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分上下两篇:“英汉语言文化”与“中西思维方式”。上篇首先论述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挑选十对带有普遍意义的英汉语言文化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逐题进行对比分析。所讨论的内容涉及英汉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表现方法、文体风格、翻译技巧、写作技巧、思维方式以及相关社会文化因素。下篇首先论述思维方式的定义、类型、思维方式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思维方式的四大基本特征,进而挑选十对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逐对进行对比分析,并概括这十对特征之间的互相联系。《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高等院校英语师生、英汉语研究者、译者、对外汉语师生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连淑能(1942~),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1999年任厦门大学外文系系主任,1999~2003年任外文学院院长,现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学术顾问,曾兼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和编委等。曾任驻外大使馆和专家组翻译,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和威拉姆特大学讲学、研究。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合作)、厦门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和18部论著、编著、译著,荣获20多项奖项。合作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代表作《英汉对比研究》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
连淑能(1942~),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1999年任厦门大学外文系系主任,1999~2003年任外文学院院长,现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学术顾问,曾兼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和编委等。曾任驻外大使馆和专家组翻译,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和威拉姆特大学讲学、研究。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合作)、厦门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和18部论著、编著、译著,荣获20多项奖项。合作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代表作《英汉对比研究》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从属结构( 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F Crews认为,“ subordination, 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ritin。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层层环扣,短语往往不短,书面语句子常常显得又繁又长(long- winded),有的句子可长达100至200个单词,甚至长至整个大段。现代英语虽较不常用特长的句子,但包孕式的复合句( 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clauses)仍很常见,因而句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长度。据统计,专业作者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0个词,受过教育的人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5个词。总的看来,英语句子比汉语句子长得多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 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书面语虽也用长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开,与英语相比,还属短句。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气呵成的类似英语的那种长句在汉语里是不正常的(例如本句)。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甚至有些西洋人看见了中国作品的译文,觉得简短可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4页 -
3.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时,英语可充分利用语法三大手段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常用包孕许多修佈成分或从句的复合句或长句,句中各部分的顺序比较灵活。汉语表达同样意思时,主要借助词序和虚词,常用短句、分句、流水句,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逻辑顺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叙述。这些英汉句子里的语序,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一般说来,句中若有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英语常常是表态部分(判断、结论等)在前,叙事部分(事实、描写等)在后,即先总提后分述,或先讲结果后追叙过去,汉语的顺序往往相反;句中若有长短部分,英语常常是先短后长,即头轻脚重end- weight),汉语的顺序则往往相反;汉语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常常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这样的次序排列,而英语可以借助形态变化和丰富的连接词语,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排列,顺序往往与汉语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喜欢读"英汉对比研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英汉对比研究"的人也喜欢 · · · · · ·
英汉对比研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仝 (砼)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2021-10-22 11:32:17 1人喜欢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像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汽语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语采用方块文字,字有声调(tone)。
希腊语是一种综合语,词性明确,结构清楚,歧义性低,具备严密的性、数、格和时、体、态等范畴,适合严谨的哲学和科学思维。
例如,英语有严格的数的范畴,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必须“戴帽”(加冠词a/an/the)或"穿鞋"(加-s/-es),或既"戴帽"又"穿鞋",才能在句中使用,如汉语可说“我要书”,这里的“书”,指称和数量是模糊的:可以是这本(这些)书,也可以是那本(那些)书,还可以是任何一本(几本)书,而英语则不可说Iwantbook,必须说Iwantabook或Iwantthebook或Iwant(some)books或Iwantthebooks„这种强制性的规则反映了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数学的精确性思维,而数学和精确性正是汉人思维自古以来所欠缺的。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语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1•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语序基本上相同,一般地说,英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一动一宾(表)。但与汉语相比,英语语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
英语借助形态变化、丰富的关系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定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后置的短语和从句可以很长。
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用不用冠词,什么地方用冠词,用什么冠词,常常有正误之分或意思之别。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
语气助词(emotionalparticle)是汉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英语没有这类词,句中的语气一般要借助语调(intonation)或其他办法来表达: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
回应 2021-10-22 11:32:17 -
窗含西泠 (正心格物、诚意致知)
想了一下,觉得这名字还是叫读后感比较好,因为确实是把这本书读完了。 先说一下和这本书的关联吧,先是观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汉对比研究的视频,中间接触到这本书,那时才闻得连老先生的鼎鼎大名。 之后,就是跟着五哥学翻译这个英语培训平台,进一步了解到这本书,所以单独提出来,通读了一番。 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还是很好的,长于分析,也长于总结。 以前,我总是觉得英是英,汉是汉,看了这本书,英汉还是应当放在一起来...2020-03-29 12:57:07 1人喜欢
想了一下,觉得这名字还是叫读后感比较好,因为确实是把这本书读完了。
先说一下和这本书的关联吧,先是观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汉对比研究的视频,中间接触到这本书,那时才闻得连老先生的鼎鼎大名。
之后,就是跟着五哥学翻译这个英语培训平台,进一步了解到这本书,所以单独提出来,通读了一番。
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还是很好的,长于分析,也长于总结。
以前,我总是觉得英是英,汉是汉,看了这本书,英汉还是应当放在一起来学的,这应该也算得上辩证主义了,最主要的是,英汉放在一起来学习研究,便于对比联系的学习,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触雷旁通的,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这样可以破解人脑袋思维上的壁垒。我常常感觉到的就是,无论是使用英文与别人对话,还是读写英文,我的内核处理器都是汉文。也就是说,我脑子里先有一个意思,然后大脑加工,生成了汉文的理解,之后进一步加工,由汉文转为英文,最后从嘴巴里或手里写出。同样的道理,我听到或看到外界输入的英文,我要现在脑子里把英文转为汉文,然后我的大脑才能破解这个汉文,最后知道外界输入进来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认为学英学汉,最主要的困难障碍就是到大脑最底层的理解链路最后全部要转到你的本位语言上去,这样你的理解反应时间就会被拉长。而且一旦对方口述了一个长难句,或者搞了一个常用的简单省略句,因为你大脑要去翻译这个长难句,那么它就要记住这个长难句,但是,一旦它漏掉了什么,最后翻译就会出错,结局就是你会理解错别人的意思。
这本书长于分析,我认为就是长于分类,把英汉之间的对比联系问题,分了类,这样既容易分析,也容易理解。
它的分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据我所知,大学专业英语课程也是这么教习的,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的。所以它解释了我很多的困惑,比如,名词化的问题,比如长修饰语引起歧义的问题,以前,我一直觉得长修饰语有歧义,但是我都认为这是我个人水平不够导致的,虽然现在水平也不怎么样,但是看了这本书,让我起码不会太自卑了,毕竟长修饰语确实容易引起歧义。还比如,抽象名词的问题,抽象名词与重复问题交叉时,英文偏重使用向上抽象的词来替代解决句子中词语重复出现的问题。也是长了知识的。
本书的后半部分,就是中英文化思维模式对比,讲的也是很好的,所以我说它是长于总结。
中国人的思维确实是讲究情理合一,天为道,人从心,天人感应,所以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文化的任何理都是有重要主观成分的。正好最近我也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心外无物,一草一木,离开了人,它就不是一草一木了,一草一木的存在皆是因为人的存在,所以万物皆备于我。
西方的理,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数学了,因为用哲学概念来讲西方的理,实在是很难讲明白,因为中国的哲学是包容万象的,西方的理稍微参杂点人的主观判断,就会陷入到中国的哲学中去了。但是数学不一样,中国的哲学就没有数学,注意数学是数学,算术是算术。西方的数学就讲究,概念,公理,定理。怎么来说呢,概念是认识,公理是联系,定理就是推断了。举个例子,比如说,1\2\3是个概念,1+1=2是个公理,大家都认为正确,但是却又没法去证明,那么1+2=3就是一个定理了,这个是可以根据这个概念和这个公理推断出来的。所以,西方的数学就是典型的理,折射出典型的西方思维。
中西思维方式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也不能说谁胜谁败,谁好谁坏,各有千秋吧。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确实是值得一读的。也是值得今后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回应 2020-03-29 12:57:07 -
仝 (砼)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2021-10-22 11:45:19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主动与被动不清,虚拟与真实不明、及物与不及物不分,经常省略或缺少句子成分,清末以前的汉语没有标点符号,文章也难断句分段,语法借鉴西方但富于弹性,这些都常常导致语义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回应 2021-10-22 11:45:19 -
仝 (砼)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2021-10-22 11:38:37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刚性(rigidity),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semanticcoherence),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implicitness),柔性(suppleness),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回应 2021-10-22 11:38:37
-
仝 (砼)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2021-10-22 11:45:19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主动与被动不清,虚拟与真实不明、及物与不及物不分,经常省略或缺少句子成分,清末以前的汉语没有标点符号,文章也难断句分段,语法借鉴西方但富于弹性,这些都常常导致语义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回应 2021-10-22 11:45:19 -
仝 (砼)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2021-10-22 11:38:37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刚性(rigidity),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semanticcoherence),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implicitness),柔性(suppleness),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回应 2021-10-22 11:38:37 -
仝 (砼)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2021-10-22 11:32:17 1人喜欢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像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汽语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语采用方块文字,字有声调(tone)。
希腊语是一种综合语,词性明确,结构清楚,歧义性低,具备严密的性、数、格和时、体、态等范畴,适合严谨的哲学和科学思维。
例如,英语有严格的数的范畴,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必须“戴帽”(加冠词a/an/the)或"穿鞋"(加-s/-es),或既"戴帽"又"穿鞋",才能在句中使用,如汉语可说“我要书”,这里的“书”,指称和数量是模糊的:可以是这本(这些)书,也可以是那本(那些)书,还可以是任何一本(几本)书,而英语则不可说Iwantbook,必须说Iwantabook或Iwantthebook或Iwant(some)books或Iwantthebooks„这种强制性的规则反映了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数学的精确性思维,而数学和精确性正是汉人思维自古以来所欠缺的。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语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1•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语序基本上相同,一般地说,英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一动一宾(表)。但与汉语相比,英语语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
英语借助形态变化、丰富的关系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定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后置的短语和从句可以很长。
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用不用冠词,什么地方用冠词,用什么冠词,常常有正误之分或意思之别。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
语气助词(emotionalparticle)是汉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英语没有这类词,句中的语气一般要借助语调(intonation)或其他办法来表达: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
回应 2021-10-22 11:32:17 -
1. 刚性与柔性指的是什么 刚性指的是语言受形态约束,语法是"硬的",柔性指的是不受形态约束,语法是"软的"。 英语在句型上有各种规则约束,必须保持一致。而中文重语感,重变通。表达和理解往往靠语义,语序,语感等。 2. 英语句型划分的依据 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 3. 为什么英语句型复杂但是不流散? 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性,数和意义方面保持一致。grammatical, notional concord, principle of proxim...
2021-01-10 14:12:39
1. 刚性与柔性指的是什么
刚性指的是语言受形态约束,语法是"硬的",柔性指的是不受形态约束,语法是"软的"。
英语在句型上有各种规则约束,必须保持一致。而中文重语感,重变通。表达和理解往往靠语义,语序,语感等。
2. 英语句型划分的依据
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
3. 为什么英语句型复杂但是不流散?
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性,数和意义方面保持一致。grammatical, notional concord, principle of proximity.
4. 汉族句型分为那两种?这为学生英汉互译造成什么影响?
5. 语言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语言中的一些非逻辑现象与社会和心理有关。
6.为什么汉语语法多歧义
7.英语的歧义体现在哪里
8.英语和汉族如何处理不完全句?
回应 2021-01-10 14:12:39
-
仝 (砼)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2021-10-22 11:45:19
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中国学生写说服性语篇时,容易受汉人思维和当代文风的影响,措辞和语气较富主观意向性,行文中常用uYoushould",uItisabsolutelywrongto..."之类的语句,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作者的主观态度,有点强加于人的口气而不能真正说服人。
从英语语法的角度看,汉语的字、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概念,主语与谓语难分,主动与被动不清,虚拟与真实不明、及物与不及物不分,经常省略或缺少句子成分,清末以前的汉语没有标点符号,文章也难断句分段,语法借鉴西方但富于弹性,这些都常常导致语义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回应 2021-10-22 11:45:19 -
仝 (砼)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2021-10-22 11:38:37
王力(1984:52-55)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仃」个主语的,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汉语的主谓结构大约只占50%,另外的50%左右是话题结构,即“话题(topic)+说明(comment)"。
总之,英语重形合,词有形态变化,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法呈现显性(explicitness).刚性(rigidity),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汉语重意合,字词缺乏形态变化,造句注重意念连贯(semanticcoherence),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语法呈现隐性(implicitness),柔性(suppleness),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
回应 2021-10-22 11:38:37 -
仝 (砼)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2021-10-22 11:32:17 1人喜欢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 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像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汽语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语采用方块文字,字有声调(tone)。
希腊语是一种综合语,词性明确,结构清楚,歧义性低,具备严密的性、数、格和时、体、态等范畴,适合严谨的哲学和科学思维。
例如,英语有严格的数的范畴,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必须“戴帽”(加冠词a/an/the)或"穿鞋"(加-s/-es),或既"戴帽"又"穿鞋",才能在句中使用,如汉语可说“我要书”,这里的“书”,指称和数量是模糊的:可以是这本(这些)书,也可以是那本(那些)书,还可以是任何一本(几本)书,而英语则不可说Iwantbook,必须说Iwantabook或Iwantthebook或Iwant(some)books或Iwantthebooks„这种强制性的规则反映了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数学的精确性思维,而数学和精确性正是汉人思维自古以来所欠缺的。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语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1•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语序基本上相同,一般地说,英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一动一宾(表)。但与汉语相比,英语语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
英语借助形态变化、丰富的关系词和其他连接手段,定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后置的短语和从句可以很长。
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用不用冠词,什么地方用冠词,用什么冠词,常常有正误之分或意思之别。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
语气助词(emotionalparticle)是汉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英语没有这类词,句中的语气一般要借助语调(intonation)或其他办法来表达: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
回应 2021-10-22 11:32:17 -
1. 刚性与柔性指的是什么 刚性指的是语言受形态约束,语法是"硬的",柔性指的是不受形态约束,语法是"软的"。 英语在句型上有各种规则约束,必须保持一致。而中文重语感,重变通。表达和理解往往靠语义,语序,语感等。 2. 英语句型划分的依据 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 3. 为什么英语句型复杂但是不流散? 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性,数和意义方面保持一致。grammatical, notional concord, principle of proxim...
2021-01-10 14:12:39
1. 刚性与柔性指的是什么
刚性指的是语言受形态约束,语法是"硬的",柔性指的是不受形态约束,语法是"软的"。
英语在句型上有各种规则约束,必须保持一致。而中文重语感,重变通。表达和理解往往靠语义,语序,语感等。
2. 英语句型划分的依据
根据谓语动词的类别和特征。
3. 为什么英语句型复杂但是不流散?
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性,数和意义方面保持一致。grammatical, notional concord, principle of proximity.
4. 汉族句型分为那两种?这为学生英汉互译造成什么影响?
5. 语言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语言中的一些非逻辑现象与社会和心理有关。
6.为什么汉语语法多歧义
7.英语的歧义体现在哪里
8.英语和汉族如何处理不完全句?
回应 2021-01-10 14:12:39
论坛 · · · · · ·
关于p37的例句2)的顺序排列 | 来自书·静·希 | 2021-01-07 22:58:3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对比语言学 (奔跑的阿甘)
- 【个人翻译相关阅读】 (不着调小姐)
- 英语学习战斗机 (Cmdxr)
- BOOKLIST-E (Viya)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英汉对比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书中仙 2013-10-19 18:32:55
真是佩服了,也昏倒了。
5 有用 阿达拉西 2016-12-28 17:10:22
本科教材 书不错 老师太差 给分太低
1 有用 M.L 2012-06-17 10:17:42
好书!嘎嘎,真心好的说!大三的时候读的! O(∩_∩)O哈!
0 有用 Hyde 2012-10-19 17:44:37
第一本学术书啊=_=
0 有用 没套枕头套 2022-04-12 22:40:22
很细致,学到不少。还需要不断练习。
0 有用 第一个甲壳虫 2022-08-13 12:42:54
这本书真的解答了我对英语很多钻牛角尖的地方,但是一大半的英语读起来属实吃力了。侧重讲了中英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浅到深
0 有用 - 2022-06-08 00:32:50
同书比较,老师上课真差劲。
0 有用 MJ-SHERLOCK 2022-06-03 14:44:40
翻译学的前奏
0 有用 大杯美式加冰 2022-06-02 18:35:42
前年研究生复试时的推荐书籍,今年1月再读一遍。
0 有用 Gloria 2022-05-23 01:28:12
详尽,清晰,实用。辅以大量的双语例句便于理解。适合高阶英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