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原文摘录

  • 1、所有的情绪在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 2、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 * 理性心理:具有清醒的意识,会思索,能够进行思考和反思。 * 情绪心理:冲动、有力,有时没有逻辑可言。 3、脑干组织中的杏仁核管理着我们的情绪,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情绪智力核心是杏仁核的工作机制与大脑皮层的互动。 4、感觉的神经通道可以绕过新皮层,与杏仁核直接联结的感觉包括我们最原始和最强烈的感受,这种神经回路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感性压倒理性的力量。 5、我们的情绪独立于理性脑产生间接,有着自身的“心理”。 6、海马体对你认出表姐的脸起到关键作用,而杏仁核则会提醒你不是真的喜欢她。海马体记忆的是纯粹的事实,而杏仁核则保留了伴随事实的情绪”味道“。 7、情绪爆发是因为杏仁核发出了过时的神经报警,把过去的情绪记忆与现在的事实进行了草率的匹配。原始情绪的爆发不仅独立于而且先于思想的产生。 8、情绪智力(智商外的其他特质): 1. 了解自身情绪。insight 2. 管理情绪。 3. 自我激励。flow 4. 识别他人的情绪。同理心 5. 处理人际关系 * 自我激励、百折不挠 * 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 * 自我调节情绪和防止困扰情绪影响思维能力 * 富有同理心和充满希望 9、擅长处理情绪的人,也就是能很好地了解并控制自身感受的人,以及那些懂得并能有效处理他人感受的人,在人生的任何领域都具有优势。不管是在爱情和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办公室政治中,他们都能领会决定成功的潜规则。 情绪技能出色的人在生活中也更有可能获得满足,由于掌握了提高自身效率的心理习惯从而效率更高。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常常会经理内心的斗争,从而损害其专注工作和清晰思考的能力。 10、苏格拉底:Know thyself。认识你自己。 11、自柏拉图... (查看原文)
    夏一慕 46赞 2013-11-26 15:36:22
    —— 引自章节:全书
  • 人们考试时忧虑越多,成绩就会越糟。忧虑是一项认知任务,个体如果把心理资源用于忧虑,就分散了用于处理其他信息的心理资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担心考试失败,那么我们用于思考和答题的注意力就大大减少了。结果忧虑就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破事我们朝着它预测的方向越陷越深。 (查看原文)
    SPARK 5赞 2012-09-27 17:31:00
    —— 引自第98页
  • 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以下 5 个方面的能力:(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把这 5 个能力简单归纳成: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管理别人。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专家导读
  • 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受此启发,我在 1995 年写作了《情商》。与梅耶和萨洛维一样,在 “情绪智力” 的概念之下,我综合了大量科学成果,把各个原本独立的科学分支统一起来,不仅探讨了相关科学理论,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比如研究人脑情绪调节问题的新学科情感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的初步成果。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情商》周年纪念版序
  • 我认为用 “情智”(EI)作为 “情绪智力” 的简称比用情商(EQ)更为准确。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情商》周年纪念版序
  • 1995 年,我指出社交与情绪学习的成效还在于它可以塑造儿童发育中的神经回路,尤其是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执行功能。前额叶皮层负责管理工作记忆——我们在学习时用到的记忆,以及抑制破坏性的情绪冲动。目前我的观点已经得到初步的科学证实。华盛顿大学是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 PATHS 课程的发起机构之一,该校学者马克·格林伯格研究指出,针对小学生的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主要归功于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前额叶皮层的主要功能)的改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神经可塑性,即通过反复经验塑造大脑,是社交与情绪学习的一大优势。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情商》周年纪念版序
  • “情商对成功的贡献率为 80%”,这纯属无稽之谈。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情商》周年纪念版序
  • 这种误解起源于 “智商对事业成功的贡献率约为 20%” 的说法——它本身就是一种推测。这种推测说明成功的主导因素还没有得到明确,需要寻找智商之外的其他因素填补空白。但这并不代表情商就是余下的这 80% 的因素,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除了情商之外,还包括财富、家庭教育、性格以及莫名其妙的运气等。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情商》周年纪念版序
  •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不简单。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初版序 亚里士多德的挑战
  •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 积极或消极人生观的一个来源很可能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些人天生就乐观或悲观。不过第十四章将会谈到,气质可以被经验改变。乐观与希望,正如无助与绝望,可以后天学习。它们的基础都是心理学家称之为 “自我效能” 的价值观,即相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直面挑战。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对自我效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他将其总结为 “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这一点会对这些能力的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力不是一种固定资产,能力的发挥有极大的变化空间。有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从失败中复原,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直接应对,而不是担心会犯错。”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 言语是理性脑的模式,而非言语是情绪脑的模式。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与他表现出来的声调、姿势或其他非言语方式不一致,那么他真实的情绪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不在于他说话的内容。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经验法则是90%或以上的情绪信息是非言语的。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 假如社会压力不再是维持婚姻关系的黏合剂,那么夫妇之间的情绪力量对于婚姻的存亡就变得更为关键了。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亲密敌人
  • 情绪教育的差别造就了男女不同的技能,女孩变得 “善于理解语言和非言语情绪信号,善于表达和交流感受”,男孩变得善于 “使与脆弱、内疚、恐惧和伤害有关的情绪最小化”。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亲密敌人
  • 男女之间的另一种主要差异:女性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活跃度通常高于男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女性比男性更加 “情绪化”。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亲密敌人
  • 所有这些性别差异表明,女性一般在婚姻关系中担任情绪管理者的角色,而男性对于维系感情关系这项任务看得没有女性那么重要。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1-03-07 16:45:51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亲密敌人
  • 霍夫曼认为,同理心除了与人际交往中的利他主义有直接的联系之外,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力量还促使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查看原文)
    明日歇業 1赞 2012-11-06 18:07:48
    —— 引自第121页
  • 职业管理中,最关键是识别 自身对工作最深刻的感受,了解什么样的改变能使我们队工作更为满意。 (查看原文)
    love all over 1赞 2016-09-06 18:13:37
    —— 引自第209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