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上提到的 (大白)
- 精神分析临床治疗 (O)
- 2016读书 (白云Rita)
- 疯狂·精神·毕业论文文献 (痞人纯良)
- 文学精神分析&原型批评 (l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論佛洛伊德的“創造性作家與白日夢”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明 2018-07-30 11:14:31
弗洛伊德盘存幻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用其一惯的象征性、回溯性、延深性的笔触关联了儿童游戏—白日梦—作品—神话,为创造力的洞见提供了历史基础。本书大部分论文参照弗氏、克莱因和比昂的不同面向提出作者的观点。 弗派视幻想为“自我受挫愿望的想像性满足的次发过程”,为享乐和现实间的调和状态,既避免了全能幻想(无法消除痛苦),又不至于行动释放(不成熟的自我解体)。克莱因认为,ph幻想是“潜意识心智活动的原始内... 弗洛伊德盘存幻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用其一惯的象征性、回溯性、延深性的笔触关联了儿童游戏—白日梦—作品—神话,为创造力的洞见提供了历史基础。本书大部分论文参照弗氏、克莱因和比昂的不同面向提出作者的观点。 弗派视幻想为“自我受挫愿望的想像性满足的次发过程”,为享乐和现实间的调和状态,既避免了全能幻想(无法消除痛苦),又不至于行动释放(不成熟的自我解体)。克莱因认为,ph幻想是“潜意识心智活动的原始内容”,根本是为修复内在世界被摧毁或恢复失落的客体。比昂的角度,客体缺席引发填满精神空间的需要,母亲α功能对婴儿转化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印象提供了轴钧之用。 跳出心理玄学的阴沉,发展的观点视创造性为适应、持续、探索和愉悦的精神活动,藉由与他人互动而成为可能,并沉浸于文化影响中,我觉得更具有整合性。 (展开)
0 有用 小龙 2020-03-29 21:58:24
心理学运用到作家的创作过程研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关于作家的创作过程的研究不能形成概括性的文艺理论;对创作过程的现代研究方法不适用于作家之间的区别,而适用于文学史上的分期;即使是作家本人关于创作过程的论述也常常失之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