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提出“空间操作”问题,正是要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再次结合起来,展开一种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的建筑空间研究,以此确立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独立价值,回应所谓“建筑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建筑学自身的探讨与回归。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二部分(中篇)有关空间设计操作的自身分析,这一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以及“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第三部分(下篇)有关空间操作的教学练习,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为例,选取“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提出“空间操作”问题,正是要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再次结合起来,展开一种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的建筑空间研究,以此确立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独立价值,回应所谓“建筑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建筑学自身的探讨与回归。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二部分(中篇)有关空间设计操作的自身分析,这一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以及“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第三部分(下篇)有关空间操作的教学练习,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为例,选取“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单元空间组织”,以及“综合空间”三个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练习进行具体的阐发和探讨。《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适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现代建筑以来,空间问题已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筑学之核心。现代建筑对空间的强调往往隐含了某种抽象思想对具体实物的提升和概括,也因之造成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割裂。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柯布西耶早年在佩雷的事物所工作,这使他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1915年前后,他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多米诺住宅”,这也成为他后来许多住宅设计的结构基础,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型。 “多米诺”一词,愿意是指像骨牌一样的标准化房屋。它由一系列规整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独立柱(类似骨牌的排列阵式),支撑起一层层水平楼板,形成一个基本的空间结构。这是用新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建筑结构和空间上必不可少的最简洁的构件支撑和限定的一个基本结构和空间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继续延伸、组合和叠加。在这个基本单元及其所代表的一整套体系中,柱子和楼板等基本构件的限定,区分了垂直和水平两种空间:前者由层层楼板所隔断,通过楼梯连接;后者则在通透的柱子之间连续地开放,并可以继续在其中进行各种自由的划分和限定。 在这里,框架既是实际的建筑构件,又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将传统的“盒子”的限定要素减到最少,并进而区分了结构承重和空间围护两种不同的构件,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体系及其所代表的新的空间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柯布西耶随后一系列的设计中,发展成“新建筑五点”和“构图四则”等一系列鲜明主张。 新建筑五点分别是(1)立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水平长窗;(5)自由立面。这些要素均可从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得到解释。在柯布西耶的设想中:混凝土框架解放了墙体,使之不必再承担结构作用,从而获得了内部的自由平面和外部的自由立面;框架与墙体的分离也使立面上水平延伸的长窗成为可能,垂直的支撑框架单立于其内部,最大限度地满足光线的内外通透;框架底层采用架空支柱,将建筑体量抬起在空中,而留出透空的地面;框架顶部的则是平屋顶,采用内排水技术,可保护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1.新的有关空间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它“分解”或打破传统的立方体“盒子”,出现了分离的板面(及部分体块)要素、并由此引出”连续空间“的概念。 2.莱特,草原风格:墙体之间以及墙体和屋顶之间的分离和错动在内外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功能块之间产生出连续的空间关系。弱化房间的概念,走向连续的空间,其组成要素为相互独立的水平构件(楼板屋顶)和垂直构件(墙壁柱子),其间缝隙为门窗。 日本建筑、老子 水平方向流动延展 角落的打开:结构支撑 3.构成派/风格派(要素主义):由抽象的几何形体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来构成二维平面或三维立体,以探索一种在“连续空间”中的构成关系 风格派,凡.杜斯堡:平行或正交的关系暗示了某种抽象性的统一的空间结构——坐标网格;分离而又加护穿插的面则表达了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流动的空间——突破内外界限、被解放了的空间。新建筑是反立方体的,它不再寻求将不同的功能性的空间细胞设置在一个封闭的立方体盒子里,而是将这些功能性的空间细胞……从立方体的核心向外甩——由此,高度、宽度、深度,加上时间都趋向于一种在开放空间的全新的塑形表现。 空间限定要素往往是建筑的结构构件 红蓝椅:红蓝两色的线性构件和面构件彼此分离而独立,互不干扰,无榫卯也无开槽相嵌,而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这个整体也自由清晰的处在空间之中。 1925年巴黎奥地利馆:用木条和平板悬挂起一个空间网格,彻底取消了室内外的界限,建成新统一体。 施罗德住宅:外部的面的构成脱离了内部空间和实际结构而趋向于抽象的形式。 密斯:连续(流动)空间的设计方法。后期完全没有了独立的房间概念和明确的室内外划分,只有一些独立的墙体(垂直面)、地面和屋顶(水平面),做结构的柱子(看上去区分了承重结构和垂直空间限定墙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空间操作"的人也喜欢 · · · · · ·
空间操作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空间操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柯布西耶早年在佩雷的事物所工作,这使他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1915年前后,他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多米诺住宅”,这也成为他后来许多住宅设计的结构基础,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型。 “多米诺”一词,愿意是指像骨牌一样的标准化房屋。它由一系列规整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独立柱(类似骨牌的排列阵式),支撑起一层层水平楼板,形成一个...
2013-06-16 11:34 6人喜欢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柯布西耶早年在佩雷的事物所工作,这使他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1915年前后,他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多米诺住宅”,这也成为他后来许多住宅设计的结构基础,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型。 “多米诺”一词,愿意是指像骨牌一样的标准化房屋。它由一系列规整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独立柱(类似骨牌的排列阵式),支撑起一层层水平楼板,形成一个基本的空间结构。这是用新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建筑结构和空间上必不可少的最简洁的构件支撑和限定的一个基本结构和空间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继续延伸、组合和叠加。在这个基本单元及其所代表的一整套体系中,柱子和楼板等基本构件的限定,区分了垂直和水平两种空间:前者由层层楼板所隔断,通过楼梯连接;后者则在通透的柱子之间连续地开放,并可以继续在其中进行各种自由的划分和限定。 在这里,框架既是实际的建筑构件,又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将传统的“盒子”的限定要素减到最少,并进而区分了结构承重和空间围护两种不同的构件,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体系及其所代表的新的空间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柯布西耶随后一系列的设计中,发展成“新建筑五点”和“构图四则”等一系列鲜明主张。 新建筑五点分别是(1)立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水平长窗;(5)自由立面。这些要素均可从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得到解释。在柯布西耶的设想中:混凝土框架解放了墙体,使之不必再承担结构作用,从而获得了内部的自由平面和外部的自由立面;框架与墙体的分离也使立面上水平延伸的长窗成为可能,垂直的支撑框架单立于其内部,最大限度地满足光线的内外通透;框架底层采用架空支柱,将建筑体量抬起在空中,而留出透空的地面;框架顶部的则是平屋顶,采用内排水技术,可保护混凝土屋顶不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另一方面,平屋顶可作为屋顶花园来使用。这些设想对框架结构乃至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其中一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很大的创见性。 新建筑五点也可视为一系列新的设计要素。与传统的建筑要素不同,新建筑五点的·核心在于由框架结构与空间限定构件分离所引起的各类建筑构件在功能上的重新分化和组合。各种建筑构件的功能趋向单一化,这既有利工业化生产,也有利于针对性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正开始发生在建筑学内部的专业分工。新的技术和形式打破了就有的建筑体系,瓦解了传统的建筑要素,柯布西耶则根据不同方面的需要将其重新分门别类而组成一系列新的系统。这些新的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差异显著甚至彼此对立——诸如规整的柱网和自由平面——这些差异来自各个系统不同的功能需要;而当它们相互叠加、交织或穿透在一起时,则产生了丰富的空间——而这一点,正如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设计分析研究所指出,在其后的专业分工的过程中,则似乎被遗忘了。 在对新建筑五点的解释上,很多是出自在新的结构技术条件下对建筑功能因素的重新考虑;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新建筑五点也同时蕴涵了建筑空间和形式方面的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两方面的双重影响,才真正体现了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重大影响。譬如平屋顶,不仅是技术上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的立方体美学。而出现在自由平面中的那些曲线形状,据称也来自柯布西耶纯粹主义绘画中所表现的那些基本的“对象—类型”。这一点也反映出柯布西耶在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同时所具有的另一种画家的身份。 作为画家,柯布西耶和阿米迪.奥桑方一起提出了“纯粹主义”的绘画,并将它应用于从产品设计到建筑学的各派。它与先前的立体主义绘画一样:一方面,突破了经典的透视画法,不再受观者的主视点限制,而更关注对象本身的客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同时显现实际对象的多个面,避免了由单一视点带来的偶然的透视变形;另一方面,更关注于二维画面的本身的自律性,追求平面化的效果,而非仅仅是用二维画面去模仿三维对象,绘画的关注的焦点从对其他事物的表现而转向绘画形式本身。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已经影响了绘画中的时空概念,其在建筑上的相应影响也正是当时先锋派建筑师所关注的。在这方面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绘画与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绘画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坚持以日常产品为基本对象,结合了纯粹主义和新的机器产品设计的成就,提出“对象—类型”的概念;后者则主要以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进行画面构成,并形成二维平面(蒙德里安)和动态的四维空间(杜斯堡)两种不同的趋向。在20世纪50年代,柯林· 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联系两类立体主义的绘画和现代建筑,提出两种“透明性”的问题,进一步对现代建筑的空间形式问题作出了某种分类和解释。 在这种综合中,新的技术因素和形式因素相互结合。柯布西耶对基本几何形体(柏拉图体)的偏好及其提出的“塑性”艺术的概念,可以看做对新古典主义的某种回应。这种塑性形式往往由单一的白色粉刷覆盖各类不同功能的构件,统一为各种基本造型要素,成为在“在阳光下精确的表演”。这一影响直接见诸于后来的所谓“白色派”建筑,尤其是理查德·迈耶的作品。而新的技术在瓦解传统的形体组织方式的同时,又提供了新的组合的可能。如果说,柯布西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学院派的体块构图式的设计方法的话,那么,从新的现代技术条件、功能需求和纯粹主义的美学出发,柯布西耶的体块构图又有了全新的发展,这一点,可见于他的“构图四则”。 构图四则的第一项是罗拉契别墅,采用了一种前述的“如画的构图形式,柯布西耶称之为“一种最便利、多彩的、动态的类型”。第二项是位于加歇的斯坦因别墅,采用理想的立方体,解决了由卢斯最早提出的严格的几何形体(秩序化的外部立面)与自由舒适的平面布置(方便的私密领域)的关系问题。第三项是位于迦太基的别墅的一个设计方案,是第一、第二项的细微组合。第四项萨伏伊别墅,则是第二项中的立方体包围第一项的多变的体块。 事实上,就构图一词的本意来看,柯布西耶所要解决的也是与功能组织相匹配的形体(容积)的组织或划分问题:即严格的几何形体与自由(有机)的功能体块之间的矛盾。但与传统的要素—构图的方法不同,借助于多米诺体系所提供的可能性,柯布西耶使墙体(围护)与框架(结构)区分开来,从而使内外墙体的围合达到了自由,满足了单体功能体块要素的形体组织和整体外部形体的不同要求,达到了“自由平面”。 由此,通过“新建筑五点”和“构图四则”,柯布西耶对多米诺结构体系的各种可能性作出了最终解答。就一般的理解而言,多米诺结构体系造成了空间(围护)—结构(承重)之间的相互分离和对话,在简单的网格中蕴涵了丰富的空间,从而成为现代建筑空间的一个重新诠释,空间—结构的基本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不同的系统(新要素),空间的丰富性不仅在于空间限定构件本身与结构相分离而拥有了更自由的表现,还在于由此重组的各个系统(新要素)间的多重关系。“构图四则”则对传统的建筑构图问题做出了重新诠释,空间—结构的基本关系被用来解决体块构图的问题,使简单体量控制之中的复杂形体关系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多重性的开放盒子中,“阳光、空气”等因素也觅得了进入其中的多种途径,伴随这些变化,空间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丰富性。p40-43 引自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回应 2013-06-16 11:34 -
在路斯的容积设计中,不同的空间容积根据功能要求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高度。另一方面,路斯又坚持古典主义的几何体,不能接受英国式住宅自由的如画的构图组合。这两方面的问题,使得路斯在建筑公共外观上坚持立方体的体量,而在内部功能组织上采用较为自由的体量组合。这两方面的问题造成路斯建筑特有的内外分裂。同时,也被认为是促成路斯在立方体限定的容积内进行某种扭曲,而产生剖面上的动态构图。 同样是功能体块组合问题...
2014-01-25 18:33 1人喜欢
-
-
在路斯的容积设计中,不同的空间容积根据功能要求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高度。另一方面,路斯又坚持古典主义的几何体,不能接受英国式住宅自由的如画的构图组合。这两方面的问题,使得路斯在建筑公共外观上坚持立方体的体量,而在内部功能组织上采用较为自由的体量组合。这两方面的问题造成路斯建筑特有的内外分裂。同时,也被认为是促成路斯在立方体限定的容积内进行某种扭曲,而产生剖面上的动态构图。 同样是功能体块组合问题...
2014-01-25 18:33 1人喜欢
-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柯布西耶早年在佩雷的事物所工作,这使他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1915年前后,他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多米诺住宅”,这也成为他后来许多住宅设计的结构基础,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型。 “多米诺”一词,愿意是指像骨牌一样的标准化房屋。它由一系列规整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独立柱(类似骨牌的排列阵式),支撑起一层层水平楼板,形成一个...
2013-06-16 11:34 6人喜欢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柯布西耶早年在佩雷的事物所工作,这使他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1915年前后,他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多米诺住宅”,这也成为他后来许多住宅设计的结构基础,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型。 “多米诺”一词,愿意是指像骨牌一样的标准化房屋。它由一系列规整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的垂直独立柱(类似骨牌的排列阵式),支撑起一层层水平楼板,形成一个基本的空间结构。这是用新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建筑结构和空间上必不可少的最简洁的构件支撑和限定的一个基本结构和空间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继续延伸、组合和叠加。在这个基本单元及其所代表的一整套体系中,柱子和楼板等基本构件的限定,区分了垂直和水平两种空间:前者由层层楼板所隔断,通过楼梯连接;后者则在通透的柱子之间连续地开放,并可以继续在其中进行各种自由的划分和限定。 在这里,框架既是实际的建筑构件,又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将传统的“盒子”的限定要素减到最少,并进而区分了结构承重和空间围护两种不同的构件,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体系及其所代表的新的空间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柯布西耶随后一系列的设计中,发展成“新建筑五点”和“构图四则”等一系列鲜明主张。 新建筑五点分别是(1)立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水平长窗;(5)自由立面。这些要素均可从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得到解释。在柯布西耶的设想中:混凝土框架解放了墙体,使之不必再承担结构作用,从而获得了内部的自由平面和外部的自由立面;框架与墙体的分离也使立面上水平延伸的长窗成为可能,垂直的支撑框架单立于其内部,最大限度地满足光线的内外通透;框架底层采用架空支柱,将建筑体量抬起在空中,而留出透空的地面;框架顶部的则是平屋顶,采用内排水技术,可保护混凝土屋顶不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另一方面,平屋顶可作为屋顶花园来使用。这些设想对框架结构乃至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其中一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很大的创见性。 新建筑五点也可视为一系列新的设计要素。与传统的建筑要素不同,新建筑五点的·核心在于由框架结构与空间限定构件分离所引起的各类建筑构件在功能上的重新分化和组合。各种建筑构件的功能趋向单一化,这既有利工业化生产,也有利于针对性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正开始发生在建筑学内部的专业分工。新的技术和形式打破了就有的建筑体系,瓦解了传统的建筑要素,柯布西耶则根据不同方面的需要将其重新分门别类而组成一系列新的系统。这些新的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差异显著甚至彼此对立——诸如规整的柱网和自由平面——这些差异来自各个系统不同的功能需要;而当它们相互叠加、交织或穿透在一起时,则产生了丰富的空间——而这一点,正如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设计分析研究所指出,在其后的专业分工的过程中,则似乎被遗忘了。 在对新建筑五点的解释上,很多是出自在新的结构技术条件下对建筑功能因素的重新考虑;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新建筑五点也同时蕴涵了建筑空间和形式方面的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两方面的双重影响,才真正体现了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重大影响。譬如平屋顶,不仅是技术上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的立方体美学。而出现在自由平面中的那些曲线形状,据称也来自柯布西耶纯粹主义绘画中所表现的那些基本的“对象—类型”。这一点也反映出柯布西耶在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同时所具有的另一种画家的身份。 作为画家,柯布西耶和阿米迪.奥桑方一起提出了“纯粹主义”的绘画,并将它应用于从产品设计到建筑学的各派。它与先前的立体主义绘画一样:一方面,突破了经典的透视画法,不再受观者的主视点限制,而更关注对象本身的客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同时显现实际对象的多个面,避免了由单一视点带来的偶然的透视变形;另一方面,更关注于二维画面的本身的自律性,追求平面化的效果,而非仅仅是用二维画面去模仿三维对象,绘画的关注的焦点从对其他事物的表现而转向绘画形式本身。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已经影响了绘画中的时空概念,其在建筑上的相应影响也正是当时先锋派建筑师所关注的。在这方面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绘画与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绘画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坚持以日常产品为基本对象,结合了纯粹主义和新的机器产品设计的成就,提出“对象—类型”的概念;后者则主要以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进行画面构成,并形成二维平面(蒙德里安)和动态的四维空间(杜斯堡)两种不同的趋向。在20世纪50年代,柯林· 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联系两类立体主义的绘画和现代建筑,提出两种“透明性”的问题,进一步对现代建筑的空间形式问题作出了某种分类和解释。 在这种综合中,新的技术因素和形式因素相互结合。柯布西耶对基本几何形体(柏拉图体)的偏好及其提出的“塑性”艺术的概念,可以看做对新古典主义的某种回应。这种塑性形式往往由单一的白色粉刷覆盖各类不同功能的构件,统一为各种基本造型要素,成为在“在阳光下精确的表演”。这一影响直接见诸于后来的所谓“白色派”建筑,尤其是理查德·迈耶的作品。而新的技术在瓦解传统的形体组织方式的同时,又提供了新的组合的可能。如果说,柯布西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学院派的体块构图式的设计方法的话,那么,从新的现代技术条件、功能需求和纯粹主义的美学出发,柯布西耶的体块构图又有了全新的发展,这一点,可见于他的“构图四则”。 构图四则的第一项是罗拉契别墅,采用了一种前述的“如画的构图形式,柯布西耶称之为“一种最便利、多彩的、动态的类型”。第二项是位于加歇的斯坦因别墅,采用理想的立方体,解决了由卢斯最早提出的严格的几何形体(秩序化的外部立面)与自由舒适的平面布置(方便的私密领域)的关系问题。第三项是位于迦太基的别墅的一个设计方案,是第一、第二项的细微组合。第四项萨伏伊别墅,则是第二项中的立方体包围第一项的多变的体块。 事实上,就构图一词的本意来看,柯布西耶所要解决的也是与功能组织相匹配的形体(容积)的组织或划分问题:即严格的几何形体与自由(有机)的功能体块之间的矛盾。但与传统的要素—构图的方法不同,借助于多米诺体系所提供的可能性,柯布西耶使墙体(围护)与框架(结构)区分开来,从而使内外墙体的围合达到了自由,满足了单体功能体块要素的形体组织和整体外部形体的不同要求,达到了“自由平面”。 由此,通过“新建筑五点”和“构图四则”,柯布西耶对多米诺结构体系的各种可能性作出了最终解答。就一般的理解而言,多米诺结构体系造成了空间(围护)—结构(承重)之间的相互分离和对话,在简单的网格中蕴涵了丰富的空间,从而成为现代建筑空间的一个重新诠释,空间—结构的基本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不同的系统(新要素),空间的丰富性不仅在于空间限定构件本身与结构相分离而拥有了更自由的表现,还在于由此重组的各个系统(新要素)间的多重关系。“构图四则”则对传统的建筑构图问题做出了重新诠释,空间—结构的基本关系被用来解决体块构图的问题,使简单体量控制之中的复杂形体关系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多重性的开放盒子中,“阳光、空气”等因素也觅得了进入其中的多种途径,伴随这些变化,空间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丰富性。p40-43 引自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回应 2013-06-16 11:34 -
1.新的有关空间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它“分解”或打破传统的立方体“盒子”,出现了分离的板面(及部分体块)要素、并由此引出”连续空间“的概念。 2.莱特,草原风格:墙体之间以及墙体和屋顶之间的分离和错动在内外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功能块之间产生出连续的空间关系。弱化房间的概念,走向连续的空间,其组成要素为相互独立的水平构件(楼板屋顶)和垂直构件(墙壁柱子),其间缝隙为门窗。 日本建筑、老子 水平方向流动延展 角...
2017-02-09 12:54
1.新的有关空间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它“分解”或打破传统的立方体“盒子”,出现了分离的板面(及部分体块)要素、并由此引出”连续空间“的概念。 2.莱特,草原风格:墙体之间以及墙体和屋顶之间的分离和错动在内外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功能块之间产生出连续的空间关系。弱化房间的概念,走向连续的空间,其组成要素为相互独立的水平构件(楼板屋顶)和垂直构件(墙壁柱子),其间缝隙为门窗。 日本建筑、老子 水平方向流动延展 角落的打开:结构支撑 3.构成派/风格派(要素主义):由抽象的几何形体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来构成二维平面或三维立体,以探索一种在“连续空间”中的构成关系 风格派,凡.杜斯堡:平行或正交的关系暗示了某种抽象性的统一的空间结构——坐标网格;分离而又加护穿插的面则表达了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流动的空间——突破内外界限、被解放了的空间。新建筑是反立方体的,它不再寻求将不同的功能性的空间细胞设置在一个封闭的立方体盒子里,而是将这些功能性的空间细胞……从立方体的核心向外甩——由此,高度、宽度、深度,加上时间都趋向于一种在开放空间的全新的塑形表现。 空间限定要素往往是建筑的结构构件 红蓝椅:红蓝两色的线性构件和面构件彼此分离而独立,互不干扰,无榫卯也无开槽相嵌,而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这个整体也自由清晰的处在空间之中。 1925年巴黎奥地利馆:用木条和平板悬挂起一个空间网格,彻底取消了室内外的界限,建成新统一体。 施罗德住宅:外部的面的构成脱离了内部空间和实际结构而趋向于抽象的形式。 密斯:连续(流动)空间的设计方法。后期完全没有了独立的房间概念和明确的室内外划分,只有一些独立的墙体(垂直面)、地面和屋顶(水平面),做结构的柱子(看上去区分了承重结构和垂直空间限定墙面)。 引自 抽象要素与构成 回应 2017-02-09 12:54
-
前言:基础和来源:1、现代建筑发展中有关空间形式的一系列研究,以"九宫格"练习为代表,吸取现代艺术发展及视知觉研究的成果,融合"多米诺结构和空间构成"这两个现代建筑的基本图式,并经由维特科维尔和柯林罗对帕拉迪奥别墅的几何分析,将其形式主义的基础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继续探讨和发展:1.以"九宫格"为代表的抽象空间形式需要考虑与更多具体建筑问题的结合 2.对空间设计要素与机制的双重性分析还可扩展到不同尺度,不...
2018-10-01 10:10
前言:基础和来源:1、现代建筑发展中有关空间形式的一系列研究,以"九宫格"练习为代表,吸取现代艺术发展及视知觉研究的成果,融合"多米诺结构和空间构成"这两个现代建筑的基本图式,并经由维特科维尔和柯林罗对帕拉迪奥别墅的几何分析,将其形式主义的基础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继续探讨和发展:1.以"九宫格"为代表的抽象空间形式需要考虑与更多具体建筑问题的结合 2.对空间设计要素与机制的双重性分析还可扩展到不同尺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比较和转换之中……
1.空间在建筑学中的显现和发展
"空间":1893年,德国人August Schmarsow(奥古斯特 施马索夫)在《建筑创作的核心》提出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主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19世纪70年代Visher(费希尔)提出的移情说(Empathy,Einfuhlung),继承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传统。以及文章中提出的"空间构造"。同时期,艺术界Adolf Hildebrand(阿道夫 希尔德布兰特)的空间形式,和Theodor Lipps(李普斯)有关移情的空间美学。此后,Alois Riegl(阿洛瓦 李格尔),Paul Frankl(弗兰克尔)继续了艺术史中的空间研究工作,对后来Sigfried Giedion(吉迪翁)的《Space,Time and Architecture》产生影响。
另外,建筑界,德国理论家Gottfried Semper(戈特弗里德 森佩尔)提出围合(enclosure)概念,将空间围合作为建筑的基本动机和属性。在其1852年的《建筑四要素》,他强调建筑的围合要素——墙体。对Hildebrand(空间是一种连续体)和Schmarsow(空间感知是针对围合体量而言)产生间接影响。而其直接影响:维也纳建筑师Adolf Loos(阿道夫 路斯),在其1898发表的《饰面的原则》提出,建筑师的基本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温暖的宜于居住的空间。 荷兰建筑师H.P.Berlage(贝尔拉格)和德国建筑师Peter Behrens(彼得 贝伦斯),维也纳建筑师Camillo Sitte(卡米洛 西特,森佩尔的学生),将城市设计视为"空间的艺术",将围合空间的概念扩展到建筑外部空间。
打破物质"围合"的概念,出现"连续"的空间,并表达某种"空间感",是美国的Wright的建筑实践。
由(Forty)的《Word and Biulding》:空间概念分类:1."围合体",源于森佩尔的传统,由贝尔拉格和贝伦斯发展,较多为一般建筑师接受,路斯借此发展为他的"容积设计"(raumplan) 2.连续体(continuum),新的认识,风格派和包豪斯的EL Lissitsk(里西斯基)和纳吉:强调内外空间的连续和无限延伸。 3."身体的延伸"(extension of the body)。由身体在某一体量中想象性的延伸而感知其空间(施马索夫),Bauhaus的老师Siegfried Ebeling 将空间视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一层膜,一种随生理感觉而连续作用的场。
英语世界:空间最早出于1914年Geoffrey Scott(乔弗莱司谷特)的《人文主义的建筑学》,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吉迪翁的《空间,时间,建筑》出版,空间才在50年代到60年代风行。
法语世界:柯布对当时风格派和包豪斯的抽象空间概念并不认同。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Bruno Zevi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
包豪斯后,国际式风格流行,现代主义的空间概念被赋予过于简化的——抽象的,均质的以及通用特征,丧失了原有的丰富含义。
20世纪70年代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似乎在疏离空间一词,而关注"场所"(place)。
日本芦原义信1975《外部空间设计》比较日本与西方(意大利)建筑外部空间差异。前者东孝光,吉村贞司,神代熊一郎,后者矶崎新(暗空间),黑川纪章(灰空间)
2.空间的多种解释与双重性特征
德语国家:"raum":实际物质围合,抽象哲学概念——进入建筑学讨论.
建筑理论学家Christian Norberg-Schulz舒尔兹在《存在建筑空间》一书中,试图将海德格尔思想应用于建筑空间研究……建立一套完整而庞大的理论系统,得到一种稳定的空间图式,但当代发展,已不再有一种绝对稳定的体系,包括人的主体在内的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非中心化"(decentering)趋势。在其晚年的著作中他也提出了"thought"和"feeling"的问题,以包豪斯教育为例(将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之以时代精神和个人创造,但实际,艺术方面的教学无助于实际的建筑设计(功能主义的路)。)
一种是哲学或观念意识中的抽象的理论空间,二是实际使用和感受的物质空间。
三,设计操作角度的建筑空间研究(12均为外部促动因素,必须和某种内在性(interiority)结合)
1.有关空间理论的研究(借助其他学科的发展:哲学艺术数学……影响空间设计)
风格派:立体主义之后的艺术探索和某种新柏拉图神秘主义哲学结合,形成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的一个主要来源),受到了赖特的影响,但其发展却倾向抽象的形式和空间概念,远离物质性基础,导致内部分裂。施罗德住宅的形式构成基本脱离内部空间与实际结构,运动分崩离析,不到15年。
2.有关具体建筑实物研究(新的技术材料和社会环境所引起建造和使用方式不同)
钢筋混凝土框架发展,代表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学派(从工程,更多屈从于商业主义,未能发掘其空间的丰富性。
到柯布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多米诺体系,才将其上升为一种新的思想):由框架结构与空间限定构件分离引起的各类建筑构件在功能上的重新分化和组合,提出建筑五要素,打破了旧有的建筑体系……根据不同方面的需要将其分门别类成一系列新的系统要素(叠加,交织,穿透在一起,产生丰富的空间)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结构主义的思想和方法)Peter Eisenman(早期受诺姆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结构主义影响,提出"深层结构"与"浅层结构",关注句法关系syntac而非语用意义semantic)在20世纪670年代的建筑形式操作研究提出建筑学的"内在性"和自主性(autonomy),将主体因素与物质功能因素等与建筑自身的形式操作相对剥离。"先在性"(anteriority),将建筑学研究的视线引向自身的传统。
80年代初期Bill Hillier(比尔希利尔)(受到列维斯特劳斯影响)提出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研究,将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组织或配置,以空间的拓扑关系分析为基础,无需借助于建筑学外部因素,建立一套建筑自身现象的研究方法,为建筑学找到一种自身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末,Aldo Rossi和G.格拉西(Giorgio Grassi)等人代表的意大利"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和"类型学研究",到卢森堡建筑师Rob Krier提出"空间类型学":认为空间的基本类型:方形,三角形,圆形,自由形——经过叠加addition,贯穿penetration,扣接bucking,打破breaking,透视perspective,分割segmentation,变形distortion……可产生丰富的变化。
在克里尔80年代末出版的《建筑构图》,围绕形式问题,除了与功能和构造关系交代外,要素,比例基本传统再度被提起。
Jeremy Till提出建筑学以"设计为研究"的两种特殊力量:1.设计行为是一种综合化的研究行为,导致新的知识形式被创造……2.具有偶然性,朝不确定敞开。
设计……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传统及基础
20世纪初,巴黎美院教师于连加代(Julien Guadet)明确提出"构图要素"的概念,隐含了将空间作为功能体量的设计方法。影响了柯布和Gropius。
20世纪50年代,Row 等人开始战后的形式主义研究,对当时Gropius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的"泡泡图"模式形成批判。Taxas Rangers,探讨如何教授现代建筑,"九宫格练习" (综合了"空间构成"和多米诺结构这两个早期图式,反映了Row对形式主义研究(立体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手法主义的几何组织)的关注,形成了战后现代主义探讨的基础)。影响一:New York Five为代表的建筑研究,二:建筑教学中广泛采用的"装配部件"(kit of parts)式的练习方法。
"建筑分析练习"。明确以赖特,柯布和密斯等人形式系统作参照,特别提出柯布西耶的框架结构(多米诺),:反映新材料和技术发展成果,以抽象的形式空间设计联系。打开了封闭的承重体系,体系水平性和开放性。结构和空间围护得以分开,在一种规则的结构骨架单元中蕴含了空间设计的自由(变革:建筑五要素,构图四则)
提奥 凡 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风格派运动)的空间构成。(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空间设计的两个基本"图解"):现代艺术抽象的形式空间概念。其空间限定构件与建筑结构构件合二为一,在三维空间方向相互分离继而彼此穿插,打破了传统"立方体盒子"的固定界限,联系了内外两边,表达出新的连续空间的概念。还有赖特早年的建筑实践,以及构成派和包豪斯的空间形式构成方法。
五,建筑学空间设计的自身分析:要素和机制
布隆代尔"装饰-构造-配置"(ornanment-constrictuion-distribution)到19世纪初法国建筑学教师迪朗提出"要素-构图-功能分析(类型)(element-composition-function analysis)",迪朗的思想在20世纪初的巴黎美院教师加代的课程"建筑学要素及理论"得到应用和发展。他提出了两类要素:一、建筑要素 二,构图要素
将建筑作为各分离的部分再加以组合的思想,被理论家Kaufman视为新古典主义的一大特征和传统。
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
东南大学:一,学院派传统的潜在影响,
二,20世纪80年代瑞士与ETH的交流所引进的方法(承接了以九宫格练习为代表的德州骑警的影响)
回应 2018-10-01 10:10 -
小心 (星星,月亮)
空间操作-朱雷 只选择自己有感触的写,“”内是摘抄,()是个人添加 笔记分三个部分:1.操作方法发展历史2.空间操作方法及其启示/发3..名词对照 “包豪斯的基本目标是将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将时代精神与个人创造结合起来”(对包豪斯教学有影响的)构成派是抽象艺术在实用设计上的应用——邵大箴 (了解“空间构成”发展过程中意识到西方发展的脉络是基于对设计方法的不断归纳总结与变化的社会因素之间的整合拓展的过程...2017-06-19 09:34
空间操作-朱雷
只选择自己有感触的写,“”内是摘抄,()是个人添加
笔记分三个部分:1.操作方法发展历史2.空间操作方法及其启示/发3..名词对照
“包豪斯的基本目标是将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将时代精神与个人创造结合起来”(对包豪斯教学有影响的)构成派是抽象艺术在实用设计上的应用——邵大箴
(了解“空间构成”发展过程中意识到西方发展的脉络是基于对设计方法的不断归纳总结与变化的社会因素之间的整合拓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借鉴其他学科从而发展出的各种主义-ism,并非是无源之水)(福蒂《现代建筑词汇》这本书有中文翻译吗?感觉能明确很多建筑用词,会特别有用呀:)
一、建筑空间设计(方法(教学)/方式(实践大师))发展历程简述:
A.构图要素elements of composition,隐含,空间作为功能体量(建筑要素与构图要素为之后分化的基础)
B1.柯布,框架结构,框架(空间支持与空间隐性限定(显性限定由具体的墙)结构与空间分离),功能性,柯布的另一身份分支:纯粹主义绘画,对象-类型object-type(纯粹主义与风格派对物与空间的不同处理方式是科林罗两种透明性的基础)
B2.提奥.凡.杜斯堡,空间构成,空间限定构件=建筑结构构件(结构与空间统一),精神性
赖特及风格派:独立形体要素与连续的空间
C.“将建筑作为各分离的部分再加以组合的思想”
得州柯林.罗的整合
D.九宫格:“结构-空间双基础”(结构是指空间中的建筑构件而非仅指结构构件),空间形式原型研究
E1.赫斯里:“平面解读”练习plan interpretation problem中引入“系统”system,通过区分承重与非承重,表达结构概念与空间概念的关系,推演关系:想法→组织原则→系统(组织原则的研究即教学)
克莱默:强调材料和结构之外进一步加入了场地文脉的因素
E2.埃森曼,形式本身的操作与转化,空间形式自律(埃森曼、句法等)(哲学上的结构主义:计算机,社会学乔姆斯基,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
F.《建筑的逻辑:设计,计算和认知》:“建筑语言的发展体现在要素及组合方面,两种基本情况:一种引入‘新要素’;另一种则用‘新方法’使用‘旧要素’”。
卢本《设计与分析》(读过之后再来补充)
G.比尔.希利尔:“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基于网格化空间,拓扑关系中“深度”与“整合度”量化指标,作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康等为空间分类的方法)
H.皮尔.冯.梅斯:《建筑要素:从形式到场所》(空间操作方法与要素和组织之外的,建筑使用对象/叙事有关)“如何在某些传统的规则打破之后,重新对待这些选择和可能”
I.文丘里:重叠(整合矛盾性与复杂性),“允许一种空间上模糊的解释或多种不同可能性同时存在”(借助精英化的衰落与平民化,消费社会的兴起,将建筑空间操作的复杂转化为形式上的“”,)
J.自现代主义之后,空间设计手法众多不能再按照线性的发展轨迹梳理(eg:芦原义信,加减法与内外秩序;荷兰结构主义确定结构要素或骨架(构架)处理确定与不确定的,舒尔兹存在建筑空间研究:“相互作用的诸力体系”《存在.空间.建筑》)
二、空间操作方法及其启示/发(找不到其他词了)
柯布:网格中的空间可以套叠众多设计因素,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图示之一。对应非框架结构的众多结构形式应该也可以产生众多的建筑图示。(结构语言的发展在两方面:1.结构的新要素2.结构体系使用新方式组织旧的结构要素,结构要素是建筑构件与受力形式的对应)(以新方法重新下组织的方式在于打破原有的要素分类方式,结构要素的分类方式是1.受力类型2.连接(?)与建筑要素的对应关系是1.位置2.形态)设计师在过程中的合理化是减少主观形式的介入: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设计(接之后“P117,迪朗的设计方法,自上而下top-down的设计过程三段式说明:网格印迹gridded footprint—房间布局room layout—构件涂黑poche”;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将各要素作为单独的系统,以系统叠加的方式处理要素单体形态与要素系统内部关系)
赖特:水平构件(屋顶、楼板)与垂直构件(墙壁、柱子(、核心筒))
蒙德里安:继承黑格尔,“将艺术视为某种思想和精神的体现”(空间构成的概念)
(提奥.凡.杜斯堡自认为空间构成是艺术转向表现空间思想的体现)提奥.凡.杜斯堡:《走向新的塑性建筑》、《要素主义宣言》(物质性以空间构成的方式在空间组织中呈现的极低)
(考虑到抽象主义的两个分支:与构成派在纯粹概念和精神(政治)上的对应而弱化物质性,则在实用中尤其是建筑设计中难以)
两者的不同:1.“多米诺结构”是结构在先,空间在后,空间构件自由水平弯曲分隔;“空间构成”抽象的空间限定要素在先,功能和结构在后或是同时。2.“多米诺结构”内外之分,正面侧面之分;“空间构成”没有内外业也无正反之分。3.“多米诺结构”人视透视;“空间构成”轴侧,从上至下。
两者的相似:均为正交体系
柯林.罗的形式分析方式受沃尔夫林在艺术史中建立的形式主义研究的系统方法的影响。
海杜克“得克萨斯住宅”九宫格练习,出现了关于结构组织fabrication的思想(结构组织是否与建筑结构有关呢?我已经在看相关资料了,有没有人了解这方面?)
海杜克,方盒子、“菱形住宅”练习,1.形式在功能前2.二维与三维之间转化关系
形式操作与结构性要素的关系,后期对要素的完全孤立获得“模糊性”(?)与欧洲强调联系对照。
以九宫格作为一个图解,如何带入真是的建筑因素?
以点线面为例:要素的形与在整体的组织关系对应。(结构构件的功能与结构的形在组织中关系)(要素是系统与系统之间叠加的结果)(形式上的演变能否在图示上显现?是否有依据?分在现场显现与不能显现两类,)
三、.名词对照
对于“名词”或是“名称”必须放在某种特定的时间下,不同时间对同一物/事的解释在细化过程中分化为更多支线,成为另外的独立的物/事,一本名词解释的字典也是一本历史书
要素:空间设计的操作材料,抽象形式要素分为“形体”与“结构”要素,分别对应于“分立”与“连续”空间关系(对要素的详细分类和解释在《设计与分析》中)
空间操作:handling space将空间设计本身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对象研究其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为空间操作,对空间设计→操作对象的细分为要素与机制
(建筑)要素:“构件”与“系统”对应抽象形式要素中“形体”与“结构”要素
本书作者指出西方的空间设计从“形体-构件”(第一类要素)到第二类要素“结构-系统”为操作对象
分立→构件(传统空间操作对象)→空间操作方法第一类:要素的分解:形体-构件
连续→系统(作为空间操作对象逐渐显现)→空间操作方法第二类:要素的层析:结构-系统(书中的分类)
《设计与分析》中,将设计分解为空间和材料要素(任何尺度的设计都可以分解)在此,建筑要素→空间要素(房间);建筑要素→物体/材料要素(墙壁);
张力:康定斯基,力度=活跃在这些形中的张力(形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对比和呼应,形成不可分割和不可替代的),康定斯基用“内在”与“外在”这对词汇,……,本来的要素指的是在这一形态中起积极作用的紧张。
图解的作用在于对形式与功能的重新组织,以结构单体/系统的多样性作为加入的新要素的一点,是建筑/空间图示的分类的细化
“九宫格”提供的抽象形式要素(点线面)与具体的建筑构件(梁板柱)在抽象与具体之间,二维平面形式与三维空间实物之间,提供了讨论基本要素双重性关系的最佳方式(空间操作P79 4.预设要素与“装配部件”)
对双重性的解读,不同的要素关系可以相互推动和转化(P87)
“物质性的需要:例如承重功能,围护功能,交通功能等等……被区分得越来越细,其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是否建筑中需要整合的系统越来越多,受到的功能限制越来越的情况下,建筑中弱控制—弱形式越来越明显,)
(库哈斯和巴尔蒙德的一系列案例,库哈斯将社会经济建筑学等各要素在空间中套叠/并行,巴尔蒙德将其(梳理为结构中的各构件)组织为结构系统)
结构:三种含义:1.结构等同于建筑(最初含义)2.作为建筑的支撑体系(法国维奥莱-勒-迪克,结构理性主义)3.抽象概念,建筑物、建筑群、城市或地区整体的一种图示(shema)20世纪现代建筑,“前者(受力体系)的探讨往往会引向或验证后者(形式组织)的问题,……对结构理性主义的探讨往往被用来支持形式理性主义的观点”(最终目的还是追求形式功能统一)
机制:空间设计的操作线索及影响因素,个别作用分强弱(空间性质:确定与灵活),共同作用分松紧(空间性质/形式:独立与兼顾)
当代结构的认识/趋势:对任何既定的稳定结构的瓦解,表明了对类似性和差异性、单一性和多重性等不同的认识态度 。(趋势的来源是技术的发展和逐渐对技术自律性的认识)
系统:系统相对于要素而言,是一类要素的
构图:一种形式组织,以及与这种形式组织相匹配的功能布置(迪朗-加代(未提及结构构件的影响))
空间构成:(将空间构成作为组织方法是扩大了它的意义,空间构成不只是三维美学操作的名词)(顾大庆或是风格派)
(三维空间的美学在艺术史上是否有讨论/论证?)(BIM等参数化模型软件对系统和空间上的操作的关联)
“密斯早期乡村住宅中砖墙即是……又是……,”(形式,结构,材料构造的统一)(大师作为学习和分析的对象有两个作用:1.在某项建筑要素上极致eg:西扎处理场地,卒姆托材料和场地,库哈斯:城市与建筑在政治经济大众化社会关系2.如何在各个要素之间组织和权衡优劣、处理矛盾)
装配部件kit-of-parts: 以一整套预先给定的要素来进行相应的设计练习,预设要素既是抽象要素中的点线面又是建筑要素中的梁板柱(对应关系有疑问)
涂黑:处理个别局部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构件涂黑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中的三段中最后一段),涂黑与透明相反,P118“涂黑是通过形体的处理将多种矛盾加诸于同一要素(形体),采用一种“紧密型”的操作机制,反映了某种单一性的空间关系”“透明是将多种矛盾加诸于不同的要素(系统)上,采用“松弛型”的操作机制”(涂黑对于构件,透明对于系统)
其他的小知识
1.透明性
列表:
字面:立体主义和机器美学,物质与组织,一个透明的物体位于深邃的自然主义空间,形与空间之间的张力,柯布
现象:立体主义,物质,位于浅平的抽象的空间中正面摆放的物体,关注材料、光和立体派的形,格罗皮乌斯
回应 2017-06-19 09:34 -
空间设计的对象不仅是彼此分离的体块和构件,还可以是各类连续的结构和系统,相互层叠交织。 1.原理先例 构图原理(加代),将空间作为各种功能体块及其组合,动态的交通和静态的使用 泡泡图:设计问题表达为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 功能分区可在水平竖直方向进行相互穿插联系,流线分类在水平竖直方向上组织——对应空间形式上的设计 透明性:玻璃(材料透明),空间层化体系(现象透明性) 复杂性:巴黎图书馆设计竞赛方案,乌德...
2017-02-10 14:59
空间设计的对象不仅是彼此分离的体块和构件,还可以是各类连续的结构和系统,相互层叠交织。 1.原理先例 构图原理(加代),将空间作为各种功能体块及其组合,动态的交通和静态的使用 泡泡图:设计问题表达为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 功能分区可在水平竖直方向进行相互穿插联系,流线分类在水平竖直方向上组织——对应空间形式上的设计 透明性:玻璃(材料透明),空间层化体系(现象透明性) 复杂性:巴黎图书馆设计竞赛方案,乌德勒兹大学图书馆,仙台媒体艺术中心 2.相关因素的设置和操作机制 综合空间:因多种功能需求所引起的多种空间的复合/场地、功能、材料(结构)的影响更加复杂 *场地因素:城市道路、校园 不仅考虑建筑自身,还有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形体空间),人行和服务车行流线,外部道路的链接 *功能因素:功能进化的图书馆 功能体块-对应流线 新功能的出现发展 除了特殊要求的“专用空间”,很大一部分功能区可用“通用空间”设计。 另:实际使用的行为体验 *材料/结构因素:钢混(框架) 处理框架结构和空间形式的关系:二者一致配合,或利用框架结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与空间形式之间保留松弛和灵活的余地。 框架:空间限定(柱网)/维护墙体作为轻质“填充”/围护墙体和框架脱开,成为独立的外部表皮或内部隔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3.操作材料与要素 用杆-板-面三大类模型材料(线-面-体),这些基本形式要素用来表达场地结构功能等设置条件,由此产生具体空间形式来推动构思发展(如“板面”表示外壳,块体表示特定功能房间,杆件表达结构框架) 4.操作过程与方法 *1/200场地模型和构思模型 *1/200空间(结构)模型:朝向流线视线、开建大小和框架 *电脑模型:分块分层,求透视轴测,注重空间中的连续体验 *1/200实物模型和1/100(1/50)局部放大模型:选典型立面和剖面局部或者一个主要空间放大深入空间研究,表达材料和建造的关系。 *建筑图可视化
回应 2017-02-10 14:59
0 有用 miu's 2011-09-03
读了两次,非常不错的入门,也可以算是东南低年级的教学基础。另外还听了朱老师的几次讲座录音,有点理解以前觉得朱老师“但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和“也有可能不是这样”这类有点晕的话了。与想不清楚相反,这大概恰恰是朱老师思维快于表达的表现。大多数时候比较有启发地方的都在“另一件事”和“不是这样”之中。当然如果有可能或许可以在写作最后的反思上更着力一点。
1 有用 [已注销] 2012-07-12
大二的基础书啊
5 有用 风独 2014-09-10
这本书对现代主义的“空间操作”做出了梳理。而主要是围绕着“结构系统”和“空间系统”的关系,不同建筑师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空间的丰富性。例如:A)柯布的做法是,通过将“多米诺”的引入,将结构支撑和空间围合两分,结构由混凝土框架负责、空间由自由平面的“建筑物体”负责,空间的丰富性通过两套系统互相区分、碰撞出新的空间可能;B)路斯的做法,直接认为结构式次要的,故而空间构成占据首要位置,而空间... 这本书对现代主义的“空间操作”做出了梳理。而主要是围绕着“结构系统”和“空间系统”的关系,不同建筑师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空间的丰富性。例如:A)柯布的做法是,通过将“多米诺”的引入,将结构支撑和空间围合两分,结构由混凝土框架负责、空间由自由平面的“建筑物体”负责,空间的丰富性通过两套系统互相区分、碰撞出新的空间可能;B)路斯的做法,直接认为结构式次要的,故而空间构成占据首要位置,而空间的丰富性通过错层功能体块来获得;C)密斯则认为结构表现大于空间表现,重视材料构造,故而他相对前两者是建构的…… (展开)
0 有用 Sindre 2012-11-17
哎,写这种论文还是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梳理材料的,感觉是由于材料过多倒还梳理得不够清楚,想讲的太多的,什么都想交叉联系起来,特别是某些案例的选择,里面有些方向以我现在的认知来说还蛮歧途的,不过前人们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相当让我震惊...应该会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吧.
0 有用 骆驼 2013-10-08
关注空间的问题
0 有用 ORLianonge 2020-07-19
总体梳理得很清晰,中篇可以更精简
0 有用 小过 2020-03-27
反复提构图四则和构成派,对透明性进一步理解了。
0 有用 karwaii 2020-03-26
重读还是受益匪浅,很大程度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的理论问题。
0 有用 Grey 2020-02-16
对材料的梳理能如此清晰、自洽,学术功底真是相当扎实,让人敬佩。看到案例真是再次怀疑自己在学什么鬼。。。
0 有用 某年某城某月日 2019-11-26
从中了解到了九宫格的理论,后面的教学中的训练方法也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