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将专业的鸦片战争史置于战略分析视角下,很多场景,人物性格,寥寥几笔就迭显出来。也见功力了,远超许多学院派学者。
: K253.06/1124
可以看看
很有创见性的观点
一提到花生米的失败就是怪天怪地怪米帝,“巴顿恩师蒋纬国”就是这位炮制的吧?硬伤太多了。写的是小说,不是本位面的历史。
历史写的挺像小说的,但又不像《流血的仕途》那种纯调侃,一气呵成,整体性比较好。值得称道的是把这段历史里的人物挑出来写,分析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作用,比如林则徐的时代局限性,琦善等“卖国贼”也都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虽不知真假几分,但也算是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考的角度,启发性比较大。其他历史书都强调偶然中的必然推导些什么历史规律,此书更多从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和军事的角度去说这段历史,也算是一个创新了吧。
读第一章到第7页,就觉得作者一些基本史观存在问题。先读下去,看评论说后面的战史写的不错,何况自己之前只接触过1840前后的武器分析。读完后--作者视角的战略高度和广度都很不错。
人云,华人常论是非,西人但讲逻辑,书如斯言。最后来了一段诗意的田园牧歌,完全不像是习国际关系学的。全书无地图,要自己找资料
因为读过《天朝的崩溃》的原因,此书不免有些相形见绌了……
不太敢看。感觉指缝有点大。
欺上瞒下自欺欺人 唉
文风饶有趣味,极具扩展意味,以鸦片战争为核心,将英国大清等现状一一详述,当浮一大白!
一位区隔于学历制度体系以外的独立学者,一个超脱传统军事史观视野的独到视角,一场值得重新复盘审慎的殖民战争,一本好书。
从战略学的角度解读鸦片战争,有一定的新意,材料也很充实,但离大师之作尚有距离!
华语圈看透鸦片战争第一人
本书对我个人启发最深的,是深究探索任何现象的背后原因。以往的研究没有立足当时的国际政治大格局及世界海军、海战史的大背景,就舰船论舰船,就人物说人物,自然是盲人摸象,见木忘林。
> 当天朝遭遇帝国
6 有用 greenhands 2016-05-17 16:55:15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将专业的鸦片战争史置于战略分析视角下,很多场景,人物性格,寥寥几笔就迭显出来。也见功力了,远超许多学院派学者。
0 有用 蝉 2014-03-02 15:40:03
: K253.06/1124
0 有用 Tradition 2012-11-26 22:53:09
可以看看
0 有用 佬顽童达仁 2012-11-12 15:19:41
很有创见性的观点
0 有用 Clement_ZG 2011-06-29 00:31:11
一提到花生米的失败就是怪天怪地怪米帝,“巴顿恩师蒋纬国”就是这位炮制的吧?硬伤太多了。写的是小说,不是本位面的历史。
0 有用 穿着马甲说话 2014-01-13 23:07:53
历史写的挺像小说的,但又不像《流血的仕途》那种纯调侃,一气呵成,整体性比较好。值得称道的是把这段历史里的人物挑出来写,分析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作用,比如林则徐的时代局限性,琦善等“卖国贼”也都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虽不知真假几分,但也算是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考的角度,启发性比较大。其他历史书都强调偶然中的必然推导些什么历史规律,此书更多从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和军事的角度去说这段历史,也算是一个创新了吧。
0 有用 拨亮心灯 2012-09-29 16:57:32
读第一章到第7页,就觉得作者一些基本史观存在问题。先读下去,看评论说后面的战史写的不错,何况自己之前只接触过1840前后的武器分析。读完后--作者视角的战略高度和广度都很不错。
0 有用 天路客 2019-06-15 00:22:11
人云,华人常论是非,西人但讲逻辑,书如斯言。最后来了一段诗意的田园牧歌,完全不像是习国际关系学的。全书无地图,要自己找资料
0 有用 卡比受不了 2021-01-02 18:01:41
因为读过《天朝的崩溃》的原因,此书不免有些相形见绌了……
0 有用 方若 2016-04-05 10:40:24
不太敢看。感觉指缝有点大。
0 有用 阿蒙DOS 2018-07-21 22:22:19
欺上瞒下自欺欺人 唉
1 有用 秦殇时雨 2019-09-14 21:24:16
文风饶有趣味,极具扩展意味,以鸦片战争为核心,将英国大清等现状一一详述,当浮一大白!
2 有用 华彩伯纳乌 2016-11-25 21:44:09
一位区隔于学历制度体系以外的独立学者,一个超脱传统军事史观视野的独到视角,一场值得重新复盘审慎的殖民战争,一本好书。
0 有用 尔海 2015-01-21 21:07:59
从战略学的角度解读鸦片战争,有一定的新意,材料也很充实,但离大师之作尚有距离!
1 有用 浪花 2019-02-21 20:15:04
华语圈看透鸦片战争第一人
0 有用 脸谱 2024-08-05 15:24:23 浙江
本书对我个人启发最深的,是深究探索任何现象的背后原因。以往的研究没有立足当时的国际政治大格局及世界海军、海战史的大背景,就舰船论舰船,就人物说人物,自然是盲人摸象,见木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