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4-09-11 22:58:43

    因为在图书馆的借阅区竟然找不到赵园老师最重要的两本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著作,便掇来这个小册子聊以替代。她的著述充满了史料的引用,或可从中领略到赵园老师遨游于文献海洋里时不时发现兴奋点的学术状态。《说“戾气”》一文当时就把我镇住了,大概这是因为其中论及晚明士人的“自虐”情结时想到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某些作家,也想到了几年前那个状态惨不忍睹的“苦逼流血僧”,而我的个人体验正是“戾气”聚集的重要原因,至今仍难以完全摆脱阴影的威压。赵园老师做的是思想史的题目,然而其细腻的文学感觉或许才是更关键的。

  • 1 云清 2017-03-04 15:43:54

    视野独到,论证详实,对明末清初士人的“戾气”“谈兵”和“遗民现象”有着精深的研究。只是失之于文字晦涩,材料剪辑不当,文字的感觉、气质乃或性情终不得味。或许自己还未被明清之遗民文字所浸染,未能贴近其气息而处于同一境界吧。个人感觉“怎么说”和“说什么”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因噎废食。

  • 1 東寫西讀 2011-05-06 21:29:53

    平原君主编的这套三联人文书系的确很水,多半是是旧酒装新瓶,还不如看原书

  • 0 我家狗叫茅台 2013-10-10 00:02:33

    作者的文字很讲究,也很难读

  • 0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3-06-12 16:24:42

    "戾气"论确实是直中末世症结,压迫到自己的支持者不能活下去确实是该灭亡了

  • 0 江山静好 2013-03-13 21:42:41

    因为找不到作者《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一书,故而以此书聊作替代,但事实证明如此浮华的书名之下确实不可能有好的内容,几篇文章拼凑成书的结果就是某些文章读得意犹未尽,某些文章却读得了无兴味(手头上同一书系王汎森《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大概也难逃此命运):“说戾气”一篇有过于偏颇的嫌疑,总感觉作者是既有观点先入为主,再来寻索史料;“时间中的遗民现象”则论述俱佳,徒增对于《士大夫研究》一书的念想;“谈兵”一篇,制度既非作者所长(见作者序),也非我兴趣所在,匆匆翻过;“我读傅山”一篇,文字体裁都有文学化倾向,或许也是作者本家技艺的自然流露。后记节录两篇有作者真性情。

  • 0 X 2013-01-24 23:39:29

    第一篇就论戾气 非常对胃口

  • 0 从前啊有个人 2013-05-12 01:33:17

    马上找士大夫研究来看!

  • 0 入流亾𠩄主人 2017-05-14 16:59:53

    说戾气一文读之痛彻心扉,非深有感愤者不能为,是时八方已过五年,一时之人非但相刃相靡,甚而如养蠱然。赵老师做文章绵密地引用材料,微加评点。我这文章一定不会用这样风格,引用材料后一定要简单串讲一下。

  • 0 苹果大圆子SUB 2015-02-09 15:10:09

    材料不错,作者的文人气太重

  • 0 蒲草灯 2011-04-27 13:12:16

    “无论在写作的当时处于何种状态,收在这本小书里的,都不像是一些读来能令人愉快的文字,不宜用于消闲,它们或许能吸引你去关注那个时段,那个时段的思想与人物——这也正是我所能期待的。”

  • 0 若愚 2022-01-29 16:06:57

    仍旧是有洞见无义理

  • 0 甦世 2022-09-09 23:47:08 江西

    私以为,以我读傅山为最佳,将傅山的性情刻画的很好,一如山言:无至性之人,不知哀乐;有至性之人,哀乐皆伤之。所以,就像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到底是享无知之乐,还是受有识之苦?

  • 0 Matsuri_Q 2014-08-20 00:25:28

    新瓶旧酒,赵实在是太爱写创造谈了,以情怀代替作品,真是要不得。。。

  • 0 我是喵叔 2018-12-18 15:21:28

    这就是文学史的风格么,真不习惯……但作者用“戾气”概括明代尤其明末的时代氛围,可谓相当准确。遗民的心态史令人百感交集,那种悲愤、绝望、痛定思痛却又无力回天的纠结,甚至不能一死了之来个痛快,真是一言难尽。《谈兵》一章亦颇有启发。

  • 0 momo 2021-04-15 11:32:53

    草草翻过……你们学文学的都是这样说话的么?读起来好苦

  • 0 数数 2012-11-04 21:10:26

    很喜欢的书。尤其是写遗民和戾气的两篇,让人感觉到明朝的氛围,“士子”的生存氛围。

  • 0 Jerry 2020-12-31 11:18:09

    看不习惯…

  • 0 blur 2022-03-31 16:33:28

    老师说赵园的文字表述非常好,草草读完,多是看不明白,但不影响敬佩之情。

  • 0 李马克 2021-03-18 11:40:58

    《说“戾气”》认为遗民在明代暴虐政治的影响下,因极端道德主义而走向甘守贫困、苦行僧式的“自虐”道路。《时间中的遗民现象》指出遗民多方面的“时间性”,焦虑是其常态,害怕其“节烈意识”被后人忘却,同时也谈到了遗民后代的去留问题。文献材料丰富,就是语言读起来比较费劲,总忍不住一目十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