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语言》的原文摘录

  • 一、时间的声音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二、超乎知觉的文化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三、文化的词汇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四、文化的三个层次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五、文化即是交流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六、空间的语言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七、挣脱枷锁 (查看原文)
    以后的以后 22赞 2019-04-28 22:07:26
    —— 引自章节:无声的语言
  • 时间会说话,而且说得比言语更加明白。由于它不大受人有意的操控,所以它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受到扭曲。在词语撒谎的地方,它能高声宣示真相。 (查看原文)
    燕子tongxue 2赞 2017-12-18 20:24:31
    —— 引自第7页
  • p50心理学家借鉴人类学,以更好地了解作为社会存在的人,而人类学家则借鉴精神分析理论,以提出更令人满意的文化理论。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文化的三个层次48
  • p51相反,三种范畴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就比较难以接受。然而,这正是我在此提出的建议:三个层次的文化理论。我用显形的、隐形的和技术性的这三个术语来命名文化的三个层次,但给它们赋予新的意义,其意义还有所拓展。(原文p62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文化的三个层次48
  • p58隐形意识这一表述本身就是悖论,因为它描绘的情景是:大多数事物几乎是完全“超乎知觉”的。然而,这个术语里并没有任何隐蔽的意义。实际上,一且知道如何寻找清晰的迹象,文化里是否真有隐蔽的东西,就值得怀疑了。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5 隐形意识58
  • 同理,在写作或谈话时,如果主观意识太强,那就可能妨碍动作进行。可见,隐形的活动是过去习得、业已和日常生活难分难解的活动,已成为自然而然、不假思索的活动。事实上,一且大脑参与思考隐形的活动就遭遇拦路虎了。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5 隐形意识58
  • 一切技术性行为都既包含了显形意识的成分,又包含了隐形意识的成分,其特征是完全有意识的行为。一切技术性行为明白显豁,能记录下来并实现远距离传授,这又使之与其他两种类型的整合判然有别。一切技术性行为的本质是,它处在最高的意识层次上。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就处在最高的意识层次上。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6 技术性意识58
  • 在时间的流程中,显形文化系统越来越难以憾动,最终与自然过程融为一体;于是,其他的行为方式即使不被视为不可能,至少不会被视为不自然了。不过,这种僵化自有其好处。在这种显形文化系中生生死死的人,往往自得其乐,随遇而安,比谁都轻松达观。这是因为,在这些人的生活中,行为的界限被清楚标定,连被允许的偏离行为也是界限分明的。谁也不怀疑,只要他遵守规范,他就能指望别人遵守规范。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7 显形情感59
  • p60只要事情相沿成习,遵循不成文、未言明的规矩,隐形行为就军有或没有情感色彩。但是,当不言而喻的规矩被打破时,立即就会使人不安。如有人站得太近,或鲁莽地直呼别人的姓名,那就会使人感到极度不自在。下一步发生的事情取决于该文化对付焦虑的种种选择。原文p74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8 隐形情感60
  • p62显形文化的作用接近于本能。人人都借重显形文化,它仿佛是人的本能。显形文化成为根基,文化的其余部分概源于此,且围绕其进行构建。 除特殊情况外,显形文化的变化非常缓慢,几乎不可觉察。它顽强抗拒外界强加的变革。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10 对变革的显形态度62
  • p67我们在国外难以找到使法律容易品受的变通办法,即使找到了,我们也不前,不敢利用,因为这与我们自己的隐形系统相背。我们真正喜欢并通常坚持的是让他人改变系统,使其像我们美国人的系统那样“合理”。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11 对变革的隐形态度65
  • p68引进的任何变化都必须是在技术性领域,否则,引进的变革就必须是全新的系统。例如,在许多拉美国家,飞行就走在马车和汽车的前头,马车和汽车尚未普及就有人乘飞机旅游了。在这些国家里,修建机场比建造公路网容易。这种跳跃式的技术发展也被应用于非洲。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12 对变革的技术性态度67
  • p70技术性变革为其他的变革开辟道路,常常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它们往往违反了原有的显形规范,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汇于一处,一旦站稳脚跟,被普遍接受,就构成一种新的显形系统的基础。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12 对变革的技术性态度67
  • p70实际上,这三个层次是流动的,在相互转化一显形的活动成为隐形的活动,隐形的活动成为技术性的活动,技术性的活动又往往带有崭新的外观,像一个新的显形系统。 (查看原文)
    #蔚伊斯# 2赞 2020-01-08 21:20:42
    —— 引自章节:4.12 对变革的技术性态度67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