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与其他笔录口述回忆录的区别就在于,笔录者是位有文化有智慧有文学功底的人。这就使得这本书除了八卦和猎奇,还有思考和审美。
写的太细了,但信息源只有一个年迈的宫女,中秋节当晚吃了什么,出行轿子的颜色、某次谈话时的神色……这么详细的东西都一一记录,只能怀疑真实性了。
比较微妙。琐碎保守的十年闲聊,如絮如云的四十年后录述,无从知晓文字里的品性和言犹在耳里的气神还原度有多少。比起德龄的第一人称叙事,到底少了在场感。只能说,宫女看清宫摇曳,金易看宫女坎坷,而我们,看的是老先生谨小慎微糊裱起来的旗下人荣姑娘
读一本好书的幸福感
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太监被阉割的过程。书中描述非常细致,以致本人阅读时一度紧紧护住裆部。
我总觉得,慈禧和太祖很像,希望以后有红墙内的人写出一本这么厚的书。李志绥写过,很多人说是污蔑太祖。
还原真实的历史,从小到大就被电视剧洗脑,能看看真正的东西很不错。由于是谈话,所以其实有些地方难免拖沓重复。清朝规矩多,处处小心谨慎防范他人,却一直忘了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啊。不懂自省的人生与朝代,终究是会灭亡吧。
特别难得,推荐每家收一本。离慈禧最近的人来聊中国最顶级的贵族和特殊视角来看中国晚清的变革。
老师的文笔真好啊,跃然纸上的形象,与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对读
經歷過的人,和隨便瞎說說的,到底不一樣。
等级制度真是变态呐。。。毛骨悚然。。。
这书看得太让人悲伤了
作者文笔非常之好,笔下的老宫女形象非常丰满清晰。序言后记什么也非常有内容。
看甄嬛传的时候我就想问了,后宫用的那是什么粉可以养皮肤的呀~~~
这类的回忆录算不上野史也算不上秘史,碌碌叨叨地说些琐碎事,读起来也是相当舒服,历史人物圆形起来就会讨嫌那些刻板的拍案定论,除了感慨宫廷的奢华和前人对于生活的讲究外,恐怕翻案最颠覆的就是李莲英,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的苦,都是过去事了。
见微知著。大时代背景下的独特视角。
以前看张爱玲,倒不是喜欢笔下男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想穿越回风华绝代的光景。上海的三十年代,巴黎也是比不上的。
“派头”不是美,是规范。作者有智慧有审美,我本以为宫女回忆录是《故事会》风格
总算看完了。。。最近看书没状态,得换换风格
一直到最后作者的自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性别为男——文笔太好,实在是太娓娓道来了。
> 宫女谈往录
44 有用 徵音 2012-06-25
这本书与其他笔录口述回忆录的区别就在于,笔录者是位有文化有智慧有文学功底的人。这就使得这本书除了八卦和猎奇,还有思考和审美。
27 有用 熊阿姨 2013-01-31
写的太细了,但信息源只有一个年迈的宫女,中秋节当晚吃了什么,出行轿子的颜色、某次谈话时的神色……这么详细的东西都一一记录,只能怀疑真实性了。
19 有用 盘瑟俚 2011-08-21
比较微妙。琐碎保守的十年闲聊,如絮如云的四十年后录述,无从知晓文字里的品性和言犹在耳里的气神还原度有多少。比起德龄的第一人称叙事,到底少了在场感。只能说,宫女看清宫摇曳,金易看宫女坎坷,而我们,看的是老先生谨小慎微糊裱起来的旗下人荣姑娘
11 有用 lindsay郭小柔 2014-03-10
读一本好书的幸福感
6 有用 斯凯迪歪 2013-06-09
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太监被阉割的过程。书中描述非常细致,以致本人阅读时一度紧紧护住裆部。
2 有用 Elact 2015-08-11
我总觉得,慈禧和太祖很像,希望以后有红墙内的人写出一本这么厚的书。李志绥写过,很多人说是污蔑太祖。
3 有用 元婴 2013-03-02
还原真实的历史,从小到大就被电视剧洗脑,能看看真正的东西很不错。由于是谈话,所以其实有些地方难免拖沓重复。清朝规矩多,处处小心谨慎防范他人,却一直忘了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啊。不懂自省的人生与朝代,终究是会灭亡吧。
6 有用 白色的蓝 2015-06-06
特别难得,推荐每家收一本。离慈禧最近的人来聊中国最顶级的贵族和特殊视角来看中国晚清的变革。
2 有用 陈抟老祖 2016-06-02
老师的文笔真好啊,跃然纸上的形象,与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对读
2 有用 小米 2012-12-07
經歷過的人,和隨便瞎說說的,到底不一樣。
1 有用 一只Tomason 2014-04-18
等级制度真是变态呐。。。毛骨悚然。。。
2 有用 神奇蘑菇🍄 2013-07-01
这书看得太让人悲伤了
2 有用 乐于安世 2014-07-25
作者文笔非常之好,笔下的老宫女形象非常丰满清晰。序言后记什么也非常有内容。
1 有用 地中海的鱼 2012-10-15
看甄嬛传的时候我就想问了,后宫用的那是什么粉可以养皮肤的呀~~~
1 有用 iokanaan 2011-11-13
这类的回忆录算不上野史也算不上秘史,碌碌叨叨地说些琐碎事,读起来也是相当舒服,历史人物圆形起来就会讨嫌那些刻板的拍案定论,除了感慨宫廷的奢华和前人对于生活的讲究外,恐怕翻案最颠覆的就是李莲英,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的苦,都是过去事了。
1 有用 猫呆呆 2015-09-26
见微知著。大时代背景下的独特视角。
1 有用 婠婠 2013-06-21
以前看张爱玲,倒不是喜欢笔下男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想穿越回风华绝代的光景。上海的三十年代,巴黎也是比不上的。
1 有用 dumbo 2020-03-19
“派头”不是美,是规范。作者有智慧有审美,我本以为宫女回忆录是《故事会》风格
1 有用 ViGgO 2011-05-15
总算看完了。。。最近看书没状态,得换换风格
2 有用 3 2012-03-30
一直到最后作者的自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性别为男——文笔太好,实在是太娓娓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