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加拿大] 叶嘉莹 / 吴之京
出版年: 2010-9-1
页数: 278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语文经典:诗词书话及文史札记
ISBN: 9787300120201
内容简介 · · · · · ·
《顾随诗词讲记》内容简介:叶嘉莹教授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半生辗转流离,却仍然将当年听顾随先生讲课时的八本笔记随身携带,可见恩师对其人生学问之影响何其深广。此书虽名为讲记,看似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但诗歌妙理信手拈来,自见先生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所有的诗词评述,都直逼性灵,或寥寥数语,点到即止,却让人顿悟其诗心、诗味;或如行云流水,出古人今,东引西联,务求将一家词作的精华妙义点至肺腑之中;或将人生与创作之感悟,以极幽默而练达的态度融人诗词之观感,务求以诚示人,以真问道,在先生看来,此为诗之根本,亦是为人之根本。
顾先生之讲诗,可说如同他所论之诗,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纯任自然,纵横开阖,了无窒碍,又如羚羊挂角,无痕迹可寻,只觉妙不可言。拍案惊奇之余,只盼仍能不断聆听悟道。
作者简介 · · · · · ·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年来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郭预衡、颜一烟等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顾随先生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行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顾随文集》、《顾随:诗文丛论》、《顾随说禅》等。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著有《迦陵论词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中国词学...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年来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郭预衡、颜一烟等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顾随先生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行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顾随文集》、《顾随:诗文丛论》、《顾随说禅》等。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著有《迦陵论词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中国词学的现代观》、《清词名家论集》、《迦陵文集》(十册)等。
1941年,年仅十七岁的叶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大学期间,叶嘉莹从师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并深得其赏识。师生常常唱和往来,留下篇篇佳作。
此后,叶嘉莹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传播与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杰出成就。她还捐资在南开大学设立了以老师顾随先生的晚号为名的“驼庵奖学金”,不仅是为纪念恩师顾随先生,也是为使受奖学生体会到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目录 · · · · · ·
——谈羡季先生对古典诗歌之教学
驼庵诗话
总论之部
分论之部
补编
驼庵说诗
《诗经》谈片
太白古体诗散论
论杜甫七绝
说长吉诗之怪
论小李杜
宋诗略说
说竹山词
论王静安
知·觉·情
欣赏·纪录·理想
漫议S氏论中国诗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后记
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陶渊明是有办法的。渊明是平凡的伟大,其《闲情赋》所写是陶之愤懑。其文表明似颓丧,实非颓丧,连表面也不颓丧。“种豆南山下”一首(《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学做人便当是此办法,有一分心,专一分心,有一分力,尽一分力。 故: 曹,英雄中诗人; 杜,诗人中英雄; 陶,诗人中哲人。 英雄的办法是特殊的,不可学。哲人不然,哲人所想办法皆人人可行的办法,其中无特殊,谁都会,而不易办到。 将办法写入诗而还成为诗,即如“种豆南山下”。此因渊明天才过人,学力亦不可及。老杜学不甚深,精神可佩服,有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有人以为文学中不可说理。不然。天下岂有无理之事、无理之诗?不过说理真难。说理也绝不可是征服。以力服人非心服也,以理服人也非心服。说理不该是征服,该是感化、感动,是理而理中要有情。人受了感动有时没理也干,没理有情尚能感人,况情理兼至,必是心悦诚服。故……说理该是感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顾随诗词讲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顾随诗词讲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顾随诗词讲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禅机说到无言处,空有游丝百尺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顾随诗词讲记》在这次买的五本书中,读完另外两本,我才拿起这一本,原想诗词讲记,少有新意,还或多或少有一点晦涩,哪里知道拿起便放不下,翻开竟合不拢,仿佛一个蕴籍深厚的老者站在那儿,行云流水,妙趣横生,娓娓道来,而我坐在下边,仿佛一个如饥似渴的学生,听得入了... (展开)
顾随诗词讲记 之 情诗笔记
> 更多书评 40篇
-
摘抄片断: 艺术之能引人都不是单纯的,即使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单纯,如日光之七色,合而为白。如酒,苦、辣而香、甜,总之是酒味,有人喝酒上瘾,没人吃醋上瘾。(115) 一切美文该是表现不是说明,即使报告文学,写得好也是表现,不是说明。表现是使人觉,说明是使人知,而觉里包括有知。觉,亲切,凡事非亲切不可。(119) 在中国诗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概括——无可奈何。(128) 世之轮李杜者每曰太白复古,工部开今... (2回应)
2013-05-18 08:21 3人喜欢
摘抄片断: 艺术之能引人都不是单纯的,即使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单纯,如日光之七色,合而为白。如酒,苦、辣而香、甜,总之是酒味,有人喝酒上瘾,没人吃醋上瘾。(115) 一切美文该是表现不是说明,即使报告文学,写得好也是表现,不是说明。表现是使人觉,说明是使人知,而觉里包括有知。觉,亲切,凡事非亲切不可。(119) 在中国诗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概括——无可奈何。(128) 世之轮李杜者每曰太白复古,工部开今。太白之古乃越六朝而上之,虽古实亦新。太白《古风》似古并不古,没什么了不得。才气有余,思想不足。中国诗向来不重思想,故多抒情诗。且吾国人对人生入得甚浅,而思想必基于人生,无论出世入世,其出发点总是人生。入世者如《论语》,“为学”与“为政”相骈,为己为人,欲改变人生;出世者则若庄、列,亦因见人生痛苦,欲脱离之。吾国诗人亦未尝不自人生出发,只入得不深,感得不切,说得不明。太白诗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亲切……汉魏如《古诗十九首》、曹氏父子诗,思想虽浅而感情尚切。(163) 诗有诗法,文有文法。有文然后有法,而文不必依法作。 诗之工莫过于宋,宋诗之工莫过于江西派,山谷、后山、简斋。宋人对诗用功最深,而诗之衰亦自宋始。 凡一种学问成为一种学问时,已即其衰落时。上古无所谓诗学反多好诗。既有诗学则真诗渐少,伪诗渐多。……所谓伪诗,字面似诗皆合格律而内容空虚。 ……诗应为自己内心真正感生出来,虽与古人合亦无关。不然,虽不同亦非真诗。(223) 文学中最高境界往往是无意。《庄子·逍遥游》所谓“无用之为大用矣”,无意之为意深矣,愈玩味,愈无穷,愈咀嚼,味愈出。有意在意有尽,其味随意而尽。要意有尽而味无尽。大晏便如此: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一些感悟: 读顾随始知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只尚在鸿蒙初开之时。 古诗词之美在其炼辞锻句,更在其精气神。顾随说李义山之精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因其囿于自己之小世界中,终不能成大诗人。 又有冯老师曾说《红楼梦》不该读,甚至不能称为文学,因其中并无普世价值,阶级观念深入其里。细想之亦有理,与顾随所倡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己之苦、一己之悲,再深切刻骨亦逃不脱狭隘。 雨果说真正的作家都该有大悲悯的情怀,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人能走出一己之小世界而用心体察并能“担荷”他人之苦痛,为文艺正道之始。 文艺少不得工巧,但字工句丽是最低的要求,再上一层为情操,更上一层便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女子耽于肤浅之华丽久矣,惭愧。
2回应 2013-05-18 08:21 -
Hannah (练习抱宝宝)
韵是修养来的,非勉强来的。修养需要努力,而要泯去努力的痕迹。 提倡趣味不可靠。 作五言古最好是酝酿。素常有酝酿,有机趣,适于此时一发之耳。 即兴诗,孟浩然,作得快,不宜多,不宜长。多则重复,长则松懈。(即兴曲也是) 机缘后无东西,则无源头活水,诗就薄。 我们能写诗因为是读书人,而写不好亦因是读书人。 凡事留有余味是中国人常情。2015-11-17 09:01 2人喜欢
-
固然人无自己不能成为生活,但不能只知自己,至少要为大众,为人类,甚至只为一个人也好 人在恋爱的时候最诗味。从“三百篇”、《离骚》及西洋《圣经·雅歌》、希腊的古诗直到现在,对恋爱还在赞美、实行。何以恋爱在古今中外的诗中占此一大部分?便因恋爱是不自私的,自私的人没有恋爱,有的只是兽性的冲动。何以说恋爱是不自私?便因在恋爱时都有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准备。自私的人无论谁死都行,只要我不死。唐明皇在政治上、文...
2013-11-27 18:58 2人喜欢
固然人无自己不能成为生活,但不能只知自己,至少要为大众,为人类,甚至只为一个人也好 人在恋爱的时候最诗味。从“三百篇”、《离骚》及西洋《圣经·雅歌》、希腊的古诗直到现在,对恋爱还在赞美、实行。何以恋爱在古今中外的诗中占此一大部分?便因恋爱是不自私的,自私的人没有恋爱,有的只是兽性的冲动。何以说恋爱是不自私?便因在恋爱时都有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准备。自私的人无论谁死都行,只要我不死。唐明皇在政治上、文学上是天才,但在恋爱上绝非天才,否则不能牺牲贵妃而独生。《长恨歌》及“传”写唐明皇至紧要时期却牺牲了爱人,保全了自己,这是不对的。恋爱是牺牲自己为了保全别人。故恋爱是给予而非取得,是义务不是权力。 恋爱如此,整个人生亦然。要准备为别人牺牲自己,这才是最伟大的诗人 诗根本不是教训人,只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 顾夐《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思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引自 (一)总论之部 回应 2013-11-27 18:58 -
ilsbsblm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现代青年人心中有苦不说。心中未尝没有,虽不见得欢迎,但不怕。精力饱满前途光明,有苦也不怕,有也能打破。觉得寂寞压迫最甚者,一个是小孩子,如是掉父母的孤儿。小孩子该是活泼泼的,无论其做事、淘气、讨厌,红脸上没寂寞痕迹。没父母的孩子做事安详、有分寸、斟酌,真寂寞。还有老人不能忍受,而且他的寂寞是最深的寂寞。老友亲故都不在了。不寂寞要有伴侣,而他的原有伴侣凋零了,新的接不上。此种寂寞欲打破之有三条路... (4回应)2012-09-19 11:00 2人喜欢
现代青年人心中有苦不说。心中未尝没有,虽不见得欢迎,但不怕。精力饱满前途光明,有苦也不怕,有也能打破。觉得寂寞压迫最甚者,一个是小孩子,如是掉父母的孤儿。小孩子该是活泼泼的,无论其做事、淘气、讨厌,红脸上没寂寞痕迹。没父母的孩子做事安详、有分寸、斟酌,真寂寞。还有老人不能忍受,而且他的寂寞是最深的寂寞。老友亲故都不在了。不寂寞要有伴侣,而他的原有伴侣凋零了,新的接不上。此种寂寞欲打破之有三条路。一、成仙成佛,二、如木如石。两路都不可能,人总是人,总是生物,有感情的。还有一条路,应该变成铁的神经,算不了什么,认了。不见得没人能做到,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不是叫你干枯麻木,而是神经坚强,活得有力,打破寂寞。静安先生于“一”未尝想,于“二”也不肯,所以五十几岁自杀了。如锻炼城铁的神经便不会自杀。他未尝不想锻炼,他的思考力与创作力同样高,而晚年走入考校之路未始无因。 引自 驼庵说诗——论王静安 4回应 2012-09-19 11:00
-
摘抄片断: 艺术之能引人都不是单纯的,即使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单纯,如日光之七色,合而为白。如酒,苦、辣而香、甜,总之是酒味,有人喝酒上瘾,没人吃醋上瘾。(115) 一切美文该是表现不是说明,即使报告文学,写得好也是表现,不是说明。表现是使人觉,说明是使人知,而觉里包括有知。觉,亲切,凡事非亲切不可。(119) 在中国诗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概括——无可奈何。(128) 世之轮李杜者每曰太白复古,工部开今... (2回应)
2013-05-18 08:21 3人喜欢
摘抄片断: 艺术之能引人都不是单纯的,即使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单纯,如日光之七色,合而为白。如酒,苦、辣而香、甜,总之是酒味,有人喝酒上瘾,没人吃醋上瘾。(115) 一切美文该是表现不是说明,即使报告文学,写得好也是表现,不是说明。表现是使人觉,说明是使人知,而觉里包括有知。觉,亲切,凡事非亲切不可。(119) 在中国诗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概括——无可奈何。(128) 世之轮李杜者每曰太白复古,工部开今。太白之古乃越六朝而上之,虽古实亦新。太白《古风》似古并不古,没什么了不得。才气有余,思想不足。中国诗向来不重思想,故多抒情诗。且吾国人对人生入得甚浅,而思想必基于人生,无论出世入世,其出发点总是人生。入世者如《论语》,“为学”与“为政”相骈,为己为人,欲改变人生;出世者则若庄、列,亦因见人生痛苦,欲脱离之。吾国诗人亦未尝不自人生出发,只入得不深,感得不切,说得不明。太白诗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亲切……汉魏如《古诗十九首》、曹氏父子诗,思想虽浅而感情尚切。(163) 诗有诗法,文有文法。有文然后有法,而文不必依法作。 诗之工莫过于宋,宋诗之工莫过于江西派,山谷、后山、简斋。宋人对诗用功最深,而诗之衰亦自宋始。 凡一种学问成为一种学问时,已即其衰落时。上古无所谓诗学反多好诗。既有诗学则真诗渐少,伪诗渐多。……所谓伪诗,字面似诗皆合格律而内容空虚。 ……诗应为自己内心真正感生出来,虽与古人合亦无关。不然,虽不同亦非真诗。(223) 文学中最高境界往往是无意。《庄子·逍遥游》所谓“无用之为大用矣”,无意之为意深矣,愈玩味,愈无穷,愈咀嚼,味愈出。有意在意有尽,其味随意而尽。要意有尽而味无尽。大晏便如此: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一些感悟: 读顾随始知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只尚在鸿蒙初开之时。 古诗词之美在其炼辞锻句,更在其精气神。顾随说李义山之精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因其囿于自己之小世界中,终不能成大诗人。 又有冯老师曾说《红楼梦》不该读,甚至不能称为文学,因其中并无普世价值,阶级观念深入其里。细想之亦有理,与顾随所倡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己之苦、一己之悲,再深切刻骨亦逃不脱狭隘。 雨果说真正的作家都该有大悲悯的情怀,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人能走出一己之小世界而用心体察并能“担荷”他人之苦痛,为文艺正道之始。 文艺少不得工巧,但字工句丽是最低的要求,再上一层为情操,更上一层便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女子耽于肤浅之华丽久矣,惭愧。
2回应 2013-05-18 08:21 -
乱云低薄雾,急雪舞回风。 虽夏日读之亦觉见雪,p12 少陵野老吞声哭p15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句)p16 &p51 》之前读到这样一句诗: 一定有云朵落在水里面了,被一条鱼喝进去了。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p21 眉似远山山似眉p35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p149 人受了感动有时没理也干,没理有情尚能感人,况情理兼至,必是心悦诚服。 故写实...
2016-01-26 19:23
乱云低薄雾,急雪舞回风。 虽夏日读之亦觉见雪,p12 少陵野老吞声哭p15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句)p16 &p51 》之前读到这样一句诗: 一定有云朵落在水里面了,被一条鱼喝进去了。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p21 眉似远山山似眉p35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p149 人受了感动有时没理也干,没理有情尚能感人,况情理兼至,必是心悦诚服。 故写实应是新写实,说理该是感动。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p4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p46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盖其歌舞之美,只“彩云”可以拟,人间无物可比。 幽默有几种: 一种讽刺。此种近于冷。如一篇故事写一学生准备了高帽子送人,老师因此训斥他,学生说天下只有老师不喜戴高帽子,老师高兴了。此故事是讽刺,但近于冷。 又一种是爱抚。发现人类或社会之短处,但不揭破它,如父母之对子女,带着忠厚温情。 又一种是游戏。如故事中所说之“春雨如膏”——“夏雨如馒头”——“周文王如锅饼”。既非刻薄,又非爱抚,只是智慧。 至于揭人阴私,血口喷人,品斯下矣。 鲁智深打戒刀,要打八十二斤的。铁匠说:“师父,肥了。”“肥”原为平常字眼,而用在此处便新鲜。易安词“绿肥红瘦”,亦用的新鲜,p59 》猪八戒打戒刀,说肥了得生气 点滴敲窗渐作声p62 太白诗飞扬中有沉着,飞而能镇纸,如《蜀道难》;老杜诗于沉着中能飞扬,如“天地为之久低昂”。 “问余何事栖碧山”及“李白乘舟将欲行”等绝句,虽日常生活,写来皆有仙气。p99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p105 柳子厚游记一篇,记某小石潭山川泉林之美,而结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种境界真是可怕,你待得住吗?p105 且“晦”可以医浅薄,“涩”可以医油滑。p106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如同说吃饱了不饿,但实在是好。我们一读便感到太阳圆圆的,慢慢地落下去了,p107 手香红橘嫩,齿软越梅酸。 一念便好,盖不仅仅说“香”是香,便连其“红”字、“橘”字亦刺激嗅觉,甚至“手”字亦为鼻音。“齿软越梅酸”,不得了,牙倒了,盖多为齿音,刺激牙。此非好诗而好,便是因诗感好。p107 》 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p108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晴日催花暖欲燃p116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p130 辛稼轩的《满江红》(家住江南)不是大声吆喝着讲的。 “家住江南”,一起便好,尤其是“又过了,清明寒食”,什么都没说,而什么全有了。清明寒食对得起江南,江南也对得起清明寒食。好像只有在江南才配过清明寒食。说“家住北京”便不成,没道理,这是感觉。p130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p135 鱼没浪痕圆p136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前句一字比一字向上,后一句一字比一字向下。p140 诗人富幻想者好用比,如李白;老杜偏于赋,皇皇大篇,直陈其事,故有“诗史”之称。太白号称仙才,以其富于幻想、联想;天才,多用比也。其实,兴,凑韵而已,没讲儿。“小蚂蚱,土里生。前腿爬,后脚蹬。长上翅,翅棱棱。”——赋也。“小板凳,朝前移,爹爹喝酒娘陪着。”——兴也。p157 “我志在删述”,“删”指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述”指孔子述而不作。又曰“绝笔于获麟”,太白不明其意所在,乃说大话而已。孔子有中心思想,太白无有,凭什么“绝笔于获麟”?杜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窃比稷与契。 亦说大话。p165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字子如生铁铸成,而用字无生字。 太白则情感不真切。老杜不论说什么,第一须情感真切。太白则情感不真切。老杜不论说什么,都是真能进去,李之“天地皆振动”并未觉天地真振动,不过凑韵而已。p167 p172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p179 鬼怪故事不如人情故事味道淡而弥永。新鲜亦刺激。如梨,虽新鲜而不耐咀嚼。不如“明月松间照”、“池塘生春草”味永。p184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p193 人不知者,我独知也。 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p195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p197 起骚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p225 》真可爱吖 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水净花白)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p228 暗飞萤自照p247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p255 鲁迅译裴多菲诗: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大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p261 人沉下土,我上天,难!p270
回应 2016-01-26 19:23 -
傅踢踢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中国后世少伟大作品便因小我色彩过重,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伟大天才的诗人,应有圣佛不度众生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出发点是小我、小己,而发展到最高便是替各民族全人类说话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2013-02-18 17:13 1人喜欢
-
人在恋爱的时候最诗味,从“三百篇”、《离骚》及西洋《圣经·雅歌》、希腊的古诗直到现在,对恋爱还在赞美、实行。 不知道是顾先生当时即是所云,还是叶嘉莹记录如此,总之,《离骚》如果也是这样的话,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不言自明,什么话也不说了,祝他们幸福,阿门!
2012-12-04 18:36
-
尔尔 (积毁成高卧 疏狂护散才)
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一云;“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抱有一颗寂寞心的人,并不是事事冷淡,并不是不能写富有热情的作品。2020-08-30 23:26
-
以“诗法”做诗者,风花雪月也,欲做雅之诗,反落于俗套也。 “世法”非不可做诗也,世间苦难亦非不雅也。 使俗为雅者,非雅也,而力也。 何为力?心物之矛盾生力也,心物合一生趣也,然二者非对立也,亦统一也,生之力,亦生之趣,亦生之色彩也。“与天斗,其乐无穷也”,既有力,亦有趣。 做诗,既需“格物”,感万物之本质特点;亦需“物格”,有感而发于心。二者相交,始可成诗。 诗人者,自己为诗也,而非做诗之时成诗也。...
2020-04-17 19:1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零零六年四月)9.2分 130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顾随诗词讲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3-04-06
翻破也是不为过的。
7 有用 谷谷哒。 2014-08-08
在顾随面前,我们这些研究生们都还太稚嫩,太需要情感与阅历的磨砺,不然根本无从读出他轻易能看到演绎的很多东西,顾随是真正读懂了古人之心的好老师。是榜样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0 有用 陈重重 2013-12-16
2013.10.21~2013.12.12
1 有用 May 2017-07-15
先生讲诗词,讲诗词里的情操、担荷、解脱,也是讲整个人生。先生将做人与学问与诗词联系在了一起,心甘情愿捧读。人生虽以苦难为底色,却仍要有理想,使我们能看见希望。如何做人、做学问,讲诗词之时以千百年来诗人为最好的例子点拨一二,深受震动。每天蚕读几页,感到真实,理解与被理解。
4 有用 老醜頹·肥🐰 2012-12-07
相逢恨晚。由此,叶嘉莹的学术师承的脉络历历可见。感谢@无能子 赠书
0 有用 马荔 2021-02-28
读这本书就像写诗的状态,要到心潮降落时才能纷纷进入。又是友人的赠书,多了一些认真的回忆。
0 有用 豆二龙🐣 2021-02-08
我为什么不是特别喜欢,难道是有代沟吗?
0 有用 叶上清风 2021-01-28
赶在1月结束前读完了这本书,有很大的震撼,最大的感受就是打破了诗词高格的印象,顾随老先生热爱诗词,也批评诗词的部分方面。这种读诗词的态度使我很受震动,诗词从神坛走下而来到了我面前。
0 有用 以风声 2021-01-28
诗歌还是要自己去读,去感发的。在形成自己的感觉和印象之前,看顾任何评论总是隔着一层的。第一遍读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浮浅。
0 有用 半截诗 2020-12-30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