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佛法概论》内容简介:关于佛法,我从圣龙树的《中观论》得一深确的信解: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见,所以《阿含经》是三乘共依的圣典。当然,《阿含经》义是不能照着偏执者——否认大乘的小乘者、离开小乘的大乘者的见地来解说的。
佛法概论的创作者
· · · · · ·
-
印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目录 · · · · · ·
自序绪言第一章 法与法创觉者与奉行者 第一节 法 第二节 佛法的创觉者──佛 第三节 佛法的奉行者──僧第二章 教法 第一节 能诠的教法 第二节 教典略说第三章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第一节 佛法从有情说起 第二节 莫辜负此人身第四章 有情与有情的身心 第一节 有情的分析 第二节 有情与身心的关系第五章 有情的延续与新生 第一节 有情的延续 第二节 有情的出生第六章 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 第一节 生死根本的抉择 第二节 情爱的活动形态第七章 关于有情流转的业力 第一节 行业的发见与价值 第二节 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 第一节 心意识 第二节 心与心所第九章 我们的世间 第一节 世间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人类世界的过去与未来第十章 我论因说因 第一节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第二节 因缘的类别第十一章 缘起法 第一节 缘起的定义与内容 第二节 缘起的流转与还灭第十二章 三大理性的统一 第一节 三法印 第二节 三法印与一法印第十三章 中道泛论 第一节 人类的德行 第二节 正觉的德行第十四章 德行的心素与实施原则 第一节 德行的心理要素 第二节 德行的实施原则第十五章 佛法的信徒 第一节 信徒必备的条件 第二节 佛徒不同的类形第十六章 在家众的德行 第一节 一般的世间行 第二节 特胜的信众行第十七章 出家众的德行 第一节 出家众与僧伽生活 第二节 解脱的正行第十八章 戒定慧的考察 第一节 戒 第二节 定 第三节 慧第十九章 菩萨众的德行 第一节 菩萨行通说 第二节 从利他行中去成佛第二十章 正觉与解脱 第一节 声闻的解脱 第二节 佛陀的正觉
自序绪言第一章 法与法创觉者与奉行者 第一节 法 第二节 佛法的创觉者──佛 第三节 佛法的奉行者──僧第二章 教法 第一节 能诠的教法 第二节 教典略说第三章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第一节 佛法从有情说起 第二节 莫辜负此人身第四章 有情与有情的身心 第一节 有情的分析 第二节 有情与身心的关系第五章 有情的延续与新生 第一节 有情的延续 第二节 有情的出生第六章 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 第一节 生死根本的抉择 第二节 情爱的活动形态第七章 关于有情流转的业力 第一节 行业的发见与价值 第二节 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 第一节 心意识 第二节 心与心所第九章 我们的世间 第一节 世间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人类世界的过去与未来第十章 我论因说因 第一节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第二节 因缘的类别第十一章 缘起法 第一节 缘起的定义与内容 第二节 缘起的流转与还灭第十二章 三大理性的统一 第一节 三法印 第二节 三法印与一法印第十三章 中道泛论 第一节 人类的德行 第二节 正觉的德行第十四章 德行的心素与实施原则 第一节 德行的心理要素 第二节 德行的实施原则第十五章 佛法的信徒 第一节 信徒必备的条件 第二节 佛徒不同的类形第十六章 在家众的德行 第一节 一般的世间行 第二节 特胜的信众行第十七章 出家众的德行 第一节 出家众与僧伽生活 第二节 解脱的正行第十八章 戒定慧的考察 第一节 戒 第二节 定 第三节 慧第十九章 菩萨众的德行 第一节 菩萨行通说 第二节 从利他行中去成佛第二十章 正觉与解脱 第一节 声闻的解脱 第二节 佛陀的正觉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共3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印度之佛教》《中观今论》《学佛三要》《无诤之辩》《佛教史地考论》
等
。
喜欢读"佛法概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佛法概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读懂此书者,当相约把酒
相信很多初读此书的人,都跟我一样,是抱着了解佛学常识的心来的。但是,这绝非一本简单的普及佛学(注意,不是佛教)的小书,而是给那些对佛学已有初步的学习、认识及体证,并由此决定对佛法继续精进学习的人读的。 此书的厚积薄发、炉火纯青的功夫,远非一般人所能体悟。所...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8.7分 270人读过
-
正聞出版社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佛教书目整理 (笑之哭之)
- 2012-10-7想读 (melodie)
- 如是我闻__宗教与修行 (睡眠兄弟)
- 宗教/神秘学 (朧月)
- 佛教与佛法 (穆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佛法概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桂魄梅妆 2019-12-09 17:23:46
现在的身心,为过去业力所规定,业力从因缘和合开展新生,成为又一有情。有情相续,然而由于身心一度崩坏(死亡),根身与情识相离,一般多不能记忆前生的经历,生不知所来,死不知所去。 “由于无明的蒙昧、爱的染著、生死识身不断相续流转于生死苦海,苦因苦果一切在没奈何的苦迫中成为“纯大苦聚”,即是有情的一切。”
0 有用 shakestone 2021-11-28 16:10:44
佛在人间!
1 有用 Archie 2013-10-27 17:41:51
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3 有用 garveyking 2014-09-10 01:10:03
原名 阿含经讲记
0 有用 自然流动 2022-11-03 22:22:23 湖北
简单浏览了一下,感觉佛法方面不用深究了,就多修习课程上学到的止观法门,让自己更专注和能够放下自己的念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