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的原文摘录

  • 有什么样的心灵,便有着怎样的目光。 (查看原文)
    下午茶时光 1回复 55赞 2012-08-05 10:05:28
    —— 引自第28页
  • 你深爱一个人,不忍舍弃,不是因为她/他独一无二,而是因为你的爱让他/她变得独一无二的。 (查看原文)
    下午茶时光 2回复 38赞 2012-08-03 21:13:37
    —— 引自第12页
  • 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查看原文)
    卡门梗 34赞 2012-09-14 19:24:19
    —— 引自第39页
  • 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 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你深爱一个人,不忍舍弃,不是因为她/他独一无二,而是因为你的爱才让他/她变得独一无二的。 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26赞 2012-07-31 22:19:38
    —— 引自第30页
  •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果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查看原文)
    下午茶时光 1回复 17赞 2012-08-04 10:22:32
    —— 引自第16页
  •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你也没有必要去复制,你只能做最好的自己。 (查看原文)
    下午茶时光 11赞 2012-07-28 17:15:20
    —— 引自第6页
  • 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好在有书可读。 (查看原文)
    何妨吟啸 8赞 2012-03-15 13:37:02
    —— 引自第266页
  • 美国人不太认同欧洲人的闲适生活,他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金钱,...正如中国人因为勤劳的秉赋常常忘记最真实的生活。 像是得了"精神上的艾滋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在意志力方面纷纷丢盔卸甲,丧失了免疫力。 (查看原文)
    下午茶时光 2回复 8赞 2012-08-03 22:57:19
    —— 引自第13页
  • 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 因为看了我几篇文章或者微博而有痛感的人,我同样希望他们可以如此积极理解。不要把疼痛当绝望,凡事还是看积极的一面,至少我和周围很多朋友都在积极地做事;同时也给自己的视界 多一点时间感:一百年前中国还有凌迟,五十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四十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三十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二十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十五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十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五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社会终究是在进步。退一步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你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虽然这一切,皆非一日可以完成,但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你不要去掂量你此前堆积的那根稻草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就说它份量过轻,或者没有重量。当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这种“无力感”也是无比真实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力感”,才更需要执着。许多人,之所以平静而坚定,活得从容,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上世纪做不完的事情,可以这个世纪来做;那些一天永远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 半盘西化的中国,正在感染“美国病”,而且有过之而无不极。物欲横流的社会,恐惧几乎成了贪婪的同义词。当美国人开始自省贪婪已经感染了整个社会的时候,我们同样看到,在欲望高涨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贪婪,还有害怕。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们,总在为自... (查看原文)
    8赞 2013-01-22 19:36:42
    —— 引自第320页
  • 皇家的马戏,挤占了庶民的面包。 (查看原文)
    迷鹿捕风手 6赞 2012-07-25 07:02:23
    —— 引自第137页
  • 所以,当有的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查看原文)
    识字的鱼 6赞 2012-10-28 20:43:49
    —— 引自章节:自序3
  • 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之中,人生都是要保持一些风度的。 (查看原文)
    迷鹿捕风手 5赞 2012-07-18 23:22:21
    —— 引自第8页
  • 乌托邦并不害人,害人的只是以乌托邦的名义强奸民众,或怂恿互相强奸,同时强奸乌托邦理想。 (查看原文)
    请叫我麦兜兜儿 5赞 2012-07-23 17:02:55
    —— 引自第26页
  • 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查看原文)
    何妨吟啸 5赞 2012-09-19 15:12:58
    —— 引自第10页
  • 梭罗曾经这样嘲讽那个时代的新闻成瘾者: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来就抬起了头, 问:“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类都在为他放哨。而睡了一夜之后,新闻之不可少,正如早饭一样重要。“请告诉我发生在这个星球之上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的新闻。”——于是他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一边读报纸,知道了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点不在乎他自己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里早就没有瞳仁的了。 (查看原文)
    bochan 4赞 2012-10-30 21:02:30
    —— 引自第38页
  • 生命是一次没有人能够活着逃出去的冒险。 (查看原文)
    何妨吟啸 4赞 2012-03-15 13:36:10
    —— 引自第66页
  •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4赞 2012-07-31 21:58:41
    —— 引自章节:自序
  • 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的人生不自由。不是么?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过去了。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了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奇闻轶事上。事实上,从我意识到我要守住自己的“第六种自由”时开始,我便想着做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了:若非必要,以后一定少上网。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查看原文)
    bochan 4赞 2012-10-30 21:07:13
    —— 引自第39页
  • 我的做事逻辑是,越是逆境在给你做减法时,越要想着给自己做加法;越是在悲观的环境里,越要保持乐观;越是有消极行为影响你,越要积极生活。如果别人给你做减法,你自己也给自己做减法,这何异于给自己已然不幸的命运落井下石? (查看原文)
    hedgehog 3赞 2014-08-11 09:25:17
    —— 引自第294页
  • 无论是写什么,一切得益于我的两个天性:一是怀疑的精神,二是思想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是符合我的自由的本性的。有怀疑的精神,就很少会盲从,人生因此少走许多弯路;能体味思想的乐趣,做事便无所谓毅力与坚持,做什么都乐在其中了。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3赞 2012-07-31 21:57:53
    —— 引自章节:自序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7 48 后页>