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哀》的原文摘录

  • 欢爱时“啊”(あはれ)声不止, 若无此呐喊, 如何来克制! (查看原文)
    暮玦明 2赞 2014-06-20 21:18:42
    —— 引自第152页
  • あはれてふことだになくば何をかは恋のみだれの束ね緒にせむ (「ああ」という言葉すらなければ、何を恋で乱れた心を束ねまとめたらよいのだろうか) (查看原文)
    暮玦明 2赞 2014-06-20 21:18:42
    —— 引自第152页
  • 每当有所见所闻,心即有所动。看到、听到那些稀罕事物、奇怪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可怕的事物、悲痛的事物、可哀的事物,不只是心有所动,还想与别人交流与共享。或者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都是同样的。对所见所闻,感慨之,悲叹之,就是心有所动。心有所动,就是‘知物哀’ 本居宣长进而将“物哀”及“知物哀”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感知“物之心”,二是感知“事之心”。所谓的“物之心”主要是指人心对客观外物(如四季自然景物)的感受,所谓”事之心“主要是指通达人际与人情,”物之心“与”事之心“合起来就是感知”物心人情“。 (查看原文)
    TR 1赞 2012-07-09 14:10:49
    —— 引自第7页
  • ……《源氏物语》并非将淫乱本身作为好事,而是以“知物哀”为善,为此实无论对淫乱还是其他恶性都不回避。要强化“物哀”,势必要夹杂对淫乱之事的描写,因为色欲与人的感情关涉最深。不描写好色之事就不能表现出深深的“物哀”,所以好色之事就写得很多。作者说过“对于好人,就专写他的好事”,而源氏又有那么多的好色之事,对于物语而言就成为描写的好素材,于是《源氏物语》的善恶就与寻常所说的善恶很不一样了,这一点是明确的。 (查看原文)
    暮玦明 1赞 2014-06-13 20:15:05
    —— 引自第47页
  • ●以道德教诫的眼光看待《源氏物语》,就好比要看樱花,却将樱花树砍掉当柴烧一样。薪柴是日常之物,不可或缺,因而薪柴也不是坏东西。然而将不应用作薪柴的樱花树砍作薪柴,那就可恨可憎了。因为可作薪柴的树木另外还有很多,不砍樱花树也不会缺少薪柴。樱花树本来是为赏花所栽,用作薪柴有悖栽植的本意。砍掉它而作薪柴,岂不是无情无“心”之举吗?樱花无论何时都是“物哀”之花,这才是它的本质。 (查看原文)
    🌈鸷群🪷⃤ 1赞 2020-01-06 21:09:57
    —— 引自章节:紫文要领
  •   人们看到世间从未见过的珍奇事情时,内心都会不由得想:“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呀,这是何等珍奇的事情呀!”见到这样的事情时,就迫切希望对别人讲。这样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对别人说这样的话,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没有什么用处和利益,即便将此事放在心里不说,也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多么奇怪”、“多么可怕”、“多么难过”、“多美可笑”、“多么高兴”等之类的心情,很难做到只放在心中秘而不宣,总是希望向别人表达。世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一切,都会对人心有所触动,这是人心本性使然,而是个就是为表达这样的感动而产生的。   每当有所见所闻,心即有所动。看到、听到那些稀罕的事物、奇怪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可怕的事物、悲痛的事物、可哀的事物,不只是心有所动,还想与别人交流与共享。或者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都是同样的道理。对所见所闻,感慨之,悲叹之,就是心有所动。而心有所动,就是“知物哀”。 (查看原文)
    咖其蕯的徒弟 2011-10-14 21:42:03
    —— 引自第31页
  • 又,在《夕雾》卷,写源氏得知夕大将与女二宫之间的情事,自然想到自己死后,紫上会对谁移情别恋呢?想起紫上,源氏感慨道: 没有像女人这样处事左右为难、令人哀怜的了。 这句话是说,女人活得很难,若随心所欲,就会招来很多非难,只好将所思所想藏在胸中,于是就“令人哀怜”(哀はれなるべき) 。这句话很值得注意。源氏想到了自己的将来,陷于沉思中—— 他暗想,那些人做出不知物哀、不懂情趣的样子,在这个荣枯交替、变幻无常的世界上,如何得到慰藉呢? 所谓“暗想”“那些人做出不知物哀、不懂情趣的样子”,是说女人们即便“知物哀”,但显示于外则容易招致责难,于是就只好佯装木然无知,不能自由自在,于是令人哀怜。无论是知“物哀”还是不知“物哀”,在这个荣枯交替、变幻无常的人世,如果把这些都藏在自己心底,那将如何在这无常的世间得以慰藉呢? (查看原文)
    暮玦明 2014-06-13 20:22:32
    —— 引自第52页
  • 茫茫武藏野, 野草令人生哀怨, 紫根一脉连。 (查看原文)
    好了日inutile 2020-07-06 16:56:35
    —— 引自章节:紫文要领
  • 露珠附蝉羽, 隐于树叶间, 暗自流泪人不知。 (查看原文)
    好了日inutile 2020-07-06 16:56:35
    —— 引自章节:紫文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