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厅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4 惜狐 2012-04-18 13:11:21

    托马斯,你叫托马斯立刻来见我。是,托马斯先生。

  • 71 Kana 2016-05-14 01:23:18

    克伦威尔生命中的三个男人:相契相谐却不能一起走到最后的白月光沃尔西,一见知君即断肠追逐半生背影却亲手推上祭坛的百合花莫尔,恣情任性喜怒无常猜得中开头猜不中结局的红玫瑰亨八

  • 41 丁丁虫 2014-09-03 02:08:29

    这么多"他",是翻译的问题吗?

  • 47 思郁 2010-10-03 20:18:19

    他他他他他……

  • 23 柴斯卡 2013-02-10 16:09:54

    为我这个附庸莎剧风雅的文盲普及了不少知识,安妮博林写得不错,换成男作家不知道会给搞成什么样子。译文其实挺好的,初看确实温吞,但越读越有味道,这种风格也挺需要造诣的。。。所以有些翻译讨论帖,怎么说呢。。。。

  • 13 丁丁|刘 2010-11-12 14:43:31

    开始的时候看得很火大,这是一本让人渐入佳境的书。个人认为这种中文翻译相当不错,只是不太符合阅读习惯。看这本书浪费了老子他妈应该看5本书的时间!

  • 8 大-燕-威-王 2012-08-31 18:19:07

    好书遇上烂翻译就是这么个下场好么……一边读一边毁心情。大纲给我我重新给你写一个好了!再有就是,我不习惯这种叙事方式啊!我还是继续看菲利帕·格里高利的都铎王朝N部曲吧。

  • 10 Zhuo 2013-03-19 23:13:19

    都铎王朝版甄缳传,细节描写非常多。经常记不住人名的人看了一定会晕,书中起码能有七八个人都叫托马斯,包括主角。#2013读书记录#

  • 8 Fabio不响 2015-05-08 22:19:12

    小说与《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所表现的都铎王朝年份近似,因此阅读过程中往往暗地里两相比较。坦诚说,《狼厅》伟大有余,精彩不足。艺术价值上这本布克奖作品或许高山仰止,但明显感觉到曼特尔女士在人物再创造上畏首畏脚,她所描绘的都铎王朝诚然学养十足,深悉莎翁风雅,但过于僵死,不如《波琳女孩》来得活泛自如,来得打动人。此外,这本42万字的小说有着更加巨大的体量,人物过于庞杂,历史展现追求面面俱到,作者这种过于旺盛的使命感和欲望反而一定程度上消磨了精彩的可能性。

  • 8 疯疯爱 2015-06-11 21:07:05

    终于读完中文版了,能感受到翻译的哥们尽力翻了,但是人称代词“他”也太多了吧?导致有时候看了好多页不知道在说谁,先去看电视剧,再找英文版读一下好了。以前看《都铎王朝》的时候只关注红衣主教了,这次视角是从克伦威尔这位特别会赚钱的律师角度出发,感觉很淡然的描述那些血雨腥风,别有一番滋味。

  • 4 sorrento 2013-01-30 21:13:11

    600+读完一本满足 即使初读因人物众多加之对都铎王朝零了解妨碍了阅读流畅度 但此文从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到场景描摹都足见功力(尤其将红衣主教倒台与克伦威尔的至亲相继死去穿插叙述把我虐的不行)听说该书续篇又获得了12年的布洛克奖(which还是大表哥当的评委) 甚是欢喜

  • 2 匪廢費·老🐰 2014-10-09 20:38:54

    雄心壯志的克倫威爾的一生(上部)。布克文學獎獲獎作品。謝謝@oktuou 贈書。

  • 7 psychedelic_e 2011-12-24 16:11:30

    被译者的第三人称“他”折磨得死去活来……

  • 3 浅野忠信 2014-06-20 16:38:34

    乱套,看不进去。

  • 2 阿巴厮 2015-09-18 08:15:52

    托马斯和他多的不能忍,但是他这个想法,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看的并不头疼,而且边看边搜人物简谱,更有助于理解。有时候就感叹,克伦威尔如果知道自己几年后也会上断头台,还会不会那么努力,安妮也是。为什么要叫狼厅,整个最后才提到啊。很好的历史小说,文本上也不一般,掺杂了一些意识流,更有意思。

  • 5 gerald 2011-03-13 02:20:37

    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看关于复杂的宫廷政治的小说,但是这本书还是挺好看的,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和现在时态在心理描写中的应用读起来十分有趣。我本来对克伦威尔没有太多看法,更算不上是讨厌,不过在读完之后隐隐约约有点开始出现喜欢上这个人物的感觉。其实无论是他还是莫尔,我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英格兰的未来,无非是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坚持和底线罢了。

  • 0 小波福娃 2012-12-03 17:23:28

    malingcat老师去年送哒

  • 2 游离子 2019-10-07 10:31:24

    人的生命何其脆弱,有人趋炎附势,争权夺利,也有人为信仰献身,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非我即敌。围绕着亨利八世的离婚,伴随着英国国教的确立,通过《至尊法案》加强了王权,脱离罗马教庭的控制。断头台,火刑柱,似乎考验着人们信仰是否足够坚定。“虔诚的时代最为擅长血腥的壮举”,“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在宗教与政治上建立起了正统,区分开了信徒与异教徒的人。”“没有哪一种排斥异己的褊狭,哪一种意识形态的强硬,哪一种传道布教的狂热,不在向我们揭示所谓积极热忱那兽性的根底”。 主宰命运的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有因即有果,苍天饶过谁。莫尔为维护天主教的正统将约翰弗里斯等人送上了火刑柱,同样也将自己推上了断头台。作者叙述波澜不惊,却有某种惨烈。

  • 1 Nelly.L 2011-01-22 20:46:39

    是部好小说,但翻译太差劲,严重影响阅读兴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