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的原文摘录

  • 在多种货币自由竞争的环境中,金币很有可能最初是最受欢迎的...但我想,它恐怕不会战胜私人发行的其他形态的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同样的事实也会使得黄金劣于竞争性机构发行的符号性货币,而这些机构的生意取决于能够成功地管理其发钞数量保持该种货币价值的大体平稳。 (查看原文)
    离开以后 1回复 5赞 2012-07-14 00:08:48
    —— 引自第151页
  • 政府始终基于强烈的利益考虑而说服公众,让公众相信发行货币的权力应当专属于政府。如果出于政策目的所发行的只是金币、银币和铜币,则这种垄断没有太大问题。而今天,在除了纸币之外,我们不知道还有任何其他形态的货币的时候,此一问题则关系重大:因为与金属货币相比,政府更加无力处理纸币,甚至更容易滥发纸币。 (查看原文)
    落葉知秋可烹茶 3赞 2021-09-23 19:37:10
    —— 引自第16页
  • 还有一个疑问,即是否会出现下面的情形:现金的持有者希望将自己手里的货币兑换成某种将会升值的货币,但这种货币却可能搞不到手。---原注 (查看原文)
    离开以后 1回复 2赞 2012-07-12 23:02:13
    —— 引自第113页
  • 一般认为,政府承担的任务最初当然不是制造货币,而是担保普遍地被用作货币的那些东西的重量和成色,金属块只有在打上了正当的权力当局的印鉴之后,才被认为是真正的货币,而该当局之使命应当是确保这些铸币具有准确的重量和十足的成色,从而标明其真实的值。 近代以来政府之所以不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够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其赤字—— 而借口经常是它将因此而创造就业机会。 为了使某一研究題目更容易用数学处理而引入现实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严格的区分,并不能使其研究更科学,而只能使之更不合乎科学。 (查看原文)
    爱吃鱼的母肥鹅 2赞 2013-04-04 02:07:05
    —— 引自第30页
  • 它所提出的废除政府之货币垄断权、实现充分的货币竞争的概念是开创性的。不管在目前的政治、法律框架中多元竞争货币的可行性有多大,哈耶克至少进行了一次经济学的智力操练:将自由市场的逻辑推到极致,探讨在历来被认为天然属于政府垄断的部门,自由市场将如何运转。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2-11-06 17:39:08
    —— 引自章节:关于作者
  • 在太多的经济学家那里,政府垄断货币,似乎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没有几个经济学家严肃地对待任何不是由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货币制度设想,哪怕是捍卫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2-11-06 17:39:08
    —— 引自章节:关于作者
  • 对于一位秉持科学态度的经济学家来说,轻易地断言货币的自由竞争不可行,起码是不慎重的。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2-11-06 17:39:08
    —— 引自章节:关于作者
  • 经济学家是否具有某种想象力,能够根据市场的内在逻辑,在一个行业中设想自由竞争的机制将在该行业中如何运转?只有事先形成这样一种知识上的论证,在适当的政治气氛下,才能冲破政府的进人壁垒,而使一个完全可以正常运转的市场破空而出。根据迈克尔・波兰尼的研究,科学研究也需要一种热情,一种想象力。事实上,在经济史上,先有亚当・斯密、曼彻斯特学派的经济学冲击波,然后才有 19 世纪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时代;先有米塞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的论证,然后才有计划经济的崩渍和自由市场的回归。 (查看原文)
    kordelia 2赞 2022-11-06 17:39:08
    —— 引自章节:关于作者
  • 货币量的增加最初之所以会具有普遍的刺激作用,只能归因于下面的事实:人们会突然发现,价格、因而利润都高于预期。每项投资冒险都成功了,甚至包括某些本应失败的项目。但这只有在人们没有普遍地预期到价格将持续上涨时才会有效。一旦人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价格上涨的幅度,那时,即使是价格以同一速度持续上涨,也不可能再发挥出最初的那种刺激作用。 于是,货币政策面临着一种难堪的进退两难困境。为了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活跃程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加速通货膨胀率,并且不得不一次比一次的增加幅度更大,以使通货膨胀率能够压过人们的预期。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停止加速,要么完全放弃通货膨胀政策,则经济就将处于比这一过程启动之前更糟糕的境地。 (查看原文)
    慢递 1赞 2012-07-14 20:32:28
    —— 引自第110页
  • 在公众的心目中,“法币” 一词却逐渐被笼罩在一种模模糊糊的观念的氛围中,人们以为,必须由国家来提供货币。这是那种中世纪观念的再现,这种观念以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赋予的,否则,货币就不具有价值。然而,在我们看来,这一观念只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是正确的,也即政府可以强迫我们接受它希望我们接受的东西,而不给予我们按合同应当得到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债权人而言,政府赋予了该替代品相当于其合同最初规定的债权之价值。但必须由政府(通常说的是 “国家”,为了好听一些)来宣布甚麽东西可以成为货币、仿佛政府是在根本不存在货币的地方人为地创造出一种货币,这种迷信可能源于下面的天真信念:货币这样的工具必须由某个最初的创造者 “创造出来” 并赐给我们。这种信念,其实早已经完全被我们对于货币之类的非经有意设计而产生之制度透过某种社会演进过程而自发形成的理论所取代了,这样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主流的范式(法律、语言、伦理规范等等都是这样的例证)。 (查看原文)
    kordelia 1赞 2022-11-07 15:23:45
    —— 引自章节:自发的货币证明了上述迷信之错误
  • 借助新闻媒体和货币交易所的严密监督,发钞行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非常激烈。使用哪种货币订立合同、开立账户,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因此,金融报刊上每天都会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而发钞行自己也不得不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事实上,如果有哪位银行家没有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以确保他所发行之货币的价值平稳,就会有上千只猎狗扑上去撕咬这位不幸的银行家。报刊可能每天都会刊登一张表,不仅反映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率,也注明每种货币的现有价值,及其价值与其已经公开宣布的、用商品衡量的价值标准相偏离的水平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4-04-20 09:15:44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发行不同货币的银行间的竞争
  • 通货膨胀会使得正常的判断失误不断积累,而在正常情况下那些失误是会被迅速及时地清除的,而现在,却不得不集聚在一起同时清算。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政策也导致生产投向错误的方向,把劳动和其他资源驱向只有靠货币量增加、从而不断追加投资才能维持下去的生产活动中。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4-05-19 10:47:54
    —— 引自章节:第十七章 不再会有一般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得花多长时间才不再老想着纯粹出于民族主义或国家声望的理由而搞出自己的一套货币,得用多长时间,各国政府才会不再抱怨它们的主权受到了不正当的约束、从而停止误导公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①这套制度当然也是与追求任何类型的极权主义权力的努力不可调和的。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4-05-19 18:27:53
    —— 引自章节:第二十四章 长远前景
  • 对于政府滥用货币所能施加的最有效的制约,莫过于人们可以自由地拒绝接受他们所不信赖的货币,而随意使用他们所信赖的货币。而能够促使政府保证其所发行之货币保持币值稳定的最强有力的机制,莫过于使其认识到,只要政府将其货币的供应量控制在需求量之下,则对其需求就会趋于增长。因而,让我们剥夺政府(或它们的货币当局)保护其货币不受竞争冲击的一切权力:如果它们无法继续掩饰它们的货币正在贬值的真相,它们就将不得不限制其发行量。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4-05-25 09:36:59
    —— 引自章节: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
  • 政府禁止人民探索正确的解决方案,禁止人民试验一种可以确保货币持续改进的淘汰过程。这种垄断权阻碍了货币的某种自发形成过程,而在法律、语言和道德领域中,我们都看到了这种自发过程,在这些领域,透过某种演进的过程,更有效率的形态会取代效率低下的形态。如果在货币领域中,我们也被允许从这样一种类似的选择过程中受益,则我们将会拥有一种货币,它会截然不同于我们今天所使用之货币。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4-05-25 14:38:39
    —— 引自章节:未来的价值单位
  • 因为劣币有驱逐良币的趋势所以需要政府来垄断货币发行,这是对所谓的“格雷欣法则”的误解。杰出的经济学家W.S.杰文斯(W.S.Jevons)曾以下面的话强调过这一法则:良币不可能驱逐劣币恰恰证明了这一法则。他提出这一点时,确实是为了反驳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是,放开黄金铸币市场,允许自由竞争;在他那个时代,人们所能想到的不同的货币,也就是金币和银币。杰文斯曾经在一个矿场当过化验师,正是这段经历促使他研究起经济学,他并没有认真地考虑是否有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货币。尽管如此,他对于斯宾塞的说法大为恼怒,他是这样描述斯宾塞的建议的: 既然我们信赖杂货店老板卖给我们的茶叶的分量,我们也相信面包店主卖给我们的面包的分量,那我们也可以信赖希顿父子公司(Heaton and Sons)或伯明翰的其他企业也会根据其风险、利润来供应我们沙弗林与先令。① 他对这个建议的气愤导致了他直截了当地宣称:在他看来,一般而言,“没有任何东西比货币更不适宜于交给企业进行竞争的了”。② 这也许是相当典型的看法,即使是赫伯特·斯宾塞当时所考虑的,也不过是允许私人企业出产跟政府发行的货币相同之货币,即金币和银币。他似乎认为,这是人们可以合情合理地设想到的唯一的一种货币,因此,政府发行的货币与私人发行的货币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固定的兑换率(即如果重量与成色相同的情况下为1:1)。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只要有任何货币生产商供应劣质的货币,格雷欣法则就会发挥作用。显然,这就是杰文斯所设想的情况,因为他是依据下面的理由来反驳斯宾塞的建议的: 在其他商品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受利己之心的驱使而选择质量好的东西而拒绝质量低劣的东西,但在货币市场上,结局却有可能是,每个人反常地保留劣质货币而放弃良币。③ 杰文斯跟很多经济学家一样,似乎忽略了下面一点——或者认为这一点无足轻重:格雷欣... (查看原文)
    Sy 8赞 2012-01-15 20:34:49
    —— 引自章节:第六章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
  • 在我看来,货币主义理论在所有情形下都会面临的主要缺陷是,它突出强调货币数量的变动对价格总体水平的影响,因而使人们过分地仅仅关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于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害影响,却忽略了向流通中注入和撤出货币货币之数量,对于相对价格的结构所产生的更为重要、危害也更大的影响,因为它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会导致投资向错误的方向上配置。 (查看原文)
    七哥 2012-02-11 23:39:10
    —— 引自第90页
  • 不管是工资提高,还是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进口品价格普遍上涨,都不可能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政府发给那些购买者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所谓的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不过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而已;政府觉得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为的是阻止工资上涨(其他成本)导致的失业;本来失业应该发生在增加货币供应之先,但他却被政府将会增加货币量的预期给掩盖了。 (查看原文)
    FACT 2012-04-30 21:36:19
    —— 引自第109页
  • 如果一个卡特尔或者工会之类的其他垄断性组织,成功地大幅度提高了某种原材料的价格或者某群工人的工资,那时,根据某一发钞行竭力要维持稳定的那种货币,将工人工资固定下来,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这种货币衡量的价格水平的稳定,只有通过其他商品之价格下降才能获得。如果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他们要消费的汽油、书籍和报刊,那他们就不得不减少对其他东西的消费。 (查看原文)
    FACT 2012-04-30 21:37:01
    —— 引自第119页
  • 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危险的,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恰恰是因为,有很多人,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某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查看原文)
    FACT 2012-04-30 21:37:23
    —— 引自第119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