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传 (上下册) 短评

热门
  • 13 悦然 2011-05-19 10:12:51

    有谁读作家传记,不想读到一点八卦,风流韵事和怪癖呢?洋洋800多页,写得小心翼翼,俨然是在薇拉监督下修订出来的“洁本”……

  • 11 欢乐分裂 2011-07-29 11:35:28

    一本完全纳博科夫式文风的伟大传记,很难区分某些描述性文字究竟是纳氏原文,还是博伊德独创,而在汉译的精确度上,极其完美地三重契合,让我们领略“高贵的散文,深奥的词汇,优雅流畅多变的句子,视觉细节的精确细致,深刻的用典,处于前景的语言组合游戏,清澈灵动”。收集如此翔实丰厚的事实,阐述如此深入全面,让我对于部分未读作品也偷窥一角。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 6 malingcat 2011-08-12 09:53:36

    作家遇到这样的传记作者,幸事!

  • 4 威尼斯男人 2015-02-06 08:59:33

    读完这部传记,对于传主纳博科夫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索引卡片、捕捉蝴蝶的网、鳞翅目昆虫、《洛莉塔》、薇拉,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一个有成就的昆虫学家、诗人,以及还有他的对俄罗斯文学、世界文学的独特理解。在这本传记后面还有一篇附录,是本书作者布赖恩·博伊德的访谈,他在回答提问这样说:纳博科夫把他的学生成读者,他的许多学生都深情在跟我说:“他教会我如何阅读。”许多学者都教育学生成为学究式的文学评论家,这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只有百分之几的人会从事学术批评。但如果作为读者,对文学有某些深情,那他将是终生受益。

  • 3 虾米 2016-09-26 10:27:18

    《美国时期》稍逊于《俄罗斯时期》,显得乏味和流水账,可能是因为传主功成名就之后的生活局限所致。不过这一时期让我们通过纳博科夫译注《叶甫盖尼·奥涅金》了解他对于翻译的看法。纳博科夫推崇直译反对意译,即使直译显得笨拙、拗口。因为在他看来,连普希金说些什么都没弄对,那些所谓“接近”的“艺术”又有何价值可言,只能是本末倒置而已。“信达雅”并不能兼顾,翻译家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信”。纳博科夫对翻译的态度与他对“精确描写”的态度高度一致。

  • 1 商夏 2012-07-27 13:42:11

    确实是一流的传记,不过我是蝴蝶控的黑。

  • 1 milky酱吃不饱 2011-08-27 20:20:59

    很爱很爱这个老头

  • 1 秘莫一 2011-07-26 15:26:30

    看完上册,下册消失在图书馆的书海里找不到了~

  • 2 看不见的城市 2014-01-22 19:03:13

    拿明显偏主观的文本分析来凑字数毕竟太丧尸了,扣一星。

  • 0 Cambrian 2011-10-18 11:22:50

    拖拖拉拉终于读完了

  • 0 远风 2011-11-29 19:12:51

    这是我读到过的最好的作家传记,也是我期待已久的最好的纳博科夫传,使我对纳博科夫和他的传世作品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这本传记使纳博科夫更显迷人,他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将给我以深刻影响。

  • 0 米卡 2011-03-23 14:52:38

    总算是进入印刷流程了!长途跋涉,心智耐力的考验……

  • 0 朱亦生 2011-02-24 09:10:44

    再多的言语都无法解读纳博科夫的精神世界。

  • 0 matine 2012-11-13 15:58:58

    内容详实,对传主生平有细致的记录。但过多生活常态的有些新闻式的称述,读来却有些索然。比起一些讲纳博科夫的小书来,这本书并不显得出众。

  • 0 Chicology 2012-02-15 12:07:38

    那么,就把每一次阅读纳博科夫作品的经历都当做对个人想象力和记忆力的试炼吧

  • 0 饭卷 偷偷 2011-03-07 12:46:22

    最棒的纳博科夫传记!博伊德会和纳博科夫一起被并列提起。

  • 0 巷子 2012-01-08 20:54:37

    拖了两个月才开始看美国时期。这次比较快,一个星期看完。赞!

  • 0 深山夜读 2018-08-06 00:44:38

    作者真是懂纳博科夫的人……可惜我不大懂,也不大喜欢读他的小说。纳博科夫看不上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显然比他著名多了。

  • 0 Topfun 2013-06-05 15:06:40

    就读了洛丽塔那几章,史科挺细致的

  • 0 张三二一 2013-05-09 21:17:34

    这部书无与伦比。更有对作品的细读,作者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妙见频出。唯一遗憾的是翻译略逊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