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梦忆》的原文摘录

  • 张岱给自己写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幸存者,破床破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查看原文)
    豆友1158543 6赞 2015-05-21 07:50:16
    —— 引自第191页
  • 在张岱眼中,生活多是光彩耀目,审美乃是人间至真。在精神的世界一如舞台生活,神明的无情操弄和人的螳臂当车之间并无明显区别。我们所称的真实世界,只不过是人神各显本事,各尽本分的交会之处而已。 (查看原文)
    cissy 3赞 2014-06-26 22:23:18
    —— 引自第33页
  • 张岱居处前有广场,入夜月出,灯笼亮起,令他深觉住在此处真“无虚日”,“便寓、便交际、便淫冶”。身处如是繁华世界,实在不值得把花费挂在心上。张岱饱览美景,纵情弦歌,画船往来如织,周折于南京城内,箫鼓之音悠扬远传。露台精雕细琢,浴罢坐于竹帘纱幔之后,身上散发茉莉香气,盈溢夏日风中。但见妩媚歌妓,执团扇、着轻纨,鬓髻缓倾。灯笼初燃,蜿蜒连蜷于河道之上,朦胧如联珠,“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一直要到夜深,火灭灯残,才“星星自散”。 张岱一族住在绍兴,绍兴人几乎生来就会品赏灯笼……每逢春节、中秋,从通衢大道至穷檐曲巷,无不张灯生辉。绍兴人通常把灯挂在棚架上,棚架以竹竿立于两端,中间以横木固定,简单而结实。横木可挂七盏灯——居中大灯唤作“雪灯”,左右各有三个圆灯,称为“灯球”。 张岱对河道最早的印象也是来自幼年经验。张岱五岁曾随母亲至绍兴城东的曹山庵礼佛。曹山庵居高临池,这处水池是三十多年前张岱外祖父为放生所凿。那天天气奥热,张岱母子泛着小舟,浮于池上,四只西瓜置于竹篮之中,浸在水中,使其冰凉。张岱记得,有条“大鱼如舟”,突然冲撞舟底,小舟几欲倾覆,舟上香客船夫魂飞魄散,但见大鱼将四只西瓜悉数吞去便迅速潜没,留下水面上一道波纹。 (查看原文)
    恰恰 1回复 2赞 2012-05-16 22:52:34
    —— 引自第15页
  • 叔侄二人切磋品鉴,百般调配,以各处名泉煮各地名茶,找出最能相配的茶与泉。这对叔侄的结论是:取斑竹庵泉水,放置三宿,最能带出上等茶叶的香气,再注入细白瓷杯,茶色如箨方解,绿粉初匀,举世无双。至于茶叶应否杂入一两片茉莉,叔侄二人意见不一,但都认为最好是先将沸水注入壶中少许,待其稍凉,再以沸水注之:看着茶叶舒展,“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遂将此茶戏称为“兰雪”。 ……不出五年,也就是约万历四十八年(1620),张岱和三叔张炳芳命名的兰雪茶已经甚受名家青睐。但是却有不肖商贾以兰雪之名,在市场上哄售劣质茶,而饮者似乎并不知道。后来,就连斑竹庵禊泉的水源也不保。前有绍兴商人以此泉酿酒,或在泉水旁开茶馆,后又有地方贪官一度封泉,想将泉水据为私有。这反倒让斑竹庵禊泉的声名更大,引来无赖之徒,向庵内僧人讨食物、柴薪,若是不从便咆哮动粗。最后,僧人为了恢复昔日宁静,就把刍秽、腐竹投入泉水,决庵内沟渠以毁泉水。张岱三度携家仆淘洗,僧人三度在张岱离去后毁泉。张岱最后只好作罢,但说来讽刺,一般人还是难挡“禊泉”的昔日名气,继续以斑竹庵不洁的水来煮茶,还盛赞水质甘洌。 (查看原文)
    阿森ASUM 1赞 2012-11-14 13:35:18
    —— 引自第18页
  •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银钩铁勒,简练之手,出以生涩。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中一画,墨汁斗许,亦将安所用之也? 虽然康熙二、三年间(1663、1664)张岱刚完成了《石匮书》,文笔也开始受谷应泰等其他文人公开肯定,然而写的诗却透着前所未有的苍凉,诗中描述自己尚得挑起一家三餐温饱的重担。张岱助谷应泰修史应有一定的报酬,但我们看不出张家在绍兴的生活比四处飘零时优渥。其中有几首大致成于张培去世之时,张岱语带挖苦,述说自己的愚行——连夜挑粪灌溉,拯救枯萎的茄树、南瓜,或者极度邻人桑树枝繁叶茂能养蚕。张岱在庭院打转,环顾几乎枯槁的树,束手无策只能自问:学问与经济,到此何所施。 二妾老如猿,仅可操井臼。呼米又呼柴,日作狮子吼。日出不得哺,未明先起走。如是十一年,言之祗自丑。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花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身,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幸存者,破床破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真如隔世。 陶庵梦有宿因,常梦至一石厂,前有急湍回溪,水落如雪,松石奇古,杂以名花。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试之,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涩。闲居无事,夜辄梦之,醒后伫思,欲得一胜地仿佛为之。 见理学诸公则自愧衾影,见忠孝诸公则自惭有愧忠孝,见清介诸公则自恨纠缠名利,见文学诸公则自悔枉读诗书,见勋业诸公则自惜空蝗粱黍,见文艺诸公则唯恐莫名寸长。以此愧厉久之,震慑精神,严惮丰采,寤寐之地如或遇之,其奋发兴起,必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 (查看原文)
    滟明 2012-03-31 13:38:05
    —— 引自第196页
  • 朝廷以八股文来“镂刻学究之肝肠,消磨豪杰之志气”,稍有不合格式之处都不行,就算是大学者,“满腹才华,满腹学问,满腹书史,皆无所用之”;除非“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其结果是贻祸天下,能通过科考的人,“非日暮穷途,奄奄待尽之辈,则书生文弱,少不更事之人”。 (查看原文)
    单词先生 1回复 1赞 2012-05-09 15:38:12
    —— 引自第43页
  • 绍兴少雪,若逢落雪纷飞,张岱总是欣喜若狂。……当时雪盖绍兴城,深近三尺,夜空霁霁,张岱从自家戏班里找了五个伶人,同他一起上城隍庙山门,坐观雪景。“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欲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棱而归。” 六年后,也是在腊月,又下了一场大雪,纷飞三日不止。这回张岱自绍兴渡河过杭州,张家和一些亲友在西湖畔都有房舍。天色渐暗,张岱着毳衣、举火炉,登小舟,要船家往湖心亭划去。此时人声鸟鸣俱绝。霜降罩湖,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应俱白,此饭变貌令张岱欣喜:“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了亭上,居然已有两人铺毡而坐,奴仆正在温酒。这两人是从两百多里外的金陵而来,张岱跟他们喝了三碗酒才告辞。船家驶离湖心亭时,张岱听到他喃喃嘀咕:“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查看原文)
    恰恰 3回复 1赞 2012-05-16 23:25:31
    —— 引自第22页
  • 那么张岱呢?张岱后来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分析自己,从他嘲讽的语气可知:实在乏善可陈?张岱写道:“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查看原文)
    豆友1158543 1赞 2015-05-21 07:16:04
    —— 引自第123页
  • 张岱给自己写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幸存者,破床破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查看原文)
    Esperanza 1赞 2017-01-29 12:58:43
    —— 引自第1页
  • 赏灯、观潮、发明『兰雪』茶、收藏彩灯、学琴恋琴、斗鸡、蹴鞠、看戏(精研唱腔、身段、扮相,家中养着戏班)、办诗社、参加『蟹会』(精致品蟹生活)、赏雪、狩猎、花街柳巷(书写扬州瘦马)…… ……在张岱眼中,生活多是光彩耀目,审美乃是人间至真。在精神的世界一如舞台生活,神明的无情操弄和人的螳臂当车之间并无明显区别。我们所称的真实世界,只不过是人神各显本事,各尽本分的交会之处而已。张岱一生都在探寻这种片刻。崇祯二年(1629)中秋翌日的深夜,张岱把船停在金山山脚下。他走大运河北行去探望父亲,才过了长江而已,月光皎洁,照在露气凝漩的河面上,金山寺隐没林间,四下一片漆黑寂静。张岱入金山寺大殿,历史感怀油然而生。此处正是南宋名将韩世忠领八千兵力,力抗金人南侵,鏖战八日,终将金人逐退过江的地方。张岱要小仆把灯笼、道具从船上拿来,灯笼挂在大殿中,就唱起韩世忠退金人的戏来。 (查看原文)
    Luppiter 1赞 2019-05-23 06:54:16
    —— 引自第15页
  • So, at least, Zhang Dai chose to record the story for posterity,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equel reinforces the advice Lady Liu had given to Zhang Dai'sgreat-great-grandfather back in the 1570s, namely that one should retire when one is ahead, lest too much good fortune breed its opposite through the jealousy of others. 张岱把这件事记下,传诸后代,无疑要延续刘安人在隆庆初年对高祖的忠告,人应该要能知足,切莫沾沾自喜,引来他人妒嫉而乐极生悲。 (查看原文)
    路遥知玛丽 1赞 2021-06-17 11:26:04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乱世热血独怆然
  •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查看原文)
    十一团 1赞 2022-02-14 10:20:4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 (人)有瑜有瑕。言其瑜,则未必传。言其瑕,则的的乎其可传也。 (查看原文)
    十一团 1赞 2022-02-14 10:20:4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 果证幽明,看善善恶恶随形答响,到底来哪个能逃? 道通昼夜,任生生死死换姓移名,下场去此人还在。 装神扮鬼,愚蠢的心下惊慌,怕当真也是如此。 成佛作祖,聪明人眼底忽略,临了时还待怎生? 张烨芳家戏班对联 (查看原文)
    十一团 1赞 2022-02-14 10:20:4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 这对父子所见并非总是契合,但两人对怪力乱神都有所偏好,进而为文传达其蕴涵的魅惑和意义。如今,随着父、祖俱逝,张岱面对迎面而来的种种过往,总得赋予某种秩序。 (查看原文)
    北溟鱼 2回复 2011-02-26 14:45:07
    —— 引自第119页
  •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查看原文)
    北溟鱼 2回复 1赞 2011-02-26 14:53:14
    —— 引自第123页
  • 朝廷以八股文来“镂刻学究之肝肠,消磨豪杰之志气”,稍有不合格式之处都不行,就算是大学者,“满腹才华,满腹学问,满腹书史,皆无所用之”;除非“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 (查看原文)
    angelleaf 2011-03-20 18:32:17
    —— 引自第43页
  • 张岱说季叔邻居有一“恶少年”,自称“主公”,一直要他加入他们,但他总是拒绝,因为他不是那种屈于他人之下的人。结果,有一个姓王的人“素崛强",又”狎其弄儿“。张烨芳听到此事,欲置王某于死地。王某逃奔过江,在江边客栈住下。这间客栈正巧”有狰狞壮士数十人“,手持巡抚令牌。张烨芳尾随王某而至,告诉巡抚手下,王某乃是越狱的江阳大盗,于是”椎棒之下,立毙之,遽去。” (查看原文)
    王曰善 2011-05-08 22:11:46
    —— 引自第126页
  • 在其他人身上,看不到生命的迥异面向以如比复杂冲突的方式汇流在一起。 (查看原文)
    王曰善 2011-05-08 22:43:13
    —— 引自第128页
  • 高祖张天复娶了刘氏,自己也在嘉靖二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中举,嘉靖二十六年(一九四七年)成进士。 (查看原文)
    clovergreen 2011-06-25 21:26:02
    —— 引自第81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