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构筑伊坂幸太郎的100本书 (花鳥KaCyou)
- 本格推理小说史上最佳100本 (教授)
- 东京创元社1977——1994年本格推理百大 (мая)
- 法月纶太郎创作年表 (VirtualGravity)
- 构筑伊坂幸太郎的100本书 (cakeatpi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ふたたび赤い悪夢 (講談社文庫)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圆月球 2024-08-20 11:36:26 湖南
作为侦探法月纶太郎的《九尾怪猫》,从故事开头就在考据《九尾怪猫》最后一段对白,直到故事最后法月本人才得出自己认为的这段话的真意。整本书很多地方也对标着《九尾怪猫》,失去信念的侦探,被批判的狂热行为,精神异常的人,只不过法月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内容重构得出了完全不像《九尾怪猫》的作品,反而更像《另一方玩家》的解构版。原本以为最后会像《九尾怪猫》结局来个反转,但最后并没出现,隐藏的犯人也只是无辜的被卷入... 作为侦探法月纶太郎的《九尾怪猫》,从故事开头就在考据《九尾怪猫》最后一段对白,直到故事最后法月本人才得出自己认为的这段话的真意。整本书很多地方也对标着《九尾怪猫》,失去信念的侦探,被批判的狂热行为,精神异常的人,只不过法月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内容重构得出了完全不像《九尾怪猫》的作品,反而更像《另一方玩家》的解构版。原本以为最后会像《九尾怪猫》结局来个反转,但最后并没出现,隐藏的犯人也只是无辜的被卷入者,一切事件是偶然与意外的连环,精神异常也只是敏感和脆弱,棋盘之上并无玩家与敌人。 (展开)
2 有用 Fang 2016-01-04 11:50:51
http://lockedroom.net/blog/?p=2661 第一次红色恶梦是传统的身份排列组合。第二次红色恶梦将同一个核心梗连续用了两次,背后的布局其实不错,但叙述过于冗长沉闷,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2 有用 陆秋槎 2014-08-10 19:08:06
称得上是法月纶太郎的集大成之作。羼入了大量他对侦探以及偶像的看法,许多章节简直是非虚构类。若要讨论所谓“后期奎因问题”,这本绝对不可放过。只可惜,节奏也因此变得像《女王国的城》一般惨烈。故事接在《为了赖子》后面,主线则几乎是法月纶太郎走出阴影的自愈史。推理部分很像后来的《去问人头吧》,由当下的案子引出十几年前的事件,给人一种“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上一代”的不负责任的感觉。法月在本格层面上擅用的技巧大抵... 称得上是法月纶太郎的集大成之作。羼入了大量他对侦探以及偶像的看法,许多章节简直是非虚构类。若要讨论所谓“后期奎因问题”,这本绝对不可放过。只可惜,节奏也因此变得像《女王国的城》一般惨烈。故事接在《为了赖子》后面,主线则几乎是法月纶太郎走出阴影的自愈史。推理部分很像后来的《去问人头吧》,由当下的案子引出十几年前的事件,给人一种“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上一代”的不负责任的感觉。法月在本格层面上擅用的技巧大抵在于把某一简单模式重复使用多次,在这本里也做到了极致。读完《为了赖子》意绪殊恶的友邻,或许可以找这本来治愈一下。 (展开)
3 有用 灯证 2022-10-16 23:48:29 上海
如果单看推理,核心案件连城一个短篇就能写完,法月文库用了600多页。但如此篇幅自有其用意。其中开头第二节从《九尾怪猫》开始探讨后期奎因问题,到结尾第43节用斯宾诺莎的神论与弗洛伊德对十诫中犹太教(奎因犹太人)含义的讨论出发,从外部解构了后期奎因问题。中段则是大量篇幅描摹80年代后的昭和偶像业态,只能说还挺真实的,一切都建立在“偶像=被操纵的人偶”的刻板观念上,电影与偶像的联动(角川)。其实偶像的意... 如果单看推理,核心案件连城一个短篇就能写完,法月文库用了600多页。但如此篇幅自有其用意。其中开头第二节从《九尾怪猫》开始探讨后期奎因问题,到结尾第43节用斯宾诺莎的神论与弗洛伊德对十诫中犹太教(奎因犹太人)含义的讨论出发,从外部解构了后期奎因问题。中段则是大量篇幅描摹80年代后的昭和偶像业态,只能说还挺真实的,一切都建立在“偶像=被操纵的人偶”的刻板观念上,电影与偶像的联动(角川)。其实偶像的意义在于鼓励采取行动,也是借用偶像这一层含义,在现实层面试图去解决后期奎因问题,就像书中引用的列侬死前采访与明菜《十戒》所说,坐以待毙,什么都解决不了,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才行。当然故事的核心只能说法月太想给个完美的结局,有些迂曲。后记中法月原来说过“不读奎因者非人”。“那孩子像她”.jpg,偶像辩证法。 (展开)
1 有用 カナコ 2023-06-12 00:57:24 北京
作者用莫比乌斯环形容自己的核心trick 我只能说别给自己抬咖了 你只是把一个简单的乌龙简单罗列了两次而已 一篇杂志上连载的短篇就能讲清楚的东西被硬生生 生拉硬凑写了这么长 只能说日本推理界骗稿费现象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