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金易,曾是北京二中的语文老师,《宫女谈往录》是他与夫人、原北京二十五中、六十一中中学语文教师沈义羚老师合著的书。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一位随侍慈禧前后达八年之久的宫女何荣儿对往事的回忆。
书中每章之始,作者都写这位老宫女,或边做针线边谈,或闲下来品茶卿天,优美的文笔、典型的京片子,造成一种氛围,引出一个话题,讲述一段清宫往事。由于是亲历者所述,条理清晰,可信性强。所写的人物,上到太后皇帝,下到刚进宫的宫女、小太监,有血有肉,极为生动,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史料角度,都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作者简介 · · · · · ·
金易,原名王锡(1917—1992年),河北省玉田县人。幼读私塾数年,打下古典文学基础。30年代进北京,上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和工作。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教于北京二中、兰州西北师范学院、煤炭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业余学校、日本广岛文理科大学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达20年之久。退休后患脑血栓,右偏瘫,用左手托着右手从事写作,《宫女谈往录》一书就是这样写成的。
目录 · · · · · ·
前言
宫女生活
也算引子
进储秀宫
拜见“姑姑”
许打不许骂
不许打脸
睡卧姿势
不能吃饱,怕出虚恭
吃早点
吃中饭
晚餐和夜加餐
四季的饮食
衣服、打扮
行动
做针线和不许宫女识字
水果换缸
最大喜事——接见家属
传递信号
敬烟
踢毽
慈禧起居
太后的起居
储秀宫与体和殿
值夜
一段插曲
“叫起”以前
梳头刘
匆忙的早晨
最苦的差使
手纸和官房
看奏折
备膳
睡觉
传膳
四金刚五百罗汉
一句“吃大饽饽”引起的题外话
送信的腊八
螽斯羽诜诜兮
抢红与小墨猴
跳大神和食肉节
脚上鞋儿四寸罗,朱唇轻点一樱多
侍膳不劝膳
洗脚、洗澡和泡指甲
进颐和园
玉堂春富贵
湖上神仙
清宫习俗
跳大神和食肉节
二月二,龙抬头
乞巧
送鬼的中元节
两宫西行
珍妃死在西行前
出逃前狠心剪下两管长指甲
夜宿西贯市——苦难的第一站
从昌平到怀来
西行路上
给光绪剃头
忻州中秋夜
持螯把酒过太原
宫闱琐记
慈禧的娘家
桂公爷
丈母娘打姑爷
光绪帝及后妃
光绪帝和隆裕
光绪佚事
太监琐事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个太监的自述
由皮硝李到恩济庄——我所知道的李莲英
崔玉贵二进宫
后记
附录
附一:我所认识的“老宫女”刘曜昕
附二:相濡以沫五十年——回忆和金易在一起的日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先说大公主。她是恭亲王爷的大女儿,比同治皇帝大三岁,是咸丰爷在世时最喜爱的亲侄女,是道光爷的亲孙女儿,真正的金枝玉叶。老太后也特别喜欢她。先封她为固伦公主,这是公主里最高的品级了。她后来为表示谦逊,自请降为荣寿公主。咸丰爷有位亲姐姐,嫁给了额驸景寿,我们旗人管附马叫额驸。咸丰爷的姐姐和额驸结婚后生了个男孩子,正好和恭王爷的大女儿年岁相当,宫廷里皇室家族本来就有指婚的习惯,老太后又爱管闲事,就把荣寿公主指给景寿的儿子为婚。我们旗人本有这种风俗习惯,姑姑嫁给景寿,娘家侄女又嫁给景寿的儿子,亲上加亲,这叫‘随姑出嫁'。可惜好景不长,景寿的儿子婚后不久就死了,荣寿公主年轻守寡,又无儿无女,老太后于心不忍,她又是宫里长大的,所以时常接到宫里、园中来,免去她个人的孤寂。 “我们十分尊敬她,是心里头的尊敬。不光尊敬她是正根正派的金枝玉叶,而是尊敬她的人品正派。例如,她对待李莲英的妹妹李大姑娘,决不给以好的脸色,眼睛看都不看,始终保持着高傲的态度,也不对这位大姑娘说话,有时李大姑娘见面请安,最多用眼瞥一下,算是知道了。就是跟老太后也是有话直说,决没拍拍捧捧,委曲求宠的姿态。可是越这样太后越喜欢她,几十年恩眷不衰,比对待自己的娘家侄女好得多多了。据老太监说,景寿为人诚朴谨慎,自从同治开蒙起始,就是景寿在弘德殿伺候,直到登基,勤勤恳恳十多年,可以说同治是景寿陪大的。再说恭亲王又是老太后最初执政的有力帮手,从哪方面看,对大公主都应该特殊看待。我今天放肆地往深处说句话,老太后为人,对于恩恩仇仇向来是清楚的,就是对底下人也是这样,如果真心诚意地伺候老太后,就是有点错也不是非罚即打,跟外面传说眉毛一竖就要杀人,决不是一回事。如果那样,她怎么能掌权40多年呢!不说闲话了。 “大公主高高的个儿,细瘦的身材,从后面看和隆裕皇后像是姐俩,差不多一样高,隆裕显得稍粗一些。她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30章 湖上神仙 -
“老佛爷另外喜欢的人是四格格,她是庆王的女儿,大排行在四,所以称四格格。也是老太后指的婚,刚结婚就守寡,老太后过意不去,常接到宫中或园子里来住。这是位聪明伶俐的人,嘴甜手巧,能哄老太后喜欢,做事八面玲珑,很会见庙烧香。例如她和大公主是平辈,可她对大公主永远像对长辈似的尊敬,说大公主是她的榜样。越这样老太后越喜欢,夸她知书明礼。几天不见,老太后就想她,常接到宫里或园子里来,也常陪着老太后坐船游湖。 “还有一个宝贝,我们称她为元大奶奶。其实她根本不是什么奶奶,她是内务府大臣庆善的女儿,也是老太后指婚许配给自己娘家弟弟桂祥的儿子。万没想到庚帖也过了,结婚的日子也订了,就等喇叭一响花轿进门了,可巧桂公爷的儿子一命呜呼了。虽然没成亲,但庚帖已过,就应算是桂公爷的儿媳妇啦。这个没过门的媳妇也得给桂公爷的儿子守寡,我们旗下人管这种人叫‘望门寡妇'。意思是没进婆家门,望着婆家门就守寡了。她的名字叫什么‘元',于是称她为元大奶奶,其实不过是十八九岁的没过门的大闺女。好在这个人对春花秋月一概不懂,像个木头人,可以说是个缺心眼的白痴,但对吃东西毫不外行。看在庆善的面子,太后也常接她到园子里来,不过游湖的时候,只能坐副船,老太后的正船从来没她的份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30章 湖上神仙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宫女谈往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宫女谈往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宫女谈往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宫女谈往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 条 )
> 更多书评 84篇
-
大饽饽是满族人吃的一种粗点心,属于“大八件(北京点心)之一,酥皮糖馅,一碰就掉渣。晚清的时候,旗下人的口粮关的银子越来越少了,可是旗人的习气越来越大, 再加上有口嗜好(吸鸦片),物价又上涨,他们坐吃山空,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他们恶习太重,夸身份,摆阔气。关了银子,上半月大吃大喝,甚至下月的粮在上月就预支光了,所谓寅吃卯粮就是那时的话。吃大饽饽就是其中之一。买完大饽饽,店铺的小伙计用纸包好,但必须...
2012-12-03 13:21 4人喜欢
大饽饽是满族人吃的一种粗点心,属于“大八件(北京点心)之一,酥皮糖馅,一碰就掉渣。晚清的时候,旗下人的口粮关的银子越来越少了,可是旗人的习气越来越大, 再加上有口嗜好(吸鸦片),物价又上涨,他们坐吃山空,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他们恶习太重,夸身份,摆阔气。关了银子,上半月大吃大喝,甚至下月的粮在上月就预支光了,所谓寅吃卯粮就是那时的话。吃大饽饽就是其中之一。买完大饽饽,店铺的小伙计用纸包好,但必须剩两块,站在店堂的台阶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要当场尝一尝,让过往的行人看一看。右手把买好的点心包儿举起来,和帽沿齐着,为的是给行人瞧。左手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掐着这块大饽饽,余下的三个指头扎撒着。脖子伸得老长,头歪着,斜着嘴来咬这块点心,生怕点心渣脏了自己。大饽饽本来就是酥皮,再经这样一拿一咬,皮子纷纷落地,但吃的人绝不在乎。这叫阔大爷卖份儿,此举似乎透着清高阔气。店里小伙计是训练有素的,敏捷地倒来一碗温开水,吃的人接过来,在嘴里咕噜一阵子,把水碗背着手递给小伙计,眼皮不抬,暗示自己在家里的底下人多,他是受伺候惯了的,手一背,自然有人接碗,瞧一眼都是多余的事。如果碗接迟了,手一松,叭的一声,碗碎了,反怪你伺候人不长眼睛。然后仰着脸走出门外,把嘴里的漱口水用力一喷,喷在台阶下,不管过往行人怎样地侧目。这才迈开里八字的罗圈腿——夸耀这是长期骑马,双脚扣镫落下来的一种姿势;上身两个膀子悬挂着,两只手像螃蟹的大甲子一样向前微曲地伸着,迈出步去如同摔跤的武师在上阵前走场子一样,这叫作”扑虎营(满洲话也叫扑盔营)里巴图鲁”的架式。扑虎营是清朝的精锐营,专练摔跤,巴图鲁是清朝赐给最高勇士的封号。这里说的当然是变成一般勇士的名称。右手指上挂着点心包,左手心握着鼻烟壶,左手大拇指高高地翘起,表明用来捻鼻烟用的,鼻子底下两片黄蝴蝶,是嗅鼻烟留下的痕迹。在大街上一摇一摆地走着,这又是亮“份儿”。碰到熟识的人,说话的嗓音全都变了,不是由口腔里出声,而是由鼻腔里发出音来,这有个专门名词,叫“甩鼻腔儿”。旗下大爷就是这样的神气,在晚清的时候,在大街上三三两两地招摇过市,甩鼻腔的声音时刺耳朵。 引自 一句“吃大饽饽”引起的题外话 回应 2012-12-03 13:21 -
早晨要早起,不论春夏秋冬,五点至六点即起来,七点以前要梳洗完毕,就是小主在屋子里闲坐或庭院里遛弯,也必须光头净脸。皇上也是最晚9点到10点间就寝,到11点至1点之间,正是浓睡的时刻。白天也是这样,11点至1点必须午睡,这叫得天地阴阳的正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是精神畅旺的保慈禧在颐和园的寝宫证。
2014-04-25 13:29 3人喜欢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我们听完老宫女的叙说,不禁抚几长叹,无论是皇上还是庶民,对爱情坚贞,百折而不变的,总是被人们敬佩的,而皇帝更是难得。说句唐突的话,贾宝玉赌咒发誓地对林黛玉说,“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而饮”,但他没有做到。他既爱俊袭人的“肉”,更爱病潇湘的情,是二者兼顾的。光绪并不是这样,在花好月圆的时候,只是一心热爱着珍妃。在同遭患难的时候,正像汉末乐府所描写的那样,一只孔雀,一雌一雄,雌病雄伤,莫可奈何...2014-03-05 17:31 1人喜欢
我们听完老宫女的叙说,不禁抚几长叹,无论是皇上还是庶民,对爱情坚贞,百折而不变的,总是被人们敬佩的,而皇帝更是难得。说句唐突的话,贾宝玉赌咒发誓地对林黛玉说,“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而饮”,但他没有做到。他既爱俊袭人的“肉”,更爱病潇湘的情,是二者兼顾的。光绪并不是这样,在花好月圆的时候,只是一心热爱着珍妃。在同遭患难的时候,正像汉末乐府所描写的那样,一只孔雀,一雌一雄,雌病雄伤,莫可奈何。于是雄的唱了“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吾欲汝去,口噤不能开”的字句。说白了,我想背着你走哇,可惜羽毛全被打零落了;我愿意叼着你走哇,可惜我的嘴又被人捆住了。戊戌以后,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等到“金井哀蝉一叶秋”的变故发生以后,那就立誓不近女人。用句大鼓书上的词:“一心无二只有你,若有别意天不容。”此心此身,誓不与他人,从此恨恨而死。真是:涵元殿里含冤去,一片痴情付爱珍。我们佩服光绪就佩服在这里。是真情,不是假意;是事实,不是梦幻!
回应 2014-03-05 17:31
-
枉用相存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
那是凄风苦雨的年代,白天兵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谁也不愿意上街闲遛,保不定会碰到倒霉的事。日寇的警报器设在景山的山顶上,高射炮日夜不停地对着天空转悠,武士道们荷枪实弹往来巡逻,这一带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晚上,警笛一拉,灯火管制开始,大街小巷一片漆黑,再加几点秋雨,古城显得格外凄惨。2019-06-21 16:27
-
大饽饽是满族人吃的一种粗点心,属于“大八件(北京点心)之一,酥皮糖馅,一碰就掉渣。晚清的时候,旗下人的口粮关的银子越来越少了,可是旗人的习气越来越大, 再加上有口嗜好(吸鸦片),物价又上涨,他们坐吃山空,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他们恶习太重,夸身份,摆阔气。关了银子,上半月大吃大喝,甚至下月的粮在上月就预支光了,所谓寅吃卯粮就是那时的话。吃大饽饽就是其中之一。买完大饽饽,店铺的小伙计用纸包好,但必须...
2012-12-03 13:21 4人喜欢
大饽饽是满族人吃的一种粗点心,属于“大八件(北京点心)之一,酥皮糖馅,一碰就掉渣。晚清的时候,旗下人的口粮关的银子越来越少了,可是旗人的习气越来越大, 再加上有口嗜好(吸鸦片),物价又上涨,他们坐吃山空,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他们恶习太重,夸身份,摆阔气。关了银子,上半月大吃大喝,甚至下月的粮在上月就预支光了,所谓寅吃卯粮就是那时的话。吃大饽饽就是其中之一。买完大饽饽,店铺的小伙计用纸包好,但必须剩两块,站在店堂的台阶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要当场尝一尝,让过往的行人看一看。右手把买好的点心包儿举起来,和帽沿齐着,为的是给行人瞧。左手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掐着这块大饽饽,余下的三个指头扎撒着。脖子伸得老长,头歪着,斜着嘴来咬这块点心,生怕点心渣脏了自己。大饽饽本来就是酥皮,再经这样一拿一咬,皮子纷纷落地,但吃的人绝不在乎。这叫阔大爷卖份儿,此举似乎透着清高阔气。店里小伙计是训练有素的,敏捷地倒来一碗温开水,吃的人接过来,在嘴里咕噜一阵子,把水碗背着手递给小伙计,眼皮不抬,暗示自己在家里的底下人多,他是受伺候惯了的,手一背,自然有人接碗,瞧一眼都是多余的事。如果碗接迟了,手一松,叭的一声,碗碎了,反怪你伺候人不长眼睛。然后仰着脸走出门外,把嘴里的漱口水用力一喷,喷在台阶下,不管过往行人怎样地侧目。这才迈开里八字的罗圈腿——夸耀这是长期骑马,双脚扣镫落下来的一种姿势;上身两个膀子悬挂着,两只手像螃蟹的大甲子一样向前微曲地伸着,迈出步去如同摔跤的武师在上阵前走场子一样,这叫作”扑虎营(满洲话也叫扑盔营)里巴图鲁”的架式。扑虎营是清朝的精锐营,专练摔跤,巴图鲁是清朝赐给最高勇士的封号。这里说的当然是变成一般勇士的名称。右手指上挂着点心包,左手心握着鼻烟壶,左手大拇指高高地翘起,表明用来捻鼻烟用的,鼻子底下两片黄蝴蝶,是嗅鼻烟留下的痕迹。在大街上一摇一摆地走着,这又是亮“份儿”。碰到熟识的人,说话的嗓音全都变了,不是由口腔里出声,而是由鼻腔里发出音来,这有个专门名词,叫“甩鼻腔儿”。旗下大爷就是这样的神气,在晚清的时候,在大街上三三两两地招摇过市,甩鼻腔的声音时刺耳朵。 引自 一句“吃大饽饽”引起的题外话 回应 2012-12-03 13:21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紫禁城出版社 (2005)8.6分 3419人读过
-
紫禁城出版社 (1991)8.8分 1021人读过
-
青森文化 (201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青森文化 (2014)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宫女谈往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25 有用 盘瑟俚 2011-08-21
比较微妙。琐碎保守的十年闲聊,如絮如云的四十年后录述,无从知晓文字里的品性和言犹在耳里的气神还原度有多少。比起德龄的第一人称叙事,到底少了在场感。只能说,宫女看清宫摇曳,金易看宫女坎坷,而我们,看的是老先生谨小慎微糊裱起来的旗下人荣姑娘
3 有用 歌行 2019-01-30
如果一个人拉屎都有人笑着给端走的话,想不变态可能也难了。自诩古今头一个,可是连份美满姻缘都见不得。
2 有用 陈抟老祖 2016-06-02
老师的文笔真好啊,跃然纸上的形象,与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对读
2 有用 小米 2012-12-07
經歷過的人,和隨便瞎說說的,到底不一樣。
1 有用 iokanaan 2011-11-13
这类的回忆录算不上野史也算不上秘史,碌碌叨叨地说些琐碎事,读起来也是相当舒服,历史人物圆形起来就会讨嫌那些刻板的拍案定论,除了感慨宫廷的奢华和前人对于生活的讲究外,恐怕翻案最颠覆的就是李莲英,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的苦,都是过去事了。
0 有用 天街盐 2021-04-16
信息量超大的一本书 宫女讲述的细致,作者归拢的详实 荣姑娘这一生真是泼天富贵享过,非人待遇受过,兵荒马乱跑过,最后辛苦劳作熬过…… 做梦一样的大起大落……
0 有用 骨小头 2021-04-16
幸好这烂的发臭的一切都已经作古了
0 有用 Ü 2021-04-16
豆瓣的作者页错啦,作者学名王锡(1917-1992)。老宫女的记性真好,作者的叙事能力超群。人虽然渺小,但其私欲有摧毁一切的能力。一星给附录。
0 有用 阿梨 2021-04-15
第十五本。学会了慈禧拉粑粑和太监净身流程。
0 有用 月半月退儿 2021-04-14
全篇体会到一个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