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原文摘录

  • 法官应当基于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从当事人诉辩主张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出发,发现、固定直接影响法律规范各项要件成立或满足的事实争点,以及争议法律规范能否适用的法律争点。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2赞 2019-05-28 11:09:38
    —— 引自第49页
  • 一方主张——对方是否承认(自认)——不承认时举证质证——法官能否认定事实——真伪不明时由法官根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认定。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2赞 2019-05-28 11:09:38
    —— 引自第49页
  • 第一步:固定权利请求。明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含义,弄清当事人诉讼请求中的模糊含义;剔除当事人诉讼请求中矛盾之处;促使当事人更正明显错误、荒谬或非理性的诉讼请求。 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并法律观点开示)。 第三步: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常见的抗辩权主要包括权利消灭抗辩、对方违约抗辩、同时履行抗辩、先履行抗辩等。 第四步: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 第五步:诉讼主张的检索。 第六步:争点整理。 第七步:要件事实证明(并心证公开义务)。 第八步:事实认定。 第九步: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1赞 2019-05-24 15:27:15
    —— 引自第27页
  • 请求权 请求权基础 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 当事人诉辩主张 诉讼争点 事实争点——举证---质证---认证 事实认定——直接认定 真伪不明——举证责任分配认定事实 判决理由——解决法律争点、事实要件归入 适用法律 判决主文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1赞 2019-05-28 11:17:41
    —— 引自第50页
  • (1)在当事人诉称、辩称之后,专段列明案件争点;(2)针对事实争点简述当事人举证、质证的情况,阐明法官采信或不采信证据的理由;(3)在“本院认为”部分,应针对法律适用争点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1赞 2019-05-28 11:17:41
    —— 引自第50页
  • 所谓权利请求基础,就是指当事人提出权利请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也就是诉讼请求依据的法律条文。按照这种方法,法律适用首先确定应当依据的法律条文,即确定法律推理的大前提,然后看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律的构成要件,即确定法律推理的小前提,最后作出判决,即得出法律三段论的结论。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2019-05-24 14:19:07
    —— 引自第23页
  • 当事人可以主张的请求权,依其内容可归为六大类:一是契约上给付请求权;二是返还请求权,包括基于物权和债权的物的返还请求权,以及用益的返还请求权;三是损害赔偿请求权;四是补偿及求偿请求权,包括代偿请求权、连带债务人的求偿权等;五是支出费用偿还请求权;六是不作为请求权。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2019-05-24 14:51:11
    —— 引自第25页
  • 按照正确的庭审思路,在开庭陈词阶段其实只需要列明事实要件和基本法律观点即可,事实要件是否成立、能否得到证明以及如何证明、法律观点能否成立、本案是否具备使用条件等等,在此阶段可以在所不问。 (查看原文)
    小丸子Nina 2019-05-28 11:01:02
    —— 引自第47页
  • 法院在找到权利请求基础规范及对立规范后,应当按照法律规范的逻辑对基础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一、分析基础规范构成要件有什么作用 1、法律规范构成要件能够帮助确立当事人的主张责任, 2、分析出法律规范构成要件有利于解决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 (1)法律规范要件分类说: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需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特别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阻碍权利或者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则作为一般要件事实,由否认其存在的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凡主张已发生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只须就存在变更或消灭的特别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一般要件事实的存在由否认变更或消灭的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即,该学说将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事实分为权利成立、变更、限制或消灭四类,其实质都属于有利于自己的积极主张事实,而对简单的否认不要求承担证明责任。 (2)我国民事诉讼中,可将利益衡量说作为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补充,对法律规范要件分类说进行修正。利益衡量的参考要素主要有:公平、证据距离、经验规则、诚信原则。 3、分析出法律规范构成要件有利于解决举证时限制度的客体问题:举证时限制度只适用于既有的事实主张,对超出举证时限的新的要件事实证据,应当采纳。 4、分析出法律规范构成要件有利于解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判断问题:既判力客观范围指前诉确定判决能够在多大范围遮断后诉的请求和主张,原则上只有判决主文包含的事实有既判力,要件事实和延伸性事实没有,另,已为生效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可以推翻。 5、分析法律规范构成要件有利于法官进行争点整理:争点整理应以要件事实为单位。 (查看原文)
    北深雪 2019-08-21 15:34:12
    —— 引自第92页
  • 在析别双方当事人额权利请求基础规范或抗辩权基础规范后,法官应审查双方诉讼主张的完备性及合理性,或根据被告提出的抗辩及其基础规范,审查被告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诉讼主张,同时,还要对双方提出的主张是否存在明显的矛盾或荒谬进行审查,促使双方补证,此即为诉讼主张的检索。 审查诉讼主张的作用:1、避免当事人遗漏诉讼主张;2、帮助当事人穷尽证明资源;3、促进争点形成;4、提高诉讼效率。 在诉讼主张的问题上,法官应当进行审查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告知当事人,这是世界各国达成的共识。但是在权利或抗辩提出的问题上,法官不能任意释明,应当遵循一些限制性规则。 (查看原文)
    北深雪 2019-09-18 11:15:37
    —— 引自第109页
  • 在实务中,我们一些法官不太注意基础规范的确定。比如,在涉及保底条款的委托理财案件中,有的当事人会提出确认委托理财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对于该项诉讼请求,有的法官经常会援引的基础性法律条文就是《证券法》第144条“证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其实,在此类案件中确认合同无效或保底条款无效的基础性法律条文并非《证券法》第144条,而是《合同法》第52条。①因为《证券法》第144条只是对涉及证券保底承诺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但是这个法律条文并未对违反该规定的法律后果作出规定。违反这个条文可能会产生行政责任,也可能会产生民事责任。因此,对于违反该条文签订的合同产生何种法律后果,应当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中寻找依据。所以,根据上述分析,能够成为基础规范的应该是《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之规定。根据该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所以,《合同法》第52条才是本案合同无效确认之诉的基础规范。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该条规定,就没有找到效力判断的法律依据。 (查看原文)
    Ganxchen 2022-04-04 21:09:36
    —— 引自章节:一、什么是基础规范?
  • 认定事实的过程,是法官在当事人的陈述和举证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规则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评判,并根据高度盖然任的证明标准,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对当事人有争议的事实作出的最终确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规则的思维过程。 (查看原文)
    翰卿 2022-04-10 13:28:04
    —— 引自章节:四、裁判文书制作中的“八个一致”
  • 此外,应当充分注意,在一定场合中的对抗关系亦可转化为某种补充关系。在此问题上,客观的预备之诉制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非常实用的框架,即允许当事人提出“如果× ×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满足,则请求被告× ×”的请求。这样在出现选择之诉或对抗关系的诉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先位之诉与备位之诉的方法来解决前述不同的诉的补充问题。 (查看原文)
    Yioletta 2024-03-17 14:41:37
    —— 引自章节:二、固定权利请求要明确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