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短评

热门 最新
  • 785 第五象限 2012-07-26 21:53:32

    此书与邓野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及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并列为了解1949前国共两党之争的最好的三本书

  • 376 小城鱼太郎 2015-09-18 09:44:00

    1.蒋在权谋文化中浸淫太深,似乎始终未懂得现代性究竟为何,却屡作项王之叹,有些可笑。绝对的目的论在实践中掏空了立身之基。2.中共的斗争策略天然包含了葛兰西的因素。3.曹操与刘备。4.昨天与明天。党的对象化。5.讨好所有人等于得罪所有人。

  • 293 思考的猫 2013-03-03 19:56:03

    不是共军太狡猾,当时的国民党组织上确实无能啊。

  • 233 newleft 2014-12-05 13:38:02

    几个缺陷:过分偏重战前历史,对1937—1949年的情形叙述明显偏少;基本没有涉及国民党组织在农村的运作及其与农村各阶级的关系;基本没有涉及国民党组织在地方的运作及其与地方军阀的关系。

  • 98 fateface 2016-12-26 17:46:13

    为了工作,再刷了一遍。现在再看,当然不能说这是本完美无缺的书,但就好读和有见识两点而言,真是无出其右了。这本其实是1924-1949年国民党党组织的通史。如今有格局写出通史来的学者真的很少了。佩服佩服。

  • 44 Sarcophagus 2016-05-11 05:48:59

    全面分析党员成分、党治结构、党政关系、派系机制等。史料传统,题材新颖,视角独特,结论出彩。初读体验宛如《天朝的崩溃》,无需西学新奇话语,已然令人耳目一新。废科举对国共两党成员来源作用、与工人运动关系、清党实质效果等节尤具新意。尚可继续拓宽史料,深挖规章实效

  • 52 黄不胖 2017-02-02 10:05:25

    国民党固然有先天不足,后天学俄共学了了个半吊子的因素。但是在党组织尚且稚嫩的阶段幸运地或者是不幸地获取了全国形式上的最高政权,也是很大的影响。好像一个男生在自己最穷最傻的青春期,遇见了一生的女神。

  • 41 黄金左脚撑小兵 2011-10-02 09:27:29

    读者看的是历史,看的是现实。(此书是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 36 揽尘 2014-02-07 15:32:11

    弱势独裁之所以弱势,可能根源便在于“国民党企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其结果却是两不讨好”。国民党并未撬动既有的利益关系,利益阶层依旧得利,他们却不认为应因此感谢国民党;穷苦阶层依旧穷苦,他们更不会因此向国民党靠拢,由此,国民党从根本上缺乏社会根基,没有像中共一样,将自身利益与某个或某几个阶层进行捆绑,从而便有了根基和力量之源。

  • 16 潜潜 2015-07-26 21:32:49

    叹为观止,王老师此书是政党学管理学和组织学的结合,为国民党的败退提供了管理学和组织学上的解释。让我厘清三个问题:1.什么是列宁主义的政党;2.国民党内部派系的情况,包括CC系,西山会议派,力行社等;3.提供了雷海宗先生的名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写作背景。

  • 26 豆友3885817 2018-11-21 09:16:35

    能把专业历史书写这么好看,太难得了。国民党为什么输?蒋介石迷信军队和武力,轻视党组织的发展和维护,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相反,共产党却在组织工作上每一步都做对了。

  • 18 希夷子 2013-04-26 21:20:37

    先天不足,时运不济,狗皮膏药,越贴越错

  • 20 不是爱风尘 2011-12-01 20:15:32

    现在看历史方面的书,我都会怀疑:这是信史吗?当然,这种怀疑几乎是无解的,所以我选择怀疑:这种研究方法是可靠的吗?

  • 21 June 2011-12-25 17:07:57

    角度和观点都挺新的,但是史料运用方面似乎过于偏重王子壮的日记(你难保这个人是特别爱吐槽的,应该有更多的对照)。另,论证方面也不免冗长。

  • 23 扭腰客 2016-05-29 02:10:16

    就像电视剧喜欢揪着清宫戏不放一样,历史学家揪住国共撕逼的历史使劲哔哔,鸡毛蒜皮事无巨细,却往往抓小放大,许多可以一句话搞定的结论非要摞出一本书。但,借古讽今,借寇讽王,指桑骂槐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 23 东林君 2020-04-13 13:26:04

    很好的一本书,就是颉颃一词用了十几次……国民党组织密度强度低的根源是1.在内不重视党务,源于蒋并没有合法的党统,汪精卫、胡汉民都更有资格继承。严格说他是军人篡政,所以把党权视作军权障碍;2.在外,他没有统一全中国,边缘和实力派强的省份他干预不了。三友会社案中党部动不了沪政府(政学系)一毫,资本家和党分庭抗礼,要求收回成电;地方派杀国民党党员的事居然可以在所谓党国治下发生且默许,还真是越缺什么越拿什么命名。结论是,谁打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才有资格统治每一寸土地,然后才谈得上善治恶治。而这需要经常开会、绝对服从、统一思想和残酷纪律……每一条要求背后都是人命。军事政治看下来,蒋殊为无能,只能接受苏维埃的降维打击。

  • 7 扑向剑刃的轻风 2018-03-19 09:52:18

    本书选题好,胃口大,资料来源较为单一,可贵之处在于系统的分析了“弱势独裁”,有现实意义。前1/3循序渐进,叙议结合,说明了国民党为何只好形成这种形态;中间1/3结合事例具体分析,数据虽多,宏观微观转换时常把握不好;后1/3论述片面,不能充分支撑观点,完全可以把抗战之后的部分去掉。

  • 11 嗨呆客要出门玩 2012-02-05 16:48:13

    看的时候突然在想,不知道国内研究两个党组织结构啥的人看不看西方关于纳粹这些党的研究...很多和国外的研究方法一样

  • 8 Sternhaufen 2016-06-29 12:18:55

    从清党效果、党政关系、党民关系、派系斗争和革新运动交相纠缠、地方党治运作、党员构成与阶级基础、入仕和入党的心理等几个方面探讨国民党败于组织的虚弱贫乏,“弱势“与”独裁”的矛盾结合。党治一途,离开集权、管束即陷于崩溃。晚清以来的散沙一盘显出整个社会沉疴难返,只有依靠政党的组织动员,但任何组织必以私利而牺牲、侵害社会,没有成熟自主的公民群体便只有盲信、狂欢、不断推倒重来的不确定性。首要还在“立人”,否则一切都是白做,但谁知道人心已经坏到什么程度。

  • 11 🌇 2020-02-10 18:17:15

    苏共的两个学生,谁学的认真,谁半瓢水荡啊荡,不言自明。说我d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吹的,有些比赛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