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期是围绕复杂• 性这个永恒主题进行非虚构类写作。
《单向街003》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
《单向街003》提供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单向街003》杂志书,双月刊。本期是由郭玉洁主编,专题:复杂•性。撰稿者和采访对象有:许知远、关锦鹏、何春蕤、哈金、黄丹、孙歌等。
单向街系列,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作者简介 · · · · · ·
马家辉:香港作家,传媒人。著有《死在这里也不错》等。
郭玉洁:媒体人,曾任《生活》杂志编辑主任,现任《单向街》主编。
林奕华:香港导演、作家。香港文化界著名人物,亦是一位同性恋人士。他曾写过多套舞台剧,部份剧作探讨同性爱及异性爱之间的异同。1989年,他首次用“同志”一词代称同性恋。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许知远: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文章中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充满忧患意识。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
苏丝黄:性专栏作家。被许多读者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然而她说,北京和纽约毕竟大有不同。
哈金:小说家。现居美国。小说《等待》曾获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被称为英...
马家辉:香港作家,传媒人。著有《死在这里也不错》等。
郭玉洁:媒体人,曾任《生活》杂志编辑主任,现任《单向街》主编。
林奕华:香港导演、作家。香港文化界著名人物,亦是一位同性恋人士。他曾写过多套舞台剧,部份剧作探讨同性爱及异性爱之间的异同。1989年,他首次用“同志”一词代称同性恋。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许知远: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文章中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充满忧患意识。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
苏丝黄:性专栏作家。被许多读者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然而她说,北京和纽约毕竟大有不同。
哈金:小说家。现居美国。小说《等待》曾获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被称为英语世界最受肯定的华人作家。
迈克:香港作家。著有《采花贼的地图》等。
目录 · · · · · ·
002 性之重量 苏丝黄
009 自拍有理,春照无罪 马家辉
020 都市里的情与欲 林奕华 田沁鑫
039 后村女人的性 李银河
055 关锦鹏:拍女人戏的男同志 郭玉洁
· · · · · · (更多)
002 性之重量 苏丝黄
009 自拍有理,春照无罪 马家辉
020 都市里的情与欲 林奕华 田沁鑫
039 后村女人的性 李银河
055 关锦鹏:拍女人戏的男同志 郭玉洁
072 同志仍需努力 迈克
077 [人物]
078 何春蕤:只要性高潮,不要性骚扰 郭玉洁
101 [艺术]
102 黄丹:艺术是一场科学的实验 佟佳熹
117 [记录]
118 绝望的山 谢丁
134 寻找殓尸人 马金瑜
143 [随笔]
144 书:两千本的奇迹 唐诺
161 与衰落共存 许知远
179 作为移民的作家 哈金
199 世界、学理与自我 项飚
215 关于日本的想象 孙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这样谈到过贞节的问题:“因为贞节也许只是什么团体、组织为了不知什么理由而发明的一种偶像,但是贞节在那个时候,甚至现在,在女人的一生中有一种宗教的重要性,而且它被神经和本能紧紧包住,若想隔开把它拿到光天化日之下就需要绝大、难得的勇气。”这也是在后村调查中的印象:婚前贞节似乎有一种宗教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39 后村女人的性 李银河 -
不讨厌自己的人不会那么热烈地追求恋爱啊。那些非常喜欢自己的人是不需要恋爱的。一个很快乐很自信的人也不需要谈恋爱。恋爱就是,你自己是一块有裂缝的镜子,你一直在找一个补镜子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20 都市里的情与欲 林奕华 田沁鑫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单向街 003"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单向街 003"的人也喜欢 · · · · · ·
单向街 003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
纵使不乞灵于例如齐泽克(Slavoj Zizek)之类的文化理论大师,任何一位善于观察的人必知道,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引诱我们掏钱购享受。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也早已惯于透过别人的眼睛窥见自己、想象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 (3回应)
2022-01-19 22:57:27
纵使不乞灵于例如齐泽克(Slavoj Zizek)之类的文化理论大师,任何一位善于观察的人必知道,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引诱我们掏钱购享受。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也早已惯于透过别人的眼睛窥见自己、想象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这外在影像来打造一个“完整”的自己;倒过来说,“后现代肉身”必然包含了两部分:“真实肉身”,以及经由影像欲望所勾动的“想象肉身”,两者合而为一,难舍难离。 引自 009 自拍有理,春照无罪 马家辉 3回应 2022-01-19 22:57:27
-
pendingmonster (tick tock)
比如在1980-1990年代的广州,纯正的广东口音是判断一个男人是否正点的重要指标,然而也并不是因为它比其他中国话更动听 ,而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台湾相对富裕的生活方式,连带他们较为强大的影视产业(背后还是钱和产业化),席卷了尚贫瘠的大陆人的心和梦想而已。但判断女性的指标略有不同,因为女性的性感指标较少取决于他的财力和社会背景,财力和社会背景只能加强女性已有的性感指标,而不能独立作为性感指标来考量...2012-06-16 23:38:08
比如在1980-1990年代的广州,纯正的广东口音是判断一个男人是否正点的重要指标,然而也并不是因为它比其他中国话更动听 ,而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台湾相对富裕的生活方式,连带他们较为强大的影视产业(背后还是钱和产业化),席卷了尚贫瘠的大陆人的心和梦想而已。但判断女性的指标略有不同,因为女性的性感指标较少取决于他的财力和社会背景,财力和社会背景只能加强女性已有的性感指标,而不能独立作为性感指标来考量。 性资源总是一再向金钱和权力聚拢,在我国,对女性爱慕虚荣的抨击是非常狠的,因为她们显然无力回击,而对其他资源分配不公的抨击却温和得多。 无所不在的控制导致双重标准和撒谎。私下里中国人对性生活的态度极其开明,可以自由讨论和参与任何性活动,饭桌上的黄段子也越来越令人惊呆,但这些讨论一旦进入公众领域,就立即向中世纪欧洲宗教的性标准靠拢。
回应 2012-06-16 23:38:08 -
私下里中国人对性生活的态度极其开明,可以自由讨论和参与任何性活动,饭桌上的黄段子也越来越令人惊呆,但这些讨论一旦进入公众领域,就立即向中世纪欧洲宗教的性标准靠拢。 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令最有经验的管理者头晕——不管他们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老的还是年轻的,差异太大,可能性太多,最好是人人一样,如果不行,至少假装人人一样,也许假装着,世界就太平了。 一个人得到的性生活越多,性生活的重要性就越发减轻。只...
2017-08-28 21:38:21
私下里中国人对性生活的态度极其开明,可以自由讨论和参与任何性活动,饭桌上的黄段子也越来越令人惊呆,但这些讨论一旦进入公众领域,就立即向中世纪欧洲宗教的性标准靠拢。
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令最有经验的管理者头晕——不管他们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老的还是年轻的,差异太大,可能性太多,最好是人人一样,如果不行,至少假装人人一样,也许假装着,世界就太平了。
一个人得到的性生活越多,性生活的重要性就越发减轻。只有在极度性压抑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性冲动才是非常危险的。而这些危险,将首先出现在我国3000万多于女性的男性身上,以及更多因为贫富悬殊而被剥夺了性资源的男性身上。
所谓“好女孩”最好尽量远离街头,以免被坏人侵害,也以免引起所谓“好人”的担心和不安。网络空间正正复制了现实特色,充满父权的色情信息,没人认真批判对待,反而,一旦女人——尤其是名女人——自拍照被放或主动放上网,例必引起掀然大波,众人在争相之余亦必予以践踏咒骂,斥之为“淫”为“荡”,而说穿了,潜意识只是想在网络空间上维持男性特权而框限女性的自主探索,终极目标是减低父权受到挑衅所引发的焦虑。
情欲无罪,自拍有理,不堪的只是盗窃影像和辗转流传。这简直是谋杀高潮、谋杀快感。
首先是“自由VS监督”的制度运作问题,其次是“媒体VS市场”的责任归属问题。
为什么被偷拍是“苦”?只因我们失去了对身体影像的控制权,没法保有自己想隐藏的私密,个中无助,足令我们感受到焦虑与愤怒。
威胁感的根源并不在于女性的身体见不得光或不应见光,而是在于女性被严重剥夺了“身体影像”的自主权,也因此被严重局限了“身体行动”的自主权。
“女性主义摄影”(feminist photography),目的在于从女性的躯体、欲望和想象出发,深入探视女性经验与社会制约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大部分现在说的爱情其实是法国人说的L'amour,它其实已经有很多荷尔蒙在里面了,跟我们中国人说的爱是不一样的。中国人传统里的“爱”,其实不谈“欲”的部分,它就是包容,是一个很大的伦理的词,精神层次比较高。而我们今天讲的爱情,就是很荷尔蒙的。
在女性享受性权利方面,男权制的意识形态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
至今人们仍然同意做爱是为男人提供的一种服务。他获得他的快感,所以他应付给她一定的报酬。女人的身体是他购置的某种物品;而对于她,他是资本,她有权利用。她有权接受赡养,传统道德甚至也鼓励她这样做。
有很多一般人看似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则其实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比如关于女人“自然”守贞、男人“自然”花心的说话。
在中国农村,性却处于一个混沌自然的状态,它一般只同人品的高尚卑下、正派下流有关,人们对性的看法往往同羞耻感联系在一起。
福柯对18世纪以来西方出现的性控制机制做过深刻的论述。他认为,这个机制包括四种话语:赋予儿童性的特征;将女人的身体性征化;对生殖加以控制;对不规则性行为进行精神病理化。
但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书有更多的期待,比我们买一罐饮料一件衣服心思要复杂多了,也沉重多了,我们总感觉购买完成才要开始某件事,而不是已完成某件事,不是这样子吗?
一个专制、傲慢的政权令人憎恨,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愤怒的大众与反抗情绪,就可以被浪漫化为正义和希望。20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充满了这样的例证,它们都以简单化的希望为开端,以更深刻的幻灭为结果。一个丧失了细微的感受力与判断力的社会,经常是这种希望与幻灭交替作用的温床。
看中国的方式,看任何外国国家的方式,都不是寻找异域风情,而是去探寻那些最寻常的生活价值,通过深入貌似奇怪的生活习惯,找寻真正的礼。通过女人奇怪的服饰,找寻真正的女人气质和母性色彩,通过观察男孩的恶作剧、女孩的白日梦、孩子的笑声、脚步声、女人的哭泣、男人的悲伤——发现他们都是相似的,而且只有通过男人的悲伤和女人的哭泣,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国家。不同之处只是在于社会行为的方式。这是描写一个国家的基础。
传媒产生的信息其实就是一种想象。
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工作是调整我们想象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在量上去追求信息。
媒体决定了老百姓的想象。
我们必须判断每一个社会的运作方式,这是今天我们在讨论民主的时候最欠缺的一环。每一个社会并不都是靠言论、靠所谓的舆论压力来运作他的政治过程的。
回应 2017-08-28 21:38:21 -
pendingmonster (tick tock)
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这外在影像来打造一个完整的自己。这就是说手机自拍狂潮其实是后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上的一种必然逻辑,因为我们早被灌入了对于影像的无穷渴求,对于自我影像的建构,...2012-06-16 23:39:03
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这外在影像来打造一个完整的自己。这就是说手机自拍狂潮其实是后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上的一种必然逻辑,因为我们早被灌入了对于影像的无穷渴求,对于自我影像的建构,掌握,探索,早已是植入我们心底的一种欲望装置。 摄影镜头既像一把军刀,但亦像一把手术刀,可供女人像医生一样用之解剖自体以探索自我。这就是女性主义摄影feminist photography,为了深入探索女性经验与社会制约之间的关系,在这脉络下拍出来的照片往往刻意把女人从一般所谓美态中解放出来,呈现不同女性在不同生命时刻下的真实影像。
回应 2012-06-16 23:39:03 -
-
纵使不乞灵于例如齐泽克(Slavoj Zizek)之类的文化理论大师,任何一位善于观察的人必知道,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引诱我们掏钱购享受。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也早已惯于透过别人的眼睛窥见自己、想象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 (3回应)
2022-01-19 22:57:27
纵使不乞灵于例如齐泽克(Slavoj Zizek)之类的文化理论大师,任何一位善于观察的人必知道,后现代消费文明基本上建立在我们对于影像的欲望之上。后现代媒体投射各式各类的人事物影像符号,勾动我们的认同欲望,引诱我们掏钱购享受。后现代城市的玻璃幕墙和商场设计,镜子无处不在,近望远观,我们看见别人更看见自己,也早已惯于透过别人的眼睛窥见自己、想象自己。凡此种种,都是先把自己消融于一个外在影像之中,然后再根据这外在影像来打造一个“完整”的自己;倒过来说,“后现代肉身”必然包含了两部分:“真实肉身”,以及经由影像欲望所勾动的“想象肉身”,两者合而为一,难舍难离。 引自 009 自拍有理,春照无罪 马家辉 3回应 2022-01-19 22:57:27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公共知识分子书列 (Yasmine.L)
- 心智成长路径 (蓝蓝的紫)
- 【文治图书】出版书目 (鹿迅)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单向街 003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飞机! 2010-12-21 21:46:52
形式大于内容!
0 有用 一湄 2010-12-30 08:09:32
这期的主题挺没劲的,喜欢里面唐诺的一篇《书:两千本的奇迹》。
0 有用 发条狗 2015-10-08 09:46:03
虽然时隔已久,有些文章依旧闪光。
1 有用 Tom Light 2011-04-14 17:57:01
我们现在大概是活在一个:不相信事情很容易,相信事情很困难的年代。但不相信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疲惫的事情,你甚至不想恋爱、不想生小孩,你甚至不知道怎么活下来。
0 有用 鹿梦二 2011-07-27 22:34:45
遮遮掩掩,欲语还休,形而上学,没劲。
0 有用 文森 2022-06-04 12:06:26
喜欢《都市里的情与欲》《后村女人的性》《绝望的山》《书:两千本的奇迹》《与衰落共存》《世界、学理与我》
0 有用 Frühlingsbär 2022-05-20 00:11:05
看完了才意识到这是2010年,这里面好多内容,现在肯定出版不了了。“无处不在的控制导致双重标准和撒谎。一个16岁的公民可以有合法的性生活,但是如果他们仍在读书,他们的性生活权力就会被严重限制,这种限制会持续到22岁,正好是人一生中性能力最活跃的时期。”
0 有用 松虞 2022-05-17 19:37:59
2022来看还是一针见血的好书 确实 疫情之下社会倒退特别的严重
0 有用 Journey 2022-05-13 19:23:22
我觉得单读在这一本算是成了,尤其是一个12年以后的读者眼光去审视。首先是为这些选题叫好,以及这些选题大多来香港台湾,在当下我不确定这些是否还可以正常表达。然后是许知远终于不需要在开头装模作样写一篇两千,会被放在中间偏后的位置,写一篇开罗的游记。再然后,能节选项飙的序言非常好评,毕竟十年以后,还会有把自己作为方法,那是项飙和单向街的另一层缘分。
0 有用 东方即白 2022-04-24 20:16:56
关于日本的文章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