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原作名: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译者: 东西文库
出版年: 2010-12
页数: 707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西文库
ISBN: 9787513300711
内容简介 · · · · · ·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作者简介 · · · · · ·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年4月27日~,人们昵称他为 K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 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凯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年4月27日~,人们昵称他为 K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 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凯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1.1 新生物文明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第二章 蜂群思维
2.1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2.2 群氓的集体智慧
2.3 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2.5 从量变到质变
2.6 群集的利与弊
2.7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第三章 有心智的机器
3.1 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3.2 快速、廉价、失控
3.3 众愚成智
3.4 嵌套层级的优点
3.5 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交流
3.6 无躯体则无意识
3.7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
第四章 组装复杂性
4.1 生物——机器的未来
4.2 用火和软体种子恢复草原
4.3 通往稳定生态系统的随机路线
4.4 如何同时做好一切
4.5 艰巨的“拼蛋壳”任务
第五章:共同进化
5.1 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
5.2 生命之无法理喻之处
5.3. 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
5.4. 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
5.5. 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
第六章 自然之流变
6.1 均衡即死亡
6.2 谁先出现,稳定性还是多样性?
6.3 生态系统:超有机体,抑或是身份作坊?
6.4 变化的起源
6.5 生生不息的生命
6.6 负熵
6.7 第四个间断:生成之环
第七章 控制的兴起
7.1 古希腊的第一个人工自我
7.2 机械自我的成熟
7.3 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7.4 自我能动派
第八章 封闭系统
8.1 密封的瓶装生命
8.2 邮购盖亚
8.3 人与绿藻息息相关
8.4 巨大的生态技术玻璃球
8.5 在持久的混沌中进行的实验
8.6 另外一种合成生态系统
第九章 “冒出”的生态圈
9.1 一亿美元玻璃方舟的副驾驶
9.2 城市野草
9.3 有意的季节调配
9.4 生命科学的回旋加速器
9.5 终极技术
第十章 工业生态学
10.1 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
10.3 咬人的房间与不咬人的房间
10.4 规划一个共同体
10.5 闭环制造
10.5 适应的技术
第十一章 网络经济学
11.1 脱离实体
11.2 以联结取代计算
11.3 信息工厂
11.4 与错误打交道
11.5 联通所有的一切
第十二章 电子货币
12.1 密码无政府状态:加密永胜
12.2 传真机效应和收益递增定律
12.3 超级传播
12.4 带电荷的东西就可用于电子货币充值
12.5 点对点金融与超级小钱
12.6 对隐密经济的恐惧
《失控》下冊
第十三章 上帝的游戏
13.1 电子神格
13.2 有交互界面的理论
13.3 “神”临其境
13.4 拟像的传送
13.5 数字之战
13.6 无缝分布的军队
13.7 一个万千碎片的超真实
13.8 两厢情愿的文字超级有机体
13.9 放手则赢
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14.1 “大千”图书馆之旅 22836
14.2 一切可能图像之空间
14.3 倘佯在生物形态王国
14.4 御变异体而行
14.5 形式库中也有性
14.6 三步轻松繁育艺术杰作
14.7 穿越随机性
第十五章 人工进化
15.1 汤姆•雷的电进化机 25879
15.2 你力所不逮的,进化能行
15.3 并行实施的盲目行为
15.4 计算中的军备竞赛
15.5 驾驭野性的进化
15.6 进化聪明分子的愚钝科学家
15.7 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15.8 蚂蚁的算法天赋
15.9 工程霸权的终结
第十六章 控制的未来
16.1 玩具世界的卡通物理学 19952
16.2 合成角色的诞生
16.3 没有实体的机器人
16.4 行为学架构中的代理
16.5 给自由意志强加宿命
16.6 米老鼠重装上阵
16.7 寻求协同控制
第十七章 开放的宇宙
17.1 拓展生存的空间 19117
17.2 生成图像的基元组
17.3 无心插柳柳成荫
17.4 打破规则求生存
17.5 掌握进化工具
17.6 从滑翔意外到生命游戏
17.7 生命的动词
17.8 在超生命的国度中安家落户
第十八章 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18.1 日常进化的革命 10587
18.2 绕开中心法则
18.3 学习和进化之间的区别
18.4 进化的进化
18.5 进化解释一切
第十九章 后达尔文主义
19.1 达尔文进化论不完备之处 21928
19.2 只有自然选择还不够
19.3 生命之树上的连理枝
19.4 非随机突变的前提
19.5 怪亦有道
19.6 化抽象为具象
19.7 物以类聚
19.8 DNA并不能给所有东西编码
19.9 不确定的生物搜索空间密度
19.10 自然选择之数学原理
第二十章 沉睡的蝴蝶
20.1 无序之有序 13147
20.2 反直觉的网络数学
20.3 迭坐,喷涌,自催化
20.4 值得一问的问题
20.5 自调节的活系统
第二十一章 水往高处流
21.1 四十亿年的庞氏骗局 15184
21.2 进化的目的是什么
21.3 超进化的七个趋势
21.4 土狼般的自我进化
第二十二章 预言机
22.1 接球的大脑 29557
22.2 混沌的另一面
22.3 具有正面意义的短视
22.4 从可预测性范围里挣大钱
22.5 前瞻:内视行动
22.6 预测的多样性
22.7 以万变求不变
22.8 系统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22.9 全球模型的诸多问题
22.10 舵手是大家
第二十三章 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23.1 控制论怎么了? 16268
23.2 科学知识网之缺口
23.3 令人惊讶的琐碎小事
23.4 超文本:权威的终结
23.5 新的思考空间
第二十四章 九律
24.1 如何无中生有
24.2 将宇宙据为己有
總計字數: 500千字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失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失控"的人也喜欢 · · · · · ·
失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失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3 条 )
-
1、谁具有灵活的外在表现形式,谁就能获得回报——这正是进化的精髓所在。一付能适应环境的躯体,显然要比一付刻板僵硬的躯体更具优势;在需要适应的时候,后者只能像等着天上掉馅饼一样期待突变的光临。不过,肉体的灵活性是「代价不菲」的。生物体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一样灵活。适应一种压力,就会削弱适应另一种压力的能力。将适应刻写到基因中是更有效的办法,但那需要时间;为了达到基因上的改变,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
2012-06-21 10:38 123人喜欢
1、谁具有灵活的外在表现形式,谁就能获得回报——这正是进化的精髓所在。一付能适应环境的躯体,显然要比一付刻板僵硬的躯体更具优势;在需要适应的时候,后者只能像等着天上掉馅饼一样期待突变的光临。不过,肉体的灵活性是「代价不菲」的。生物体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一样灵活。适应一种压力,就会削弱适应另一种压力的能力。将适应刻写到基因中是更有效的办法,但那需要时间;为了达到基因上的改变,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恒定的压力。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环境里,保持身体灵活可塑是首选的折衷方案。灵活的身体能够预见——或者更确切地说——尝试出各种可能的基因改进,然后就像猎狗追踪松鸡一样,紧紧地盯住这些改进。 2、物体在其一生中有很大的空间重塑自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罗伯特·里德指出,生物能通过以下可塑性来回应环境的变化: 形态可塑性(一个生物体可能有不止一种肉体形态。) 生理适应性(一个生物体的组织能改变其自身以适应压力。) 行为灵活性(一个生物体能做一些新的事情或移动到新的地方。) 智能选择(一个生物体能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传统引导(一个生物体能参考或吸取他人的经验) 3、「贯穿冰河时代的、如同冰川一般缓慢而坚定的文化成长,改变了进化中的人类所面对的选择压力,对人类进化起着主要的指导作用。尽管细节难以回溯,但工具的完善,有组织的狩猎和采集活动,真正的家庭结构,火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和自我约束中对符号系统(语言、艺术、神话、仪式)的日渐依赖,凡此种种,都为人类创造了不得不去适应的新环境……我们不得不放弃试图通过基因来精准、规律地控制我们行为的道路……」 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具有自己的日程和生存压力的系统——那么,人类的历史就会显得更有意思了。理查德·道金斯曾经表示,那些自复制的思想或文化基因体系能迅速累积自身的事务和行为。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最本原的动力就是复制自身以及改变环境以有利于其传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消耗人类的生物资源是文化这个自组织系统得以存续的一个途径。而人类在一些特定的工作上也往往善假于物。书本使得人类的头脑从长期存储信息的负荷中解脱出来,得以去做些别的事情;而语言则把笨拙的手势交流压缩为省时省力的声音。经过世代的变迁,文化会承载起越来越多的机体功能。 对人体来说,这种朝向信息系统的加速进化似乎意味着生物性的萎缩。从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以生物性为代价来做大自己。正如生命无情地侵入物质并将其据为己有一样,文化也将生物性据为己有。在此我宣称,文化修改我们的基因。 4、地球上的进化已经经历了四十亿年漫长的结构变化,未来会有更长的路要走。进化的进化可以归结为以下一系列历史进程: 系统自发 复制 遗传控制 肉体可塑性 弥母文化 自我导向的进化
回应 2012-06-21 10:38 -
囫几 (Chop wood, carry water~)
-
Delta (趁年华正好)
看到第二章时,我就发现自己愚蠢的小瞧了这本书内涵,于是趁记忆新鲜,联系最近生活中关注的,写一写读书笔记。 1. 自然界中的整体,往往是个体无意识中形成的涌现。一旦涌现形成,个体的特性就会消失,群体特征会取而代之。涌现的出现,不需要leader,不需要组织,完全在无意识中形成对自然的自适应。 2.根据1表现的现象,作者得出了“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高层的复杂性”,“要想获知一个高层系统的涌现结构,最可靠的办法是... (3回应)2013-08-01 13:28 26人喜欢
看到第二章时,我就发现自己愚蠢的小瞧了这本书内涵,于是趁记忆新鲜,联系最近生活中关注的,写一写读书笔记。 1. 自然界中的整体,往往是个体无意识中形成的涌现。一旦涌现形成,个体的特性就会消失,群体特征会取而代之。涌现的出现,不需要leader,不需要组织,完全在无意识中形成对自然的自适应。 2.根据1表现的现象,作者得出了“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高层的复杂性”,“要想获知一个高层系统的涌现结构,最可靠的办法是运行它” 3. 大脑是一个高层的复杂系统,各具功能的神经单元分散在稀疏分布式网络中,组成一个并行分布式网络。互联网也类似于此。记忆的唤起,就是群体神经元的涌现现象。 4. 自治群体的特点:1)没有强制的中心控制, 2)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特质,3)次级单位之间高度链接,4)点对点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5. 群体优点:1)可适性,对新刺激可以做出回应;2)可进化;3)弹性,冗余使得部分失效仍然可以运行;4)无限性,正反馈回路 6. 群体缺点:1)非最优,因为有冗余,没有中央控制;2)不可控,涌现一旦出现则不可控;3)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因果);4)非即刻,有机的复杂性的出现需要有机的时间 7. 共同的群体思维一定会超越个体思维,群体自有的逻辑性与个人的认识常常格格不入,个体难以理解群体。 OK,运用于现实中,我所观察到的几个现象: 1. 鸟群在人靠近时集体逃走。其实远离人的鸟并不知道人的靠近,但群体的相应会使所有鸟集体飞起,即便优先个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2. 股市大崩盘可以认为是人群恐慌的涌现而造成。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抛掉股票,但一旦群体涌现,则会超越个体意识。而大崩盘并不是经济最差的那个点,而是需要一定时间后,才以涌现的形式出现。而一旦涌现,则不可控。 3. 股市traders这个群体很契合群体的利弊,不再详述。 4. 微博也是一个群体,一旦主流民意涌现形成,个体意识不再有效,特别是个体独立思考能力有限,就会出现不顾事实的“为黑而黑”的个体行为。但这种个体行为是符合涌现出的群体行为的。所以一旦民意涌现,则不可控,辟谣和信息管制都会无效,只能等待群体涌现的自然消失。
3回应 2013-08-01 13:28
-
刘小小 (Keep calm and carry on...)
-
-
三三 (頑張れば何でも出来る。)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文化基因(meme)也译为弥母,文化传播的最小单位,通过模仿等非遗传途径而得以代代相传。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梦境由此而生——那些关于过去的、星星点点的、没有中心的故事被重组成梦中的拼贴图。当我重视这段经历时,实际上对其重新进行了组合,并且每次回忆起来都会重新进行组合。所用的材料是散布在我大脑中的细小的记忆碎片。创造出什么样的记忆,有赖于最近我往记忆里塞入了什么,也包...2021-02-27 10:44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文化基因(meme)也译为弥母,文化传播的最小单位,通过模仿等非遗传途径而得以代代相传。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梦境由此而生——那些关于过去的、星星点点的、没有中心的故事被重组成梦中的拼贴图。当我重视这段经历时,实际上对其重新进行了组合,并且每次回忆起来都会重新进行组合。所用的材料是散布在我大脑中的细小的记忆碎片。创造出什么样的记忆,有赖于最近我往记忆里塞入了什么,也包括上次重组这段记忆时所加进去的感觉或其他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回忆起来都有些微不同的原因,因为每次它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不同的经历。感知的行为和记忆的行为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将许多分布的碎片组合成一个自然涌现出的整体。
2.7 网络是21世纪的图标:放下一切固有和确信的执念。
3.1 取悦有身体的机器:生存研究实验室
3.2 快速、廉价、失控:普适的生物原则——一个神律:当某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时,不要扰乱它;要以它为基层来构建。在自然体系中,改良就是在现存的调试好的系统上“打补丁”。原先的层级继续运作,甚至不会注意到(或不必注意到)其上还有新的层级。
3.7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看了一辈子大千世界的眼球会产生晶状体浑浊,这种这么老年人的白内障是可以手术摘除的,但重见光明之前不得不经历一段全盲的过程,比白内障带来的浑浊不清还要黑暗。医生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病变恶化的晶状体,然后敷以全黑的眼罩,用以遮蔽光线,防止眼球转动,因为只要眼球在看东西就会下意识地转动。因为左右眼球是联动的,所以两眼都要带上眼罩。为了尽可能减少眼球转动,病人须卧床静养长达一周。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昆虫历经了30亿年的时光,而从昆虫进化到人类只花了5亿年。自然进化强调我们是猿类;而人工进化则强调我们是有心智的机器。大数定律: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必然规律。通俗地说,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比如,我们向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本来是偶然的,但当我们上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后(上万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次以后),硬币每一面向上的次数就会约占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4.2 用火和软体种子恢复草原: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的越多。经济学家称其为“报酬递增法则”,或滚雪球效应。
5.3 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地球大气中20%左右的含氧量已保持了亿万年之久。微小的海洋微生物将溶入海水的碳和氧固化,生产出一种散布在海床的盐。这些沉积物最终被沉淀性的重量压成岩石。微小的植物性微生物将碳从空气中吸入土壤乃至深入海底,在水下化为石油。
5.5 不讲矫情或无远见的合作:零和游戏,赢家的收益取自输家的损失。零和游戏中对他人的任何伤害都对你有好处。在非零和游戏中,你们可能共荣,也可能同衰。在零和游戏中你总想隐藏自己的策略。但在非零和游戏中,你可能会将策略公之于众,这样一来,别的玩家就必须适应它。密契主义(Mysticism)同时肯定道与万物。密契主义一次出自希腊动词myein,即“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密契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研究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笔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7.3 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则:自我治理,就是通过对抗混乱而产生出秩序。控制论原理是个一般性的原理,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他所有变量。这个原理的一句是系统的整体性。一个单一的变量——价格——可以用来对其他所有资源分配变量进行调节。计算是并行的,是在行进中进行的,是由下而上、脱离了人的控制、由相互连结的网络自主自发的。秩序会自发形成。这种自动控制(或者人类控制缺失),让自动化流程所具有的自我修正的特性去进行最优化、从而只放行高质量的产品。如果这一理念贯穿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那么自动化的自我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一部品质管理机器。
7.4 自我能动派:由蒸汽机所引发的能量控制是第一阶段。而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就是控制体制的第二阶段。控制革命的第三阶段,是对信息本身的控制。对能量的控制征服了自然的力量(让我们变得肥胖);对物质的控制带来了可以轻易获取的物质财富(让我们变得贪婪)。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发明家,以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原理)而著称,在数学方面的发现有圆周率以及球体、圆柱体的表面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8.2 邮购盖亚:存活意味着惊喜。
10.6 适应的技术:古时候最好的燃料是木头,若论氢和碳的比例,木柴中碳约占91%。工业革命的高峰期,煤是主要的燃料,其中碳占50%。现代工厂使用的燃油其含碳量为33%,而正在兴起的清洁燃料天然气,其含碳比例是20%。随着工业系统的进化,燃料里的氢元素含量变得更高。从理论上说,纯氢会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将来的氢能经济会采用日光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然后将氢像天然气那样输送到各处,在需要能量的地方燃烧。及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sysytem或JIT system)是日本丰田车厂提出的一种生产体系模式,属于拉动式(pull sysytem)。在传统的推动式系统(push system)中,根据市场预测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料、安排生产、产品送入库存、再由库存来推动销售。而在拉动式系统中,由客户订单拉动生产、再拉动原料和配件采购,从而实现零库存。
11.2 以联结取代计算:800电话(对方付费热线)。
11.4 与错误打交道:零缺陷的目标隐含着一个关键的概念区分。所谓缺陷,是指被交付出去的错误;俄而在交付之前被修正的错误,不能算是缺陷。因此,零缺陷设计的任务就是尽早发现错误,尽早改正错误。真正的改进在于尽早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尽早清除产生错误的原因。我们的所有目标只能被“满足化”,而且这种满意也只能保持很短的一瞬。
12.1 密码无政府状态:加密永胜。当游戏参与者不是只进行一次博弈,而是在同一局面下反复博弈时,收益会有所变化;在反复博弈所形成的关系中,信誉至关重要。
12.2 传真机效应和收益递增定律:和绝大多数免费软件一样,使用者们迟早会变成愿意付费的用户。
12.3 超级传播:在一个由去中心化的节点组成的网络世界中,成功属于那些顺应信息复制和流动主张的人。方法是把价格昂贵的大块数据分成便宜的小块数据。而人们对于这种少量低价的信息,已经做好了预先支付的准备,尤其是以看不见的方式从户头里扣除的时候。在网络市场,脑怕是一个段子——信息量也就跟一块口香糖那么多,也值得制作和销售。所有这些东西,现在的状态是要么随意乱发,要么就是合起来高价卖出。而斯普雷格提出的网络中介市场,可以对这些数据“分类定价”,然后以合理的价格精选一小段发送到桌面端或者掌上移动设备。本质上,信息的海洋从你身边流过,但你只为你那所饮的那一瓢付钱就好了。
12.4 带电荷的东西就可用于电子货币充值:传真机效应——在线的人越多,就越能刺激人们加入——一旦产生效应,很快会带来其他用途。互联网说连接,密码则相反,说断开。如果没有一些隔断的力量,整个世界就会冻结成一团超载的、由没有私密性的联结和没有过滤的信息组成的乱麻。网络是阳,密码分子就是阴,一种微小隐蔽的力量,能够驯服去中心、分布式的系统引发的爆炸性的相互连结。加密技术允许蜂巢文化所渴求的必要的失控,以在向不断深化的缠结演变中保持灵活和敏捷。
13.2 有交互界面的理论:小说是被当成故事来讲的理论。
13.3 一位造访他用多边形创造出来的天地的神祗:在拟像的平行世界里,它们就是现实。
13.5 数字之战:电子工程杂志《IEEE综览》IEEE Spectrum
13.6 无缝分布的军队:量变导致质变,更多就会变得不同。
13.9 放手则赢:绝对的控制也就是绝对的无趣。要想赢,先放手。“Zork”是一个技术行话,标示“未完成的工作”。
14.3 徜徉在生物形态王国:限定在一个更有意思的方向上,你就更有可能碰到有意义的东西。
15.7 死亡是最好的老师:知道如何用最小的努力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也知道如何远离麻烦。对个体而言最好的,对物种而言却不一定。
15.9 工程霸权的终结: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需要一点模糊、松弛、更多适应力和更少精确度的态度。核糖核酸(RNA)是一种只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中间载体。对一部分病毒而言,RNA是其唯一的遗传物质。lxsys,创立于1989年,是第一家从事定向分子进化研究的公司。Osiris: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从事干细胞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获得性遗传与用进废退一起构成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观点,认为生物在出生后,为适应环境的彼岸花可能产生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16.7 寻求协同控制:奥兹(Oz)即是《绿野仙踪》里的一个神秘国度,也是这个国度的主宰者——一个无所不能的巫师的名字。传说奥兹能帮来者实现所有的梦想,具有无边的魔力。
17.8 在超生命的国度中安家落户:F=ma,这个公式描述的是牛顿力学第二定律,即加速度定律,F为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18.2 绕开中心法则:我们能适应的海拔高度是有限的。对我们人类来说,就是在海平面2万英尺。超过这个海拔,人体自我调整的能力达到极限,无法长期停留。为了达到基因上的改变,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恒定的压力。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环境里,把持身体灵活可塑是首选的折衷方案。灵活的身体能够预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尝试出各种可能的基因改造。左右着身体的是行为。通过行为,一个生物体能够搜索自己的各个选项,探求自己可能获得的适应性的空间。生物体在其一生中有很大的空间重塑自己。
18.3 学习和进化之间的区别:肉体只要有机会就会将它每天背负的苦差事甩掉一部分。
19.1 达尔文进化论不完备之处:合乎逻辑的东西未必是实情。合乎逻辑只不过是成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成真的充分条件。
19.10 自然选择之数学原理:DNA分子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
21.3 超进化的7个趋势:超进化的7个趋势是:不可逆性、递增的复杂性、递增的多样性、递增的个体数量、递增的专业性、递增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递增的进化力。
21.4 土狼般的自我进化:庞氏骗局简单来说就是用后来投资的钱冒充前期投资者的收益。
22.4 从可预测性范围里挣大钱:一般而言,智能或者聪明,根本就是一种预测机制。
22.7 以万变球不变:归根结底,适应性就是利用信息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
23.2 科学知识网之缺口:进步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
23.5 新的思考空间:每代读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从书本里找出公认的真理。商业市场、社会习俗、精神信仰以及种族划分和真理本身的残片分裂为越来越小的碎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社会是碎片混战的场所。这几乎就是分布式网络的定义。
24.1 如何无中生有:递增收益,每当你使用一个想法、一种语言或者一项技能时,你都在加强它、巩固它并使其更具被重用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或滚雪球。信心建立起信息。秩序造就更多的秩序。既得者得之。与其费劲将任一功能最优化,不如使多数功能“足够好”,这才是大型系统的生存之道。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静止不变和过于剧烈的变化都无益于创造。均衡即死亡。然而,一个系统若不能在某个平衡点上保持稳定,就几乎等同于引发爆炸,必然会迅速灭亡。没有事物能既处于平衡态又处于失衡态。但某种事物可以处于持久的不均衡态——仿佛在永不停歇、永不衰落的边缘上冲浪。创造的神奇之处正是要在这个流动的临界点上安家落户,这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要做到从无中生出最多的有,你就必须有能自我变化的规则。
译后记:失控的协作和进化:理想状态下,高层级的行为不应简单重复低层级的行为。
回应 2021-02-27 10:44
论坛 · · · · · ·
说说从何处得知此书的? | 来自Walden | 19 回应 | 2021-01-23 |
上手看不懂的童鞋,可以先看看BBC的纪录片 | 来自旧居 | 94 回应 | 2020-11-16 |
此书是11人用半个月就译完。 | 来自阿鲁沙 | 2 回应 | 2020-11-15 |
读晚了 | 来自青藤东山 | 2020-02-22 | |
《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他适合哪类人阅读? | 来自师北宸 | 39 回应 | 2020-02-0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Basic Books (1995)9.1分 257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1)8.8分 1084人读过
-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8.1分 818人读过
-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4)9.1分 4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失控的评论:
feed: rss 2.0
16 有用 京兆Chris 2015-10-02
题目将out of control翻译为失控,其实讲的是如何将控制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具有适应性、鲁棒性和可进化性。700多页的篇幅看起来非常杂乱,其实复杂理论、涌现、智能算法等等反复出现,真的没必要认真读完的一本书。
319 有用 彭萦 2013-11-30
反正我在硅谷的时候都没听说KK是谁,倒是回国后发现大家都读过失控。神神叨叨的,随便翻开一章时常会觉得哇好精彩;不过神神叨叨的,盖上书的最后一页后我也没法复述这书到底说了什么...
27 有用 友好的境外势力 2015-09-10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被捧过高了。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且每个主题写得都不深。在20年前可能有高瞻远瞩的时代意义,但是现在读没太大意思。
27 有用 TK 2014-06-27
这个翻译对于这本书真是让人不忍直视,单看某个词,感觉大概差不多,连成句一看要么味同爵蜡索然无味,要么不知所云,翻译的极为生硬,文绉绉的,毫无美感。The naturaL flux翻译成“自然的流变”。这个“流变”是个毛啊……
18 有用 伊卡洛斯 2011-05-16
技术,联姻人造(机械化)与天生(生物化),并非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能事先计划好。面对大型任务,我们需要领会到如何通过“去中心化”并借助“最少的规则”来完成。无为而治,自然而然,要成长为新的物种,就要经历所有你不会再扮演的角色。
0 有用 dodolu 2021-03-06
瘠义肥辞 繁杂失统 不知所云
0 有用 yannhanalt. 2021-03-06
开始读书时花一星期读过。
0 有用 两杆大门牙 2021-03-04
鼓弄高深,太SB了。当然我更SB
0 有用 Reny 2021-03-03
很厚的一本,看完才知道现在我们讨论的人工智能、分布式等等这些在二十多年前的西方就已经在进行了
0 有用 Seal Huang 2021-03-03
90年代的大预言,当代的部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