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史皓元(Richard VanNess Simmons)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以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区为例
译者: 顾黔
出版年: 2011-1
页数: 361
定价: 5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10106044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以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区为例
译者: 顾黔
出版年: 2011-1
页数: 361
定价: 5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10106044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语言学译著 (奔跑的阿甘)
- 吴语 (.)
- 淮语/江淮官话 (.)
- 闽语-吴语-南朝通语 (思鸣)
- 吴语学习 (tomm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与实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走 2015-09-18 12:10:06
随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书的理论重点是在判断方言归属时以大方言的“通语音系”的特征为标准(P37、P169),而不以切韵的音类在方言中的投射为标准,第二章第三节论述以切韵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发些思考(不过用《字表》调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词汇调查补充切韵、字表之外的口语词的)。如何得出“通语”音系?“全面仔细地分析、对比大量的方言资料”(P169)。从这一点,加上P72提出的吴语通语特征及验证特征时所... 随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书的理论重点是在判断方言归属时以大方言的“通语音系”的特征为标准(P37、P169),而不以切韵的音类在方言中的投射为标准,第二章第三节论述以切韵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发些思考(不过用《字表》调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词汇调查补充切韵、字表之外的口语词的)。如何得出“通语”音系?“全面仔细地分析、对比大量的方言资料”(P169)。从这一点,加上P72提出的吴语通语特征及验证特征时所用的字,感觉还是和切韵音类脱不开关系,只是不提切韵音类的名称而已?吴语通语音系判断法的标准及其操作步骤见P72-P75,一些点的检测结果见P161,疑问:为何要先判断是否是官话?P46给出了点解释:这些特征只见于官话。不过.. 另,塞音、塞擦音三分不是判断为吴语的充要条件(P165)这点引人思考。 (展开)
1 有用 文具多的差生浩 2013-01-19 11:57:35
这本书开头正好讲的是杭州话,认为其应归为官话而举了例子。我个人认为其调查有失偏颇,且很多是错的(例如猴子的举例,儿化音的是否卷舌)。所以对后面的金坛话举例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当然文中驳斥了许多人的观点,而恰恰是这些观点令我受益匪浅。
1 有用 高籀 2018-03-28 14:28:52
本书最富有启发性的一个点在于,抛开《切韵》(“离开文献材料”),运用实际口语(“返回口语材料”)。这是较为纯粹的历史比较法的研究范式(以今推古,而非以古推今),值得一看。
1 有用 高籀 2018-03-28 14:28:52
本书最富有启发性的一个点在于,抛开《切韵》(“离开文献材料”),运用实际口语(“返回口语材料”)。这是较为纯粹的历史比较法的研究范式(以今推古,而非以古推今),值得一看。
0 有用 走 2015-09-18 12:10:06
随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书的理论重点是在判断方言归属时以大方言的“通语音系”的特征为标准(P37、P169),而不以切韵的音类在方言中的投射为标准,第二章第三节论述以切韵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发些思考(不过用《字表》调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词汇调查补充切韵、字表之外的口语词的)。如何得出“通语”音系?“全面仔细地分析、对比大量的方言资料”(P169)。从这一点,加上P72提出的吴语通语特征及验证特征时所... 随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书的理论重点是在判断方言归属时以大方言的“通语音系”的特征为标准(P37、P169),而不以切韵的音类在方言中的投射为标准,第二章第三节论述以切韵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发些思考(不过用《字表》调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词汇调查补充切韵、字表之外的口语词的)。如何得出“通语”音系?“全面仔细地分析、对比大量的方言资料”(P169)。从这一点,加上P72提出的吴语通语特征及验证特征时所用的字,感觉还是和切韵音类脱不开关系,只是不提切韵音类的名称而已?吴语通语音系判断法的标准及其操作步骤见P72-P75,一些点的检测结果见P161,疑问:为何要先判断是否是官话?P46给出了点解释:这些特征只见于官话。不过.. 另,塞音、塞擦音三分不是判断为吴语的充要条件(P165)这点引人思考。 (展开)
1 有用 文具多的差生浩 2013-01-19 11:57:35
这本书开头正好讲的是杭州话,认为其应归为官话而举了例子。我个人认为其调查有失偏颇,且很多是错的(例如猴子的举例,儿化音的是否卷舌)。所以对后面的金坛话举例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当然文中驳斥了许多人的观点,而恰恰是这些观点令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