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吗?》的原文摘录

  • 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查看原文)
    未注销 19赞 2012-07-03 00:19:59
    —— 引自章节:幸福在哪里(代序)
  • 不过,我到日本更关心的不是现象,而是日本怎么应对。因为用不了多久,中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日本出现了老年人再就业的现象。想想也是,就算六十岁退休,平均寿命八十岁,还有二十年的岁月,生活压力也变大,不就业属于坐吃山空。于是,日本的职介所,几乎都有老年人求职的柜台,而政府,也用制定相应政策的方法为老年人留出了一定的工作岗位。比如通过规定驾龄年限,就让日本大部分出租车的司机都是老年人。而园林工人、高速路收费的人员也几乎都是老年人。这是日本特色的“夕阳红”。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看书看报查资料的地方,还承担着美国社区文化与公共事业发展的任务。在我们采访的那一天,图书馆里就有一个免费的英语班正在授课,上课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这样的课每天都有,永远免费,而且是地道的美语老师。 除去这些,周围社区的歌唱比赛、演艺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举办。在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四十六倍,更关键的不仅是数字上的差别,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儿童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安全地游戏,老年人在这里排遣寂寞,成年人在这里自我完善,外来人在这里上了到美国的第一课,而且绝无障碍,一视同仁。 我专门问了一下:“我可以借书吗?” 得到的回答是:“只要有宾馆的房卡就可以。” 这让我这个外国人颇为感动。而图书馆的运营经费,百分之八十由政府承担,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由各界捐助,像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捐资建起了一千六百多座公共图书馆,对此他说过:只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们。 (查看原文)
    Licocococo 7赞 2012-04-26 14:47:36
    —— 引自第177页
  • 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瞬间安静下来,如同二十年前,那个八字头时代的最后一个冬天。当时,我在北京郊区周口店乡锻炼,天天打牌打哈哈,一年之中,只读过两本书,《红楼梦》和《大气功师》。心中没有希望,也谈不上绝望,常常不知身在何处,总困却又时常睡不着,贯穿着整个八十年代的激情与理想都已不知魂归何处。 (查看原文)
    Licocococo 7赞 2012-04-26 14:47:36
    —— 引自第177页
  • 人们之所以可以忍受苦难,在于还可以拥有希望。 (查看原文)
    Licocococo 7赞 2012-04-26 14:47:36
    —— 引自第177页
  • 不管是怎样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动选择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回忆时便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 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开始做起的。 输过便会在今后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平常心,输过便真的知道,面对竞争,我们不 能天真的只抱赢的念头,也要在心里作好输的准备。 (查看原文)
    liouche 4赞 2012-02-27 16:20:39
    —— 引自章节:在希望与迷茫中走出
  •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查看原文)
    满座衣冠似雪 1赞 2012-02-10 15:02:12
    —— 引自第10页
  • 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查看原文)
    满座衣冠似雪 1赞 2012-02-10 15:02:12
    —— 引自第10页
  • 经常听到人们说:真遗憾,我知道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可是太忙,没时间。我总是替他们可惜,如果时间不是“浪费”于好听的与好看的,人又怎么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时间又有何意义?“忙”,才是对生命的真正浪费。所以,还是放轻松,慢慢走,欣赏吧! (查看原文)
    满座衣冠似雪 1赞 2012-02-10 15:02:12
    —— 引自第10页
  • 在中国,这信仰可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一定与我们内心的充实有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未来属于中国人的信仰,经过多年的摧毁,重建就难,它是在一片废墟中起程;更何况,在一个新时代下,人心深处与社会的贺信,将安放怎样的信仰,还未确定,因此,只能是慢慢寻找。 也有人质疑说,现实中有很多的问题与障碍,可一下子把未来与目标推到了虚无缥缈的心灵与信仰上面,是不是逃避?是不是面对现实难题的一种无能并无奈的溃败? 我想并非如此,正是因为这些难题,我们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坚的武器,更何况,我们都得知道,我们打算往哪儿走呢? 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路,这里暂且不谈,因它与幸福紧密相连,富裕之后,必是人们的主动选择。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没信仰,恐怕无幸福。 (查看原文)
    happypig 1赞 2012-08-09 13:49:46
    —— 引自第277页
  • 批评给了我批评者的眼睛,我却一直用它寻找温暖。如果不是如此,批评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监督又有何意义? (查看原文)
    吃土少女忧口酱 1赞 2012-11-25 13:47:30
    —— 引自第204页
  • 版权信息 2013-08-19 16:12:25 一个人需要隐藏 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诗 代序:幸福在哪里 2013-08-19 16:14:41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2013-08-19 16:15:27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2013-08-19 16:15:49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2013-08-19 16:17:36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 2013-08-19 16:20:12 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 (查看原文)
    名字是AI起的 1赞 2013-08-23 15:01:10
    —— 引自章节:幸福在哪里
  • 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 (查看原文)
    alpha 1赞 2013-09-07 09:58:09
    —— 引自第42页
  • 这近乎天真的语言,诉说着一种无言的悲哀。当年轻人不再拥有争论或争吵的环境时,也就会失去或推迟按他们想法改变世界的机会;而不年轻的人们,失去来自不同意见的冲击,也往往会使自己更早走上错误不断的路程。这中间,没人是赢家,太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我们都愿意在梦想中写入民主、自由、平等这样的大词,然而,有时,它必须先从办公室里慢慢做起。 有的人,经常接受夸张的表扬,但对批评却难以承受,更别说夸张的批评。然而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夸张的表扬,却不可以接受夸张的批评?比如我自己,曾经今天被人称为“民族脊梁”、明天就被叫做“汉奸”,对此,我必须适应,因为,这是这个行当的伴生物。 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 (查看原文)
    Django 1赞 2017-03-19 19:11:58
    —— 引自第2页
  • 一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二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吗?”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三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 (查看原文)
    小雪 1回复 4赞 2011-01-28 17:27:11
    —— 引自第1页
  •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查看原文)
    小雪 1回复 4赞 2011-01-28 17:27:11
    —— 引自第1页
  • 有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查看原文)
    木棉 1回复 1赞 2011-02-09 21:25:18
    —— 引自第8页
  • 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查看原文)
    木棉 1赞 2011-02-09 21:55:27
    —— 引自第12页
  • 那么,十年后,又会怎样?希望自己健康、开心,平静,依然可以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却增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当然,最重要的是,让生命的脚步慢下来,慢慢走,欣赏路边一切的风景。 (查看原文)
    中年少女你菲姐 2回复 3赞 2011-02-13 12:13:37
    —— 引自第278页
  • 期待十年后,我们开始收获幸福、信仰和笑容 (查看原文)
    中年少女你菲姐 2回复 3赞 2011-02-13 12:13:37
    —— 引自第278页
  • 但是,过去了的终究过去,当初的期待实现与否,也同样被时光带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个新的起跑线又画在这里。人们之所以可以忍受苦难,在于还可以拥有希望。又要出发了,因为希望,只能依靠走 (查看原文)
    中年少女你菲姐 13赞 2011-02-13 12:19:37
    —— 引自第274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7 1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