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套装共7册)》包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随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明代卷》内容简介:明代文学既是对元代文学的承续,也是对清代文学的开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同以往各时代相比较,在世俗化激发下的雅俗文化互动是明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的联姻,是明代文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清代卷》内容简介:清代是古代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蜕生期。相比往代,清代确乎难以列举出公认的代表性文体,似乎什么文体都有成就,又似乎什幺文体都缺乏有力度的创造.让人感到清代文学缺乏特点。但这么说绝不意味着清代文学整体上缺乏创造性和艺术水准,事实上不同文学门类在清代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等值的,戏曲小说方面的成就要更高些。
《宋代卷》内容简介: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组...
(展开全部)
《宋代卷》内容简介: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堪与辉煌的唐代文学争奇斗艳的一座艺术高峰,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宋代文学不但五七言诗歌、散文、骈文等传统文举的创作成就卓然,新兴的曲子词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通俗文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话本,诸宫调和杂剧、南戏等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这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叙事而短于抒情、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井为以后的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唐五代卷》内容简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章。尤其是公元8世纪初到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最繁荣、发达的时代。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三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民族文化得到空前的交流和融合,文质相兼。刚柔并济,为唐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典文学的所有形式都在唐代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达判令人仰止的高度。
《辽金元卷》内容简介:辽,金、元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在文学体裁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新的体裁如诸宫调、散曲、杂剧都产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在中外文学宝库中大放异彩。原有体裁诗、词、文的创作,也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篇什,在中国文学长卷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补标。考研时完整过了一遍,良莠不齐。
傅璇琮先生和蒋寅老师这套书太赞了!不像一般文学史定位即为普及性教材,这套书更是给“研究者”用的,更侧重讲文学的研究。
多人负责,各有风采。主要读了明代卷和宋代卷,相比之下更不喜欢郭老师的风格,虽然不能不承认他做的很好,但也对他出于学科建设的焦虑而在某些文本解读时生套外国理论觉得可笑可怜。后面所附资料长编式的提要,确实是一种文学史书写的尝试。我还是喜欢林庚一类的诗情浪漫及一种文选的赏鉴阅读,啊,看来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古典文学研究者,只能做一个门外看热闹的人。
这套书将来会成为经典
大部头的书,正在选读,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汲取前人的精华,又辅以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于信服,也不一味地进行评判。以本书的秦汉卷来说,对于神话的母体和诗歌之起源,既采用多材料观点并举,同时又剖析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之观点(此在将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和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做六成研究对比时亦可见,最终认为高亨之推论为最佳,排列顺序《我将》《武》《赉》《般》《酌》《桓》)。虽然此书在书目的引用上和标点符号还存在问题,但...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汲取前人的精华,又辅以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于信服,也不一味地进行评判。以本书的秦汉卷来说,对于神话的母体和诗歌之起源,既采用多材料观点并举,同时又剖析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之观点(此在将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和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做六成研究对比时亦可见,最终认为高亨之推论为最佳,排列顺序《我将》《武》《赉》《般》《酌》《桓》)。虽然此书在书目的引用上和标点符号还存在问题,但瑕不掩瑜,结构清晰,归纳得体,分析到位,立论大而不空,大而不粗。文笔幽默不失风趣(引郭沫若的金文所无考和今人的金文所有考,引人之深思),能做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想对于此书的评价不必过多,仅四字可以概括:可为典范! (展开)
完结撒花!
此书宗旨:整合既有知识,反映学科现状,提出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此书各卷绪论、结语均为名家作,需要认真读两次。每卷之文学基本内容与基本文献两部分质量都高,体现当今学术水平。第二部分文学与社会文化则参差不齐。于我而言,基本文献部分与研究书目部分最有用。
> 更多短评 12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2篇
> 59人在读
> 52人读过
> 568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通论(7卷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黄克思 2021-02-13 19:15:04
补标。考研时完整过了一遍,良莠不齐。
1 有用 月徘徊下 2019-12-17 19:18:24
傅璇琮先生和蒋寅老师这套书太赞了!不像一般文学史定位即为普及性教材,这套书更是给“研究者”用的,更侧重讲文学的研究。
7 有用 不知有汉皮皮虾 2015-06-21 21:49:10
多人负责,各有风采。主要读了明代卷和宋代卷,相比之下更不喜欢郭老师的风格,虽然不能不承认他做的很好,但也对他出于学科建设的焦虑而在某些文本解读时生套外国理论觉得可笑可怜。后面所附资料长编式的提要,确实是一种文学史书写的尝试。我还是喜欢林庚一类的诗情浪漫及一种文选的赏鉴阅读,啊,看来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古典文学研究者,只能做一个门外看热闹的人。
0 有用 内心不断吐槽君 2012-11-08 14:58:31
这套书将来会成为经典
0 有用 姚远 2020-07-30 04:55:19
大部头的书,正在选读,
0 有用 北归人 2022-06-19 21:02:01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汲取前人的精华,又辅以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于信服,也不一味地进行评判。以本书的秦汉卷来说,对于神话的母体和诗歌之起源,既采用多材料观点并举,同时又剖析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之观点(此在将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和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做六成研究对比时亦可见,最终认为高亨之推论为最佳,排列顺序《我将》《武》《赉》《般》《酌》《桓》)。虽然此书在书目的引用上和标点符号还存在问题,但...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汲取前人的精华,又辅以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于信服,也不一味地进行评判。以本书的秦汉卷来说,对于神话的母体和诗歌之起源,既采用多材料观点并举,同时又剖析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之观点(此在将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和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做六成研究对比时亦可见,最终认为高亨之推论为最佳,排列顺序《我将》《武》《赉》《般》《酌》《桓》)。虽然此书在书目的引用上和标点符号还存在问题,但瑕不掩瑜,结构清晰,归纳得体,分析到位,立论大而不空,大而不粗。文笔幽默不失风趣(引郭沫若的金文所无考和今人的金文所有考,引人之深思),能做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想对于此书的评价不必过多,仅四字可以概括:可为典范! (展开)
1 有用 黄克思 2021-02-13 19:15:04
补标。考研时完整过了一遍,良莠不齐。
0 有用 Venzy-Chen 2020-12-19 23:21:38
完结撒花!
0 有用 姚远 2020-07-30 04:55:19
大部头的书,正在选读,
0 有用 望山 2020-06-10 21:23:48
此书宗旨:整合既有知识,反映学科现状,提出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此书各卷绪论、结语均为名家作,需要认真读两次。每卷之文学基本内容与基本文献两部分质量都高,体现当今学术水平。第二部分文学与社会文化则参差不齐。于我而言,基本文献部分与研究书目部分最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