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托马斯·沃尔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青年渴望的传奇故事
译者: 颜学军
出版年: 2011-1
页数: 808页
定价: 6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全系列
ISBN: 978702007878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青年渴望的传奇故事
译者: 颜学军
出版年: 2011-1
页数: 808页
定价: 6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全系列
ISBN: 978702007878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天使,望故乡》的续集,讲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学学习,后回到纽约任教,又去欧洲旅行的经历。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1900—1938)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一个石匠家庭。自幼酷爱阅读与幻想,二十岁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入哈佛研究院学习戏剧,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任教。一丸二九年,他凭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蜚声文坛,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美国小.说家。一九三五年《时间与河流》出版,成为畅销书。仅三年后,沃尔夫便因病去世。他的大量遗藕经编辑出版,成为另两部长篇小说《蛛网与磐石》和《你不能再回家》,短篇小说集《从死亡到早晨》,以及一部未完成的杂集《远山》。沃尔夫的自传体小说围绕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感受形成了一个整体。从出生开始写起,一直到主人公以成名作家的身份重回故乡为止,重现了作者本人充溅孤独、幻想、思索与渴望的一生。
目录 · · · · · ·
第一部 俄瑞斯忒斯:盛怒前的逃离
第二部 年轻的浮士德
第三部 忒勒马科斯
第四部 普罗透斯:城市
第五部 伊阿宋的旅行
第六部 安泰:重回大地
第七部 克罗诺斯和瑞亚:时间之梦
第八部 浮士德和海伦
· · · · · · (收起)
第二部 年轻的浮士德
第三部 忒勒马科斯
第四部 普罗透斯:城市
第五部 伊阿宋的旅行
第六部 安泰:重回大地
第七部 克罗诺斯和瑞亚:时间之梦
第八部 浮士德和海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起初,他们轮流同她柔韧、善变的性格进行着较量,在同她的意志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和能量,而她的意志却像某种可以让步但却毫不屈服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抓在手里,可以在气愤的紧握中捏扁、窒息,但是它却以新的形状、形式、组合向外膨胀——它会流动,会让步,会撤离,会后退,会前进、但始终保持着原样,最终击溃一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忒勒马科斯 / 295 -
当他问她可否把车子弄出来让他学着开一下时,她把手叉在腰间,脑袋偏向一侧,静静地看着他。她嘲弄的微笑使他产生一种窒息的恼怒和莫名的羞辱,同时也产生一种难以形容、强烈的怜悯之情,因为在这种感受背后,他感到的是她苍白、高高的前额,虚弱、无神、孩子般的眼睛,还有她孩子般毫无掩饰的智慧,单纯、永恒的天真,这个孩子在灵魂和品格中拥有不灭的希望和信仰,正透过岁月的面具向外注视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忒勒马科斯 / 295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全系列(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天使,望故乡》《你不能再回家》《蛛网与磬石》《太阳与雨》
。
喜欢读"时间与河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时间与河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问下,看这本用不用先看天使再看,还是可以直接阅读 | 来自瓦力 | 1 回应 | 2011-08-31 15:12: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PENGUIN POPULAR CLASSICS (201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8.0分 55人读过
-
年中庆|满100减50 满200减110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8.0分 46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盲刺客阅读收藏 (盲刺客)
- 2011年1.1~2.28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美国南部作家群像 (dharma)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时间与河流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东西 2018-09-09 16:22:09
饱经风霜。历经沧桑。欲仙欲死。欲罢不能。 沃尔夫真的太太太……强了。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生活都会历经的那些,熟悉而又无奈。这大概就是青春吧。
2 有用 玫瑰岛 2020-11-23 06:52:37
出去之前看的,印象最深刻是他对安妮的爱,那种绝望而又热烈的爱,其次是他继承了父亲永远渴望逃离、漂泊,追求一种不安定生活的内心。回来后想要重新看一遍
4 有用 ✖ 2011-11-04 18:12:21
在这些冷漠而可憎的面孔上,他看到的只有令人心寒的欢乐神情。这是一种邪恶的欢乐,因为这种欢乐“呼吸”着死亡世界里的毒气,并从自身的死亡中得到乐趣。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和绝望。冬日凄清的光线照射在那些冷漠可憎的面孔上,但是,从这些面孔上,他不能为自己,或者为活着的人找到任何生活的希望。
4 有用 bayonne 2017-09-15 14:34:59
觉得沃尔夫的书就像他本人的写照 喜欢的人觉得他的瑕疵也是一种精彩的完美 不喜欢的人只觉得有格格不入的遥远和差距
33 有用 胡如隐 2017-09-21 10:33:52
永远是这样,风的前方是风,道路的前方是道路。沃尔夫的书像是往他灵魂上划了道口子,哗哗地向外淌着火光和河,河水流干,他就走了
0 有用 虾米 2023-02-06 10:08:22 上海
较之前篇《天使,望故乡》,这本续集失之于毫无节制的散漫,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特色,但对我来说几乎没有吸引力。《天使,望故乡》中的两个人物,主人公的父亲老甘特和哥哥本,是全书最具活力最有个性的角色,他们把故事牢牢地衔接于生活本身,烟火气十足。而续集中,他们因死亡而双双离席,故事便如脱线的气球一样高高地飞在形而上的天空,全书具象-抽象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而作者所阐发的理念,宏阔的视角,拉高的镜头,又实在缺... 较之前篇《天使,望故乡》,这本续集失之于毫无节制的散漫,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特色,但对我来说几乎没有吸引力。《天使,望故乡》中的两个人物,主人公的父亲老甘特和哥哥本,是全书最具活力最有个性的角色,他们把故事牢牢地衔接于生活本身,烟火气十足。而续集中,他们因死亡而双双离席,故事便如脱线的气球一样高高地飞在形而上的天空,全书具象-抽象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而作者所阐发的理念,宏阔的视角,拉高的镜头,又实在缺少共情的能力。恣肆汪洋的行文,说来说去就是一些孤独、死亡、空虚之类的辞藻。作者讽刺主人公所在的戏剧班的毛病也同样可以用在作者自己身上:缺乏(或更确切的说法:无视)对生活最基本的了解和体验。 (展开)
0 有用 无人烟 2022-11-26 09:37:05 广东
这本书看的很痛苦,大概率不会看第二遍。 这本书它相比《天使望故乡》作者会更有野心,并不只是专注于他家庭的人物发展,而是对当时美国的社会,对于黑人,犹太人,对于那个经济大爆炸迷惘的时代的思想探讨,还有对于当时美国警察制度的申诉,看的时候,能感觉到作者的赤诚,但他要构架的世界太大,而他要概述的内容又太多,所以导致这本书没有重点。 最后终结章我感觉到,作者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是经历坎坷,经历痛苦,不停的... 这本书看的很痛苦,大概率不会看第二遍。 这本书它相比《天使望故乡》作者会更有野心,并不只是专注于他家庭的人物发展,而是对当时美国的社会,对于黑人,犹太人,对于那个经济大爆炸迷惘的时代的思想探讨,还有对于当时美国警察制度的申诉,看的时候,能感觉到作者的赤诚,但他要构架的世界太大,而他要概述的内容又太多,所以导致这本书没有重点。 最后终结章我感觉到,作者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是经历坎坷,经历痛苦,不停的挣扎,不停的抱怨,然后走走停停,遇到各种事,经历各种人,才能最终获得的平静。 个人觉得作者写时间的河流和《天使望故乡》这两本书,或许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想要和自己的童年,过去和解。 虽然文字有些晦涩,有些偏文艺,但是在看的时候,总是不经意间就会带入到自己,因为他讲述的是万千人的人生 (展开)
1 有用 彼得堡人 2022-10-08 08:17:45 北京
翻译的文字毫无美感,味同嚼蜡,看看全书用了多少“闪闪发亮”,就知道此译者的中文词汇量是如何贫乏;邻版比这还不如,一些地方莫名其妙,可能存在随意删减元素的问题。很可惜河流目前只有这两个中文版,建议看英文版(虽然我看不懂)或期待有人重新翻译。
0 有用 翩翩起舞 2022-05-29 23:34:44
4.5分,书中多次提及时间的声音,河流的形态,最后看到了那艘巨轮,并感受到了一见钟情。曾经苦苦寻觅的时间的答案,最终消失在生命的重复里。谁不曾在青春年华中迷茫过,尤金年纪轻轻一事无成,只身前往未知的遥远他乡,深切地感受支到对家的思念,才意识到时间仿佛回到原点,又好像层层叠叠分辨不清。
0 有用 Huuuuuuu 2021-07-05 19:40:23
《天使望故乡》中持续萦回的“情感影响”是沃尔夫最核心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不可移植,且在他第一本书中就已经爆发殆尽。 然而沃尔夫始终具备一种游离的感性,我想这也是他能够继续这本书的原因。他在这份感性的驱使下写出来的东西,总能让人感同身受,一直反复领略,可当它消失时,沃尔夫的“意识流”就像在记流水账,乏味而冗长,他实在不擅长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