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诗人》的原文摘录

  • 屈原的事迹,我们所拿来做考证的根据的,是《史记》里的一篇《屈贾列传》。这篇传,有许多话是空话,也有许多话是不可相信的话。这话说起来很长,现在不必多说,只将谢无量考定了重做了一篇简单的《屈原小传》,录在这里,以见屈原之为人。 屈原,楚同姓。事楚怀王,颇见信任。因草宪令,被馋见疏。不久召还,参与外交事务;他的主张,是拒秦,联齐。曾出使齐国。怀王将入秦,他也力谏,不听。后怀王久留秦,楚国无主;屈原愤恨他的政策不行,作《离骚经》,有怨刺的意思。襄王即位,屈原又被馋再放逐,在沅湘之间,九年不返。因自沉汨罗江死。 屈原的作品,自然是以《离骚》为主要。此外再有《卜居》《渔父》等篇。再有《九歌》,本为楚人祀神的乐歌,是屈原替他改作的。后来他的弟子宋玉、景差及汉朝贾谊等,仿他所做的作品,统名为《楚辞》。如今流传的,以王逸注的《楚辞》,为最古的本子。 《楚辞》所包涵的第一种特点,就是说神话。 《诗经》里的神是天,《诗经》里的鬼是祖宗。 《楚辞》的第二种特点,就是说牢骚话,表现孤僻的性情。说牢骚话,在《国风》、《小雅》里也有的;后人拿诗歌发牢骚,不单是受了屈原的影响。表现孤僻的性情,在《诗经》里是没有的;在《楚辞》里,却随处表现出他自己孤僻的性情来。 自从《离骚》出现后,屈原拿他将自己孤僻的性情,充分地表现出来,后人读了他的作品,当然要受了他的感化,犯了传染病。其中受传染病顶深的,要算是唐朝的孟东野(孟郊)、李长吉(李贺)二人。 凡后世不近人情的个性,发表在诗歌里,多少总和屈原有些关系。 《楚辞》里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喜用艳丽的字。 谢无量先生说:《楚辞》里有两种思想:一种是爱国的思想,一种是超人间的思想,也与后世的诗歌有很大的关系。 (查看原文)
    杨枫 1赞 2014-04-17 14:35:24
    —— 引自第1页
  • “国学”之名,始自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朱自清先生说得好:“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查看原文)
    杨枫 2014-04-17 11:13:55
    —— 引自第1页
  • (胡怀琛)长于新旧诗体的比较研究,所评“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于写意;宋诗如西洋油画,善于刻划。” 然我以为韩昌黎,只不过形式上有一种特别的地方,在实质上并没有特色。黄山谷上承杜子美,下启陆放翁;然既不及子美,又不如放翁,除了以字距生硬为特色外,实质上也没有特别的地方。论他偏僻的性情,又是屈灵均的一小支。 (查看原文)
    杨枫 2014-04-17 11:19:30
    —— 引自第1页
  • 关于他的个性及文学作品等,已有了梁任公做的一本《陶渊明》,已说得很明白。 关于他的个性和思想,除了随时在诗歌里表现以外,再有三篇著名的文。就是:第一篇是《五柳先生传》,第二篇是《归去来辞》,第三篇是《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人格,高超冲淡。 梁任公以为有三点,应特别注意。第一:须知他是位及热烈、极有豪气的人。第二:须知他是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第三:须知他是为极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梁任公以为这三项,都是陶渊明全人格中潜伏的特性;而他的做人,以儒学为立脚地,而与当时的玄学佛学相融化。 陶渊明的人格和文学作品,都是与自然同化。 究竟渊明诗歌的本色,还是《九日闲居》,《归园田居》《饮酒》等诗。 渊明的诗歌,既集晋以前之大成,自成一家;而又为后世隐逸之宗。 “为古今隐逸之宗”,是钟嵘《诗品》里的。 在渊明以前,虽然也有作旷达语的诗人;然而他们的旷达,乃是富贵人纵欲行乐的旷达,和渊明从淡泊中寻真乐不同。 后世宗渊明的诗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王、孟、韦、柳、储五家。王是王维,孟是孟浩然,柳是柳宗元,储是储光羲。沈归愚“王得其清腴,孟得其闲远,韦得其冲和,柳得其峻洁,储得其真朴。” (查看原文)
    杨枫 2014-04-20 19:55:31
    —— 引自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