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短评

热门 最新
  • 39 陆支羽 2012-03-29 00:50:20

    1.人的“自我”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个,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幻无定的。而每个人看别人时却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片面的他,或者在某一时刻静止的他,错把这当做其整个人,因此人们互不理解,互相责难。2.用一种汗水不会浸湿的材料制成分量很轻的面具,并使演员的眼睛、鼻孔和嘴巴能够活动。3.母亲的面具可在青灰色的眼眶和两颊挂上蜡制的泪珠,就像教堂里表情悲痛的圣母的塑像或画像那样。4.当你的某一行动使你陷入一种不幸的困境,突然遭到人们的冷嘲热讽时,你就会发现,人们用这唯一的准则以这一次行为来判断你的一生,仿佛你的一辈子都断送在这件事情上了。5.一幅画像总是停留在被凝结其中的永久不变的那一瞬间。6.你们有你们自己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内心世界,而别人有着他自己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内心世界。

  • 23 悲欣交集 2011-10-25 00:12:04

    地铁上读的,看得我又坐过站。。

  • 19 看不见的城市 2011-04-29 23:06:42

    荒诞派老祖?皮兰德娄将哲学,荒诞,甚至超现实完美地融合到了戏剧当中,凭此拿下诺奖毫不为怪。译名其实维持老版本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更为贴切,也更有味道。另,个人很是好奇雷乃,伍迪艾伦以及赖声川可有受到皮翁剧作的影响呢?

  • 12 冥王星的灯笼裤 2016-05-03 16:24:16

    翻译很生硬。但是《六个》这部剧确实很神,在形式上像极了《有话好好说》这种地方频道大型家庭伦理撕逼节目,其实难说这种节目内核上就不是出剧中剧。导师让我比较来看《文艺趣向》,技术上几乎相同,但整个情绪上不太对路子。第二篇《亨利四世》设定也挺牛逼,就是我没太看明白。

  • 5 野次馬 2012-04-08 13:57:11

    借用meta-fiction的概念的話,這就很像是部元戲劇。不過嘛,類似的手法猩猩早就玩壞了……

  • 3 Huiii 2020-09-14 01:52:09

    妙极了,妙极了,戏剧真的是最合适的一种探讨真实与虚构,谎言与面具的形式。《六个》和《亨利四世》两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由“表演”始,逐渐揭开残酷的真实,但当这些生活中的“角色”无法承受真实的重量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再次踏过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打破真实、酿成悲剧。边读时也边在想,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的镜像?我们是否太轻易地由真实进入了表演和虚构,承受着“表演”的重担。而相比剧本中的人们,当他们至少还愿意“出演”真实时,我们却在逃避真实,也在潜意识里趋利避害似地远离那个可能的悲剧。皮兰德娄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若想在世上洞察真实,往往也要接受悲剧—可选择的权利在我们:是选择岁月静好地表演着,还是在暴风骤雨中真实地存在着?这是永恒的诘问啊。

  • 4 没落的小资产者 2017-08-10 10:28:55

    看过这样的书造成的尴尬无非是:为什么还要创造新的东西?写下些新的废话?

  • 5 奇门张叔公 2020-08-20 17:05:53

    深揭露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帕奇夫人突然出现时,戏和戏中戏的界限模糊了,舞台幻觉被打破了,而末处小儿子在枪声中真的死去了,我们才意识到这一切是真的。而艺术和生活有着绝对的对抗性,演员的表演被角色嘲笑,认为不真实,而角色的演出被导演讥讽,认为不合规矩。演员和角色、文本和表演,确实存在沟壑。而剧本作于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崛起压迫着人,战争的创伤还在持续,皮兰德娄从人的意识和生存出发,表现了那一代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无不是难以立足,且表面的一本正经,难掩内里僵化和厮杀的关系。

  • 5 DEIRDRA 2014-07-31 13:25:02

    太厉害了,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我昨天晚上竟然梦见了这个剧作家...在我苦思冥想如何叙事形式有趣内涵几不误的时候,他们在那么多年前就做到了。其中的隐喻太厉害了,也趣味横生,《六》很好地讽刺了一把斯式表演体系。其实我也特不喜欢斯式!一开始觉得自己不喜欢戏剧的原因就是只看过斯式戏剧。

  • 2 光涪 2011-06-10 00:12:31

    两部戏,喜欢的就只有一句话:“你可以用这种假身份吃饭,睡觉;如果你觉得背上发痒,也可以搔一下”(P207)

  • 1 张老实 2019-04-22 11:18:55

    一点人物小传记:皮兰德娄一生写诗但无大成就。

  • 4 獨孤島主 2011-10-14 11:37:34

    这是人类在表演还是表演变成了人类?

  • 6 尺波電謝 2019-10-29 00:10:38

    一个皮蓝德娄式荒谬巧合。昨天,我和电脑正在探讨皮蓝德娄的戏剧,夜已经深了,于是一切暂时被搁置。第二天,在充满不定点和书籍膨胀的公共空间,我和电脑以及昨天的一切,被这本《六个》占据了最高层空间,它找到了我,通过不知名的手,在万千钢铁树木与字符与秘密的不确定因素中,偏偏找到了我,迫使我翻开。我失去了主动挑选的权利,段落对话进入我的眼睛,“人,剧作家,即使作为角色的创造者他们都是会死的,只有角色是不朽的”“在人前,我们都人模人样,然而在人后心里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屈从于自己的欲望,在放纵过后又要摆出道貌岸然的样子...世上的人大抵如此,只是没有勇气说出来罢了”。沟通是无效的,语言是破碎的,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不能够被构成自我,自我碎片与他人相撞;艺术和现实,谁又能说清楚哪个更真呢?

  • 1 SeaHoney 2012-07-06 22:13:37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对你们来说,是编造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却是唯一的生存所在”;另,91~92页,“父亲”说角色诞生后就不受剧作家的约束,这算是下启新批评里的intentional fallacy么

  • 1 Josephine 2016-06-21 22:13:51

    戏中戏中戏,作者在虚幻和真实间自由的游走,可以想想出这出戏的层次感有有多强,排起来有多困难。三四年前青戏节上过,没看成,遗憾

  • 2 把噗 2012-10-27 11:20:13

    相当厉害,探讨戏剧创作本身。

  • 1 🌺五月雨永远 2015-09-23 11:03:45

    戏中之戏。以此观之,伟大的剧作家们只要他们愿意,随手编几个推理剧估计也是悠闲地犹如泡一杯早晨的咖啡一样吧.......

  • 0 Touma 2011-06-03 10:13:55

    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 2 鸟儿 2017-04-26 23:47:39

    参加读书会读的一本书。没想到张口“读”剧本也有疗愈作用。 剧本里的角色诞生以后就不再受剧作家的掌控,其实生活也是一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