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日本》的原文摘录

  • 道三在战场目睹“糊涂虫”儿子的精彩指挥,这才恍悟自己看错了儿子的才干,可惜为时已晚。织田信长大概也深知这点,义龙在世期间(1561年殁,享年三十五)始终没攻打美浓。 义龙死后第六年,三十四岁的织田信长才平定美浓国接收了稻叶山城,并改名岐阜,也就是现代的岐阜县。“岐”是根据中国岐山而取,周文王在此奠立了八百年江山;“阜”则取自孔子出生地曲阜。织田信长取此地名的目的,是想以美浓为基地大展其统一“太平”与“学问隆盛”天下的抱负。 (查看原文)
    AlphaDiao 1赞 2012-08-29 15:57:48
    —— 引自第42页
  • 上杉谦信极为信奉毗沙门天,甚至自诩为其化身,他相信敌兵绝不可能伤到受毗沙门天庇护的自己。也因此,他敢单独一人骑马闯进敌军兵营单挑敌方大将,其实并非“有勇无谋”或“轻举妄动”。 (查看原文)
    AlphaDiao 2012-08-29 17:02:45
    —— 引自第62页
  • 义龙死后第六年,三十四岁的织田信长オ平定美浓国接收了稻叶山城,并改名岐阜,也就是现代的岐阜县。“岐”是根据中国岐山而取,周文王在此奠立了八百年江山;“阜”则取自孔子出生地曲阜。织田信长取此地名的目的,是想以美浓为基地大展其统一“太平”与“学问隆盛”天下的抱负。 (查看原文)
    之免 2019-11-17 09:17:02
    —— 引自章节:“蝮蛇”斋藤道三的悲剧
  • 听闻天守顶楼会出现妖怪,于某天深夜单独一人登上天守阁。来到第三层时,突轰隆一响,四周全是火焰。武藏拔刀砍去,继续登楼。爬到顶楼时已气喘吁吁,四周静寂无声,只有刑部明神堂。式藏靠在祠堂半睡半醒,突闻耳边有人呼唤:“武藏呀,武藏呀。”武藏睁开双眼,发现眼前站着一位美女对他微笑:“我是姬路城守护神刑部明神。多亏你的剑术,让那些爱捣蛋的小妖怪逃走了,应该给你谢礼。”美女说毕,递给武藏一个细长箱子,便消失踪影。箱子内是一把长刀。 (查看原文)
    之免 2019-11-24 09:34:47
    —— 引自章节:姬路城
  • 然而,该年秋季,家康以鹰猎为由前往江户。抵达当天晚宴时,将军夫妻和家光,国松都同席,家康看到家光和国松并排坐在一起,命侍女把家光的座席换到上座,再若无其事对众人说:“家光是未来的天下之主,即便是亲兄弟,国松也只是臣下,怎能让兄弟俩同席而坐?”就这么一个举动,决定了家光与国松的命运。 不过,上述这段逸闻是出自著者与成立年代均不详的《武野烛谈》,只知道是1709年刊行的著书,谈不上是史料,可信度不高。但是在日本每逢播出有关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历史剧时,几乎都会安排这段剧情,因此可信度虽然不高,却俨然已成史实。 (查看原文)
    Mihail 1赞 2011-05-27 23:30:24
    —— 引自第191页
  • 在“实力决定一切”的乱世,缺乏一技之长的女人地位甚低。千年前的平安时代是走婚制度,维系男女关系的要素是爱情,一旦有一方移情别恋,随时可以一刀两断,走得干干脆脆,因此这时代的家产全部由女子继承。之后的镰仓时代已是武士阶级封建社会,但女人的地位仍然相当高,不但有女地头(能乐、游艺等掌门人),女人也可以继承家门当一家之主。 然而到市町时代至战国时代,女人的地位逐渐降低,就算起初分得家产,日后也会遭没收回归长男手中。简单说来,就是女子嫁出去时,即便父母给予家产当做嫁妆,除非有正是转让书,否则死后财产还是回归到娘家的大哥或大侄子手中。 换个角度看,这表示女子也是娘家家产之一。再说,战国时代的女子再嫁、三嫁并非罕事,确实没有必要把嫁妆白白送给他人,加上政治联婚是家常便饭,妻子往往是敌方的细作或人质,难怪战国大名之间兴盛“众道”(同性恋)。 (查看原文)
    书庭 1赞 2011-06-23 09:12:48
    —— 引自第147页
  • 日本《历史读本》月刊曾经针对历史迷读者进行了一项战国武将人气投票调查,排行榜结果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但把调查结果锁定在男性上班族时,排行榜竟变成: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上杉谦信、真田幸村。 (查看原文)
    AlphaDiao 2012-08-29 16:16:04
    —— 引自第58页
  • ...朝鲜的辣椒文化正是加藤清正他们传过去的。朝鲜半岛非常冷,以加藤清正为首,所有自日本过去的武将都受不了,便把辣椒塞在布袜或内衣取暖。 (查看原文)
    AlphaDiao 2012-08-29 17:43:59
    —— 引自第121页
  • 明治维新之前是德川幕府的江户时代,江户时代之前是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掌权的安土桃山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之前是战国时代,正式名称是室町时代后期。室町幕府维持了二百四十余年,直至织田信长驱逐了十五代将军后,室町幕府才正式灭亡。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2-12-24 13:17:56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由于八代将军这宝座有名无实,义政打小就对政事灰心丧意,在位十五年便逼迫异母弟足利义视(义寻)还俗,收他为养子,打算让他继承将军之位。不料义政的正房日野富子竟于翌年产下一男义尚(日后的九代将军)……这下有戏可看了,四周的守护大名为了争权不打才怪。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1 16:07:55
    —— 引自章节:战国史揭幕起源
  • 1467年5月,东军二十四国十六万兵员,西军二十国十一万兵员,在人口只有二十二万的京都喊杀连天,害得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上皇紧急逃难至足利将军宅邸。同年3月,四十七岁的日本水墨画画圣雪舟搭乘遣明船自博多港出发,一路往浙江省宁波航行。两年都回国时,京都和大阪均因战乱尽为焦土。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1 16:24:53
    —— 引自章节:战国史揭幕起源
  • 初期的室町幕府是一个稳固的执政组织,卓越将军辈出,但是传到第八代将军时,制度完全松散,将军只顾享乐,不顾庶民生活。当时全国各地均配置守护大名,相当于现代的县长,由于一手包揽行政、立法、司法,因此也可以说是独立国。 守护大名必须住在将军所在的京都,实际在领地掌权的是守护代(代理之意),守护代底下则是地方豪门。这些守护代以及地方豪门在烽火连天、弱肉强食的时代中,逐渐演变为日后的战国大名。战国大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守护大名发展而成,另一种是典型的 “下克上” 大名;前者的代表是武田信玄,后者的代表是上杉谦信。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1 16:46:28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室町幕府的礼节仪注原本只限弓箭、驭马、骑射等武艺,没有宫廷礼仪,以至于诸大名在拜见将军时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毫无上下之分。因此第一代将军的弓马师傅小笠原贞宗便制订了宫廷礼仪。小笠原曾跟随来自元朝的临济宗禅僧清拙正澄(大鉴禅师,1274~1339)学习清规。 清拙是福州人,俗名刘氏,1326年来日,先后驻留镰仓建长寺、圆觉寺、京都建仁寺、南禅寺等,并将唐代《百丈清规》改编为适合日本风俗的《大鉴清规》。小笠原正是参考《大鉴清规》而编排出幕府宫廷仪注。三代将军时,再度由小笠原氏、今川氏、伊势氏三家合力重整节文,其中伊势家专门负责宫廷礼节规范。现代日本人的行仪规矩与庆吊仪式都是在此时奠立的。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1 17:22:58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此时,“应仁之乱” 的东、西军已交锋九年,京都四处断壁残垣,荒烟蔓草,民不聊生,一片凄凉。天皇为了赚取外快在皇宫大门外摆地摊,卖和歌、诗笺、绘画;公卿贵族也放下身段去当家庭教师或药剂商行;宫女则为了筹措宫廷内三餐米饭,不是变卖服饰便是客串流莺,情况比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更惨不忍睹。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2 11:50:27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由于离京都太远,幕府无法直接管辖,于是幕府之祖足利尊氏派儿子到关东地方当管领,世代相传下来,势力逐渐与京都抗衡,自成一个王国。京都将军向来自称 “公方“ ,势均力敌的关东管领也跟着自称 “公方” ,表示自己是关东地方的将军,而本来在管领底下的行政官便跟着自称 “管领” ,这个管领正是上杉家。 上杉家日后分成两派,立场敌对,一派是住在镰仓扇谷的上杉,通称 “扇谷上杉” ;另一派住在山内,通称 “山内上杉” ,日后的 “越后之龙” 上杉谦信所承继的姓氏正是这一家。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2 12:12:27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太田道灌正是建筑江户城的哪位名人。当时的城堡都类似山寨,没有防卫设计,但太田道灌建筑的江户城却是平地城,深沟高垒,内部城廓组合也很复杂,在当时被称颂为筑城名人。除了江户城,埼玉县的川越城、岩槻城也出自他手中。 太田道灌亦是 "足轻战法“ 创始人。”足轻“ 是应京都 ”应仁之乱“ 而生的步兵。平常是农民,每逢战乱,各大将为凑人数会临时征召他们打仗。想当然耳,这群乌合之众缺乏武术与功夫,更欠缺武士阶级的军法观念与律令知识,因此战乱平息后往往沦为土匪。太田道灌将这些农民步卒编排到自己手下,加以培训锻炼,成为训练有素的军队。日后的新兴战国大名均仿效他的手法。 太田道灌的逸闻中最有名的是 "山吹之里” ( “山吹” 指棣棠花)。话说年轻时的道灌,某天放鹰捕鸟归途巧遇大雨,到附近某农家借蓑衣。农家女儿一语不发,捧出笊篱,上面搁着一朵棣棠花。道灌很不高兴地说:“ 我要借蓑衣,你给我棣棠花干嘛?” 道灌回城后愤愤向家臣抱不平,有一位古典和歌造诣深的家臣向道灌解释:“ 那姑娘是假借《后拾遗集》中兼明亲王的和歌,诉说她家穷得连蓑衣都没有。” 兼明亲王的和歌意思是 “ 山吹花开得五彩缤纷,却没结任何一个果实,实在很悲哀” 。和歌内的 “结果” 与 ”蓑衣“ 同音,所以少女才会递出一朵山吹花表示家中穷得没蓑衣可借。道灌听后捶胸顿足,愧汗连一个农家姑娘都具有古歌素养,自己竟因才疏学浅而错怪对方。自此道灌便奋发图强,力学不倦,成为能文善武的武将。 太田道灌则在前一年7月遭主君计谋,于入浴时被暗杀,享年五十五。道灌临死前吐出一句:" 当方灭亡!" 意思是说,扇谷上杉家将自取灭亡。新九郎听闻此消息时痛心道:“ 太不公道了,身边有个德高望重的臣子,理应是主君的荣幸,岂能妒贤嫉能而加以谋害?”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2 12:30:53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堀越公方有三个儿子,长男茶茶丸是嫡子,次男与三男是侧室之子。侧室为了想让自己的幺子继承父业,有事没事便在公方枕边告状,灌输茶茶丸精神异常的谗言。可怜的茶茶丸,十六七岁时就因继母的奸计而被关进牢房。父亲病逝后,茶茶丸于某天暴风雨夜晚逃脱出来,当晚杀死了继母与幺弟。次男义澄这时已入法门,侥幸逃过一难。义澄正是室町幕府日后的第十一代将军。 茶茶丸性格乖僻,且用非常手段继位,家臣当然无法心服,于是内讧频繁。再且,这时代的管领、守护大名等官衔早已失去实际意义。以上下关系来看,是天皇—将军—管领—守护大名—守护代—地方乡豪—地方武士团—村民,而天皇和将军已失势,管领也就有名无实了,守护大名更是徒负虚名,实际掌管村民的是地方乡豪,对最底层的劳动阶级来说,守护代以上都是寄生虫。 “听说目前是少爷继位了?” “哎呀,根本不是什么少爷,是非人! 狂人!不但杀死继母和胞弟,动不动就滥杀忠臣……想到我们辛苦种的谷类都被那个狂人吃进肚里,实在不甘心!听说邻国兴国寺城主税收是四公六民,很多人都想逃过去,可想也没用,除非一族人全摸黑连夜潜逃,不然会连累到留在村里的亲人呀。”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9 14:58:51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未来的守护龙王丸与其母则迁移至离骏府不远处的山中,以免遭谋杀诡计。龙王丸改名为今川氏亲,正是今川义元之父。德川家康自八岁起便成为今川义元家人质,直至织田信长于 “桶狭间之战” 取得今川义元的首级后才恢复自由身。 (查看原文)
    soYwhat 2013-02-19 15:31:21
    —— 引自章节:首位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 天皇为了赚取外快在皇宫大门外摆地摊,卖和歌、诗笺、绘画;公卿贵族也放下身段去当家庭教师或药剂行商;宫女则为了筹措宫廷内三餐米饭,不是变卖服饰便是客串流莺,情况比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更惨不忍睹。 (查看原文)
    mangit 2014-12-01 19:59:31
    —— 引自第9页
  • 事情果然越闹越大,堀越公方风闻此消息后,派武将前往骏河,而关东管领之一的扇谷上杉也同样派出武将太田道灌水。二大将各自率领三百兵力前往骏河。 听到此风声,今川家重臣慌了手脚,六神无主拿不定主意。 (查看原文)
    mangit 2014-12-01 20:15:20
    —— 引自第11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