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Men, Women, Message, and Media: Understanding Human Communication (2nd Edition)
译者: 何道宽
出版年: 2010-10
页数: 348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ISBN: 9787300122144
内容简介 · · · · · ·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E.M.罗杰斯这样评价施拉姆:“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作者简介 · · · · · ·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美国学者,被誉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传播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和任教。他创建了第一批以“传播”命名的大学教学和研究单位;撰写了第一批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还是传播学大师级外国学者中对中国关注最多的一位。
施拉姆编写了二十多部与传播学相关的著作,要者除本书外还包括《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我们的儿童生活中的电视》(Television jn the Lives ...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美国学者,被誉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传播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和任教。他创建了第一批以“传播”命名的大学教学和研究单位;撰写了第一批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还是传播学大师级外国学者中对中国关注最多的一位。
施拉姆编写了二十多部与传播学相关的著作,要者除本书外还包括《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我们的儿童生活中的电视》(Television j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合著)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在这些关系中,某些信息是共享的。我们要明确了解的一点是: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 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讯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我们研究传播是,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与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被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 但是,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社会学家查尔斯科利在七十年前写的一篇雄辩的文章中称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和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还有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一版中精辟地写道: 虽然我们谈起社会时往往好像它是一个由传统所限定的静止的结构,但是,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根本不是这样,而是各种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的有组织的单位的成员之间部分的或完全的了解所组成的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网状系统。诸如,从一对情人或一个家庭到一个若干国家结成的联盟,或者是报纸通过它超越国界的影响所及的人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属于这样的网状系统。 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在这些关系中,某些信息是共享的。我们要明确了解的一点是: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 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讯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我们研究传播是,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与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被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金斯利•戴维斯早在一九四九年论述传播关系的间接性时写道,在传播关系中,"一个人从另一人的行为推断出另一人试图表达的想法或感觉。他于是并不对行为本身作出反应,而是去推断想法或感觉。另一人接着又从想法或感觉--其背后的含义--的角度对他的反应作出叵应。"在进行看的这一切都是符号--文字、声音或动作--而又总是必需去推断其背后的含义的。并不是推断这些符号意思是什么,而是推断这个人的意思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被推知的是从这些符号的含义到表达的这个人的意思是什么。因此,在传播关系中,人们总是带着"第三只耳朵"倾听的。 ...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传播学概论(第二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
Mr. Curiosity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
无语僧 (精神独立 思想自由)
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 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是施拉姆在介绍所有传播模型中写得最详细的,同时这个模型本身相比于其它模型来说也是最全面、视野最广的。霍夫兰分解了传播过程,将其分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和受传者,并研究其中的各种变数。同时,霍夫兰还针对特定的集中传播情况,分析了相应策略。 1、传播者行为规范 每一位传播从业者,无不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怎样的人(媒介)可以成为最好的传播者。 总结霍夫兰的观点以及包...2013-03-16 17:11 3人喜欢
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 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是施拉姆在介绍所有传播模型中写得最详细的,同时这个模型本身相比于其它模型来说也是最全面、视野最广的。霍夫兰分解了传播过程,将其分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和受传者,并研究其中的各种变数。同时,霍夫兰还针对特定的集中传播情况,分析了相应策略。 1、传播者行为规范 每一位传播从业者,无不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怎样的人(媒介)可以成为最好的传播者。 总结霍夫兰的观点以及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诸多智者观点,我认为一个好的传播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首先,他需要和受众建立良好的契约关系。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老师讲授正确的且学生未知的事物,学生吸收并且与老师继续探讨,以求得真理明晰。再比如,保险销售员与潜在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宣传后者掏腰包。在不同的契约关系中,传受双方对信息的态度不一样。师生关系中学生倾向于接受,售卖保险的关系中潜在客户倾向于拒绝信息。 其次,传播者必须不谋私利;再次,传播者必须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与此同时,施拉姆在研究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对信息接受度的影响时,其观点十分类似于纽科姆的A-B-X传播模型,或肯尼斯.博科的认同战略(the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即如果传播者与受众是相似或者相互认同的,其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反之更小。我们若是把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看成三个个体,那么这恰好符合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2、传播内容定调 霍夫兰对构成信息有效要素的研究令人眼前一亮。他综合各家观点提出,演讲者的技巧并不能成为说服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断重复一个论点虽然有助于接收对象学习和改变,但是这样的说服效果很快就会消失。这令人联想到戈培尔的信条“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但是这一信条以及戈培尔信奉的魔弹论早已被传播学界所唾弃。 理性而精心组织的讯息可以影响受众的理解,但是不能使人改变主意。情感诉求相比于逻辑诉求而言,更能导致态度上的转变,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两种诉求完全分开。 施拉姆还指出,虽然在实验室里,理性的分析与告知结论能让人改变主意,但是如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者也证明,其实受众更容易接受自己做出的结论。 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反的观点怎么办?简言之:唤起需要,满足需求。霍夫兰强调的是“先发制人”的方法,即如果某一观点受众早已反对,或者受众受教育程度很高,或者听众无论如何都愿意听对方的意见时,传播者就应该首先把这一反对观点提出并加以反驳。 3、受众受到谁的影响? 团体! 当你的传播内容与受众自己的团体共同价值观相违背时,受众必然要回到自己的团体规范中去寻求帮助,并对传播者提出反驳或排斥。所以当传播者的论点并没有批判受众的团体身份时,说服过程受到的阻力会小许多。与此相应,如果要使一个人的价值和行为观念发生重要转变,通常要改变其珍视的团体身份:放弃旧的,接受新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地区歧视,如果我们批评一个人行为不端,就事论事当然会有收效,但若我们把这个人同他所在的省份相挂钩,比如“你们那儿的人就有这样的毛病”时,对方是断然不会接受你的建议的。 而与此同时,团体成员之间所有符合团体规范的暗示,都能使人接受团体传播的观点。比如福音派教徒一起在教堂唱圣歌,比如解放军战士高喊连号等。 4、还有哪些方式影响了人们对观点的掌握? 首先, “睡眠者效应”; 讯息发送者也是讯息的一部分,信息来源和受传者对传播者的感觉非常重要。或许在这个当下,受众接受了A的观点,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立场会松动并可能接受B的观点,而B极有可能是A的反对者。只有当他们被提醒A与B的思想分别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才会再次醒过来,之前就像是昏昏欲睡一样。 因此,受众对观点的把握有时并非出于对其内容的分析,而是对其提出者的信任。 其次,打预防针; 如果受众早晚会听到相反的观点,不如我们自己先提出来,然后加以驳斥,使之有精神准备。
回应 2013-03-16 17:11 -
传播的意义除了工具行为,自我中心行为外,还有一种由Stephenson提出的传播是为了满足和快乐的学说,称作“游戏说”。在Huzinga将工作和游戏两分的基础上,Stephenson提出有些传播的目的就是交流的愉悦(communication-pleasure),而另一些目的性更强、以促进他人行为为目的的传播被称作交流的不愉快(communication-unpleasure)。大众媒介关注的中心就是交流的愉快;这种愉悦在心理学上能带来“各方面充实自我的过程”并使人...
2013-01-11 17:28 2人喜欢
传播的意义除了工具行为,自我中心行为外,还有一种由Stephenson提出的传播是为了满足和快乐的学说,称作“游戏说”。在Huzinga将工作和游戏两分的基础上,Stephenson提出有些传播的目的就是交流的愉悦(communication-pleasure),而另一些目的性更强、以促进他人行为为目的的传播被称作交流的不愉快(communication-unpleasure)。大众媒介关注的中心就是交流的愉快;这种愉悦在心理学上能带来“各方面充实自我的过程”并使人“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他因此进一步说,对大众传媒的研究应当从游戏和愉悦的角度入手,而不应局限于劝说与社会效果的角度。后两种角度总是纠结于媒介的道德顾虑,而前者却能使大众的生活更加轻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控制。 施拉姆对Stephenson提出的批判,是传播的目的并不能用单一理论来勾勒,而是复杂的多因素行为导致的。比如马克吐温传记中的一段就同时具有自我中心行为、工具行为、游戏行为的特性。S的理论忽略了传播中的人际交流和媒介的教育功能,也没能将媒介与其中承载的信息区别对待,仅仅以效果论传播,有些以偏概全。 Stephenson的研究强化了我利用传播学进行游戏研究的信心。原来早在电子游戏诞生前的1967年就已经有人试图从传播中找游戏和愉悦的成分,有关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部分契合了我的理论,更令人惊喜。 William Stephenson, The Play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S.Szasz, Pain and Pleasure
回应 2013-01-11 17:28 -
P48:四种传播关系 P72:人们会期待“好人”,“坏人”的样子 P73:人的书写,步态和坐姿模式与个性的表现相当一致(那名字?) P104:研究传播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研究传播路径就是研究路径两端人们的传播关系 P153:新闻编辑室里的社会控制 P211: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 - 谁能成为好的传播者 P220:A-B-X 模型 P258:假性事件 P262: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言简意赅的表述了这一思想。他写道,很多时候,就告诉人...
2020-06-15 22:29 1人喜欢
-
传播的意义除了工具行为,自我中心行为外,还有一种由Stephenson提出的传播是为了满足和快乐的学说,称作“游戏说”。在Huzinga将工作和游戏两分的基础上,Stephenson提出有些传播的目的就是交流的愉悦(communication-pleasure),而另一些目的性更强、以促进他人行为为目的的传播被称作交流的不愉快(communication-unpleasure)。大众媒介关注的中心就是交流的愉快;这种愉悦在心理学上能带来“各方面充实自我的过程”并使人...
2013-01-11 17:28 2人喜欢
传播的意义除了工具行为,自我中心行为外,还有一种由Stephenson提出的传播是为了满足和快乐的学说,称作“游戏说”。在Huzinga将工作和游戏两分的基础上,Stephenson提出有些传播的目的就是交流的愉悦(communication-pleasure),而另一些目的性更强、以促进他人行为为目的的传播被称作交流的不愉快(communication-unpleasure)。大众媒介关注的中心就是交流的愉快;这种愉悦在心理学上能带来“各方面充实自我的过程”并使人“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他因此进一步说,对大众传媒的研究应当从游戏和愉悦的角度入手,而不应局限于劝说与社会效果的角度。后两种角度总是纠结于媒介的道德顾虑,而前者却能使大众的生活更加轻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控制。 施拉姆对Stephenson提出的批判,是传播的目的并不能用单一理论来勾勒,而是复杂的多因素行为导致的。比如马克吐温传记中的一段就同时具有自我中心行为、工具行为、游戏行为的特性。S的理论忽略了传播中的人际交流和媒介的教育功能,也没能将媒介与其中承载的信息区别对待,仅仅以效果论传播,有些以偏概全。 Stephenson的研究强化了我利用传播学进行游戏研究的信心。原来早在电子游戏诞生前的1967年就已经有人试图从传播中找游戏和愉悦的成分,有关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部分契合了我的理论,更令人惊喜。 William Stephenson, The Play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S.Szasz, Pain and Pleasure
回应 2013-01-11 17:28
-
“在信息关系中,不成文的契约要求一方准确报告信息,另一方则需要理解和验证信息的情况。但是在娱乐关系中,一方却要甘愿报“悬置怀疑”的态度,寻求娱乐的人,不要求他们的传播伙伴提供充分而准确的报道;他们不准备对任何东西抱怀疑的态度,不怀疑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东西。相反,他们准备接受故事、讽刺或笑话乐意认同从未有过,也许绝不可能存在过的人物,愿意分享人物的痛苦。他们不期望简单明晰无歧义的文字,而是希望读到...
2020-08-03 19:38
“在信息关系中,不成文的契约要求一方准确报告信息,另一方则需要理解和验证信息的情况。但是在娱乐关系中,一方却要甘愿报“悬置怀疑”的态度,寻求娱乐的人,不要求他们的传播伙伴提供充分而准确的报道;他们不准备对任何东西抱怀疑的态度,不怀疑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东西。相反,他们准备接受故事、讽刺或笑话乐意认同从未有过,也许绝不可能存在过的人物,愿意分享人物的痛苦。他们不期望简单明晰无歧义的文字,而是希望读到富有艺术性的意义含混的文字,并且准备接受一切混合的意义。”
“试考虑以说服为主要目标的传播关系,在这里,与记者或艺人不同,劝说者并不受契约的限制。他们靠各种手段传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挑选适合自己论点的信息,以自认为最佳的方式包装。他们用令人愉悦的东西来吸引人们对自己的传播的信息的注意,他们调动大号字体,高嗓门游行,集会,名人和重大事件,抢占人的感官,他们使用争论,威胁和许诺的手段,有时他们甚至雇人扮演特定的角色,就像魏征文比赛颁奖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一样。他们可以放手推出自己的主张或推销自己的产品,货物售出概不退换!”
回应 2020-08-03 19:38 -
“试图了解传播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们往往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摇摆,就像在广角镜头和特写镜头之间游移一样。在一篇经典论著中,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指出传播有三种社会功能:守望环境,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以及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外交官,试管随员和驻外记者的功能是守望环境的代表人物。编辑、记者和演说家的功能则是协调社会以及对环境做出回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是传承社会遗产。”
2020-08-03 19:27
-
妨碍人与人间关系的,最经常的倒是经历和评价方面的细小差异。这些差异藏在经历的深处,很敏感,难以解释,常常使人们疏远而而任何一方都不十分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是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听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以及在抽象范围内改变抽象程度的能力,以便在具体的基础上谈论比较抽象的内容,使读者或听众能够不感困难地从简单熟悉的形象转到抽象的主题或概括上来,并在必要时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形...
2020-06-26 13:38
妨碍人与人间关系的,最经常的倒是经历和评价方面的细小差异。这些差异藏在经历的深处,很敏感,难以解释,常常使人们疏远而而任何一方都不十分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是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听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以及在抽象范围内改变抽象程度的能力,以便在具体的基础上谈论比较抽象的内容,使读者或听众能够不感困难地从简单熟悉的形象转到抽象的主题或概括上来,并在必要时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形象上去。如果你看书很仔细,你也许会对甚至在大诗人、大小说家、以及某些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里所出现的大量的简单词汇和具体形象感到惊讶不已。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作家,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作家,才会不去注意传播对象,或试图给他们的贵族听众-…这些人专门寻觅罕用词、多音节词和非常抽象的公式化说明-以深刻的印象。
我们倾向于把概念、观念和人们编成要么是这个要么不是这个的符号,编成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要么是成功要么就是失败的符号,避而不作细致的区分,回避承认某些东西可以一部分是这样,或一部分不是这样。我们夸耀自己能够考虑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却忘记了第三个方面-甚至还有第二十五个方面--也极有可能存在着,并值得我们注意。肯尼思博尔了在他的著作《形象》里指出:人的想象力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当复杂性变得不能承受时,想象力就会遇而变为简单化行为,例如象征性的形象。他说,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组织的一种粗略概括或标志。在政治生活中,尤其在国际关系中,这种象征性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把美国看作山姆大叔,把英国看作约翰牛,或者把俄国看作表演节目的熊。
公共传播今天的一个问题是要愿意并能够看透这些刻板的简化形象和标语,并把它们与一个人对复杂情况的现实经验衡量一下。现实是复杂的。简单的语言往往使得掌握现实更难而不是更容易。因而一种有成果的传播关系必须在两个极端中间保持平衡。它必须建立在参与者能够舒适地工作的抽象水平上,必须包括足够的实例和说明来固定抽象水平。
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那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媒介加以控制,正如对它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
不同的社会对自由所下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美国关心的是政治自由,即不受政府约束的自由。苏联关心的是不受某一经济、社会阶级控制的自由以及在某种学说的体系范围之内的自由。当苏联领导人说美国的媒介不自由这句话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这些媒介是由资本家占有的这一事实。当美国领导人说苏联的媒介不自由这句话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这些媒介是在文化部长领导之下并在党政机构的经常监督之下工作的。美国可以说,它的媒介在不受政府的干预下为争取对象和利润而竞争方面是自由的;苏联可以说,它的媒介在不受资产阶级偏见的影响并在人民代表的指导下为人民服务方面是自由的。
我们谈的大多是媒介的”自由”。苏联理论家谈的大多是他们的媒介的”责任”。但是,在我们的制度下我们也需要在报道世界大事、满足不同水平的趣味和兴趣,对互相竞争的意见一视同仁等方面有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在传统上就对政府控制内容的任何作法抱有反感一目的是使新闻媒介能自由地向人民报道本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寄希望于媒介自愿地采取”
负责任的作法。为此,我们鼓励专业训练、职业协会以及<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等类似刊物上刊登的那种媒介之间与媒介内部的批评。
(1)没有一种“西方的”发展模式是适合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上每个国家所需要的是它自己的模式;
(2)欠发达国家更普遍地把希望寄托于农村地劳动密集型的战略而不是城市,更不是西方的资本密集型的发展:
(3)技术的转让除非依托当地的活动和愿望才能产生良好的作用,而不是外部的鼓励;
(4)因此,一个设立在大城市向村庄给予指导的传播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良好的渠道,一种向上以及向下的水平的渠道
5)除以上这些之外,除非与一个提供专门知识,资金和装备帮助做要做的事的制度相结合,不管怎样高超的传播,是不可能加速发展的。
回应 2020-06-26 13:38 -
P48:四种传播关系 P72:人们会期待“好人”,“坏人”的样子 P73:人的书写,步态和坐姿模式与个性的表现相当一致(那名字?) P104:研究传播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研究传播路径就是研究路径两端人们的传播关系 P153:新闻编辑室里的社会控制 P211: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 - 谁能成为好的传播者 P220:A-B-X 模型 P258:假性事件 P262: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言简意赅的表述了这一思想。他写道,很多时候,就告诉人...
2020-06-15 22:29 1人喜欢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6分 297人读过
-
每满100-30
-
暂时无货, 19天前曾上架
-
新华出版社 (1984年)8.6分 289人读过
-
新华出版社 (1984)8.7分 88人读过
-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静默)
- 外国经典教材2 (月亮)
- NGO/NPO参阅 (远慕)
- 各知识领域的优秀基础教材与读本 (Fati)
- 传播学 ([已注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传播学概论(第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大时代.歌姬 2011-03-04
1、新译本比老译本舒服(且准确)2、上网一族多了解一些传播与社会以及个体的关系,是很有益处的呦亲~
0 有用 远慕 2011-08-16
理论完备,数据翔实,启人深思。
6 有用 [已注销] 2014-07-17
真的……废话太多……
0 有用 发发发发发发糕 2012-07-04
欢乐。参考消息是免疫针。。
0 有用 她六舅 2013-01-06
由于看了另外一本书,有这样的牛逼观点:施拉姆同志是一位投机倒把的学术分子,颠覆了我们以往课上的给他戴上的神圣光环,平时看那些学者的一首书之后,再回头看这本传播学概论,就觉得这像个经典阅读的速读指导。但还是肯定他的一些功绩吧~~
0 有用 海星逗逗 2021-01-22
很好的入门书。
0 有用 紫婉 2021-01-05
传播学基础书籍,偶有比喻佳句,大量举例说明通俗易懂,翻译功不可没。阅读的过程就像缓步踏上知识阶梯,每一步上升都令人喜悦,每个新获得的观点都令人成长。读完之后再回味这本书,就已经没那么高深了,感觉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征程。
0 有用 阿廖沙在吗 2020-12-16
知识普及。里面信息论的知识可以用来分析小说叙事。小说家一般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擅长玩弄“信息缺失”。
0 有用 四加四等于拗 2020-12-13
作为了解传播学的入门教材不错。
0 有用 苜秾 2020-10-15
做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