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曙光》的原文摘录

  • 孔子喜欢用“仁”这个字的原因,是因为每颗种子在硬壳保护下的柔软部分可以发芽,所以也就是生命的泉源。因此孔子用“仁”来形容这层意蕴。 所以当人们问及孔子什么是“仁”?“仁”后来被儒家批注为“生生”,以白话文来解释,意思是指生命必须受到充分的生长。因此,“安土敦乎仁”指的是人类开始把种子种在土里,等待发芽。而《易经》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故能爱”,表示农业社会中,人类渐渐开始懂得互助互爱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1-01-30 22:22:27
    —— 引自第84页
  • 走在钢索上的人 我们一再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表示他不应该只停留在低等动物的状态。 但要拿捏这种状态非常困难。我们一方面不希望我们的社会太过压抑、节制感官发展与享受。可是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要只沉溺在感官的刺激里。因此我们一边看到了清教徒式的严格压抑,另外一边又看到感官的泛滥,但这两种都不是美。 美,究竟是什么?美有一点像走在钢索上的人,两边都是陷阱,他要保持在钢索上的平衡。美是平衡,是感性跟理性的平衡,也是快感与美感的平衡。 当你谈到心灵,别人觉得就是跟感官对立。刚好相反的,我觉得,美要达到心灵状态是开始于感官的。如果人没有看过夕阳、没有听过浪涛、没有触摸过芳草,或是没有踩踏过柔软的海滩,我相信人类不会有心灵上的提升。因此,感官绝对是重要的开始。 我们应该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感官丰富的感受。可是最后不要仅止于感官,而是能够让自己的生命从感官提升到更高的心灵状态。这种状态是美,也是爱。它可以跟 很多很多人分享,而且越分享越多。我常说,快乐的时候一定要跟别人一起分享,忧伤的时候要跟别人一起分担。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封锁,隐藏自己感官的刺激,那将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那样的寂寞,迟早会让自己走向绝望之路。 美应该是一种心灵的绽放,应该是可以毫无羞怯的。 把你的笑容、你的泪水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美的意义。 (查看原文)
    希莫 1回复 1赞 2011-07-25 10:07:50
    —— 引自第274页
  • 他开始懂得把头发盘起来,拿一根针插在上面固定住,并觉得好看 (查看原文)
    施远 2015-09-06 19:45:09
    —— 引自第51页
  •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艺术。因为在这个科学的时代,唯有艺术还能使人类的手拥有“感觉”。 《易经·系辞》: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16-10-13 20:21:53
    —— 引自第1页
  • 在《圣经》中,耶稣布道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一粒麦子不死,它只是一粒麦子。但如果这粒麦子在土里死去了,它就会结出很多麦子来。 (查看原文)
    云雀叫了一整天 2023-09-13 15:24:41
    —— 引自章节:第四讲 新石器时代与土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