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副标题: 人文教育忧思录
原作名: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译者: 肖聿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176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华博识文库
ISBN: 9787501194216
内容简介 · · · · · ·
《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内容简介:在这《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从根本上批判了一种思想,即教育首先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她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忽视、嘲讽艺术和人文学科,将使我们大家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陷入危险。
作者指出,从教育的历史上说,人文学科曾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的目的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这种以获利的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是短视的,已经腐蚀了青年人质疑权威的勇气与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弱势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心,削弱了人们处理复...
《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内容简介:在这《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从根本上批判了一种思想,即教育首先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她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忽视、嘲讽艺术和人文学科,将使我们大家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陷入危险。
作者指出,从教育的历史上说,人文学科曾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的目的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这种以获利的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是短视的,已经腐蚀了青年人质疑权威的勇气与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弱势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心,削弱了人们处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缺失对健全的社会和世界是有害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抵制将教育降格为GDP的工具;相反,我们应该将教育和人文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成为对他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有责任心的公民。
告别功利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她从纽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法学院、神学院合聘的法律和伦理学教授。获颁世界上37所大学的荣誉学位。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会委员。被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英国《展望》杂志两次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The World's Top 100 Intellectuals)榜单。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善的脆弱性》《欲望的治疗》《培育人性》《思想的剧变》《逃避人性》《生活质量》《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等。
目录 · · · · · ·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无声的危机
各国及各国的教育制度都在拼命追求国家的利润,都在轻率地抛弃民主制度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这种倾向若是发展下去,世界各国很快就会产出一代代有用的机器,而不能造就完全的公民——他们能独立思考,能批判传统,能理解他人苦难和成就的意义。全世界民主政体的未来面临着危机
第二章 为赢利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 · · · · · (更多)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无声的危机
各国及各国的教育制度都在拼命追求国家的利润,都在轻率地抛弃民主制度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这种倾向若是发展下去,世界各国很快就会产出一代代有用的机器,而不能造就完全的公民——他们能独立思考,能批判传统,能理解他人苦难和成就的意义。全世界民主政体的未来面临着危机
第二章 为赢利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在全世界,在各级学校中,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课程全都在被砍掉,以便为技术培训课程让路。印度的家长们为子女考入各种技术和管理学院而自豪,而子女若是学习文学或哲学,或者想画画、跳舞或唱歌,家长便感到羞耻。美国的家长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尽管美国有文科教育的长期传统
第三章 教育公民:道德的(与反道德的)情感
任何社会都不是纯粹的,每个社会内部都有“文明冲突”。每个社会内部都有愿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其条件是互敬互惠;每个社会内部也都有热衷主宰他人的人。我们必须懂得怎样更多地培养出前一种人,更少地制造出后一种人。以为我们自己的社会是纯粹的,这个错误观念只会滋生对外部人的攻击,并会使我们看不到对内部人的攻击
第四章 苏格拉底教学法:辩论的重要性
只要标准化考试成了一种规范并以此衡量学校,苏格拉底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就很可能被弃诸一旁。追求经济增长的文化非常热衷标准化考试,而不易通过这种考试做出评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则会遭到冷遇。只要追求个人和国家的财富是学校课程的焦点,那些苏格拉底式的能力就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发展
第五章 世界公民
没有开设人文学科课程的大学,就不能实行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换句话说,培养世界公民的大学,应在专业课之外为所有的学生开设一些文科共同课。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实行的更复杂课程的教育,对于造就一种公民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公民能真正地理解全球事务,能对本国做出的政治选择负责
第六章 培养想象力:文学和艺术
培养同情心,这是最现代的民主教育理念的关键部分,在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都是如此。各级教育机构如果想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让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课程成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一种参与性的教育,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即通过另一个人的眼睛观察世界的能力
第七章 岌岌可危的民主教育
我们今天仍在声称我们喜欢民主和自治,也认为我们喜欢言论自由、尊重差异、理解他人。我们在嘴上谈论这些价值观,却极少思考一个问题:要将这些价值观传给下一代人并确保其存在,我们需要做什么。追求财富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要求我们的学校生产出有用的赢利者,而不是培养出有思想的公民。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我们恰恰剪除了对维持健康社会至关重要的那部分教育事业
附录
在科尔盖特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附录二
玛莎·努斯鲍姆简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64 优柔寡断往往混合着屈从权威和同伴的压力。 65 苏格拉底的一生,使雅典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谦逊。阶级、名望和威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中的论点。 65 缺乏自我省察的人还有一个问题:他们往往互不尊重。 人们如果将政治辩论看作类似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目标是为自己一方赢得分数),他们就很可能将“另一方”看做敌人,希望对方失败,甚至希望对方受到侮辱。他们根本不想寻求和解,也根本不想寻找共同点。相反,苏格拉底对待对话者的态度,则与他对待自己的态度完全相同。人人都需要接受检查,在辩论的观点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批判态度能表明每个人的立场;在辩论中,找出共同的想法和一致的观点,有助于公民同胞得出共同的结论。 89 泰戈尔憎恶自己上过的每一所学校,只要有可能,他就尽快离开它们。它憎恶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是将学生视为接受文化价值观的被动容器。……他曾将传统教育喻为“训练鹦鹉”…… 90 印度的一位王公有一只漂亮的鹦鹉,他认为那鹦鹉必须接受教育,便荣他帝国的各个地方招来了智者。智者们对教学方法尤其教材进行了无休无止的争论。他们说:“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课本永远都不嫌多!”鹦鹉有了一个美丽的学校——金鸟笼。“”那种方法非常出色,相形之下,那只鸟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很荒唐。”还有,“这些权威(指那些饱学的老师)一手拿课本,一手执教鞭,给那只可怜的鸟儿上课!……” 一天,鹦鹉死了。有好长时间,谁都没有注意到它已经死了。…… …… 那只鸟被拿到了王公面前……王公用手指戳了戳它的身子。只有它体内的那些书页沙沙作响。 《泰戈尔:教育先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4页 -
正确思考影响国家的政治问题的能力,不遵从传统或权威,考察、反思、说服和辩论的能力。 将公民同胞视为享有平等权利者的能力,尽管他们的种族、宗教、性别和性取向不同;尊重公民同胞,将他们看做目的,而不仅仅看做为了私利而去操纵的工具。 关心他人的生活的能力,理解各种政策的能カ,理解那些政策给自己的同胞、不同群体、非本国人民的生活会带来何种影响的能力。 想象影响人生全过程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想象童年期、青春期、家庭关系、疾病和死亡。更重要的是,这种想象能力来自对各种各样人生故事的理解,而不仅来自汇集的数据。 以批判性思维判断政治领导人的能力,但也应多方面地、真实地了解他们能利用的机会。 将国家的优点看做整体的优点而不是自己所属的本地群体的优点的能力。 将自己的国家视为复杂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的能力,而要解决那种世界秩序中的各种问题,则要求理智的、跨越国度的深度思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为赢利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 15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告别功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读书笔记】玛莎·C·努斯鲍姆:《功利教育批判:为什么民主需要人文教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功利教育批判:为什么民主需要人文教育》一书批判了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教育发展模式,发出了恢复人文学科在教育中应有地位和改革世界教育的强烈呼声。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学著作,本书站在政治哲学和社会批判的角度,思考和寻找着民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以促进... (展开)
我们一直在说给孩子教育的自由是为什么?为什么说现代社会推崇卢梭、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法?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新华出版社 (2017)7.4分 161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6.6分 29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 (相风乌)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第2版(by夜曲依赖症等) (小石)
- 提升思想深度的102本书 (Envo)
- 大学教育 (默识)
- 总有那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送你到这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告别功利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lavezero 2012-08-12 16:01:57
要完成无视不平等现象的经济增长,道德的冷漠就必不可少,而人文、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同情之心正是冷漠之敌。
0 有用 cub18 2017-02-10 15:38:47
关于全球人文教育图景的泛泛而论
1 有用 sigma38 2012-05-17 14:56:38
@衣冠古丘@苏德小懒 可以对照周老师的发展理论来看看。
2 有用 一生归宁 2012-02-10 20:22:16
立意高洁,论证乏力。
4 有用 浩子菌 2015-03-15 12:28:04
如果教育只是应试与谋生的手段,或是追求功利目标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狭隘的。当下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个问题显得紧迫而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缺乏对于教育本旨的深刻理解,一切有关教育的改革都会变得“无的放矢”。在努斯鲍姆看来,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是培育人文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至少必须包括三种能力:第一,批判性的检讨自己、检讨自己所在传统的能力;第二,接纳并关心他人的能力;第三,设身处地为他... 如果教育只是应试与谋生的手段,或是追求功利目标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狭隘的。当下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个问题显得紧迫而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缺乏对于教育本旨的深刻理解,一切有关教育的改革都会变得“无的放矢”。在努斯鲍姆看来,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是培育人文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至少必须包括三种能力:第一,批判性的检讨自己、检讨自己所在传统的能力;第二,接纳并关心他人的能力;第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想象力。在她看来,这样的教育不是功利导向的教育,而是可以使教育的主体,更加具有人文精神,成为善于思辨与反省、具备同情心与充分想象力的健全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