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典”、“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译著”等评价,享誉全世界。
《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典”、“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译著”等评价,享誉全世界。
《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杂的社会,其运作方式仍然依循本书的模型原则。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阐述了财富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原理,并且说明财富在社会各阶层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仅强调市场机制的无形力量,更凸显出经济体系存在着表面现象与内部实质联系的双重性。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人民财富日益不均;如何能使得社会昌盛、人民安康?
本书助你真正透析经济本质,彻底改变劳动与财富观念,带你走进“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的理论世界。
这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被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经济学巨著,它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评论: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水平。
——卡尔•马克思
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做出的总和。
——巴克勒《文明史》
这是一部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综合在一起的经济学经典,是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深邃见解的人所撰写的旷世巨著。
——马克斯•勒纳,《国富论》编辑
《国富论》为近代经济学思潮之滥觞,欲窥经济学堂奥者不可不读之经典巨著。
——黄朝熙,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副院长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译者简介:
谢宗林,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常在《经济前瞻》、《东南亚经贸报导》等知名专业期刊发...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译者简介:
谢宗林,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常在《经济前瞻》、《东南亚经贸报导》等知名专业期刊发表论述,译著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以及《不要命的自负》(哈耶克著)等。
李华夏,1951年生,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及暨南国际大学兼任教授等,译有《国富论》(合译)、《有闲阶级论》(左岸)、《蝴蝶效应经济学》(联经)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
· · · · · · (更多)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
第一节行业本身性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第二节欧洲各国政策所导致的差异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一节论一定让地主有地租可拿的土地产物
第二节论有时让地主有地租可拿,有时则不然的土地产物
第三节论一定提供地租的产物,和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产物,两者个别价值的比例变化
附论前四世纪间银价的变化
结论
第二卷论物品积蓄的性质、累积与运用
序言
第一章论物品积蓄的种类
第二章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或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
第三章论资本的累积,兼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积蓄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卷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
第一章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阻碍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城镇的兴起和进步
第四章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
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体系
序言
第一章论重商主义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
第三章论特别限制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商品进口
第一节即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那些特别限制并不合理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论发现美洲与绕过好望角抵达东印度之航路让欧洲得到的好处
第八章重商主义之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论那些主张土地的产出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
第五卷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经费
第一节论国防经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论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的经费
第四节论支持君主尊严所需的经费
结论
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论君主或国家的专属财源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论税捐
第三章论公共债务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及制造业原材料,城市则向农村居民返回一部分制成品,以偿还农村的这一供应。 比起农村居民试着自己生产制成品,若他们从城市购买,可以付出较少的劳动而能得到更多制成品。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即超过维持耕种者生存的东西---提供市场,正式在这个市场中,乡村居民用剩余产品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城市居民的人数越多,收入越大,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就越是有利于大多数人。 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性,生存优先于便利和奢华,所以,促进前者的产业,亦必优先于促进后者的产业。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耕种和改良,必然先于只提供便利品和奢侈品的城市的发展。只有农村有了剩余产品,换言之,超过维持耕种着生存的部分,城市才能获得其生活资料,所以,城市只能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加而发展。 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本去耕种他的所有土地,完完全全制造它的全部天然产物,那么,由外国资本来输出天然产物甚至有着相当大的好处,以便这个社会的全部资本可以投入最有用的目的中去。 因此,根据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其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然后投入制造业,最后才投入对外贸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论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
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 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篇 第一章 论分工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国富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国富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国富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4 条 )



论坛 · · · · · ·
这个版本翻译的那么好为啥评价最低呢 | 来自一路向北 | 2021-04-15 22:13:27 | |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听课记录 | 来自小镇禅宇 | 2020-02-08 13:29:1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0 )
-
华夏出版社 (2005)9.0分 18497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2003)9.1分 185人读过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8.8分 130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72)9.2分 89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无尽的书单 (Viking)
-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 (Lightsage)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只收录9分以上书籍的高冷豆列 (. Nuit etoilee)
- 编。 (陈小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国富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纸巾 2015-06-02 22:32:40
经典就是经典啊。原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多的原型就是在这儿的啊。
0 有用 张晓 2012-12-15 20:00:28
自由市场的圣经。
1 有用 莫非 2013-12-19 14:49:26
不仅是一本洞悉市场本质的经济著作,也是一本观察当时欧洲经济的历史著作。看得比较快,基本留下印象的是当时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自由市场及市场管制方面。至于解释市场自由运行机制的逻辑推理,可能因先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显得不是那么震撼人心。当然也有书比较生涩难读的原因在其中。待以后再看的时候,相信会更易读,也更易发现更多的内涵。
1 有用 rocky 2013-05-04 16:17:04
膜拜
1 有用 童亨书斋 2014-06-11 17:03:15
很棒,很多东西在生活中常见,但并没有太注意,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很多内在的联系。
0 有用 摔盘子玩 2023-06-02 21:23:53 上海
2023.06.02
0 有用 寒冬夜行人 2023-05-17 11:27:21 湖北
读了恩格斯的家庭与私有制,再读这个,我觉得这个的知识含量和逻辑性强大太多。读了这个再去看看资本论,我预感马克思两口子的书不合逻辑的地方会很多很多。
0 有用 柯思齐 2023-05-05 03:32:55 法国
恕我浅尝辄止。不知是亚当斯密的思想过时了还是我的悟性不够高。3分只是主观评价,与质量无关。很希望将来看得懂的时候能给出一个更客观的分数。
0 有用 森 2023-04-22 17:08:53 陕西
要再读一遍
0 有用 此昵称已被占用 2023-04-11 22:03:46 广西
一定要学会画饼啊,哥伦布也是这样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