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實錄-蒙古秘史》的原文摘录

  • 這一次討論的題目,是「漫談元朝秘史」。「元朝秘史」在漢籍中是一部很特別的奇書;保留下來的形式,也很特殊,値得加以注意。今天兄弟想就個人淺學所知關於這部奇書的內容、性質,在國內和國際間學術界對牠研究的概況,以及牠在國史中應有的地位,略作介紹,敬請諸位先生不吝指教。兄弟是治通史中的斷代史(宋遼金元史)的,「元朝秘史」祗是這一階段中直接史料的一種,所以祗能隨便談一談。 我國歷史悠久,材料豐富。從前北京大學曾把國史分成六段,或七段(上古、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金元、明清、近百年史);想分段工作,把國史徹底清理一番。因此對於斷代史,也作專史看待,注重研究每一大段落中的一切直接史料,以期對於這一時代,有比較眞切的認識。元朝秘史是遼宋金元時代(九〇七——一三六八)元朝初年的重點史源,所以早在二十年以前,兄弟即曾加以注意。又因卒業北大史學系後,與精通中西文史學的義寧陳寅恪先生同時留學德國;並認識法國的伯希和(Prof. P. Pelliot)先生,德國的海尼士(Prof. E. Haenisch)先生(兩位都是研究元朝秘史的歐洲學者),直接間接受到鼓勵,很早即研讀葉德輝刊的漢譯蒙音元朝秘史。民國二十三年歸國,在北大擔任遼宋金元史,同時講授「蒙古史擇題研究」,又得認識蒙古青年學者札奇斯欽先生,作為朋友,商榷學問,至今愈密。對於元朝秘史的研究,雖時作時輟,沒有專文發表。但因歷年稍久,材料愈積愈多,也頗有追隨時賢,酌加整理的打算。今承同志會邀約,辭不獲已。謹就這一名著依個人淺學所知,作一概括的報告。 就正名說,「元朝秘史」,實在應當叫作「蒙古秘史」。蒙古文稱這部書是「忙豁侖、紐察、脫察安。」忙豁侖,即是「蒙古的」,紐察(紐古察)意即「機秘」,脫察安,即是「史綱」,或「大事記」。也就是元史卷三十六文宗紀(五)與卷一八一虞集傳所說的脫卜赤顏。這八個字合起來就是「蒙古的機密史綱」或「蒙古的機...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1赞 2021-10-01 06:42:16
    —— 引自第1页
  • (一)現存元朝秘史的內容與重要段落:現存元朝秘史就四部叢刊三編本(葉刻本除一處有錯簡外,大體全同)說,共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節。內容所述,前十一卷爲成吉思汗(元太祖)一生重要事跡;後一卷爲窩闊台汗(元太宗)繼位後的重要事跡。因爲原書記載成吉思汗的事跡,特別詳細,所以倭國學者那珂通世(一八五一——一九〇八)就把「蒙古秘史」(忙豁侖、紐察、脫察安),改譯爲「成吉思汗實錄」。(倭譯本,雖未區分章節,但每節上有標題,頗便閱覽。)現在我國旅美的歷史家洪煨蓮先生,近年爲組織出版的謝再善的兩種譯本,及德文海尼士教授的德譯本,都有分期與小的標題,頗覺醒目。兄弟久好此書,因爲便於記憶,也曾分原書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節爲下列的幾個段落。 (1)成吉思汗的先世:這一章追述成吉思汗降生以前的祖先與家世。從第一冊第一節到第五十八節。這一階段中,採取若干流傳蒙古的故事,追敍成吉思汗先世的歷史。詳明眞切,情節生動。(如阿蘭娘娘折箭訓子的故事等,都是很美的,頗像我們喜讀的左傳。)均遠較舊元史(一)太祖紀,元史譯文證補(一),多桑蒙古史(第一冊第二、三章)等爲佳。 (2)成吉思汗的少年時代:從降生到結婚以前。自第五十九節起,到九十三節止。(這一章所分節目與洪煨蓮先生等所分略有不同。) (3)結婚後的聯結王汗與札木合:從結婚起,中經聯結王汗與札木合到與札木合的分裂。自第九十四節起,到一百一十九節止。 (4)被推爲蒙古本部可汗,初步建立組織與收併鄰近部落:從收容各部小頭目起,到被推爲蒙古本部可汗,並毆殺不里孛可止。自第一百二十節起,到一百四十節止。這一時期中,洪煨蓮先生等都依據秘史原文(一百二十三節),說帖木眞被推爲本部可汗的時候,即建號成吉思汗。這自然是不確的。這時候帖木眞僅被推爲本部的可汗。秘史(一二三節)原文雖說:「這般盟誓了,立帖木眞做了皇帝,號爲成吉思。」實際上這裏的稱呼,應是追述。因為牠與後文(二〇二節...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1 08:05:30
    —— 引自第3页
  • (二)元朝秘史在史源學上的性質:現存元朝秘史二百八十二節,就上列內容說,是一部敍述元朝開國並震動世界的東亞英雄成吉思汗的一種實錄,也是一部很難得的元朝開國初期的直接史料。我們若拿近代史源學(Quellenkunde)(即研究如何認識史料,如何尋找史實來源的學問)的眼光去估量元朝秘史,眞是難能可貴。牠不但是同時人遺留下的直接史料,而且大部分是「當事人自述甘苦」;所以親切生動,獨具一格。約略言之,牠即有以下的幾種特點。(1)牠是蒙古極盛時代(一二四〇年前後)寫成的;並且有許多已往蒙古的好傳說、好習慣,都被用追記的方式保存下來。比方牠敍述成吉思汗先世的故事,從巴塔赤罕到孛端察兒(元史太祖紀的第十世祖),就比舊元史多出十一代。這即是該書難能可貴的一例。(2)元朝秘史(就拿現存中文總譯說)多是當事人的對話,與自述甘苦,故天眞親切、生動可信。例如牠敍述成吉思汗十三歲(我是相信成吉思汗七十二歲說的)喪父後,部族離散、受人欺凌,母子們在斡難河過苦日子的情形;被泰亦赤烏人當作俘虜,徇示各營,終於運用急智逃歸的情形;尋找失馬,結識孛斡兒出等的情形;應付桑昆,與王汗暗鬪明爭,終於消滅王汗的情形;一二〇六年建號大汗,大封功臣,組織護衛軍的情形等等,都是很難得的報告。都可以補充元史太祖本紀,元史譯文證補(卷一)與多桑蒙古史(上册第一卷各章)的不足。秘史中敍述成吉思汗一生事跡,親切細密,富於草原風味。對於一位大可汗自幼到老的全部生活,都有敍述。這不但是描寫遊牧英雄生活的珍品,也是漢地帝王像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的傳記中所沒有的。(只有朱元璋的皇陵碑、朱氏世德碑,若干片段,可以與秘史相比擬。)倭人那珂通世最早(一九〇八)翻譯秘史,改稱「成吉思汗實錄」,確有道理。 元朝秘史一書,敍事的技術很高,值得重視。全書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節,就中只有十四節(自二六九節到二八二節)講到元太宗(窩闊台可汗)的事跡...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1 13:39:43
    —— 引自第6页
  • 關於秘史一書的內容,它的重要性,和一般研究的概況,已見姚師的前揭文,這裡無須再作蛇足之筆。下面僅就二、三未決的問題,和筆者所持的態度,略作一些說明。 一、這本書究應稱為「元朝秘史」,還是「蒙古秘史」?這是一個爭論已久,而難決定的問題。主張稱爲「元朝秘史」的人說:因爲這本書被發現的時候,就以「元朝秘史」之名與世人見面,自然不宜以其他名稱代之。主張用「蒙古秘史」的人說:這本書本來就是「蒙古秘史」,爲什麼硬拿「元朝秘史」來頂替呢?對於這一個爭辯,筆者不擬有所偏袒,只是願從一個把原來漢字音譯的原文,復原成蒙古文,把從蒙古文誠實的翻譯一貫作業的系統上,根據蒙古文原標題:Mongghol-un ni'ucha tobchiyan,把它譯作「蒙古秘史」,以玆徵信。 二、蒙古秘史這本書是歷史,是歷史故事,還是史料?這又是一個難解的死結。主張它是歷史的人認爲,這是蒙古人以蒙古語寫成的唯一的大部頭的歷史。否定的人以爲,書中若干史實的記載時間顛倒,人物訛記,怎能稱之為歷史呢?充其量不過是歷史小說之類的讀物而已。筆者以為歷史不只是記載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而也是要記載當時人類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內涵。因此即或秘史的記事有時不及皇元聖武親征錄,元史太祖本紀,和拉施特Rashid-al-Din的史集Jami al-Tawarikh記載的詳實正確;但它所提供有關社會制度,文化生活史料的豐富,則不是其他書籍所能比擬的。至於歷史記事本身的問題,也有許多秘史所記,不見元史太祖本紀,但見於其他史料者。這一點也不能不說是秘史之所以重要的另一個因素。 三、秘史是文學還是歷史?關於這個問題,說秘史是史詩的人頗多。其實,它與其他古代的歷史一樣,既是文學也是歷史。因之在翻譯上就大有問題。詩的部分自應譯成詩的格式;可是這樣又容易破壞了語氣和記事的連貫性。所以在這次重譯的時候,難免有不一致的感覺。若干部份,原文雖然是詩,但仍以散...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1 15:49:26
    —— 引自第22页
  • 第二節 巴塔赤罕之子塔馬察①。塔馬察之子豁里察兒·蔑兒干②。阿兀站·孛羅溫勒③之子撒里·合察兀④。撒里·合察兀之子也客·你敦⑤。也客·你敦之子撏鎖赤⑥。撏鎖赤之子合兒出⑦。 ①塔馬察Tamcha人名,成吉思可汗傳誤作Temüjin。黃金史Tamachin 。蒙史源流作Demchug爲藏語之一佛名,顯係錯誤。 ②豁里察見·蔑兒干Khorichar-Mergen,Khorichar人名,Mergen今譯爲「賢者」,或「專家」,但古代則一般均指善射者而言。 ③阿兀站·孛羅溫勒A'ujim-boroghul人名。A'ujim寬大之意。 ④撒里·合察兀Sali-ghacha'u人名。蒙古源流及Rashipongsugh書均作Sali-ghaljighu。黃金史作Sali-ghalchaghu。黃金史綱作Ghali-ghaljuu並誤爲撏鎖赤之子。按ghacha'u或ghachighu爲性格不正常之意,而ghajighu或ghaljuu則爲瘋狂之意。 ⑤也客·你敦Yeke-nidün人名。Yeke是大,nidün是眼睛之意。蒙古源流作Nige-nidün。 ⑥撏鎖赤Sem-sochi人名,Sem爲寡言或禁聲之意。 ⑦合兒出Kharchu人名。蒙古源流作Khali-kharchu,黃金史作Kharchus。Reshipongsugh書及成吉思可汗傳、黃金史綱三書均無此人。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3 19:29:50
    —— 引自第5页
  • 第三節 合兒出之子孛兒只吉歹·蔑兒干①,他的妻子是忙豁勒眞·豁阿②。孛兒只吉歹·蔑兒干之子脫羅豁勒眞·伯顏③,其妻孛羅黑臣·豁阿④。〔他〕有個〔名叫〕孛羅勒歹·速牙勒必⑤的僕從⑥,〔和〕銀灰色〔及〕鐵青色的兩匹駿馬⑦。脫羅豁勒眞的兩個兒子是都蛙·鎖豁兒⑧〔和〕朶奔·蔑兒干⑨。 ①孛兒只吉歹·蔑兒干Borjigidai-Mergen即孛兒只斤族的善射者之意。按成吉思可汗所屬之黃金氏族Alan Uragh即以Borjigid爲姓。但其用爲氏族名則在孛兒只吉歹·蔑兒干曾孫孛端察見Botonchar之後。(見秘史卷一第四十二節)然以此名考之,似在孛端察兒之前,業經使用Borjigin一語爲氏族之名稱。 ②忙豁勒眞·豁阿Mongholjin-gho'a女子名,即忙豁勒眞氏族美人之意。其見於明代史料之中者,作「滿官嗔」。 ③脫羅豁勒眞·伯顏Torkholjn-Bayan人名,脫羅豁勒眞一語今已不得其解。伯顏爲「財富」及「富翁」之意。脫羅豁勒眞·伯顏即財主脫羅豁勒眞之意。 ④孛羅黑臣·豁阿Boroghchin-gho'a女子名。Boroghchin是褐色雌鷹或雌雛鳥之意。關於此字可參照本卷第二十五節。豁阿是麗人之意。 ⑤孛羅勒歹·速牙勒必Boroldai-soyalbi人名,「孛羅勒歹」是指「褐白相間」之色,「速牙勒必」似爲「萌芽」之意。此二字似爲兩個人名。 ⑥僕從原文爲「札剌兀禿」jalaghutu。「札剌兀」爲青年人之意,原旁譯作「後生」,頗爲正確。原總譯作「家奴」解。蘇俄蒙古學家近人拉地米爾索夫B. Va. Vladimirtsov氏於其名著蒙古社會制度史(一九三四年莫斯科出版,見倭國外務省譯本第一七五頁)解此字爲奴隸、召使及家僕之意,恐係根據原漢譯而來,然亦爲共產國家學者一貫的論調。 ⑧都蛙·鎖豁兒Du'a-Sokhor人名,Du'a是中央之意,Sokhor是盲人之意。請參看秘史...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3 19:36:07
    —— 引自第6页
  • 第七節 朶奔·篾兒干到那些百姓那裏〔一看〕,果眞有一個美麗,很有名氣,聲譽高,名叫阿蘭·豁阿①,還沒有〔許〕給人家的女子。 ①阿蘭·豁阿Alan-Gho'a女子名。Alan字義是「紅色」,Gho'a「美人」之謂。蒙古源流、黃金史均作Alun-Gho'a。成吉思可汗傳作Alung-Gho'a。黃金史綱稱爲Alagh-Khatun,Alagh乃Alan之誤。元史太祖本紀作阿蘭·果火。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08:13:52
    —— 引自第9页
  • 第十節 阿蘭·豁阿來到朶奔·篾兒干那裏,生了兩個兒子。〔他們〕的名字叫作不古訥台①〔和〕別勒古訥台。② ①不古訥台Bükünütei人名,蒙古源流作Begüntei。 ②別勒古訥台Belgünütei人名,蒙古源流作Belgetei。黃金史:「Belgünütei等二子,」但於其旁註補加Bükünütei之名。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6:16:48
    —— 引自第12页
  • 第十一節 他的哥哥都蛙·鎖豁兒有四個兒子。不久他的哥哥都蛙·鎖豁兒死了。都蛙·鎖豁兒死後,他的四個兒子①不把自己的叔叔朶奔·篾兒干當作親族,小看〔他〕,撇棄〔他〕,離開遷徙而去,遂成為朶兒邊②氏族③。他們就是朶兒邊〔氏〕的百姓。 ①蒙古源流及黃金史二書都稱都蛙之子爲Dunui, Doghshin, Emneg, Erke四人。蒙古源流又稱此四子爲斡亦剌惕Oirad(即明代之瓦剌,清代之衛特拉)四部Ö'elüe厄魯特,Baghatud巴嘎圖特,Khòid輝特,Kiraghud奇喇古特之祖;而黃金史則僅稱其後裔在四斡亦剌惕之中。 ②「朶兒邊」Dörben氏族名,其字義爲「四」。近代外蒙古西部之杜爾伯特Dörbed族,即爲Dörben一字的複數形。 ③原文作「斡孛黑」obogh,原譯作「姓」,即姓氏之意。按蒙古傳統即社會制度,obogh就是氏族之意。請參看拉地米爾索夫之蒙古社會制度史倭譯本一一九頁至一二三頁。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6:34:47
    —— 引自第13页
  • 第十七節 不久朶奔·篾兒干死了。在朶奔·篾兒干死後,阿蘭·豁阿沒有丈夫,却又生了三個兒子。〔他們的〕名字是:不忽·合塔吉①,不合禿·撒勒只②,〔和〕孛端察兒·蒙合黑③。 ①不忽·合塔吉Bughu-khatagi人名。Bughu是牡鹿。元史太祖本記作博寒·葛荅黑。 ②不合禿·撒勒只Bukhatu-salji人名,Bukha是犍牛。黃金史作Bukhachi-salji。成吉思可汗傳以此二人為朶奔·蔑兒干生前所得之子。元史太祖本記作博合覩·撒里直。 ③孛端察兒Botonchar人名。此節稱爲「孛端察兒·蒙合黑」。按「蒙合黑」mongkhagh是「愚笨」之意。故可譯爲「傻子孛端察兒」。可能這是他的綽號。元史太祖本紀說:「孛端叉兒狀貌奇異,沉默寡言,家人謂之癡。」(百衲本卷一,第一頁上下)。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7:53:30
    —— 引自第16页
  • 第二十三節 他們的母親阿蘭·豁阿去世以後,兄弟五個人分他們的牲畜食物①,別勒古訥台、不古訥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禿·撒勒只,四個人互相分了。因爲孛端察兒·蒙合黑②愚弱,不當作親人,沒有給他一份③。 ①此原文爲「亦迭額」ide'e,原旁譯爲「茶飯」。按ide'e就是「吃的東西」,並無「茶」字之意。且此處之「茶飯」一詞,在元明二代之白話中,也是指吃喝而言,並非指茶和飯而說的。此詞在元曲中屢見不鮮。原總譯把「牲畜食物」譯作「家私」,略有把游牧社會的財產,予以農業化之嫌。 ②見十七節註③。 ③「份」原文作「忽必」khubi,原旁譯作「分子」(即「份」字之意)。分khubi,在當時蒙古社會的財產制度中,是一個主要的關鍵。在秘史一書中時可見到。分封土地人民,亦爲可汗一族分khubi的一個形態。遺產的處理當然是要按khubi而分的。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8:13:04
    —— 引自第21页
  • 第三十八節 孛端察兒先鋒在擄掠中,拿住了〔一個〕懷孕的婦人,問〔她〕:「你是什麼人?」那婦人說:「我是札兒赤兀惕族阿當罕氏的兀良合眞。」① ①「札兒赤兀惕」Jarchi' ud是氏族名:「阿當罕」Adangkhan是副氏族名。兀良哈眞Uriyangkhajin才是她自己的名字。黃金史稱她爲Jarchighud Uriyangkhatai氏族之人。喀喇沁本蒙古源流稱此女之名Budan。黃金史綱(六十一頁)則稱此女爲一寡婦名爲Baratai。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8:29:44
    —— 引自第29页
  • 第四十節 那個懷着孕的婦人歸了孛端察兒以後,生了一個兒子,因爲他是外族①人之子,給他起名叫札只剌歹②他就是札荅闌族的祖先。札只剌歹的兒子名叫土古兀歹③。土古兀歹的兒子是不里·不勒赤魯④。不里·不勒赤魯的兒子是合剌·合荅安。合剌·合荅安的兒子是札木合。他們就是札荅闌氏⑤。 ①原文「札惕」jad原旁譯作「世人」,原總譯未譯此字。因其旁譯作「世人」,以致現代之譯秘史者,亦有訛誤之筆,玆不贅論。實則此字當作「外人」或「異族」解。筆者已於第一節註⑧略論及成吉思可汗傳第二頁稱孛兒帖·赤那渡海遷來之地,爲Jad(札惕)之地,當為「異域」或「外族之地」的意思。拉地米爾索夫於其「蒙古社會制度史」中曾詳論此字。亦謂之爲「他族」「他國人」或「無血緣關係的氏族」之意。(見倭譯本一一八、一三五、一四一、一四三等頁) ②札只剌歹Jajiradai人名,黃金史十六頁作Jachiratai,喀喇沁本蒙古源流稱爲Wachirtai,黃金史綱六十二頁作Jechiretei,均似訛誤。 ③土古兀歹Tügü'üdei人名,字義不明。 ④不里·不勒赤魯Buri-bulchiru人名。Büri乃「全」「每」或「皆」字之意,bulchiru是多數凸形之物,如疙疸等。黃金史作Buri-bulshikhu。 ⑤札答闌Jataran世族名,黃金史十六頁稱之為Jachiratai氏。蒙古源流作Wachirtai氏,黃金史綱爲Jerchiged氏。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19:54:45
    —— 引自第30页
  • 第四十一節 那個婦人又跟孛端察兒生了一個兒子。因爲〔她〕是捉拿來的女人,就給那個兒子起名叫巴阿里歹。他就是巴阿鄰氏①的祖先。巴阿里歹的兒子〔是〕赤都忽勒·孛濶的妻子很多,他的兒子繁多。他們就成了篾年——巴阿鄰氏族②。 ①「巴阿鄰」氏族名,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Ba'arin或Bagharin兩旗,仍以此字爲名。 ②「赤都忽勒·孛濶」Chidughul-Böke人名。Böke原譯作「力士」,今之摜跤選手均稱爲böke,仍沿「力士」之意。 ③「篾年——巴阿鄰」,氏族名。「巴阿鄰」一字已見註①。「篾年」與原文中之「篾揑」(繁多),均爲mene一字。但畏兀兒體蒙文manan與menen是難於辨認,只有憑習慣區別。故謝再善漢譯達木丁蘇隆本作「像霧似的多」,就是按manan一字譯的。黃金史十六頁作Magha-Ba'arin。阿坦瓦齊爾Altanwachir氏之蒙文復原本(第九頁)作manai。此字亦有繁多之意似乎合理。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西南部陰山山脈之蒙名即爲Manai。其意爲峰谷重叠。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20:20:46
    —— 引自第31页
  • 第四十二節 別勒古訥台成了別勒古訥惕氏。不古訥台①成了不古訥惕氏②。不忽·合塔吉成了合塔斤氏。不忽·撒勒只成了撒勒只兀惕氏。孛端察兒成了孛兒只斤氏③。 ①不古訥台Bügünütei黃金史十七頁作Begünütei。 ②不古訥惕Bügünüd黃金史十七頁作Begünüd。 ③「孛兒只斤」Borjigin的複數是孛兒只吉惕Borjigid。這就是成吉思可汗所屬的那個氏族,也就是被稱爲「黃金氏族」——Altan uragh的那一族。直到本世紀中,蒙古貴族除少數如喀喇沁部之Uriyangkhai及新疆土爾扈特部之Kereyid等氏族外,其餘均屬於此一黃金氏族,且其大多數都是成吉思可汗子弟之裔。此一氏族統治蒙古幾達八個世紀之久。元史補證(卷一)說,「孛兒」Bor一字有棕色灰色或蒼色之意,故有人謂孛兒只斤乃「灰色眼珠者」之謂。然於蒙古並無此說。一般民衆稱他們爲台吉taiji,即漢語太子之訛轉。清朝有關蒙古之法律,如理藩院則例等,亦以「台吉」一語爲此一氏族之稱。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20:34:55
    —— 引自第32页
  • 第四十三節 從孛端察兒的正妻①所生的〔兒子〕,名叫把林·失亦剌禿·合必赤②。孛端察兒把〔隨〕合必赤「把阿禿兒」③的母親從嫁來的女子④收了作妾⑤,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沼兀列歹⑥,以前沼兀列歹曾參加以竿懸肉祭天的禮節⑦。 ①「正妻」原文作「阿卜鄰—額篾」ablin eme,亦可作Abali-yin gergen,字義是髮妻或正娶之妻。她的地位在其他諸妻之上。按蒙古可汗的傳統,大都是由正妻之子繼承爵位,和大部分的財產。 ②把林·失亦剌禿·合必赤Barim-shiyiratu-khabichi人名,黃金史(十七頁)作Barim-shikertu khabichi。成吉思可汗傳作Khabichi-külüg。蒙古源流作僅稱之爲Khabichi-baghatur,元史卷一,太祖本紀作「八林·昔黑剌禿·合必赤」與黃金史同。 ③把阿禿兒ba'atur或baghatur即勇士或英雄之謂,在當時是一種尊稱或榮銜。成吉思可汗之父也速該Yesügei,就是以「把阿禿兒」ba'atur爲號的。元史卷九十九,兵志「四怯薛」條稱:「忠勇之士,曰霸都魯。」滿洲語作baturu——「巴圖魯」,在有清一代,也曾是武職官的榮銜。合必赤是成吉思可汗祖先中第一個以ba'atur爲尊稱的人。 ④「從嫁來的女子」,原文作「引者」inje,原旁譯作「從嫁」,即媵臣之謂。此字之曾見後至元四年(一三三八)所立之竹溫台碑之蒙漢文中。拉地米爾索夫於其「蒙古社會制度史」中曾詳論之(見倭譯本一五五至一五六頁)。此種陪嫁之制度,直至本世紀初封建制度崩潰前仍然存在。近代普通所謂「引者」多半是女子;但王公貴族嫁女之時,亦有將其隸民khariyatu成戶,轉贈作為「引者」的。在蒙古近代史中,滿洲皇帝將公主嫁與蒙古王公之時曾有成百滿洲人隨嫁而來。他們雖早已同化於蒙古人中,但有時仍被稱為inje Manju即隨嫁的滿洲人之謂。秘史二〇八節亦記有「從...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5 21:51:54
    —— 引自第33页
  • 第四十四節 孛端察兒去世之後,因沼兀列歹的帳裏,常有阿當合·兀良合歹氏的人往來,〔合必赤〕以爲〔他〕可能是此人之〔子〕,就〔把他〕從以竿懸肉祭天的儀禮逐出去,使〔他〕成爲沼兀列亦惕氏,於是他就成了沼兀列亦惕①氏的祖先。 ①四部叢刊,葉德輝,錢大昕諸本均作「沼列敦」,旁譯爲「一種〔氏〕的」。可見漢字有脫落,當爲「沼列亦敦」Je'üreyid-ün之訛。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6 08:05:22
    —— 引自第35页
  • 第四十五節 合必赤·把阿禿兒的兒子是篾年·土敦①。篾年·土敦的兒子是合赤·曲魯克②、合臣、合赤兀、合出剌、合赤溫、合闌歹、納臣·把阿禿兒③〔等〕七個〔人〕。 ①篾年土敦Menen-tudun人名,黃金史作Makha-tudun。成吉思可汗傳作Makha-tüden。此二書均稱之爲Bikir-ba'atur之子,Khabichi-külüg之孫,其輩數之排列與秘史顯有不同。蒙古源流作Makha-tudan。黃金史綱作Makhakaruda。並稱之爲Beker-ba'atur之父。Rashipongsugh書作Makhatubdan。元史卷一太祖本紀作「咩撚·篤敦」。黃金史(第十七頁)稱Makha-tudan之妻Nomalun(或Omalun)生子七人,惟其名均與此處所列者不同。秘史第四十六節則記此婦人乃篾年·土敦之媳,合赤·曲魯克之妻。黃金史綱(六十三頁)稱她是Münrül khatun。Rashipongsugh書(卷一第五十一頁)則稱其名爲Mukhalun。此二書均謂此一婦人於其夫死之後,曾一度柄國,並與Jalayir族之間發生戰端。其所記之故事,大致與元史太祖本紀同。元史稱:「咩撚·篤敦妻莫拏倫」,則又與秘史相異。「篾年」一語已見第四十一節註③,玆不再論。 ②合赤·曲魯克Khachi-külüg人名。Külüg英豪之意。 ③納臣·把阿禿兒Nachin-ba'atur人名。Nachin是「鷹」,ba'atur(英雄),似爲納臣的尊稱。元史卷一,太祖本紀作「納眞」,但未記載其諸兄之名。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6 08:35:57
    —— 引自第36页
  • 第四十六節 合赤·曲魯克的兒子海都①是那莫倫②母親生的。合臣的兒子名叫那牙吉歹③。因性格有㸃像貴族,就成了那牙勤氏。合赤兀的兒子名叫把魯剌台④,身材高大,吃飯粗魯,因此成了把魯剌思⑤氏。合出剌的兒子對飯食〔也〕粗魯,就被叫做大把魯剌〔和〕小把魯剌,叫〔他們〕成了把魯剌思氏。於是他們就成了額兒㸃圖·巴魯剌⑥和脫朶延·巴魯剌⑦等巴魯剌思〔氏〕了。合闌歹的兒子們爭吃粥飯,沒頭沒腦,他們就成了不荅阿惕氏。合赤溫的兒子名叫阿荅兒乞歹,因在兄弟之間搬弄是非⑧,就成了阿荅兒斤氏。納臣·把阿禿兒的兒子們名叫兀魯兀歹〔和〕忙忽歹。他們就成了兀魯兀惕氏〔和〕忙忽惕氏。由納臣·把阿禿兒的正妻。所生的〔兒子〕,名叫失主兀歹〔和〕朶豁剌歹。 ①海都Khaidu人名,蒙古源流、成吉思可汗傳兩書均未記載其名。黃金史綱因受佛教影響訛爲Khairab。元史太祖本紀稱之爲咩撚·篤敦之唯一長孫;但未記載其父合赤曲魯克之名。元史記海都事較秘史詳盡,可供參考。 ②那莫倫Nomulun,女子名已見前節註①。 ③那牙吉歹Nayagidai,人名,即那牙勤Nayagin一字之變形。這兩字都是由noyan(長官、貴族)一字轉出的。 ④把魯剌台Barulatai人名,黃金史十八頁作Barilutai。 ⑤把魯剌思Barulas氏族名,是巴魯剌的複數形。黃金史十八頁作Barulaskhu。 ⑥額兒點圖·巴魯剌Erdemtü-Barula,氏族名。Erdemtü「有能力」之意。 ⑦脫朶延·巴魯剌Tödögen-Barula,氏族名。Tödögen「襁褓小兒」之意。 ⑧「搬弄是非」一語,原文作「阿荅魯黑赤」adarughchi,原譯作「間諜」。此字在現代蒙古語彙中,已不見使用。謝再善譯達木丁蘇隆本作「好挑撥是非」,諒均由「好間諜」、「離間」之意轉譯的。又原字的語根「阿荅」疑爲ata'a一字的(漢字)訛寫。Ata'a是「嫉妬……競爭...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6 09:07:21
    —— 引自第37页
  • 第四十七節 海都的兒子是伯升豁兒·多黑申①、察剌孩·領忽②、抄眞·斡兒帖該三個人。伯升豁兒·多黑申的兒子是屯必乃·薛禪③。察兒孩·領忽的兒子想昆·必勒格④……(此處,似有文字脫落)……俺巴孩⑤等成了泰亦赤兀惕氏⑥。察剌孩領忽所納爲妻的嫂嫂⑦生〔子〕,名叫別速台,成了別速惕氏。抄眞·斡兒帖該的兒子們成了斡羅納兒、晃豁壇、阿魯剌、雪你惕⑧、合卜禿兒合思、格泥格思⑨等氏。 ①伯升豁兒·多黑申Baishongkhor-doghshin人名。四部叢刊本及葉德輝本此處均誤作伯升豁兒·多申。錢大昕本作「多黑申」;惟本節以後同字諸本均作「多黑申」。Bai-shongkhor爲鷹之一種,即所謂海青者是也。Doghshin乃「嚴厲」或「狂暴」之意。當爲綽號,言其狂暴如鷹鵰也。元史太祖本紀作拜姓忽兒。蒙古源流作Shingkhor-doghshin,並稱爲Khabichi-külüg之子。Rashipongsugh書作Bars-shingkhor-doghshin。成吉思可汗傳、黃金史及黃金史綱三書均作Baishingkhor-doghshin。以上諸書,除黃金史外,對海都之其他二子,均無記載。 ②察兒孩·領忽Charghai-lingkhu人名。Charkhai是枝葉茂盛之意。黃金史(十九頁)作Charghai-linkhu'a。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册八十三頁注釋部分)說:「剌失德云lingkoum爲中國官號,猶言大將軍也。」有人以爲此字或爲漢語「令公」之訛轉。 ③「土必乃·薛禪」Tumbinai-Sechen人名。黃金史作Tumbikhai-sechen。黃金史綱稱爲Tumbikhai Khan。蒙古源流作Tumbikhai-sechen。Rashipongsugh書作Tümbei Khan Nachin。惟成吉思可汗傳一書與秘史同作Tümbinai-sechen。Sechen即「賢智、聰明...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1-10-06 09:18:25
    —— 引自第38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