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副标题: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札记
译者: 胡因梦
出版年: 2010-8
页数: 361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709334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1997年至1998年一年间的日记,其中不仅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修行,他与美国心理学界以及灵修圈的交往,美国当时文化、艺术界的基本面貌,更以大量篇幅阐释了他对意识领域的研究,并厘清了“转译”式的修行与真正具有“转化”意义的修行之不同。因此,本书可称为意识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以及身心灵成长的最佳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 · · · · ·
肯•威尔伯(Ken Wilber),当今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之一。1949年出生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城,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读高中,后进入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攻读医学。在读大学一年级时,肯•威尔伯就把研究兴趣从自然科学转向了心理学和哲学。他视野广泛,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著作,他都大量涉猎。后来他又回到内布拉斯加州读生物化学研究生,但在一年后退学,全力著书,成为一位自由撰稿人。著有《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万法简史》《整合的生活实践》《整合的视界》《整合的灵性》《整合心理学》等二十多部非常有影响的著作。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真正的慈悲作风可能是替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火炼,那么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新的标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学生:有一回我和其他同学讨论整合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我是在批评,一点都不慈悲,我却不认为如此。 威尔伯:在灵修的圈子里,这大概是最令人困惑的议题了。基本上,大部分问题都源自人们混淆了慈悲和愚蠢的慈悲,创巴仁波切曾在这两个名相上做了重要的区分。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尤其是新时代的圈子,流行着一种温吞的平等主义与圆滑的自以为是。他们声称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因此所有的观点都应该平等视之,这样才能显现丰富的多元性。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好坏的论断,我们就能彰显真正的慈悲。换句话说,一般人都以为慈悲和批判是二元对立的。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观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从某一方面来看,这个观点声称所有的观点都是丰富的,多元化的展现,因此每一个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强烈地暗示自己的观点是超越其他选择的,因此这个“慈悲”的观点虽然声称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其实它是在暗示,这个世界不该有任何观点超越其他的观点,除了他自己之外。此乃以某种阶层来否定所有阶层,以某种批判来否定所有批判,因此它的意图虽然良善,但还是一种伪善,因为它强烈地谴责了其他所有的人。 伪善与真正的慈悲毫无关系,那只是一种愚蠢的慈悲。愚蠢的慈悲以为自己是在行善,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如果你有一位酗酒的朋友,你知道再多喝一杯酒会令他丧命,而这时他却向你讨酒喝,那么真正的慈悲是否意味着你该把酒拿给他?毕竟,给别人想要的东西是一种善行,不是吗?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你算是老几啊?所以把酒给他喝就是彰显慈悲,对不对?不对! 真正的慈悲是包含着只会的,而批判的出发点是关怀与关切。你应该说某些事是好的,某些事是不好的,我的行动是从智慧和关怀出发的。送一箱威士忌给严重的酗酒者,只因为他需要,而你也想行善,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善行。那是一种愚蠢的慈悲,并非真正的慈悲。 禅把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一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一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很好的书,是他思想和体验最通俗的记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渊博,他的修练水准我无法评价,但似乎相当高。 不明白的是:这些人这么聪明,聪明到可以把多学科发展与人类意识进化整合在一起,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搞点更硬科学的研究,科学的说明开悟到底是什么? 一点摘录: 高峰体验通常比较短暂、强烈与不请自来,而且经常造成生命的巨...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
真正的慈悲作风可能是替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火炼,那么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新的标签。 这段是作为目录里五月那一章所有札记的介绍,刚拿到书,随手翻开就看到这段话,瞬间沦为脑残粉。爱死这段了!!! 学生:有一回我和其他同学讨论整合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我是在批评,一点都不慈... (3回应)
2012-03-12 20:34:27 7人喜欢
真正的慈悲作风可能是替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火炼,那么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新的标签。 引自 5月25日, 星期日, 博尔德 这段是作为目录里五月那一章所有札记的介绍,刚拿到书,随手翻开就看到这段话,瞬间沦为脑残粉。爱死这段了!!!
学生:有一回我和其他同学讨论整合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我是在批评,一点都不慈悲,我却不认为如此。 威尔伯:在灵修的圈子里,这大概是最令人困惑的议题了。基本上,大部分问题都源自人们混淆了慈悲和愚蠢的慈悲,创巴仁波切曾在这两个名相上做了重要的区分。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尤其是新时代的圈子,流行着一种温吞的平等主义与圆滑的自以为是。他们声称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因此所有的观点都应该平等视之,这样才能显现丰富的多元性。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好坏的论断,我们就能彰显真正的慈悲。换句话说,一般人都以为慈悲和批判是二元对立的。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观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从某一方面来看,这个观点声称所有的观点都是丰富的,多元化的展现,因此每一个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强烈地暗示自己的观点是超越其他选择的,因此这个“慈悲”的观点虽然声称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其实它是在暗示,这个世界不该有任何观点超越其他的观点,除了他自己之外。此乃以某种阶层来否定所有阶层,以某种批判来否定所有批判,因此它的意图虽然良善,但还是一种伪善,因为它强烈地谴责了其他所有的人。 伪善与真正的慈悲毫无关系,那只是一种愚蠢的慈悲。愚蠢的慈悲以为自己是在行善,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如果你有一位酗酒的朋友,你知道再多喝一杯酒会令他丧命,而这时他却向你讨酒喝,那么真正的慈悲是否意味着你该把酒拿给他?毕竟,给别人想要的东西是一种善行,不是吗?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你算是老几啊?所以把酒给他喝就是彰显慈悲,对不对?不对! 真正的慈悲是包含着只会的,而批判的出发点是关怀与关切。你应该说某些事是好的,某些事是不好的,我的行动是从智慧和关怀出发的。送一箱威士忌给严重的酗酒者,只因为他需要,而你也想行善,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善行。那是一种愚蠢的慈悲,并非真正的慈悲。 禅把这两者区分为“祖母禅”与“正宗禅”(译注:即禅宗传统所称的“老婆禅”和“祖师禅”)。为了从轮回之梦中醒来,自我必须被好好修理一番,否则,你将继续玩你最拿手的把戏。然而“祖母禅”绝不会带给你挑战,为了行善,“祖母禅”会如你所愿地,让你晚一点起床或允许你早一点结束静坐,任由你沉溺于自我之中。“正宗禅”则会拿出一条常常的香板,对着你大声吼叫,你的骨头可能会被打断,你的自我可能被粉碎。真正的慈悲作风可能是替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火炼,那么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新的标签。我的朋友,你千万别靠近那些真正慈悲的人,因为他们会让你尝到油炸屁股的滋味。大部分人所说的“慈悲”其实是:请对我的自我好一点。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敌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实是不慈悲的。 目前你和我都不是彻悟的大师,我们不可能永远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不是。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学习给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我们必须学会做定性区分,这是一种涉及不同层次价值观的等级判断。如果你不喜欢阶层等级,没问题,这就是“你的”阶层等级——你对于无阶层的评价,超过你对于阶层的评价。对我而言,只要你能诚实地替自己的行为冠上正确的标签,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不喜欢把价值观分成各种层次,没问题,这就是你的分层次的价值观——你认为无层次之分比有层次之分更高——这也是一种阶层区分。其实阶层区分在价值观上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你至少该清醒地、诚实地、光明正大地坐这件事、二不要以为山的态度声称自己是“毫无批判性的”,毫无批判性其实就是最大的批判。 引自 5月25日, 星期日, 博尔德 感觉这一段其实是在阐述悖论,评判本身的论断都可以成为悖论
3回应 2012-03-12 20:34:27 -
一味不二 (了了分明 如如不動)
现在让我来一步步地引导你: 首先安住于目睹,感觉自我的紧缩。当你怎么做的时候,请注意那目睹并非自我紧缩——因为它能觉察到自我紧缩。目睹不受自我紧缩的影响——而你就是那纯然的目睹。 你既然是目睹本身,于是你就解脱那自我紧缩了。安住于自由、开放、空寂与解脱中。只是去感觉那份自我紧缩,而不要去理睬它,对于其他的觉受也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要试图消除眼前的云朵、树木或自我,只是任由它们生灭,安住于解脱的空... (1回应)2012-12-19 09:00:19 4人喜欢
现在让我来一步步地引导你: 首先安住于目睹,感觉自我的紧缩。当你怎么做的时候,请注意那目睹并非自我紧缩——因为它能觉察到自我紧缩。目睹不受自我紧缩的影响——而你就是那纯然的目睹。 你既然是目睹本身,于是你就解脱那自我紧缩了。安住于自由、开放、空寂与解脱中。只是去感觉那份自我紧缩,而不要去理睬它,对于其他的觉受也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要试图消除眼前的云朵、树木或自我,只是任由它们生灭,安住于解脱的空寂中。到了某个不请自来的时刻,你可能会发现那份自由的解脱感是没有内外、没有中心、没有边缘的。思想在这份自由中飘过,天空从这份自由中掠过,世界从这份自由中升起,而你就是它们。天空是你的头部,大气是你的呼吸,土地是你的肌肤——一切都越来越贴近,越来越贴近。你就是这个世界,只要你能安住于这圆满无限的自由中。 这就是一味的世界,其中没有内外、主客和彼此之分——它既无开始,也无结束;既无方法;也无手段;既无途径,也无目的。这就是拉玛那所说的终极实相。 引自 10月31日,星期五 1回应 2012-12-19 09:00:19
-
琳子 (一华一叶一世界)
刚开始读这本书,一如当当的评价,纸张很差。让我有点失望。相对价格来说是有些不合适的。更何况一本好书,是要来收藏的。手感、纸张、印刷,都会影响收藏人的心情。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能买到一本更好的版本。 开始喜欢上胡因梦的翻译,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很兴奋也很幸福。2011-11-01 12:57:18 2人喜欢
-
榛绢 (自解自悟,不着文字。)
舞会的氛围像是公社、无性或雌雄同体,显得温柔而又强烈。没什么更好的形容词,只能说那种气氛是属灵的。 她为每一个结识她的人带来独特的见地、优雅的品位和治疗的能量。对她而言,美是知的一种方式,开放则是一份特殊的力量。 她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智慧,而不是逃避世俗,想别人求取智见。她教人活出自己的独特性,也教人进行更广大深刻的交流:与他人、身体、灵性及更高的自我沟通,这”更高的自我“指的就是在关系中示现的...2014-02-20 14:29:33
舞会的氛围像是公社、无性或雌雄同体,显得温柔而又强烈。没什么更好的形容词,只能说那种气氛是属灵的。 她为每一个结识她的人带来独特的见地、优雅的品位和治疗的能量。对她而言,美是知的一种方式,开放则是一份特殊的力量。 她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智慧,而不是逃避世俗,想别人求取智见。她教人活出自己的独特性,也教人进行更广大深刻的交流:与他人、身体、灵性及更高的自我沟通,这”更高的自我“指的就是在关系中示现的神性。 从佛兰西丝和另外几位人士试图创造的疗法,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正在浮出:其中有属灵和超个人的意味,也有奥秘之意。那源头超越了孤立的自我,它埋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使我们从烦恼和琐碎中提升,将我们交托给永恒与神圣之手,并优雅地帮助我们解脱自我。于是开放融解了防御,关系建立于清醒的神智之上,慈悲凌驾了坚硬的心,关怀则令沮丧黯然失色。 接下来的二十年,我一丝不苟地坚守着这项决定。 主要原因是成长比较困难,而退化比较容易。 亚历克斯在信中提起某回在我家探讨过纯正艺术的本质:”真正具有转化力的艺术要表达的是你将达到而尚未达到的状态。“ 每一种眼睛见到的世界都不一样——物质世界、观念世界以及心灵的实相。每一种眼睛都能描绘出它的所见。视界愈高,艺术愈深刻。 沉湎于特朗普豪华奢侈的世界,托尼很快便认清,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碰触到人生最重要的议题。于是他带着特朗普传的版税,花了五年的时间走遍美国寻找智慧传承。他与两百位以上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宗教上师、心理治疗师和各种老师面谈。 整合学。 早在1941年,克里斯托佛就在日记里写了下面这段话:”熄灭自我,让真我进驻你的身体,运用你的双腿、双手、你的脑子和你的嗓子,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但除此之外,人生还有其他目的吗?” 任何一个在时间之内具有目的的活动,永远会导致暴力。 克里斯托佛高度精神化的思维脉络,仍带着一点辛辣的幽默感,他坚持要活在“热情、诚挚的关系和真心的敌意中”。 评论家大肆批评伊舍伍德太过于抽离,缺少关怀,等等,其实他们误解了那种境界的本质,如同伊舍伍德本人所指陈的:“他们认为我脱离了周遭发生的一切,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无拣择地“目睹”就是允许所有升起的自然升起,不论是热情、平静、介入、抽离,还是真心的敌意。如果认为这样便是脱离了生活,那就有点愚蠢了。 德国——西方世界继希腊之后哲学之光最灿烂的地方——竟然落得如此田地。 总之,1933年,上帝和魔鬼都在柏林,当时伊舍伍德也在那里。 我一直很喜欢赫胥黎对这一点的诠释:“我对自己几乎完全没有概念,而且也不想有,甚至把避免有这样的想法奉为一项准则。只有像你这样的人问起时,我才会随兴作答……”通常他只撰写有关思想的小说,虽然它深知其中的危机。”你必须描写一些想表达某种理念的人,即使他们只占了人类的0.01%。天生的小说家不写这类的书,而我并不想伪装成天生的小说家。“ 因此我这一代的人通过那些关怀时代问题的小说家、诗人或评论家而找到了自己。 赫胥黎的散文正因为接通了先验的领域,才具有解放的力道。如果你想解放任何人,你必须知道确实有先于经验的事物存在——假设没有超越已知的事物存在,也就不可能从已知之事解脱了。 耶胡迪·梅纽因曾如此描述赫胥黎:”他集科学家与艺术家于一身。在这个四分五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只拿到一块扭曲的宇宙圆镜碎片。像他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把这些碎片加以修复就是他替自己定下的任务,至少在他面前,人类又变得完整了。 那未创生的一切万有的源头,为整个法界描出轮廓的宁静海,是不需要礼物的,也没有歌曲可以赞颂超越生死的无限自由。
回应 2014-02-20 14:29:33
-
榛绢 (自解自悟,不着文字。)
我们平时的清醒意识只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的类别,它的四周被最朦胧的薄幕所区隔,其外潜藏着截然不同形式的意识。我们终生可能都无法觉察它们的存在,如果施以必要的刺激,也许能稍微瞥见它们的完整形态……我们的自我造了一堵意外的围墙,用来阻挡这个宇宙意识的连续流,不过我们当中某些人的心智已投入到了这个母海或识库。 如果把这些其他形式的意识置之度外,我们就不可能完整地阐述整体宇宙了。2014-07-15 09:49:07
论坛 · · · · · ·
缺书网有试读哦,好歹找到了 http://www.queshu.co... | 来自黑猫警妹 | 2012-01-03 14:33:31 | |
肯·威尔伯后来非常认真地练习冥想 | 来自公益霎哈嘉瑜伽 | 2011-12-28 18:06:13 | |
天才的恢弘气象 | 来自平行世界的邮差 | 2010-11-09 12:32:39 | |
有英文版么 想看原文 | 来自阿duang | 2010-11-07 21:58:22 | |
在线阅读 | 来自小明不小了 | 1 回应 | 2010-11-05 11:21:5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Shambhala (2000)暂无评分 21人读过
-
胡因夢 (2000.12.01)8.5分 7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心理学1/3】顿悟、人生、哲学 (ZIGZAG)
- 珍爱生命 远离垃圾 (Guo Hang)
- 唤醒沉睡的觉知,在爱中修行。 (Llilila)
- 12本旅行时非带不可的书。 (绿兔仙踪)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一味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靜 2011-04-18 15:37:01
KenWilber
2 有用 北派山石 2010-12-31 10:40:49
五星。有缘人自当能渡。
1 有用 Victoria.C 2013-09-18 15:18:30
肯·威尔伯 九层意识
1 有用 做我的光 2011-07-13 10:42:14
花了五个多月,才断断续续、囫囵吞枣地粗读了一篇。这样一本对肯-威尔伯来说相对浅显的大众读物对我而言已经很深了,需要很专注地去读才能读进去。一遍读下来,真正能领悟的也许只有二三成,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总是迁就自己去读相对轻松的文学类读物会让自己渐渐失去专注思考的能力。打算过几个月再读一次。
30 有用 書魚 2010-11-16 13:20:33
对胡因梦的翻译要警觉。
0 有用 ~M多多~ 2022-06-30 08:20:18
是个人物。
0 有用 雲糸 2022-05-29 17:58:42
真的很好读!!(感动Ing
0 有用 榛果笔记 2021-12-25 12:07:45
Wilber 的哲学功底还可以,强于大多数新纪元神棍,也难怪他看不起新纪元运动(虽然他自己也被人们泛泛地归于新纪元神棍)。他对新纪元和当代自由主义的批判很到位,它们大多数只是缺乏幽默感的,自恋者的游戏。
0 有用 浮生若梦 2021-12-16 00:21:50
无以言表的喜欢与契合!!!
0 有用 我怕洒水车 2021-12-09 23:08:36
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