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大学 短评

热门
  • 2 已注销 2013-04-07 22:19:50

    选修课大学教育与个人发展项贤明老师推荐的,欧洲大学同世俗权力和教会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教皇格里高利九世的敕令标志着巴黎大学的诞生,而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亦是由博洛尼亚市政府的协助而兴旺,英国的牛津剑桥也是国王詹姆斯一世颁令支持·~但同时,大学也同这两大权力相斗争,不懈争取独立自治的权利,并形成了教师治校,和学生治校的两大传统。学生治校下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规定,教师讲课不能吸引到四个以上学生,会罚款甚至被解雇,有些尚未成为正式教师者讲课还要给听讲者付费~……XD桑德尔在公开课开玩笑说耶鲁应该引入以听讲人数为标准给老师发工资,或许渊源就在这儿~想想现在的强制点名~~不得不吐槽一句,明明讲的烂还要强迫学生到场,这必须赔钱给我们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啊!

  • 1 大甜甜~~ 2018-07-30 16:17:50

    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来写这本书。“大学”的源头不是广博的学问,而是很现实的行会,而且很有趣的是,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是个学生行会,是学生用来管束教师的,所谓校长就是学生头头。这和今天完全颠倒了过来。

  • 0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1-07-07 16:35:13

    很多有意思的部分!比如charter与伪教宗什么的!

  • 0 llevithn 2022-12-31 13:45:07 天津

    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落点一旦有差 会陷入越追求越失去的痛苦

  • 0 而木 2015-01-31 19:41:15

    从欧洲大学的诞生开始,一步步的发展。在那种黑暗的年代,有如此自由的学术时代,真心向往啊。哪怕存在着腐败和斗争流血,还是看得我热血沸腾。话说,看到此书的出版年代,以及作者是中国人时,我也很激动啊,我大天朝也有考据严谨的学术文在出版

  • 0 旧馆来信 2024-10-04 19:28:35 四川

    穷学生的信让人印象深刻。看来就算在学校里也不是完全没有烦恼的生活,有外部皇权和教皇的斗争,有民族之间的矛盾,有学生和社会人的冲突,还有对课业和同窗的烦恼……一切都是为了世人口中许诺的更好的生活吧。

  • 0 无人知晓的我 2021-01-07 22:40:02

    基本上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时间线还是很清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也解释到位。的确现在很多的制度都能从这个时期的大学发展史中找到痕迹,引发读书的兴趣。 有意思的点: 1 意大利地方距离教皇更近,大学发展却更多受到地方自治城市影响,而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广大区域教皇却打开了自己的市场; 2 容易忽视当时欧洲缺纸的问题,考虑到这个最初他们所采取的授课和考核方式很多靠“说”; 3 大学的发展史也是走向民族性社会/世界的历史,在最初已经埋下种子。 可以更好的地方: 1 部分章节的句子乃至段落与其它章节重复度有点高甚至可以说是啰嗦,我就当加深印象了; 2 从征引的文献来看多为研究学者的研究专著,比较遗憾没能看到一些所谓的一手史料——不过这对于国人研究外国史来说还是可以充分理解的难题。

  • 0 Armand 2021-04-01 14:03:56

    梳理历史并不是为了光复传统,根本的意义在于现实地理解现状的安排及其源头,任何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和异想天开,成熟的组织并不是遗世独立,反而是在相互作用中与其他实体交往,不仅在斗争中力图为自己谋喘息和发展的空间,本质上还要求它坚持自身的理想并惠及其他实体。 作者的学术研究标准很高,对所述之事实进行了全面、清晰的考证,没有加入价值判断。只是所引文献和其作者有局限性(这和中世纪大学史的研究现状有关)。不过,作者还是小心地点出了,不论选择什么模式,经历了什么历程,大学的原则可以分析为“为学问赋予神圣意义,以求知为己任的组织”,这是对其理念的一个中肯的总结

  • 0 douban 2023-04-19 12:34:14 上海

    内容清晰明了,最重要的是易懂,但感觉有些重复,如果可以再深入一点就好了!!!总体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 0 昵称记不住 2020-06-27 11:15:47

    有些段落过多重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