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本可以看到三个人心血的书:卞之琳、汉乐逸和李永毅。
解读很对味。
着重于卞之琳诗歌写作与诗歌形式技巧研究的阐发,亮点都在第三章和第五章。对卞之琳在建国后的翻译成就论述很少,或者说只是提及。
平庸
本人不懂诗歌,尤其看不懂卞之琳的许多诗作,所以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本书……看在汉乐逸是荷兰学者的份上,给他打个四星吧……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这就是卞之琳的名句。这是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卞之琳,或许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
以传记的形式研究其诗歌,分析得很细致。
好像很少有人知道的小书。作为博士论文来说,略水,讨巧,但是不妨一看。
回顾卞之琳的整个创作历程,脑子里反复是那句“我梦见你的阑珊”。对其诗艺的最妥帖形容,莫过于《圆宝盒》。
匆匆读过,第三章写得很好,对于卞之琳的诗歌解读抓取的意象和延伸很能抓住卞之琳玄思的特质,还有关于卞之琳的“暗示”和“亲切”,也提的切中肯綮。 卞之琳后半生竟一直在讨论关于诗歌形式的“顿”的问题,而且竟然一直占据了自己的理论立场,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读得很细致,理解一贯
三五章
还行吧…很多地方论述还是太过浅显 鉴于笔者是外国人 可以感觉到针对的读者还是更偏向西方人 对于中国文化影响的论述不过完整 缺少了儒 道和佛也不深入
确实是八十年代的味道。作者哈佛大学出身,诗歌评论颇近新批评,主线是卞之琳的“顿”的诗学形式,但分析的有些枯燥。讲“新民歌运动”的一章很详细,颇可一读。
唉,我实在未能品读出卞之琳诗的妙处:-(
有意思的现象- 卞之琳对新诗与tradition vs west poetry的关系是模棱两可的,他也许并不确定- 是否有chineseness的存在。但是- 这个作者却在preassume - chineseness/ 多少是一种误解- 因为所谓的buddism - 很可能西方中也存在。有意思- distance/estrangement 在早期诗歌中就存在了。以及- ”圆形宝盒“的意象,很有意思。
真是為一個從來沒有讀懂過新詩的人打開一扇大門⋯第三章對卞之琳戰前詩歌的解讀是最好的部分。戰後,卞之琳在時代性與個人性、或者說政治的要求與個體的審美經驗之間無奈地掙扎,再看《園寶盒》更覺得他的孤獨了。
很隽永和精妙的语言,简直是我读完理论书籍的调节救星!最重要的作家对于卞之琳诗歌的解读真的很全面很有体系。最喜欢想象力那部分的解读,我也爱上了卞之琳
研究卞之琳必不可少的资料,里面很多观点很有趣。
可以和江弱水的卞之琳诗艺研究一起看~
> 发现卞之琳
2 有用 Jean 2013-11-08 22:05:35
一本可以看到三个人心血的书:卞之琳、汉乐逸和李永毅。
0 有用 大甜甜~~ 2011-05-30 18:25:16
解读很对味。
0 有用 啊呜 2011-03-04 14:20:59
着重于卞之琳诗歌写作与诗歌形式技巧研究的阐发,亮点都在第三章和第五章。对卞之琳在建国后的翻译成就论述很少,或者说只是提及。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10-06 14:40:24
平庸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20-03-08 08:08:57
本人不懂诗歌,尤其看不懂卞之琳的许多诗作,所以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本书……看在汉乐逸是荷兰学者的份上,给他打个四星吧……
0 有用 过客 2012-04-30 11:04:54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这就是卞之琳的名句。这是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卞之琳,或许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
0 有用 一颗咖啡豆 2014-09-11 22:45:50
以传记的形式研究其诗歌,分析得很细致。
1 有用 陈撕票 2012-05-15 16:11:27
好像很少有人知道的小书。作为博士论文来说,略水,讨巧,但是不妨一看。
0 有用 小昭 2021-04-04 15:04:00
回顾卞之琳的整个创作历程,脑子里反复是那句“我梦见你的阑珊”。对其诗艺的最妥帖形容,莫过于《圆宝盒》。
0 有用 鼠曲草 2023-02-23 14:16:16 江西
匆匆读过,第三章写得很好,对于卞之琳的诗歌解读抓取的意象和延伸很能抓住卞之琳玄思的特质,还有关于卞之琳的“暗示”和“亲切”,也提的切中肯綮。 卞之琳后半生竟一直在讨论关于诗歌形式的“顿”的问题,而且竟然一直占据了自己的理论立场,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0 有用 Nylon 2025-01-26 11:45:32 中国香港
读得很细致,理解一贯
0 有用 两个形容词 2017-06-20 04:22:47
三五章
0 有用 lio 2019-04-15 17:10:51
还行吧…很多地方论述还是太过浅显 鉴于笔者是外国人 可以感觉到针对的读者还是更偏向西方人 对于中国文化影响的论述不过完整 缺少了儒 道和佛也不深入
0 有用 咸心 2018-01-12 22:24:16
确实是八十年代的味道。作者哈佛大学出身,诗歌评论颇近新批评,主线是卞之琳的“顿”的诗学形式,但分析的有些枯燥。讲“新民歌运动”的一章很详细,颇可一读。
0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20-01-07 14:50:15
唉,我实在未能品读出卞之琳诗的妙处:-(
0 有用 日照充足 2024-09-27 15:34:54 加拿大
有意思的现象- 卞之琳对新诗与tradition vs west poetry的关系是模棱两可的,他也许并不确定- 是否有chineseness的存在。但是- 这个作者却在preassume - chineseness/ 多少是一种误解- 因为所谓的buddism - 很可能西方中也存在。有意思- distance/estrangement 在早期诗歌中就存在了。以及- ”圆形宝盒“的意象,很有意思。
0 有用 葡萄冰萃美式 2016-04-03 21:39:04
真是為一個從來沒有讀懂過新詩的人打開一扇大門⋯第三章對卞之琳戰前詩歌的解讀是最好的部分。戰後,卞之琳在時代性與個人性、或者說政治的要求與個體的審美經驗之間無奈地掙扎,再看《園寶盒》更覺得他的孤獨了。
0 有用 一只小侠仔 2024-01-01 21:19:56 山东
很隽永和精妙的语言,简直是我读完理论书籍的调节救星!最重要的作家对于卞之琳诗歌的解读真的很全面很有体系。最喜欢想象力那部分的解读,我也爱上了卞之琳
0 有用 大也子 2019-06-17 11:03:22
研究卞之琳必不可少的资料,里面很多观点很有趣。
0 有用 ~~ 2016-05-30 13:34:14
可以和江弱水的卞之琳诗艺研究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