,被卫士误认为刺客,一箭射死。江南众议汹汹,要求严惩凶手,而所谓“英明聪慧”、“爱民如子”的乾隆采取了严酷的手段,带头申诉的几个学子全部罹难,前后有4万多人被刑。从此万民束口,再无反对之声,俨然就成了盛世。
到马戛尔尼来中国时,他惊讶于满街浑浑噩噩的人,无所事事,丧失了精神追求,衣着褴褛,毫无尊严感,他们整天跟在洋人后面看热闹,见了当官的则一脸恭敬。这还是传说中的那个富裕而文明的国度吗?这还是曾创作出《牡丹亭》、《西厢记》这样不朽经典的人民吗?
马戛尔尼说,康乾盛世不过是一个瓷瓶,表面上看很漂亮,但实际上脆弱得不堪一击。马戛尔尼的话为我们揭开了那个盛世的真相,历史在倒退,但表面上看,它却似乎进步了。当明亡之时,无数士民为之赴难,但到清末时,谁又屑于与它沉浮呢?世道人心浇薄至此,体现了文明衰落的悲哀。
这是一本学术书籍,但杨念群先生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曾经,被阉割有时是有快感的,当赞歌不休之时,谁又曾想过悲剧已到高潮?呜呼,为之三叹。
《何处是江南》:被阉割的快感
|
被阉割有时是有快感的,当赞歌不休之时,谁又曾想过悲剧已到高潮?呜呼,为之三叹。
==========
呵呵
这篇书评很具有误导性,单单第一句“重点探讨明末清初江南文化的发展”就会把太多的人引入误区,最后把落脚点放在清政府成功改革江南的文化,使人人都成为顺民的结尾更是“令人钦佩”!
mp文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